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5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内容为什么需要哲学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内容为什么需要哲学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每天有N个人死于饥饿的世界里”这样的答案。
我们无需知道更多关于所发生的事件的信息,而是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它?如何将它与之前或同时产生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一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总体条件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境遇中能够或者应该怎样去做?这些恰恰就是我们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所要严肃对待的。
③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
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
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
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
如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
经营为何需要哲学作者:稻盛和夫来源:《销售与管理》2009年第12期在克服历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稻盛先生的哲学已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人,何谓正确◇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日复一日,锲而不舍、一步一步地付出努力◇不断钻研创新是发展事业最基本的手段◇开展“玻璃般透明的经营”二战后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日本就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工业大国。
虽然日本国民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裕,但在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许多日本企业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无视国民生活和地球环境,因而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弊病。
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通过官民的共同努力,环境污染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风气,反而日益膨胀。
国民渴望富裕的欲望永无止境,经营者和国民染上了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庸俗习气,片面追求物质富裕的欲望导致了精神上的贫困。
在这样的风潮中,不仅经营者,就连普通市民,也热衷于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看着自己的资产不断膨胀而得意忘形,甚至有人还傲慢地说,日本人的资产足以买下整个美国国土。
这样的狂妄和贪婪不断蔓延,最后以经济界、政治家、官僚等相继贪污及丑闻等形式一举爆发了出来。
泡沫经济理所当然地破灭了,日本经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至今仍未能完全恢复元气。
这正说明失控的资本主义陷入了泥潭。
但是最初的资本主义,并不只是将人类的欲望作为动力的。
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日本,初期的资本主义被理解为是一个“为社会做好事的系统”。
其推进者们力求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社会正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伦理观,所以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原动力的伦理观,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而逐渐淡漠。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企业的经营目的和经营者的人生目的逐渐堕落到“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主义。
制约人的内心的伦理规范的丧失,导致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趋向堕落。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作者:稻盛和夫来源:《中国商人》2010年第07期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个理由,所谓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是必须遵守的事项。
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
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里明确确立起来。
但事实上,公司的这种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并不明确的企业比比皆是。
就是这个原因,无论古今东西,各式各样的企业丑闻不断发生。
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甚至由于这类丑闻而遭到无情的淘汰。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
在日本因食品造假的公司都消失了。
在美国大型企业安南公司、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都因财务作假而崩溃。
在中国大型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因为对三聚氰氨事件负有责任,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企业忽视了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
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内部得以渗透。
在多数企业里,首先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
我思考的所谓哲学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正直,不能骗人、撒谎等等。
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例如为了获利,这种程度的违规没有关系吧?将公司内部的规范规则稍微扭曲一下、变通一下,就会行通了。
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有问题吧,把规范规则又抛到一边,这样的企业或者产品肯定会发生问题。
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
由于内部的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等,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愈加复杂,最后导致企业崩溃。
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学,跻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所做出的事情。
与这些企业经营者们讲,要正直、不能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
1、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进一步理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在之前已经反复研讨其原因有三,1、判断需要2、人的集合3、企业的品格,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天的实际,再来分析一下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以正视听。
今天在与离职干部谈话时,被问到了这样的问题:“日本人血液里有和我们不同过的血统,他们能够为了荣誉剖腹自杀,能够超级团结,能够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是做不到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讲到,虽然我也对于我们做不到一些事情而感到惭愧和脸红,但是还是要认真分析原因,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在日本这个国家的后面我们可以加上一连串的词来描述他——石油危机、经济危机、泡沫破裂、日元升值、海啸、地震、冰冻、雪灾、弹丸之地,等等。
由此看来,不要说企业经营,就是活下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吧,抛开狭隘的民族情结,我们想想其实写在日本人或者日本企业后面的其实就两个字——危机。
日本的经济和生活是在危机中度过来的,所以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里常常有我们难以理解的诸如付出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燃烧的斗魂等等看似不要命或是神经病的字眼。
再来看看中国的经济历史,1949年建国前我国的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还处在封建农业社会想近代资本主义缓慢迈进的过程,随之而来的长达11年的战争让经济几近崩溃,建国之后就是长达三十年的计划经济,79年改革开放,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大约要到92年了,随着资源企业,政策企业的告诉发展,尤其是十六大之后中国的经济以超出常规的速度在高速发展,所以从中国的经济历史上看,要么就是化为乌有,要么就是集中管控,要么就是超音速发展,其实今天中国的大部分经营者甚至都没有真正经历过危机,更不要谈经济危机,这样没有经过捶打的经营体系是不堪一击的,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初显开始,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经过反思,开始求变了。
分析过历史后我们把话题回到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上,在中国过去的30年间,大部分时间是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和绩效主义,所谓绩效主义就是,我干一份活就要给我一份前,再多干就要再多给,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这种绩效主义,和机器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在经济一路利好的时候十分奏效,激励着众多的国人和企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稻盛和夫演讲:经营为何需要哲学?》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
