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洗涤剂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7
标准编制说明
福建省力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风味鱼糜制品,以冻鱼糜或冻鱼糜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水、淀粉、白砂糖、食用葡萄糖、麦芽糖、大豆蛋白、食用盐、味精、荸荠、洋葱、酱油、香辛料、食用植物油、鸡肉、蟹肉、鱼卵、芝士、肥膘、奶酪、胡萝卜、玉米、香菜、鸡蛋清、调味料酒、乳粉、复合调味料、食用动物油脂、DHA 藻油、乳酸片球菌、酶制剂,适量添加或不添加食品用香精、卡拉胶、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乳酸钠、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β-胡萝卜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5′-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碳酸钙、辣椒红,经原料处理、烹调、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工序制成的即食风味鱼糜制品。
为评定产品质量和产品上市销售依据的需要,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Q/FJLC 0001S-2021)。
本标准中的感官要求和质量指标(水分、氯化物)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污染物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其中铅指标(<1.0mg/kg)严于GB 2762,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兽药残留限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微生物指标依据GB 101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食品添加剂依据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制定。
标准编制格式及要求主要按照GB/T 1.1-2020对标准文本格式进行编制。
特此说明。
福建省力诚食品有限公司
2021年07月06日。
国家食品安全洗涤剂B类标准
一、原料要求
1.1洗涤剂的主要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1.2洗涤剂中添加的辅助原料,如香精、色素等,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微生物指标
2.1洗涤剂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2.2洗涤剂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产品无菌。
三、毒理学要求
3.1洗涤剂的毒理学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2洗涤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造成危害,如皮肤刺激、眼睛刺激等。
四、稳定性要求
4.1洗涤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性能和品质。
4.2洗涤剂应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并在保质期内保持其性能和品质。
五、使用说明
5.1洗涤剂的使用说明应清晰明了,包括使用方法、使用量、注意
事项等,以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
5.2洗涤剂的使用说明应根据不同洗涤对象和用途进行差异化描述。
六、标签标识
6.1洗涤剂的标签标识应清晰、准确、易读,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6.2标签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虚假标注或误导消费者。
七、储存和运输
7.1洗涤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7.2洗涤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附件2关于《食品用洗涤剂原料(成分)名单(第一批)》编制说明一、背景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委负责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安全性审查工作。
按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是指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新材料、新原料或新添加剂。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用洗涤剂新品种安全性审查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食品用洗涤剂原料(成分)名单(第一批)》,为可用于洗涤食品(包括果蔬、食品原料和食品半成品等)、餐饮具和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
二、制定过程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受我委委托,会同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洗涤用品协会以及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等有关单位,成立了工作组,经多次专家研究论证,并组织对国内生产销售的食品用洗涤剂配方原则、工艺构成、原料用途、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共收集到上万个原料成分信息,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将食品用洗涤剂原料进行分类处理。
第一类可用于洗涤食品(包括果蔬、食品原料和食品半成品等)、餐饮具和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第二类仅限用于洗涤餐饮具和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第三类仅限用于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
三、制定原则《食品用洗涤剂原料(成分)名单(第一批)》,即可用于洗涤食品(包括果蔬、食品原料和食品半成品等)、餐饮具和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制定原则:(一)经安全性评估并在国内已作为食品用洗涤剂原料使用的物质列入名单。
(二)经安全性评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禁止列入名单。
如国内外已知的致癌物质和高风险物质,或国内食品相关法规标准中规定禁止使用的,或化妆品禁用物质等。
(三)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节能节水)或环境健康等因素已经在国外淘汰的不列入名单。
(四)对尚未列入该名单的食品用洗涤剂新的原料按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具体内容可用于洗涤食品(包括果蔬、食品原料和食品半成品等)、餐饮具和食品工业设备的洗涤剂原料,共计121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标准起草工作组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二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6】135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第68号,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对GB14930.1-2015进行修订。
任务下达后,起草单位会同行业内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共同开展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2) 简要起草过程2017年1月4日~5日在福州召开的SAC/TC395全国食品用洗涤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对起草小组提交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讨论稿)进行了研讨,并确定了文本框架和工作进度。
2017年5月19日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对起草单位依据前期工作提出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讨论二稿)进行进一步研讨,在此基础上,起草单位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目前,我国现行的与食品相关的洗涤剂标准有:GB/T 998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24691《果蔬洗涤剂》、QB/T2967《饮料用瓶清洗剂》、QB/T4313《食品工具和工业设备用酸性清洗剂》、QB/T4314《食品工具和工业设备用碱性清洗剂》等,以上标准属食品用洗涤剂的产品质量标准,本标准发布后,上述各项标准将由具体负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修订工作,以便与本标准协调一致。
