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产品技术要求yulong
- 格式:docx
- 大小:20.75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3:红外线治疗产品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红外线治疗产品的特点,为规范该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红外线治疗产品。
红外线治疗产品是指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能,实现人体某些疾病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产品。
包含红外线治疗的其它理疗产品,红外线治疗部分亦适用本规范。
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的要求产品名称建议以工程原理命名,不以治疗的病种命名。
如:XXX型红外线治疗仪。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应根据产品自身特点确定结构组成,一般分为主机部分、治疗头部分及其它附属部分。
图1红外线治疗产品示意图图2 红外线治疗产品示意图图3 红外线治疗产品示意图(三)产品工作原理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它的波长为760nm—15μm,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疗法为红外线疗法。
目前医疗用红外线分为两段,即短波红外线(亦称近红外线,波长760nm—1.5μm)和长波红外线(亦称远红外线,波长1.5μm—15μm)。
红外线治疗产品是应用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仪器设备。
(四)产品作用机理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短波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1mm—10mm,可达真皮及皮下组织,长波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05mm—1m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
红外线的波长长,光量子能量低,作用于组织后只能引起分子转动,不能引起电子激发,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而无光化学作用。
红外线照射时皮肤及表皮下组织将吸收的红外线能量转变成热,热效应是红外线治疗产品的主要作用机理。
热效应产生的治疗作用有:1、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加强;加快局部渗出物吸收,促进肿胀的消退。
2、使骨骼肌的肌张力降低,胃肠平滑肌松弛,缓解肌痉挛。
3、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
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缺血缺氧的好转、渗出物的吸收、肿胀的消退、痉挛的缓解等综合因素可达到镇痛的治疗作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技术参数
品名:远红外线治疗仪
临床要求:
该设备能够:
抑制血管内皮增生
减缓血管内皮炎症
降低组织氧化压力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改善血管扩张能力
(要求有国际或者国内权威期刊的论文论证)
技术要求:
一、电器规格:
1额定电流:O.35A(Max)
2.输入电压:220~240Vb1ts,50Hz∕60Hz
3.波段要求:主要集中8—14微米
二、主机要求:
1.放射板:2片高强度耐温远红外线放射板:
2.设备灵活性:可上下仰角,可在病床上治疗以方便临床使用。
3.外壳材质:可长期耐温的材料。
4.限定病人手臂活动区域,方便治疗。
5.照射区温度:小于39摄氏度(避免灼伤皮肤)
三、控制方式:
操作简单,方便应用。
具备按键操作、定时以及全自动功能
四、安全防护:
1、照射器内部导热结构,照射器外壳不烫。
2、照射器内部过热断电装置。
3、具备主机倾斜断电功能。
五、设备需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有多家应用,并在国内设有维修机构。
2.性能指标2.1外观和结构2.1.1设备外形应端正,表面应光亮、整洁,色泽应均匀,无明显划痕、裂纹、锋棱及毛刺。
2.1.2调节结构应定位可靠。
2.1.3紧固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
2.2性能要求2.2.1红外光谱范围设备产生的能量应主要分布在0.7μm~1.6μm波长范围内。
2.2.2连续工作时间设备的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4h。
