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2.62 MB
- 文档页数:46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一种特殊的微处理器,它通常被嵌入到各种设备中,例如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机器人等。
由于其小巧、低功耗和高性能等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组成,包括CPU、内存、外设等方面。
一、CPUCPU是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和数据。
与桌面计算机的CPU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的CPU通常采用更小、更简单的设计。
它们通常具有低功耗、高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CPU可以分为两类:RISC和CISC。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集计算机采用较少的指令,每个指令执行的操作都比较简单,因此它们的指令执行速度较快。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集计算机则采用较多的指令,每个指令可以执行更复杂的操作,但执行速度较慢。
目前,大多数嵌入式微处理器采用RISC架构。
二、内存内存是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被用来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内存可以分为两类:ROM和RAM。
ROM(Read-Only Memory)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它通常被用来存储程序代码和常量数据,例如设备的固件。
ROM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但缺点是无法修改,需要重新烧录才能更新。
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可以读取和写入。
它通常被用来存储临时数据和变量。
RAM的优点是灵活性高,但缺点是可靠性低,需要电源供应才能保持数据。
除了ROM和RAM,嵌入式微处理器还可以使用闪存、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它们可以在断电或重启后保持数据,因此适合存储一些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
三、外设外设是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为嵌入式系统提供各种功能和接口。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外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输入输出接口:包括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等。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案第一章:微处理器概述1.1 微处理器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微处理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1.4 嵌入式系统与微处理器的关系第二章:微处理器指令系统2.1 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2.2 常见的指令类型及其功能2.3 指令的寻址方式2.4 指令执行过程第三章:微处理器存储系统3.1 存储器的分类与特点3.2 内存管理单元(MMU)3.3 存储器层次结构与缓存技术3.4 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第四章:微处理器输入/输出系统4.1 I/O 接口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常见的I/O 接口技术4.3 直接内存访问(DMA)4.4 interrupt 与事件处理第五章:嵌入式系统设计概述5.1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5.2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与评估5.3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5.4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第六章:嵌入式处理器架构与特性6.1 嵌入式处理器的基本架构6.2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与特性6.3 嵌入式处理器的发展趋势6.4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considerations 第七章:数字逻辑设计基础7.1 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7.2 逻辑门与逻辑函数7.3 组合逻辑电路与触发器7.4 微处理器内部的数字逻辑设计第八章:微处理器系统设计与验证8.1 微处理器系统设计流程8.2 硬件描述语言(HDL)与数字逻辑设计8.3 微处理器系统仿真与验证8.4 设计实例与分析第九章: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9.1 嵌入式软件的基本概念9.2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中间件9.3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9.4 嵌入式软件编程实践第十章: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10.1 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0.2 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10.3 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0.4 嵌入式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11.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架构11.2 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1.3 物联网设备的硬件与软件设计11.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二章:实时操作系统(RTOS)12.1 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2.2 RTOS的核心组件与特性12.3 常见的实时操作系统及其比较12.4 实时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嵌入式系统功耗管理13.1 嵌入式系统功耗概述13.2 低功耗设计技术13.3 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DVFS)13.4 嵌入式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案第十四章: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设计14.1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概述14.2 故障模型与故障分析14.3 冗余设计技术与容错策略14.4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评估与测试第十五章: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15.1 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挑战15.2 多核处理器与并行处理15.3 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与集成15.4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微处理器概述重点:微处理器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
嵌入式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创易电子整理出品,创易更懂电子, / 全系列阻容感一本全掌控。
2.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优点2.1.1 低功耗2.1.2功能丰富2.1.2其他2.2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三常用处理器概况3.1 处理器分类现状3.1.1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3.1.2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3.1.3 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3.1.4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3.2 处理器的主要参数3.2.1主频3.2 处理器的缓存四处理器比较4.1 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处理器的比较4.2 常见处理器简介及特点4.2.1 ARM处理器4.2.2 MIPS4.2.3 Power PC4.2.4 X864.2.5 DSP4.3 应用领域4.3.1 ARM4.3.2 MIPS4.3.3 PowerPC4.3.4 X864.3.5 DSP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中。
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体系的占有多半。
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种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
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
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32MB,处理速度从O.IMIPS到2000MIPS, 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
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欢迎阅读。
1、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CPU,在应用中,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应应用有关的母板功能,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系统体积和功耗。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设计中需外加ROM、RAM、总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保密性也较差。
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l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2、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中。
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冲调制输出、A/D、D/A、Flash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少,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
嵌入式微控制器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的主流。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故称为微控制器。
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有8051、P51XA、MCS-251/96、MC68HC05/11/16、68300等。