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1) 美国与产品安全有关的管理,是企业内部在安全数据与安全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产品所使用的化学成分和规范产品标签, 让消费者意识到该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对化学成分的控制是通过《有毒物质控制法》[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来进行。
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编制说明(送审二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6〕86号)提出,项目名称《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项目编号20171347-T-607。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计划完成时间2017年。
2、主要工作过程研究阶段: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2016年9月~12月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组成“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制定”项目研究工作组,开展项目研究。
研究工作通过收集和对比分析国内外涉及原料、产品、卫生、环境标志标准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相关标准,开展国内外洗涤用品绿色评价相关标准比对,并对国内市场产品进行测试分析,形成《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讨论稿)。
立项阶段:根据前期研究成果,2017年3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程序在委员会内就标准立项实施了委员投票,获得一致通过,并按程序组建了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牵头,会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标准制定工作组,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了立项申请及相关支持材料。
2017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本标准批准立项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并于8月14日正式下达立项批复。
起草阶段:2017年5月,GB/T 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发布实施,为此《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标准起草组根据通则确定的体例完成了对讨论稿的修改,形成初步的征求意见稿,8月初交国标委在其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9月工作组根据社会各方返回的意见,对标准文本重新梳理修改,形成《绿色产品评价洗涤用品》(送审讨论稿),下发技术委员会及网上再次公开征求意见,该稿9月12日接受由全国绿色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组织的专家预审,在专家预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各方反馈意见(具体处理情况详见意见汇总处理表),工作组完成对文本的修改,形成送审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计划要求开展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清理修订工作,并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的修订纳入此次修订工作范围。
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担GB2760的清理和修订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接到任务后,组成了标准清理修订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中“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确定了以对现行GB2760-2007和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清理整合和重点解决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修订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组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规范了标准名称,确定了标准的框架格式,将2007年至2010年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与GB2760-2007进行了整合修订,根据风险评估的原则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食品添加剂规定和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本次制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依据(一)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格式要求,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将标准名称由《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按照食品添加剂在技术上却有必要和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原则,将2007年至2010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规定纳入该标准。
(三)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1、参照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GSFA),结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共享ADI(MTDI 70)值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的使用规定进行了合并,上述食品添加剂可以在批准的使用范围中单独或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盐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基本情况本标准于2016年立项(项目编号spaq-2016-116),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6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2017年5月27日召开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国内多家医院临床营养专家、国家食药总局专家受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此次修订旨在解决原《通则》中部分产品技术指标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并建议分别对肝病病人用、肌肉衰减综合症病人用等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技术要求开展研究,提出分项制定系列特定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思路,以解决这类特医食品研发无据可依的现状。
2017年12月初,召开专家研讨会,秘书处和修订工作组组织邀请提出意见的主要单位和行业代表、临床和营养学专家、国家食药总局专家对修订意见进行进一步讨论,进一步细化产品的配方技术要求,形成初稿并征求行业意见;2020年4月21日,召开特医食品行业交流会议,对特医食品的分类重新进行梳理;2020年4月27日,召开项目专家研讨会,对收集的分类意见进行研讨;4月30日,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食品审评中心的领导与专家,研讨确定特医食品的分类;2020年7月31日,召开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行业交流会,研讨这一类别的国内外市场应用情况及相关的技术指标;2020年8月5日,邀请总局审评中心、医院临床营养专家召开研讨会共同专项研讨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分类;2021年6月24日,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总局审评中心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对特医食品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特别是特医食品分类与监管等进行研讨,达成统一意见;2021年10月17日,召开监管部门与临床营养、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专家的研讨会,形成第一次行业意见征求稿;2022年4月14日,召开第一次行业意见征求会;2022年9月2日,起草组内部组织标准文稿研讨,再次形成草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起草工作组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二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6】135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第68号,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对GB14930.1-2015进行修订。