2.2.3输出功率设备的输出功率可分为0.2W,0.5W,0.7W,0.9W,1.2W,1.4W,1.7W,1.9W,2.1W,2.35W十档可调,允差为±15%;使用小型治疗头测试输出功率,功率为设备的输出功率的40%,允差±15%;使用标准治疗头测试输出功率,功率为设备的输出功率的75%,允差±15%。
2.2.4工作面表面温度2.2.4.1治疗仪在正常工作时,治疗头前端的表面温度应不超过41℃;2.2.4.2治疗仪在正常工作时,光导末端的表面温度应不超过60℃;2.2.4.3治疗仪在正常工作时,设备外壳的表面温度应不超过50℃。
2.2.5光源为卤素光源,导管材料为光纤。
2.3功能2.3.1照射模式设备应能选择间断模式、连续模式或节律模式进行训练。
2.3.2渐弱功能设备应能选择渐弱功能,使输出强度随着治疗时间逐渐变小。
2.3.3治疗时间2.3.3.1治疗时间在1min~10min内可调,步进10s,允差为±0.5%。
2.3.3.2光照累计时间最大显示应为99min。
2.3.3.3光照累计时间应可手动清零,重启机器后应自动清零。
2.3.4连续模式:在任意一个输出功率档位,治疗时间在1min~10min内可调,步进10s,允差±0.5%。
2.3.5间断模式:在任意一个输出功率档位和治疗时间档位,照射时间和休止时间可分别选择1~9s,步进1s,允差±0.5%。
2.4安全要求2.4.1通用安全要求应符合GB9706.1-2007的要求。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适用范围:偏振光部分:适用于缓解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红外光部分:适用于各种伤口的愈合;肌纤维软组织炎;跌打损伤;盆腔炎;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病种。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型号/规格:BPM—Ⅲ—2B型1.2划分说明1.3结构组成箱式主机、红外偏振光治疗头、袖珍红外光治疗头、关节臂、数码管显示。
2. 性能指标2.1 工作条件2.1.1环境温度为:+5℃~+40℃;2.1.2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0% ;2.1.3大气压力为:860hPa~1060hPa;2.1.4供电电源:交流220V,频率:50Hz。
2.2 外观2.2.1 按键、开关应工作可靠, 外部标记清晰。
2.2.2外观应清洁,表面涂覆层色泽均匀,无锈蚀和剥落及明显划痕。
2.2.3 各控制器件、连接器件安装牢固无松动,操作正确可靠。
2.2.4 支撑治疗头的机械臂应能在不大于180°的范围内调节高低和方位,并能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2.3偏振光部分2.3.1有效光谱波长范围:0.7μm ~1.3μm;2 3.2 连续输出最大光功率:600×(1±20%)mW;2.3.3连续输出不稳定度:10min内光功率输出不稳定度为±10%;2.3.4 间歇输出功率控制:分为5档,数码管显示数字1、2、3、4、5。
2.3.5 输出方式四种模式输出模式1:输出2s,停4s;模式2:输出2s,停3s;模式3:输出3s,停3s;模式4:输出CC(连续)。
2.3.6 治疗时间:连续输出能在0~30min范围按1min每档设置治疗时间,30min 档时的误差不超过60s,治疗结束时有声响提示;2.3.7偏振光治疗头外壳温度不超过50℃,必须有过热保护装置。
2.3.8偏振光治疗头应有偏振光输出。
2.3.9照射温度:输出方式为连续输出时,照射距离(0.5~1)cm,体表照射温度不超过42℃。
2.3.10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红外红光治疗仪技术参数
红外/红光治疗仪技术参数
1、LED光源波长:
*1.1、红光LED峰值波长640nm,误差不超过±8%;
*1.2、红外LED峰值波长880nm,误差不超过±8%。
*2、治疗片输出功率密度范围:0mW/cm2~5mW/cm2,由小到大可调,误差不超过±20%。
3、定时功能:
*3.1、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可选;
*3.2、定时误差不超过±5%。
*4、治疗片表面温度:治疗片表面温度不超过60℃。
*5、脉冲频率73Hz、146Hz、293Hz、587Hz、1174Hz、2349Hz、4698Hz可选;脉冲误差不超过±5%。
6、治疗仪采用属于3A类激光的LED光源技术。
用于扩张血管,
营养神经,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
7、治疗仪配备主机一台,治疗垫4个,可同时用于4个部位的治疗。
8、每个治疗垫组合了红外、红光共68个LED光源。
9、配备身体各部位绑带,治疗垫可自由弯曲,完美贴合人体各部位。
10、治疗时间定时提醒功能。
注:本参数无指向性、排它性,仅为满足医院需要。
附件:
“光学理疗设备”技术参数
1、红外偏振光治疗仪1台(预算20万元)
技术参数
1、复合波长范围:600~1600nm;中心峰值波长:1100nm;