3、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快。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宽度:微处理器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
一般把16位及以下的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32位以上的称为嵌入式微处理器。
根据微处理器系统集成度,可划分为两类:一般用途的微处理器,即微处理器内部仅包含单纯的中央处理单元;单芯片微控制器,即将CPU、Rom、RAM及I/O等部分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
根据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又称为单片机。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通常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因此称为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芯片内部集成有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PWM)、A/D、D/A、Flash、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功耗成本低,可靠性高。
常用的有8051、MCS系列、C540、MSP430系列等,目前,微控制器占嵌入式系统的约70%的市场份额。
2、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
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发展而来,主要特点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比较高的性能,价格也较高。
与计算机CPU不同的是,在实际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它的冗余功能部分,因此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低及可靠性高。
通常嵌入式微处理器把CPU、ROM、RAM及I/O等元件做到同一个芯片上,也称为单板计算机。
目前,主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有ARM、MIPS、POWER PC和基于X86的386EX等。
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CPU最大的不同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冯·诺依曼体系或哈佛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可以选用精简指令系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和复杂指令系统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CS-51单片机是一种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微处理器,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教程将介绍MCS-51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了解MCS-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应用。
1. 概述MCS-51单片机是由Intel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种8位微处理器。
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和控制任务。
2. 架构和指令集MCS-51单片机采用哈佛架构,即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存储的结构。
它的指令集包括基本指令、算术指令、逻辑指令和控制指令等,可以完成各种数据操作和控制流程。
3. 存储器和寄存器MCS-51单片机具有内部存储器和外部扩展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此外,MCS-51单片机还包括多个特殊功能寄存器,用于存储控制和状态信息。
4. 输入/输出(I/O)MCS-51单片机具有多个I/O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通过配置I/O口的输入和输出模式,可以实现与外界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5. 中断和定时器MCS-51单片机支持中断功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并转向处理中断程序。
此外,MCS-51单片机还包含多个定时器/计数器,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控制和测量。
6. 应用领域MCS-51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包括家电、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
它的低成本、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使其成为许多应用场景的首选。
综上所述,MCS-51单片机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MCS-51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提供支持。
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就具备以下4个特点:(1)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
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3)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展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4)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嵌入式系统概念: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
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
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
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
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同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 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大大增强,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
什么是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一种由内置单片机的微型计算机,这种集成的单片机可以直接安装于普通的电子设备中,提供嵌入式控制功能,它们完全由软件来控制。
这些微处理器通常具有快速的处理能力,并带有嵌入式的外设,能够将计算机的功能植入到可移植设备当中,实现对多功能电子产品的整体控制。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
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8位微处理器:这类微处理器是8位指令操作的,数据宽度为8位,具有较少内存容量、低功耗、低成本和简单模块化的特点。
它们通常用于家用电器和自动控制中。
2、 16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对指令有更高的处理能力,指令和数据均为16位,多用于工控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中,常用于多类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软件开发等领域。
3、 32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使用32位指令和数据宽度,它们更快、更强大,一般用于工业、商业、家用自动控制系统。
4、 64位微处理器:这类微处理器使用64位指令和数据宽度,具有极高的运算性能和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常用于图形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科学计算以及各类嵌入式控制系统中。
- 1 -。
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一、引言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通信等。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原理1. 定义:嵌入式微处理器是指集成在特定设备中的微处理器,它具有高度集成、低功耗、小体积等特点。
2. 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由CPU核心、存储器、外设接口等组成。
其中,CPU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外设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3. 工作原理: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来完成特定任务。
它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外设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时钟信号控制指令的执行。
三、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应用1. 家电领域:嵌入式微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
它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汽车领域:嵌入式微处理器在汽车电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实现车载娱乐、车载导航、车辆控制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3. 通信领域:嵌入式微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如手机、路由器等。
它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信号处理等功能,提高通信质量和速度。
4. 工业控制领域:嵌入式微处理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监测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发展趋势1. 高性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 低功耗:为了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耗也在不断降低,以延长电池寿命和降低能耗。
3. 多核处理:为了满足多任务处理的需求,嵌入式微处理器逐渐采用多核架构,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4. 高集成度: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
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与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成为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微处理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控制器、输入输出控制器等核心组件。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大脑,负责处理和执行各种指令,实现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微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使其具备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特点的系统。
