抗震与设计练习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61.17 KB
- 文档页数:12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抗震规范》规定,高宽比大于()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1分)A. 5B. 4C. 3D. 22. 《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1 分)A. 80%,且不宜小于70mmB. 70%,且不宜小于70mmC. 60%,且不宜小于70mmD. 90%,且不宜小于70mm3.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1 分)A. 柱宽的1/4B. 柱宽的1/8C. 梁宽的1/4D. 梁宽的1/84. 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1 分)A. 视具体内力值而定B. 以剪切变形为主C. 以弯曲变形为主D. 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5.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
(1 分)A. T1↓,Fe↑B. T1↑,Fe↑C. T1↑,Fe↓D. T1↓,Fe↓6.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
(1 分)第10页/共10页A. 控制柱在轴压范围内破坏B. 控制柱在小偏压范围内破坏C. 控制柱在大偏压范围内破坏D. 控制柱在双向偏压范围内破坏7.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1 分)A. 0.75B. 0.80C. 0.90D. 0.858. 对于多遇地震作用下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调整时,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在8度以下时不应小于多少?()(1 分)A. 1.6B. 1.4C. 1.7D. 1.59.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内)1.()既具有极大的抗侧移刚度,又能因剪力墙的集中而获得较大的空间,使建筑平面获得良好的灵活性,适用于30层以上的超高层房屋。
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砌体结构D.筒体结构2.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以()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其数值应依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确定。
A.地震系数B.动力系数C.地震影响系数D.冲击影响系数3.框架结构在节点水平集中力作用下,()。
A.柱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梁的弯矩图呈曲线形B.梁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柱的弯矩图呈曲线形C.梁和柱的弯矩图都呈直线形D.梁和柱的弯矩图都呈曲线形4.地震作用或风荷载对框架结构的水平作用,一般都可简化为作用于()上的水平力。
A.框架梁B.框架柱C.框架板D.框架节点5.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λ是框架抗推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的比值B.λ值很大,结构的变形特性及受力将以框架为主C.λ值很小,结构的变形特性及受力将以剪力墙为主D.λ是剪力墙抗弯刚度与框架抗推刚度的比值6.所谓框架的抗推刚度,是使框架产生()。
A.单位扭转角所需的剪力值B.单位扭转角所需的弯矩值C.单位剪切角所需的剪力值D.单位位移所需的推力值7.()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利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内力和侧移,再考虑局部弯曲应力的影响,进行修正。
A.整体剪力墙B.小开口整体剪力墙C.双肢剪力墙D.多肢剪力墙8.下列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B.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宜减小C.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状,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D.应尽量设置变形缝来划分结构单元9.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A.弹性B.塑性C.弹塑性D.刚性10.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3、地震波可分为和。
4、面波包括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2、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3、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4、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A.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15、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三、判断题(直接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1、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3、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4、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5、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6、横波能在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中传播。
()7、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8、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9、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
()10、地震震级可以近似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2 分)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 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2 分)A. 最顶层B. 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3. 在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重现期为()(2 分)A. 475年B. 225年C. 140年D. 98年4. 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
(2 分)A. 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 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2分)A. 水平直线B. 斜直线C. 抛物线D. 指数曲线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6. 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2 分)()7.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2 分)()8.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2 分)()9.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2 分)()10.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三、 判断题1. 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2.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 X ) 地球内部传播,地球表面传播的为面波3. 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 )4.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X ) 纵波5.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X ) 地震烈度越大6. 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X ) 周期较短,振幅较小7. 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 )8.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X ) 地震烈度有多个9.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X ) 加重11.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X ) 大于12.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X ) k m T /2π=13.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14.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 X ) 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剪切破坏是脆性破坏。