任务下达后,起草单位会同行业内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共同开展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2) 简要起草过程
2017年1月4日~5日在福州召开的SAC/TC395全国食品用洗涤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对起草小组提交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讨论稿)进行了研讨,并确定了文本框架和工作进度。
2017年5月19日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对起草单位依据前期工作提出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讨论二稿)进行进一步研讨,在此基础上,起草单位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目前,我国现行的与食品相关的洗涤剂标准有:GB/T 998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GB/T24691《果蔬洗涤剂》、QB/T2967《饮料用瓶清洗剂》、QB/T4313《食品工具和工业设备用酸性清洗剂》、QB/T4314《食品工具和工业设备用碱性清洗剂》等,以上标准属食品用洗涤剂的产品质量标准,本标准发布后,上述各项标准将由具体负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修订工作,以便与本标准协调一致。
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1) 美国
与产品安全有关的管理,是企业内部在安全数据与安全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产品所使用的化学成分和规范产品标签, 让消费者意识到该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对化学成分的控制是通过《有毒物质控制法》[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来进行。
对餐具洗涤剂的产品安全和标签的管理则是通过[联邦危险品法] ( Federal Hazardous Substance Act ) 来实施。
(2) 欧盟
产品安全标准除了企业内部组织安全测试外, 欧盟也设计了一套方案来控制产品所用
化学成分, 并规范产品标签。
对化学成分的控制是按照《欧洲现存化学物质通报目录》
[ European Inventory of Notified Existing Chemical Substance ]的条款来进行。
欧盟在《危险品导则》[ Dangerous Substance Directive ] 中制定了一套化学品危害分类体系, 按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化学品分类。
对餐具洗涤剂产品安全和标签的管理是通过《危险品配制导则》[ Dangerous Preparation Directive ] 来实施。
(3) 日本
通常是以化学品管理法规以及限制使用有害化学品的一些法规来管理。
对化学成分的控制是按照《化学物质控制法》[ Chemical Substances Control Law ]进行。
另外《含有害物质的家庭产品管理法》[ Law for the control of household products containing harmful substances ]对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上限作了规定, 禁止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
(4) 国内外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控制和管理
对比分析见表1、表2。
表2 国内外相关标准中安全指标要求的对比分析
﹙5﹚国内餐具类洗涤剂产品实物质量现状
餐具类洗涤剂是食品用洗涤剂的主要部分,其涉及到民众一日三餐具的清洁,因此产量很大。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近些年来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百家企业生产的百余种餐具洗涤剂产品质量抽查数据分析,产品中涉及安全的砷、重金属、甲醇、荧光增白剂四个项目均达到合格。
不合格项出现在甲醛和菌落总数,其不合格率分别占比2﹪左右。
理化指标的不合格率分别占比1﹪~2﹪左右,产品总的合格率在95%以上,不合格产品主要出自一些小企业。
鉴于餐具洗涤剂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明示执行国家标准的比例较高,采标率达90﹪以上。
现场考查国内获证生产企业的普遍情况是:生产工艺设备多为半自动化,开工率为80%-100%不等。
90%的企业配备有产品质量检验设备和检验员,能够对出厂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质量控制。
但能够实施全检的企业有限,一般只能对部分项目进行检验,不能自检的项目主要为重金属和微生物。
四、标准的制(修)订原则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等有关法规和规章,根据原标准GB4930.1-2015在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行业产品实际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法规及标准,进行具体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原则上应达到:与产品标准有效衔接、与检验方法标准配套完善、涵盖内容适用全面、指标及限值设置科学合理。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和理由
主要技术指标修改依据分述如下:
(1) 修改了产品分类
为便于标准要求的表述和管理,根据产品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类,即A类为免漂型洗涤剂,如:餐具催干剂;B类为使用后需要漂清的食品洗涤剂,如:果蔬洗涤剂、餐具洗涤剂、饮料用瓶清洗剂、牛奶管道清洗剂等。
(2) 增设了原料使用名单
原标准提出采用我国允许使用的洗涤剂原料名单,但鉴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迄今未发布相关的原料名单供生产企业使用,造成企业生产中原料选择的困惑。
为此,本标准要求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各类食品用洗涤剂原料不应对人体健康安全产生危害,使用后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据此以附录的形式对洗涤剂配方组成分A、B类提出了准入原料名单,并在正文原料选择中以遵守“相关公告的规定”的表述,明示给出政府部门可以依据实际监管要求随时修改核准原料目录的方式。
同时为避免对新技术、新原料的限制,考虑到B类产品使用方式及安全程度,针对食品工业清洗(包括宾馆、饭店统一的餐饮具清洗),提出“特别地,对于工业中用于清洗食品加工设备、管道等清洗剂产品,当所用原料品种不在上述四项范围内时,生产商应就原料使用的安全性、环境影响等进行风险评估,并对产品配方使用的安全性负责”以解决标准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增加了1,4-二噁烷的限量指标
食品用洗涤剂中1,4-二噁烷主要来源于环氧乙烷型表面活性剂原料的带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发布的对1,4-二噁烷风险评估结论,设定该物质的限值为30mg/kg。
(4) 修改了产品标注要求
标准规定了对产品主要类别成分的标注及产品使用安全性说明的标注,通过控制产品所使用的化学成分以及规范产品标签,使产品在使用和可预见的情况下能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让消费者意识到所用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六、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
起草阶段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见附表《起草阶段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七、标准实施建议
考虑到行业、企业应用的需要,建议标准发布24个月后实施。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无
九、分委员会及主任会议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