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31.61 MB
- 文档页数:3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3)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按地理位置分类 (3)1.1.2 按旅游类型分类 (4)1.1.3 按旅游级别分类 (4)1.2 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与功能 (4)1.2.1 独特性 (4)1.2.2 依附性 (4)1.2.3 可持续发展性 (4)1.2.4 休闲度假功能 (4)1.2.5 文化体验功能 (5)1.2.6 经济发展功能 (5)1.3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1.3.1 发展历程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 (5)2.1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5)2.1.1 概念 (5)2.1.2 目标 (5)2.2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的构建 (6)2.2.1 管理体系框架 (6)2.2.2 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6)2.3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实施与评估 (6)2.3.1 实施策略 (6)2.3.2 评估方法 (6)第3章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 (7)3.1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7)3.1.1 调查原则与方法 (7)3.1.2 资源分类与评价 (7)3.2 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7)3.2.1 规划原则与目标 (7)3.2.2 开发策略与措施 (7)3.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3.3.1 保护措施与管理体制 (7)3.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7)第4章旅游目的地市场分析与定位 (7)4.1 旅游市场概述 (7)4.1.1 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8)4.1.2 旅游市场的分类 (8)4.1.3 我国旅游市场现状 (8)4.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8)4.2.2 旅游市场数据分析 (8)4.2.3 旅游市场趋势预测 (8)4.3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与战略 (8)4.3.1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 (8)4.3.2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 (8)4.3.3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实施 (9)第5章旅游目的地产品设计与创新 (9)5.1 旅游产品概述 (9)5.2 旅游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9)5.2.1 设计原则 (9)5.2.2 设计方法 (9)5.3 旅游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9)5.3.1 创新方向 (9)5.3.2 多元化发展 (10)第6章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0)6.1 旅游目的地营销概述 (10)6.1.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本概念 (10)6.1.2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10)6.1.3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流程与关键要素 (11)6.2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 (11)6.2.1 旅游产品策略 (11)6.2.2 旅游价格策略 (11)6.2.3 旅游渠道策略 (11)6.2.4 旅游促销策略 (11)6.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1)6.3.1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概述 (11)6.3.2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优势 (11)6.3.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与管理 (12)7.1 旅游服务质量概述 (12)7.1.1 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12)7.1.2 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12)7.1.3 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 (12)7.2 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 (13)7.2.1 质量管理原则 (13)7.2.2 质量管理方法 (13)7.2.3 质量改进措施 (13)7.3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 (13)7.3.1 安全管理措施 (13)7.3.2 危机预防与应对 (13)7.3.3 危机处理流程 (13)第8章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8.1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概述 (13)8.1.2 旅游目的地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4)8.1.3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的意义 (14)8.2 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1 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14)8.2.2 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制定 (14)8.2.3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4)8.2.4 环境管理措施实施 (14)8.2.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4)8.3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14)8.3.1 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15)8.3.2 生态旅游发展 (15)8.3.3 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15)8.3.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15)8.3.5 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15)第9章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与利益分配 (15)9.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模式 (15)9.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 (15)9.1.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 (15)9.2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机制 (16)9.2.1 社区参与决策机制 (16)9.2.2 社区参与运营机制 (16)9.2.3 社区参与利益分配机制 (16)9.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与公平 (16)9.3.1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原则 (16)9.3.2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方式 (16)9.3.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保障措施 (17)第10章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 (17)10.2 我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与问题 (17)10.3 旅游目的地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17)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旅游目的地,简而言之,是指吸引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地域。
-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课件 (一)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课件是一门涵盖了旅游行业知识的学科,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则是旅游目的地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下面,针对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课件,我们进行一一分析。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旅游目的地是指旅游者前往的特定地理区域,包括景点、设施、服务和交通等要素。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
因此,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完整的、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二、旅游目的地的分类1.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目的地可以分为休闲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购物旅游目的地、健康旅游目的地等几种类型。
