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1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传统重建作者:林聚任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兴起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新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学家卢曼(N.Luhman)、明希(R.Munch),美国社会学家斯美尔瑟(N.Smelser)、科勒米(P.Colomy)等。
但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当数美国年轻的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是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社会学理论传统做了诠释与重建。
一杰夫雷•C•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著作,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在其《新功能主义》一书的导言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指出,新功能主义的出现,虽然不是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的翻版,但二者的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他说“功能主义”这一术语“所指的并非是一套概念、一种方法、一种模式或一种意识形态。
毋宁说,它指的是一种传统。
”[1](第9页)他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理解这一理论传统:(1)功能主义虽然没有在解释性方面提供一种模式,但它所提供的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图景,故在更具描述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
(2)功能主义像关注结构一样关注行动。
而且,其行动概念如同关注实践和手段一样,去关注表意性的行动(expressive action)和行动的目的。
功能主义非凡关心在限制和规定的手段下达到目的的程度。
(3)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可能性,而社会控制的变异和过程是事实。
均衡论尽管不能作为对实际的社会系统分析的参考点,但它可以作为功能主义系统分析的参考点。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区分对社会结构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紧张是变迁和控制的持续根源。
新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新功能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它主要关注国家间合作与一体化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合作对国际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功能主义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介绍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研究的贡献。
1. 引言新功能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兴起。
新功能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解释框架,试图理解国家间合作的动力和机制,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领域的合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
2. 新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功能互补和功能溢出。
功能互补指的是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可以相互补充,形成更高效的整体。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通过合作共同解决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这种合作可以使每个国家受益,增强整体的环境治理能力。
功能溢出则指的是合作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
例如,通过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促进了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功能与秩序新功能主义认为,建立合作机制和制度可以促进国际秩序的形成。
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解决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减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整个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欧洲联盟的建立就是基于新功能主义的理念,通过经济合作的逐步加深,最终形成了一个能够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协调国家利益、维护秩序的机制。
4. 欧盟的例证欧洲联盟是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例证。
欧盟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随后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联盟。
欧盟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建立起共同的市场和自由流通的体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
欧盟的发展证明了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挑战与批评然而,新功能主义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批评。
2010级社会工作覃宁1038260117浅析新功能主义【摘要】 20世纪80年代新功能主义兴起,它坚持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思想中的中心地位。
亚历山大对功能主义理论的重建,突出地表现在其方法论和研究趋向等方面。
卢曼在综合帕森斯的系统观和“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社会系统理论”。
从其理论特征来看,“新功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毋宁说是一种理论取向。
”【关键词】新功能主义;社会学;亚历山大;卢曼【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星期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当数没过年轻的社会学家J·亚历山。
是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的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正文部分】一、新功能主义理论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
自6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剧烈变动,促使社会学理论家重新思索社会学方向,各种新理论纷纷兴起,向帕森斯的“巨型理论”发起冲击。
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主要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他们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则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他们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这些理论在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论而占居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在这些理论之间又形成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和民俗学方法论为一方,以冲突理论为另一方的“微观/宏观大分裂”,就社会行动、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第八章亚力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一股重要思潮。
作为新功能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亚力山大已经成为公认的最主要也最自觉的“新功能主义者”。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历山大先后发表了《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结构和意义》、《行动和它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等一系列作品,对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立场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阐述。
他关于科学本质和一般性理论预设的探讨,关于行动和系统间关系的分析,关于分化和社会变迁、文化和市民社会的研究都鲜明的体现了新功能主义多维、综合的特点。
本文拟从思想渊源和理论主旨、后实证主义方法论、普遍性话语、研究范例四个方面对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观加以简要介绍。
第一节思想渊源和理论主旨新功能主义,按照亚历山大的说法,“引进这个词是为了强调继承性和内部批判这双重要素”①。
作为一种新的功能主义,它与传统的功能主义尤其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着明确的继承关系。
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帕森斯的分析模式为(社会学理论的)一种新综合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基础”②,并对帕森斯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一、关于行动的唯意志论理论亚历山大认为,恢复和详细阐发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帕森斯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的伟大使命。
为了建构自己的理论,帕森斯选取“单位行动”作为问题的核心。
所谓“单位行动”是指在一个假定的情境中(包括某种努力、目标或目的、条件、工具和规范模式)假定的行动者。
根据这一模式,每个人都具有能动性,每一行动者都有自由意志,但是个人不可能自发的实现他们的目标,因为行动发生在“情境”即在一定程度上外在于行动者的社会现实之中。
情境是限制个人能动性的物质因素。
努力可以将某些可变的限制因素转变成行动的工具,但也有某些不可变因素最终成为行动的条件。
规范是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素,人们总是依赖特定规范来判断情境、解释行动,努力也总是通过规范追求的目标来表现。
因此可以说单位行动涉及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目标、努力、规范构成其主观方面,条件和手段构成其客观方面。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