15.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16.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 ) 先调幅后组合17.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 ) 先砌墙后浇柱18.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X ) 可不单独设置基础19.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 X )20. 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 X )21.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X )塑性能力与屈服强度成反比三、判断题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 ) 震源深度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 × )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 √ )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 √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 √ )7.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 × )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 )9.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 50年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 ) 楼层平面的抗力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 8度不用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 ) 位移增大为脆性破坏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14.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0.65max ( × ) 取max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练习题及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倍。
3、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采用以下三种:、、。
4、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5、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的地震简称中震。
6、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场地特征周期T 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3、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
A .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B .结构总体布置C .承载力验算D .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5、设防烈度为9度,计算罕遇地震时所采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A .1.5B .1.4C .1.3D .1.2三、判断题(直接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1、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2、竖向地震系数一般与水平地震系数相同。
( )3、抗震规范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增加了对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练习题1.从结构的体系上来分,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_框架结构,剪力墙_结构,框架-剪力墙_结构,_筒体结构,悬挂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
2.一般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取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采取_100_年一遇的风压值。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_6_度及_6_度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6.设防烈度相当于B_A 小震B 中震C大震7.用《高层建筑结构》中介绍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一般计算的是这些结构在_A_下的内力和位移。
A 小震B 中震C大震9.下列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DA 8°抗震设计时B 跨度较大时C 有长悬臂构件时D 9°抗震设计11.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大,结构的刚度越小_,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越_小_。
13高层建筑设计采用的三个基本假定是什么?弹性变形假定、刚度楼板假定、平面抗侧力假定14.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抗震变形验算,是为了保证结构达到_C_的目的。
A 小震不坏B 中震可修C 大震不倒D 整体可修17复杂高层结构是指带加强层结构,转换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
18抗震等级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来划分。
不同的抗震等级采用不同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19抗震等级分为特一级,一,二,三,四共5个等级。
在这5个抗震等级中,特一级的构造措施最严格。
20.多道防线分别是什么?24. 说明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强节点弱杆件”?防止杆件破坏前发生节点破坏29、D 值法对反弯点法作了上、下层梁刚度不等__和_上、下层层高不等_两方面的修正。
31、用D 值法或反弯点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请说明以下各杆件的内力计算先后顺序。
①梁端弯矩M ②梁剪力V ③柱弯矩M ④柱剪力V ⑤柱轴力N④→③→①→②→⑤3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由框架梁柱弯曲和剪切变形产生的水平位移如何计算?请写出计算公式。
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在线答题结果第一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哪种地震分布广,危害大?()(分数:2 分)A. 塌陷地震B. 火山地震C. 构造地震D. 诱发地震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2、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
(分数:2 分)A. 地壳内B. 地幔内C. 地核内D. 地表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3、哪种是工程抗震研究的重点?()(分数:2 分)A. 塌陷地震B. 火山地震C. 构造地震D. 诱发地震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4、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分数:2 分)A. VP>VS>VLB. VS>VP>VLC. VL>VP>VSD. VP>VL>VS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5、哪项参数是描写地震地面运动强烈程度的最直观的参数()(分数:2 分)A. 震级B. 地震动的峰值C. 频谱D. 持续时间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6、哪种波的传播类似于蛇行运动()(分数:2 分)A. 纵波B. 横波C. 瑞雷波D. 乐夫波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7、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分数:2 分)A. 建筑物类型B. 离震中的距离C. 行政区划D. 城市大小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8、等烈度线多数近似呈(). (分数:2 分)A. 圆形B. 长方形C. 正方形D. 椭圆形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9、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分数:2 分)A. 震级B. 烈度C. 设防烈度D. 地震大小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10、中国地震烈度划分为多少个等级()。
(分数:2 分)A. 6B. 9C. 12D. 15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11、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分数:2 分)A. 较大的初始刚度B. 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 较好的延性D. 较小的自振周期T1标准答案是:C。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框架结构侧移曲线为()。
(2 分)
A. 弯曲型
B. 复合型
C. 弯剪型
D. 剪切型
2.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2 分)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3.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2 分)
A.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4.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2 分)
A. 与楼盖刚度无关
B. 与楼盖刚度有关
C.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5. 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
(2 分)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第9页/共9页。
第一章抗震设计基本概念1-1 地震震级差一等级,ΔM=M2-M1=1, 所释放能量有何关系, 即E2/E1=?1-2 试绘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地震带。
1-3用简单方法(按悬臂梁)计算一个正方形平面结构在高度为25m,50m,100m时的基底剪力V0、基底弯矩M0、顶点转角θ和顶点侧移△的数值,并加以比较(比较时均以25m高时为1)。