与通用计算机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专一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
3. 微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微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实现对各种外设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能处理各种数据和信号。
例如,在智能手机中,微处理器负责控制屏幕显示、摄像头拍摄、无线通信等功能;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微处理器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4.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嵌入式系统设计面临着多种挑战,如资源受限、功耗管理、实时性要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硬件和软件的结合,采用优化的算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对系统进行功耗优化、任务调度优化和资源分配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5. 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的微处理器将更加强大和高效,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和数据。
嵌入式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缝连接和通信。
综上所述,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是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意义。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一种特殊的微处理器,其设计和应用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嵌入式系统是指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它们通常用于控制和执行特定任务,而不是作为通用计算机使用。
嵌入式微处理器根据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功能需求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几个常见分类。
第一类是按照处理器架构分类。
处理器架构是指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设计。
常见的处理器架构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CISC架构的处理器指令集较复杂,可以执行多种操作,而RISC架构的处理器指令集较简洁,每个指令的执行时间相对较短。
根据处理器的架构分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分为CISC架构和RISC架构。
第二类是按照处理器性能和功耗分类。
嵌入式系统通常对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有着特定的需求。
因此,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根据其处理性能和功耗特点进行分类。
一类是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这类处理器通常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低的功耗,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且功耗敏感的嵌入式应用。
另一类是低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这类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且功耗敏感的嵌入式应用。
第三类是按照处理器核心数分类。
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根据其核心数进行分类,核心数指的是处理器中的计算核心数量。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处理器核心数有单核处理器、双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等。
单核处理器只有一个计算核心,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嵌入式应用;而多核处理器具有多个计算核心,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嵌入式应用。
第四类是按照处理器位宽分类。
处理器位宽是指处理器的数据总线宽度,用于表示处理器能够一次性处理的数据位数。
常见的处理器位宽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
较低位宽的处理器通常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功耗,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嵌入式应用;而较高位宽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嵌入式应用。
最后一类是按照处理器生产商分类。
第7章 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引言
引言
引言
“物联网”
本章内容简介
7.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定义
¾
IEEE的定义: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国内比较认同的定义(4要素):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 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 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 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¾
7.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7.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实时性 可靠性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实时性
要求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时 是系统从识别一个外部事件到 间必须是确定的和可重复的, 做出响应的时间。
也是最重要 不管当时系统内部状态如何, 指标之一。
对不同控制过程, 都是可预测的,是实时系统最 有不同响应时间要求,不能单 重要指标之一 纯从绝对的响应时间长短来衡 量
是在一段给定时间内,系统可 以处理的事件总数。
是数据有效等待时间,在这段 时间里,数据是有效的。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可 靠 性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编程简单且易于理 解,但系统的确定性 不能 保证。
常见于 小型、简单的嵌入式 系统 能对外部事件直接 响应。
编程复杂, 但系统确定性好, 实时响应快,常见 于规模较大的嵌入 式实时系统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循环轮询系统 (Polling Loop System)
程序依次检查系统的每一个 输入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 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结构如 右图:
Initialize() while(true) { If(condition_l) action_l(); if(condition_2) action_2() ; … if(condition_n) action_n() ; }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有限状态机 (Finite State Machine)
系统的行为表现为有限个 不同状态,在不同的输入 作用下,系统从一个状态 迁徙到另一个状态。
如右 图:
有限状态机示意图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前后台系统
(Foreground/Background System)
又称嵌入式中断驱动系统。
后台是一个循环轮询系统,一 后台 直处于运行状态,又称主程 序;
嵌入式前后台系统运行方式
前台是由一些中断处理过程组 前台 成的。
当前台有一外部事件发生时将 引起中断,中断后台运行,转 入前台处理,处理完成后又回 到后台。
极端情况:后台简单循环不做任 何事情,所有其他工作由中断处 理程序完成的,如微波炉、玩具 等采用了这种软件结构,从省电 角度出发,平时微处理器处于基 本停机状态,所有事务都由中断 服务来完成。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多任务系统
(Multitask System) 是由多个任务、多个中断处理 过程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组成的 有机整体。
每个任务按顺序或 优先级执行,并行性通过操作 系统来完成,任务之间的相互 通信和同步需要操作系统的支 持。
根据多任务的调度方式,可进 一步划分为:
¾嵌入式抢占多任务系统
Main1() Main2()
Main3()
…….
MainN()
TSR1
TSR2
TSRn
如:VxWorks、WindowsCE ¾嵌入式分时多任务系统 如: UCLinux
嵌入式多任务系统示意图
7.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多处理器/多核系统
(Multi-processor/core system)
¾
当某些工作用单处理器难以完成时,就需要用多处理器/多核 同时处理。
在单处理器/单核系统中,多个任务在宏观上看是并发的,但 在微观上看实际是顺序执行的; 在多处理器/多核系统中,多个任务可以分别放在不同的处理 器/内核上执行,宏观上看是并发的,微观上看也是并发的。
因此,前者成为伪并发性,后者称为真并发性。
¾
¾
例如,目前一些高端的PDA、手持设备等采用“ARM+DSP”的两 核甚至多核结构,其中ARM作为主处理器,而DSP处理实时 图像和语音的压缩/解压缩等大运算量的工作,发挥其快速性。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基本情况
品种总数:>1000 产品系列:>30 寻址空间:64kB‾16MB 处理速度:~2000MIPS 引脚数目:8~144 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SoC定义基本内容包含两方面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每个半导体制造商根据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加入适当的外围电路,从而形成 自己的 ARM 微处理器芯片进入市场。
目前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 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 ARM目前占据的市场份额:75%32位RISC处理器市场;90%手机处理器市 场, 30%上网本处理器市场;80%平板电脑处理器80%市场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主要特点 -哈佛结构 -流水线结构
4-Level Pipeline Operation CLKOUT1 Fetch Decode Operand Execute N N-1 N-2 N-3 N+1 N N-1 N-2 N+2 N+1 N N-1 N+3 N+2 N+1 N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7.3 嵌入式处理器
PLD的应用领域
7.3 嵌入式处理器
PLD的应用领域
7.3 嵌入式处理器
7.4 嵌入式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
7.4 嵌入式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
7.5 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
7.6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