2、偏振度99%以上(1100nm);
3、最大输出光功率≥5600mw;宽光谱金卤灯(高分子碘光源),150Wх2;*
高传导直线光纤。
配置要求
1、双照射头工作,双屏显示,并可独立调整和工作;
2、四种或以上规格治疗照射头,满足不同部位的照射治疗。
3、治疗万向臂:360度万向旋转,可进行手持照射及固定照射,治疗简单、
方便、随意。
4、配置患者应急自控停止安全装置;
5、配置SD卡并具有SD卡存储功能,可实时记录治疗时间、模式等参数,
方便科研工作、医疗效果评估及科室内部管理;
2、透化治疗系统1套(预算11万元)
技术参数
1、红外线热疗温度30℃-60℃,高、中、低可调。
2、激光波长:635±50nm,强弱可调。
3、双向脉冲,重复频率50Mhz-60hz,脉冲宽度:2.0-5.0ms。
配置要求
1、配置热疗、激光、脉冲,可切换透药。
2、四孔多路以上输出,可同时治疗多个部位。
红外治疗仪适用范围:适用于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炎、关节炎、软组织炎症(疖、痈、蜂窝织炎、丹毒、乳腺炎、淋巴结炎)吸收期、神经痛的辅助治疗。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产品型号/规格:HW-1000和HW-2000。
1.2划分说明1.3组成产品由主机、治疗垫(现为两种规格限选一种)及治疗鞋组成。
1.4型号区别1.5配件尺寸及材质治疗垫尺寸:(长×宽×高)治疗垫1(小):124mm×83mm×12mm, 误差±5mm;材质为医用PC。
治疗垫2(大):360mm×315mm×47mm, 误差±5mm;材质为医用PC。
治疗鞋尺寸:(长×宽×高)320mm×135mm×125mm;误差±5mm;材质为医用PC。
2. 性能指标2.1 外观2.1.1主机表面应色泽均匀,无斑痕,划痕,裂纹等缺陷,文字和标志应清晰,治疗垫及治疗鞋无开胶断裂及划痕。
2.1.2 操作件灵活、可靠,紧固部件应无松动,显示装置应清晰。
2.2性能2.2.1红外线波长范围0.85μm—0.95μm每个二极管2.2.2强度控制:强、中等、弱、零强:每个二极管光功率:3.5mw±0.35mw;中等:每个二极管光功率:3mw±0.3mw;弱:每个二极管光功率:2.5mw±0.25mw;零:0mw±0.05mw。
2.2.3 时间控制: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四个档位,误差±1分钟。
2.2.4 液晶显示:时间显示,强度显示。
2.2.5 噪音:≤55dB。
2.2.6 工作面表面温度:≤41℃。
2.3安全要求产品满足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份:安全通用要求》和YY0306-2008《热辐射类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要求,电气安全基本特征见附录A。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红外偏振光治疗仪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型号/规格:WC—Ⅲ—1型;WC-Ⅲ-3型1.2划分说明:WC1.3结构组成:WC-Ⅲ-1型由车式主机、红外偏振光治疗头及支臂、红外光治疗头及支臂、数码管显示;WC-Ⅲ-3型由车式主机、红外偏振光治疗头及支臂、红外光治疗头及支臂、触摸屏显示。
1.4型号区别WC WC1.5 适用范围/预期用途偏振光部分:适用于缓解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红外光部分:应用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盆腔炎、附件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乳腺炎症及增生、肌纤维及软组织炎症;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丹毒。
1.6 产品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体外诊断试剂适用)不适用。
2、性能指标2.1 工作条件2.1.1环境温度为:+5℃~+40℃;2.1.2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0% ;2.1.3大气压力为: 860hPa~1060hPa;2.1.4供电电源:交流220V,频率:50Hz。
2.2 外观2.2.1 按键、开关应工作可靠, 外部标记清晰;2.2.2外观应清洁,表面涂覆层色泽均匀,无锈蚀和剥落及明显划痕;2.2.3 各控制器件、连接器件安装牢固无松动,操作正确可靠;2.2.4 支撑治疗头的机械臂应能在不大于180°的范围内调节高低和方位,并能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2.3偏振光部分2.3.1有效光谱波长范围:0.7μm ~1.3μm;2 3.2 连续输出最大光功率:600×(1±20%)mW;2.3.3连续输出不稳定度:10min内光功率输出不稳定度为±10%;2.3.4 间歇输出功率控制:分为60%、70%、80%、90%、100%五档2.3.5 输出方式a)连续输出:设定为连续输出方式时,在设定的治疗时间内应有连续的光输出;b)间歇输出:应能设置3种输出模式,在设定的治疗时间内按设定的间歇模式输出:模式1:输出2s,停4s;模式2:输出2s,停3s;模式3:输出3s,停3s。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适用范围:该产品对急性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1工作条件
