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专题整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

两大初期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一大模式:斯大林模式

三大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两大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1)一个勇敢的调整:

3.

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二)20世纪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改革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考查形式上看:有两种,一是题干列出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是“原因是”“是为了”“目的是”等;而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2.从考查的素材看:多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技法攻略】

审题干―→“中国1978年的经济改革获得成功”是因为中国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均失败,本题考查主要原因,即三次改革的失败共性。

挖寓意―→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都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旧制,导致改革失败。

析选项―→A项准确的道出了三次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即主要原因;B项中的说法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C项是不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史实的;D项属于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明答案―→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项。

【针对训练】

1.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要在三四年内使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揭示了他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作风专制B.局部改良

C.脱离实际D.理论保守

解析:“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体现了赫鲁晓夫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脱离了实际。

答案:C

2.下图为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出现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片面发展轻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

D.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解析:从图表中可知,该图表反映的是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B两项没有完整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而C项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