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1.07 KB
- 文档页数:4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园孩子的影响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学习的场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园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交能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来探讨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园孩子的影响。
一、认知发展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促使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教具、游戏和玩具,通过玩乐的方式掌握新知识。
他们在观察、探索、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个充满乐器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通过敲打、摇晃等方式去认识不同的音乐和乐器,从而培养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感知能力。
二、语言发展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成为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互动,引发幼儿的兴趣,并教授他们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也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和能力,例如创建情景角色扮演区域、图书角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三、社交能力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合作、分享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幼儿园里,创设小组活动、游戏和集体参与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些经历有助于幼儿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且在社交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四、自信心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会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创设积极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激励幼儿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努力。
浅谈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幼儿园是孩子人生早期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幼儿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包括了物理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交环境等方面,其中的各个要素都会对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幼儿园环境的建议。
一、物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促进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应该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设施和活动空间,如大型的滑滑梯、攀岩墙、草坪等等,这些设施和空间可以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2.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幼儿园应该确保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例如,室内环境应该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线,不应有尖锐的物体和危险的区域。
此外,室外环境应该设置安全隔离措施,如围栏和安全门,以保证儿童在玩耍时不受伤害。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玩具、拼图等,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二、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个性化的教育。
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
2.鼓励自主学习。
幼儿园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儿童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3.倡导亲子互动。
幼儿园应该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亲子活动,以促进家庭与园所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家长的教养技能和对儿童发展的关注度。
三、社交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幼儿园是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友好、互动合作的社交环境,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沟通等,为他们日后的社交关系打下基础。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积极、有利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讨论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
一、培养学习兴趣与动机为幼儿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游戏活动,如绘本、拼图、游戏等,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2. 赞扬和鼓励: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成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提供安静、整洁、宽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和集中精力。
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成绩:1.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幼儿设定可行、具体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他们明确知道学习的方向和具体要求。
2. 个性化教学: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3. 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知识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1. 指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等,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2. 鼓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导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有效记忆、归纳总结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浅谈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摘要:幼儿个体发展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而身心健康成长又与外在环境紧密相关。
从幼儿发展的环境角度来讲,幼儿园环境主要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不同层次、形态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同层面具有影响。
现代背景下,为能促进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良性发展和健壮成长,幼儿教育主体必须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深度剖析,在深刻了解幼儿成长与幼儿园环境相关联系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利于幼儿发展的现代幼儿园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幼儿发展;影响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向来已久,幼儿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对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在众多研究中,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成长关联分析占据了主导。
各项身心尚不成熟的幼儿身处于幼儿园环境中,不具备辨别方向的能力,各种环境因子无时不在对幼儿形成影响,如何应对周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还需要教育主体的引导和构建。
也正因为外在环境对幼儿影响的程度颇深,幼儿教育者必须基于幼儿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解决幼儿成长环境问题,构建起益于幼儿健康成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分析单从环境的角度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涉及所有环境相关要素,而狭义特指某一领域、范畴内的关联要素。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角度的广义概念,涵盖与幼儿园相关的一系列环境要素,能够影响幼儿教育的环境因子都被包含在内,例如,物质层面、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等的影响因素。