2.1.1环境温度为5℃~40℃;
2.1.2相对湿度≤80%;
2.1.3大气压力:860~1060hPa;
2.1.4电源电压:AC220V,频率50Hz。
2.1.5 对于BYL-053、BYL-055、BYL-057型机,正常使用时,将设备倾斜10°时不失衡,当设备倾倒时,设备应自动切断输出,直至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位置。
2.2性能指标
2.2.1 偏振光部分(A型、B型、C型、D型、SG型治疗头,采用软性光导纤维束传输)
2.2.1.1 有效光谱波长范围:0.6μm~1.6μm。
2.2.1.2 治疗头输出光偏振度≥95%,具备直线偏振光的特性及偏振光过滤器。
2.2.1.3 连续输出偏振光不稳定度:10min内的不稳定度为≤±10%。
2.2.1.4 输出最大光功率:A型治疗头为800×(1±10%)mW;B型治疗头为2200×(1±10%)mW;SG型治疗头为1800×(1±10%)mW;C型治疗头为4600×(1±10%)mW。
D型治疗头为4500×(1±10%)mW。
2.2.1.5输出控制:输出功率分10档可调,显示为10%、20%、30%、40%、50%、60%、70%、80%、90%、100%。
2.2.1.6输出方式:可采用M(手动连续、手动间歇)方式、P(间歇照射模式功率自动变换)方式、T(间歇照射模式照射时间自动变换)方式、S(安全)方式。
M(手动连续)方式: 照射时间设为1s~9s任意一档,间断时间设为0s;
M(手动间歇)方式: a)照射时间设定范围: 1s~9s连续可调,步长为1s;
b)间断时间设定范围: 1s~9s连续可调,步长为1s;
P(间歇照射模式功率自动变换)方式:程序自动调节光功率的输出范围(50%~10%递减),此方式照射时间及间断时间锁定为照射2秒,间断4秒不变;
T(间歇照射模式照射时间自动变换)方式:程序自动调节照射时间和间断时间范围(照射时间3~1秒递减,间断时间4~5秒范围内调整),此方式输出功率锁定为50%;
S(安全)方式:该方式锁定了安全的输出功率(40%)及照射(1秒)间断(4秒)时间。
2.2.1.7 控制方式:可采用M(手动连续、手动间歇)方式和自动方式,其中自动方式分为:P(间歇照射模式功率自动变换)方式、T(间歇照射模式照射时间自动变换)方式、 S(安全)方式。
2.2.1.8 治疗时间:能在0min~100min范围内连续可调设置总的治疗时间,0~10min范围内步进1min,10档可调,最大误差不超过0.5 分钟,10~100min范围内步进10min,9档可调,治疗时间结束时有声音提示。
2.2.1.9 照射光斑直径:A型治疗头光斑直径为3×(1±10%)㎜;B型治疗头光斑直径为10×(1±10%)㎜;SG 型治疗头光斑直径为8×(1±10%)㎜;C 型治疗头光斑直径为100×(1±10%)㎜。
D型治疗头光斑直径为80×(1±10%)㎜。
2.2.1.10 治疗头外壳温度:不超过41℃。
2.2.1.11 声响:治疗过程可选择有、无声音提示。
2.2.1.12 患者5米内无线遥控输出功率的增减,并具备应急遥控停止按钮。
2.2.1.13 手动方式具有自动记忆治疗状态的功能。
2.2.1.14 具有多种适应症的电脑治疗处方。
2.2.2钯灯部分(钯灯治疗头)
2.2.2.1 有效光谱波长范围:0.66μm-2.14μm。
2.2.2.2 最大输出光功率:30×(1±20%)W。
2.2.2.3 治疗时间:能在0min~30min范围内按步进1min连续可调设置总的治疗时间,最大误差不超过0.5分钟。
2.2.2.4 输出功率的控制:输出功率分28档可调,显示为3W~30W步进1W连续可调。
2.2.2.5 照射光斑直径:钯灯治疗头光斑直径≥160㎜。
2.2.2.6 治疗头外壳温度:
a) 外壳温度不超过60℃;
b) 当治疗头外壳温度达到55±5℃时,有声光提示,并切断输出。
2.2.2.7 具有自动记忆治疗状态的功能。
2.2.2.8具有多种适应症的电脑治疗处方。
2.3 安全
应符合GB9706.1-2007和YY0306-2008的要求,产品主要安全特征见附录B。
2.4环境试验要求
产品经GB/T 14710-2009气候环境Ⅱ组,机械环境Ⅱ组规定的环境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试验的细则规定列于附录C环境试验补充规定要求。
2.5 机械结构和外观要求
2.5.1 外观:治疗仪外观应清洁,表面涂覆层色泽均匀,无锈蚀和剥落及明显划痕。
2.5.2 控制件和连接件:各控制器件、连接器件安装牢固无松,操作正确可靠。
2.5.3 支撑治疗头的机械臂:支撑治疗头的机械臂能灵活调节,固定可靠。
2.5.4 脚轮:脚轮移动灵活,制动可靠。
2.6电磁兼容性:应符合YY0505-2012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