” 1997年退休后,稻盛在京都某寺院出家修行。
424天稻盛再创奇迹。
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是“全日空”利润的三倍,去年全世界航空公司中利润第一。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先生今年来到北京,为首都机场集团的干部们作了“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的精彩讲演,并回答了听众八个问题。
在讲演中,稻盛先生谈到,在今年3月底的年度决算中,日航的销售额是13622万亿日元(约1千亿元人民帀),利润是1884亿日元(约140亿元人民帀),利润率超过了10%。
无论是利润还是利润率都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的最高数字。
稻盛先生去年2月1日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到今年3月底共424天。
去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也有约1800亿,这一来一去将近3600个亿日元,超过了为拯救日航日本政-府3000亿日元的注资。
如果顺利的话,日航2013年就能重新上市。
因宣告破产,日航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销售额缩小到前一年的四分之三,然而却取得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高额利润。
从横向来比较,因为缩小规模,日航这一年的乘客数量低于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但利润额却是“全日空”的整整三倍,这个奇迹不可思议。
1884亿日元的年度利润,据说是去年全世界所有航空公司中的最高利润。
一年前坠入谷底的日航,一年后竟然独占鳌头,攀上了行业的顶峰。
在全世界万众瞩目之下,稻盛先生真是妙手回春,马到成功。
航空业的外行,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稻盛先生,他成功的秘诀极其简单,就是让日航全体员工接受他的哲学,实践他的阿米巴经营方式。
稻盛和夫讲话全集第9集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稻盛和夫是日本伟大的企业家,他创立了维达公司,并为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稻盛先生一直强调经营需要有哲学的支持,他认为哲学是企业的灵魂,可以指导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稻盛和夫讲话全集第9集中,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经营需要哲学。
首先,稻盛先生认为经营是关于人的活动,而哲学正是探讨人类生活和存在的学科。
经营涉及到与人打交道,包括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理解人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洞察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经营企业。
其次,稻盛先生强调,经营需要有坚定的价值观和意义。
他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哲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其使命和责任,使企业的经营行为更加有意义。
只有秉持道德和伦理原则,才能赢得员工和客户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
此外,稻盛先生指出,哲学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地思考和决策。
在经营中,领导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远见和智慧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哲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从而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最后,稻盛先生认为经营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有对人类生活和人类幸福的思考。
哲学可以帮助企业家和经营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稻盛先生追求的是“人间的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这种追求是基于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和关爱,同时也是他经营成功的秘诀。
总的来说,稻盛和夫认为经营需要有哲学的支持,这是因为经营是与人相关的活动,需要理解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哲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地思考和决策,并帮助经营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
只有在哲学的指引下,企业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松风工业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
但我没有任何公司经营经验。
对于如何支付员工工资奖金、资金如何运作,我摸不着头脑。
稻盛和夫“作为经营者,到底应怎样经营公司?”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渐渐地,我将我所领悟的工作和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形成了一种哲学。
将它灌输给员工时,往往受到抵制。
有人说,这妨碍了个人自由。
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公司为了员工们的幸福,需要不断发展成长,当然就需要正确的哲学和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
特别是公司干部,必须理解公司的思维方式、从内心与公司的哲学产生共鸣。
当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员工也要与公司一条心。
为此,他们必须理解公司的哲学、思维方式。
那么,为什么说经营需要哲学呢?有以下三个理由:哲学赋予经营以规范所谓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
无论如何,公司都要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或规则,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公司内明确树立。
但事实上,规范、规则含糊不清的公司比比皆是。
公司丑闻不断发生,一些大公司甚至为此而遭无情淘汰。
稍稍回顾一下过去,在日本,因食品作假的雪印乳业公司、因做假账粉饰财务数据的钟纺公司,这类历史上的名门大公司都消失了。
在中国,大型乳制品公司三鹿集团因三聚氰氨事件而破产。
以上的例子,起因都是公司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
在多数公司里,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
而我思考的“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例如“要正直,不能撒谎”等等。
有人会说,“这么起码的东西还要在公司里讲吗?”但恰恰是因为不遵守这些做人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公司丑闻。
例如,为了获利将公司内的规范规则稍稍扭曲,结果行得通了。
于是“稍进一步违规也没问题吧”,最终将规范和规则抛在一边。
这样公司就会发生问题,如果将问题公开,公司可能蒙受巨大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
而由于内部告发,问题暴露,公司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个理由,所谓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是必须遵守的事项。
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
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里明确确立起来。
但事实上,公司的这种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并不明确的企业比比皆是。
就是这个原因,无论古今东西,各式各样的企业丑闻不断发生。
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甚至由于这类丑闻而遭到无情的淘汰。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
在日本因食品造假的公司都消失了。
在美国大型企业安南公司、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都因财务作假而崩溃。
在中国大型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因为对三聚氰氨事件负有责任,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企业忽视了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
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内部得以渗透。
在多数企业里,首先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
我思考的所谓哲学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正直,不能骗人、撒谎等等。
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例如为了获利,这种程度的违规没有关系吧?将公司内部的规范规则稍微扭曲一下、变通一下,就会行通了。
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有问题吧,把规范规则又抛到一边,这样的企业或者产品肯定会发生问题。
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
由于内部的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等,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愈加复杂,最后导致企业崩溃。
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学,跻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所做出的事情。
与这些企业经营者们讲,要正直、不能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