该正方形筒体平面为10×10m,墙厚为20mm,弹性模量E=30.0KN/mm2。
荷载分为:①倒三角形分布荷载,顶部最大值q0=50KN/m;②均布荷载q=25KN/m。
从该结构的简单比较可得到什么概念?高层、多层、低层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1-4 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2--1 已知某场地土,从地表以下至基岩的20m范围内共有3层土,各层土的厚度、名称和物理状态见下图,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T,并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提示:杂填土,可塑亚粘土,饱和砂土的V S分别为100,150,340m/S)。
2--2s第三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有什么异同?3--2地震作用和那些因素有关?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步骤是什么?3--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有那些方法,如何选用?3--4结构自振周期和那些因素有关?随着房屋振动加剧出现局部损坏,结构周期为什么加长?3--5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值如何修正为设计值?为何需要修正?3--6计算二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重量为G1=m1g =400KN, G2=m2g=300KN, 底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2╳12╳2EI/h13 =48EI c/h13=14280KN/m, K2=2╳12EI c/h23。
(K11=K1+K2,K22=K2 ,K12=K21=-K2)3---7结构整体刚度K与总重量W增大对结构自振周期T及水平地震荷载F有何影响?3--8有地震作用内力组合和无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9在变形验算中,有地震作用组合和无地震作用组合有什么区别?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4-1. 验算下图所示四层砖混结构房屋首层④轴线横墙a,b,c 墙短多遇地震烈度下的抗震强度,如抗震强度不足时要求提出提高抗震强度的措施。
第一章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1-1 地震震级差一等级,ΔM=M 2-M 1=1, 所释放能量有何关系, 即E 2/E 1=?1-2 试绘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地震带。
1-3用简单方法(按悬臂梁)计算一个正方形平面结构在高度为25m ,50m ,100m 时的基底剪力V 0、基底弯矩M 0、顶点转角θ和顶点侧移△的数值,并加以比较(比较时均以25m 高时为1)。
该正方形筒体平面为10×10m ,墙厚为20mm ,弹性模量E=30.0KN/mm 2。
荷载分为:①倒三角形分布荷载,顶部最大值q 0=50KN/m ;②均布荷载q=25KN/m 。
从该结构的简单比较可得到什么概念?高层、多层、低层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1-4 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2--1 已知某场地土,从地表以下至基岩的20m 范围内共有3层土,各层土的厚度、名称和物理状态见下图,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T ,并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提示:杂填土,可塑亚粘土,饱和砂土的V S 分别为100,150,340m/S)。
2--2 s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有什么异同?3--2地震作用和那些因素有关?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步骤是什么?3--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有那些方法,如何选用?3--4结构自振周期和那些因素有关?随着房屋振动加剧出现局部损坏,结构周期为什么加长?3--5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值如何修正为设计值?为何需要修正?3--6计算二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重量为G 1=m 1g =400KN, G 2=m 2g=300KN, 底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 1=2╳12╳2EI/h 13 =48EI c /h 13 =14280KN/m, K 2=2╳12EI c /h 23。
建筑结构抗震练习题A一、判断题1.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4.计算竖向地震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max 0.75αα= ( )5.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 )6.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20%时,认为是规则的。
(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 )8.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与覆盖层厚度无关。
( )二、选择题1.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说不清2.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 )A .强柱弱梁B .强剪弱弯C .强节点弱构件D .强梁弱柱3.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A.震幅 B.震级 C.频谱 D.持时5.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A. 2B. 10C.32D.100三、简答题1.地基抗震承载力比地基静承载力提高的原因?2.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4.任何分配砌体结构各横墙的地震力?5.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是什么?四、计算题1. 某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土层底部深度(m)土层厚度di(m)土层名称剪切波速vs(m/s)2.5 2.5 杂填土 2004.0 1.5 粉土2805.9 1.9 粉砂3107.2 1.3 中砂3859.7 2.5 砾砂520类别划分250≥ V se >140<3 3~50 >50 - V se ≤140 <3 3~15 >15~80 >80试确定场地类别。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1 分)A. 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 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 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 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
(1 分)A. 加速度峰值B. 地震烈度C. 频谱特性D. 地震持时3. 某中学设防烈度为7度,该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1 分)A.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C.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4. 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1 分)A. 液化土层的厚度B.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临界值C. 液化土层的深度D. 液化指数5.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1 分)A. 200m/sB. 300m/sC. 400m/sD. 500m/s6. 已知某建筑物场地,表层土为4m厚的杂填土,剪切波速为200m/s;4~10m为粘性土层,剪切波速为300m/s;10m以下为岩石层,剪切波速为550m/s。
试问其等效剪切波速应为()(1 分)A. 210m/sB. 250m/sC. 310m/sD. 260m/s7.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明确规定对于 ( ) 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1分)A. 不利B. 危险C. 有利D. 一般8.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规定避开主断裂带的距离应大于()(1 分)A. 200— 300mB. 50— 150mC. 150— 300mD. 100— 300m9. 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A. B. C.A. B. C.第一章绪论·1.3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A. B. C.A. B. C.B. 地震的持续时间C. 震中距D. 地震的类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单选题)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A) 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A. B. C.第一章绪论·1.5 结构的抗震设防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8.(单选题) 对于乙类建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C.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D.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9.(单选题)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0.(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B.建筑场地选择时,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