其中,休闲旅游目的地以海滨度假、温泉度假、乡村休闲等为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代表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地质地貌风景名胜;购物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大都市的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为主;健康旅游目的地以疗养、健身为主,如温泉、矿泉水等。
2.按照旅游产品的开发阶段进行分类根据旅游产品的开发阶段,目的地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完善的成熟目的地和正在开发中的新兴目的地两种类型。
成熟目的地一般拥有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如巴黎、曼谷等;新兴目的地则正在快速发展中,尚未完全建设完善,如越南、柬埔寨等国。
3.按照旅游客群的需求进行分类根据旅游客群的需求,目的地可分为亲子游、夫妻游、情侣游、团队游、个人游等不同类型。
其中,亲子游是以亲子互动、亲子乐园等为特色;夫妻游和情侣游则以浪漫、私密为主;团队游则以整体组织、统一行动为特色;个人游则以自由行、独立探索为特色。
总之,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课件是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旅游行程,让旅游更加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也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并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目的地相关概念旅游目的地是人们在旅途中经过的景点、城市、区域等,主要是为了旅游、观光和娱乐而设置的地方。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国内和国际两种。
国内旅游目的地是指游客在国内旅游时前往的目标地区,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西安等。
国际旅游目的地则是指游客前往外国旅游的地区,如泰国的普吉岛、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等。
旅游目的地也可以按照特色划分,比如文化旅游目的地、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海滨旅游目的地等。
文化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以历史文化景观或特色文化体验为主要吸引点,如中国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则是以自然风光为主,例如中国的黄山、桂林等;海滨旅游目的地则是以美丽的沙滩、阳光和海浪为主要吸引点,如海南的三亚、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等。
此外,旅游目的地还可以按照旅游方式进行划分,比如自驾游目的地、登山徒步旅游目的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等。
自驾游目的地在国内较为流行,像云南的丽江、贵州的黔东南等;登山徒步旅游目的地则是以具有山地风光、自然风光和山地文化资源为主要吸引点的旅游目的地,如中国的四姑娘山、阿尔卑斯山玫瑰、珠穆朗玛峰等;度假旅游目的地则是一种带有度假和休闲功能的、沿海或内陆的旅游目的地,如中国的海南岛、厦门等。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游客一般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来确定目的地,如购物、品尝当地美食、探索当地文化等。
另外,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季节和天气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游客会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和天气情况来选择旅游目的地。
总之,旅游目的地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选定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让旅游活动更加顺利、有趣和有意义。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1. 城市游:想象一下你漫步在繁华的纽约街头,那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就像进入了一个超级大的冒险乐园吗!比如上海,满是现代化的气息,各种新奇玩意儿等你去发现。
2. 海滨游:哎呀,站在三亚的海边,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那感觉多美妙啊!阳光洒在沙滩上,这不就是天堂的模样嘛!像青岛的海边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3. 山景游:当你爬上黄山,看着那连绵起伏的山脉,是不是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啊!这壮阔的景色,就如同画卷一般,张家界的山景不也是让人惊叹不已吗。
4. 古镇游:走进丽江的古镇,那种古朴的氛围一下子就把你包围了呀!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呢,平遥古镇不也有着同样的韵味吗。
5. 文化游:到北京去感受那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处古迹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西安不也是这样充满故事的地方吗?
6. 乡村游:在婺源的乡村里,那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真让人陶醉哇!就像是心灵的避风港,阳朔的乡村不也让人感到惬意舒适吗。
7. 探险游:去西藏进行一场探险之旅吧,那未知的挑战和惊喜,多让人热血沸腾呀!就像在亚马逊丛林中探险一样刺激呢。
8. 美食游:到成都去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啊,那么多好吃的,你的嘴巴能停下来吗?广州不也同样是美食的天堂嘛!
9. 主题公园游:走进迪士尼乐园那种欢乐的氛围中,你能不开心得像孩子吗!就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环球影城不也是这样让人着迷的嘛。
结论:旅游目的地的分类真是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去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一、理论基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坎恩五要素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库泊的4A观点1.吸引物: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业务产品: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1.观光旅游2.修学、考察游3.生态旅游4、会议旅游5、疗养、康复旅游6、探险旅游7、度假旅游8、其他专项旅游二、空间布局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1.旅游目的地:是能够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由旅游吸引物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各类地域空间要素的总和,是旅游者停留与活动的复合性地域空间。
2.目的地6“A”模型3。
地理系统:4.旅游目的地特点(1):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是由吸引物、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零售店和其他服务设施、进入通道、辅助性服务等核心部分组成.)(2):文化性(目的地有丰富的文化财富。
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必须考虑一个目的地的吸引力及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前去访问.)(3):不可分割性(旅游产品的消费必须到生产地才能进行,即旅游者必须亲身来到旅游目的地去体验旅游产品。
)(4):季节性(目的地的产品与其他服务产品一样具有不可存储性。
如果在目的地没有被使用,其价值就会流失。
)(5):多用性(目的地的多用性是指目的地企业根据其服务的对象,既服务于旅游者也向当地居民提供服务.)5。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在发展中既要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又应当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的发展不仅能为今天的主人和游客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UNWTO)6.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及特征7.跨界旅游目的地:(1)区位的边际性:位于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交界地带,表现出独特的边缘性区位特征(2)多元信息的交融性: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地区的属性,一方面可能导致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也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3)基于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通过改革和完善区域旅游调控机制,提高跨区域旅游目的地管理效能(4)利益格局的复杂性:区域内部在旅游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
8。
目的地资源特点(1)多样性与多态性:资源种类多样、类型复杂;同类资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地域性与整体性:不同的目的地具有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无论何种类型的目的地,资源都呈现出整体关联性(3)永续性与季节性(4)变化性与时代性9.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或构成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突破原有的产业或行业边界,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