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只包含物质方面,既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等,是把精神、心理影响相关要素排除在外的。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要素分析时,必须从广义的角度切入,把影响幼儿发展的系列相关物质、精神、心理的环境要素纳入到分析范畴之内,并需引起幼儿教育主体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在这种幼儿园环境分析背景下,幼儿教育者必须积极地从多方面来进行教育环境构建,在创建良好基础教育物质环境的同时,重视幼儿精神、心理层面的环境建设,并且要创新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型升级,确立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打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浅谈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011221111110022 王柯寒众所周知,人的个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环境因素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教育因素是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教育旅程,从最初的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我们的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我们始终处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之中。
由此看来,教育环境对我们成长中的自我认识、性质模式、个性品质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环境对个体自我认识的影响有以下的方面。
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青少年犯罪率高。
在教育方式上,经过相关专家分析,归纳出父母所采取的6种教养方式类型,即: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
我觉得我自己的家庭教育还是比较民主的。
每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都会同我商量,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不会逼我,有的时候成绩考差了他们也不会打骂我,而是鼓励我下次努力。
从小的时候开始,我的父母都对我比较自信和信任,他们相信我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会让他们担心。
教育环境对个体心智模式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是指在遗传、环境、教育的互相作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认识、辨别、评估、接受、内化等一系列的心里过程,由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
它是对周围世界简单的概括性的看法,是一种被简化了的假设,它深植于文我们的内心深处,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和检测。
浅谈“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作者:曲颖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22期摘要:环境作为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幼儿而言,不具备成人般对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改造能力,其受特定环境的影响更大。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其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因此,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环境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身心发展;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幼儿的发展是以自身为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
著名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创始人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就曾经对环境和个体发展的关系进行过系统、深入的阐述。
他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
其中,小环境系统的定义为:“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以及人际关系模式。
这些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发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
这里所说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和物理特征。
同时,它还包括具有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其他人”。
幼儿因为其年龄特征的限制,需要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去认识事物。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所处特定环境中最长最多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几年来,我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了环境的教育,把环境看作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为3-6岁的儿童正是神经系统发育的迅速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即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作用,又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
“规程”中明确指出:“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幼儿期是孩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促进其整体发展。
本文将探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发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幼儿通常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与其他有趣的学习伴侣互动。
例如,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和方法。
此外,与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幼儿互动,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互动和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发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同样十分关键。
一个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不会担心失败或受到批评,而是能够放松心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及积极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乐观和鼓励,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起自信、自立和独立的态度。
三、行为养成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模范示范、积极引导和表扬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礼仪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规则和纪律,使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律,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结起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情感发展来说,它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至于行为养成方面,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正确引导和行为示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技能。
浅谈遗传、环境、教育在个体发展的中的作用摘要:遗传、环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但三者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笔者认为,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先天性基础;环境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非智力因素;教育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和过程。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智力文献综述: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上一代通过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把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环境指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周围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他决定了心理活动的内容、和个体的社会化方式。
教育指对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能充分释放遗传潜力,促进个体心理的全面发展。
“我们寄居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当然是为身体方面的生活做准备”。
这是个体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生命是简单的,动作和感觉都刚开始。
”个体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世上”。
“在第二阶段,我们有生活,有动作,有智性的因素”(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p5-6)。
这两个阶段便是个体发展的先天和后天环境。
夸美纽斯(p25)在书中说只有受过切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
他认为人要受教育,才会坐,才会站,才会走,才会用他的手。
人的心理发展不是生来就完全发展的,一切造物在发展进程方面全是从无到有的和逐渐自行发展的。
夸美纽斯(p26)也引用柏拉图的话“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遗传、环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宋朝王安石著有《伤仲永》一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怀谒于邑人,不使学。
“泯然众人矣。
”可见,虽然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先天性基础。
浅谈环境熏陶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作用环境熏陶是指环境对个体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它包括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环境熏陶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而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环境的美丽和恶化对学生影响深远。
优美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环境的敬畏之心。
在花草树木繁茂的校园里,学生们会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和美丽,从而培养出保护自然的意识。
相反,恶劣的环境会引起学生的懈怠和麻木,甚至对环境进行破坏,这种环境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深远的。
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愿望。
环境熏陶还能够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学校的垃圾分类制度、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实践措施,都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环保的概念。
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后,这种体验和积累就会成为他们日后环保行为的动力和决心。
环境熏陶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熏陶对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环境中的美好景色和自然景观,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增强他们的心智发展。
在郊外郁郁葱葱的田野上,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大自然的广袤,这种体验会激发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环境中的不良景象也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愤怒,从而激发他们环保意识。
环境熏陶对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在环保教育中充分发挥环境熏陶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环保活动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措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
社会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和示范引领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促进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态度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一、促进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首先,教室环境应该布局合理,美观整洁,给孩子一个舒适、宽敞的学习空间。
墙壁上可以挂上彩色的画作、学习海报等,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教学卡片、玩具模型、实物等,让儿童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并保证他们的学习材料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比如,在数字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卡通形象的数字卡片,通过与孩子互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学前机构还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趣味运动、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通过活动的方式,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习态度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美、关爱等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一起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而竞争学习则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些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问题和答案。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前儿童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在旅途——浅谈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众所周知,个体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此,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也是复杂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四个方面。
首先,遗传对个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集中体现为以下四点:第一,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遗传素质有缺陷,人的身心就可能无法正常发展。
例如,我的爸妈,弟妹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上,但唯独只有我,长度还不到150cm。
我想着应该是基因突变吧,但也太衰了,这种比中“六合彩”的概率还要低的“好事”居然被我遇上了,是该喝彩还是…..总之,我为这事自卑了好一阵子,死活不肯和高个子站一起。
但是,遗传素质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便不能变成现实。
据老妈回忆,小时候我的绘画手艺还不错,家中最底层楼的墙上至今还保留着我的真迹。
但可能是老妈没有对我进行魔鬼式的训练,现在我画的鸡很像鸟,画的马很像驴。
所以说,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个体发展过程及阶段。
举个例子,小女孩都喜欢玩“过家家”,将自己扮成妈妈,再随便找个东西当孩子,然后上演母子亲情的戏码,乐此不疲。
当然,我也不例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找了一条金鱼当我儿子,在和它相处的12个小时里,我喂它吃饭,和它聊天,给它挠痒,期间怕它太冷给它加了半桶热水,12个小时后,它“安详”地走了,抱着它小小的身体,我嚎嚎大哭,妈很沉痛地说“你连你自己都照顾不好,还想照顾它,还是让它去吧!”实践证明,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只能说,我的“母爱”的天性尚未发育完全。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比如,遗传老妈,我对酒精有过敏的症状。
每每看到那充满气泡的液体,都有一饮而尽的冲动,但我不能。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级2010年秋分校/学院提交日期2012年8月13日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一、影响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父母的文化修养。
这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
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
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
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
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
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
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应当具有充分合理的养分、良好的健康状况、生活在一个丰富的感知刺激环境和布满温和爱心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中。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不同的共性。
孩子成长需要哪些成长环境?父母又该如何给孩子建设一个有利成长的环境呢?人际环境——民主、公正、友爱、和谐、欢快、舒适0-3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那么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有很大一部分指的是家庭人际关系。
一个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健康进展是必不行少的。
孩子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欢快,才能乐观向上。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假如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人际关系便是空气和水分。
因此,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我们共同关怀的问题。
总的概括为:指导但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敬重而不溺爱;鼓舞而不纵容。
1.对孩子温和、接纳、关怀,给孩子必要的关怀和鼓舞;2.设法去了解孩子,和孩子经常沟通,重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亲子关系和谐;3.敬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赐予适当的鼓舞和自由;4.父母之间的感情和谐,家庭气氛融洽;一家人要做到相互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协商,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家人还要相互赞美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语言和幽默;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
5.有中国特色,提倡孩子孝敬父母,但不依靠父母。
才智环境——丰富、洁净、漂亮、爱阅读、提问、爱操作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墙面、地面、空间说话,是启迪孩子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让孩子生活在布满科学学问的环境里,会感知到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萌发出不同年龄孩子的潜在力气。
父母要给孩子预备好小书桌、小书柜、玩具柜、科技百宝箱、大地图、地球仪、科学试验器具,再给孩子一个植物园、动物园就更完善了。
教育环境与学生发展
教育环境是指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包括学校、课堂、教室、图书
馆等一系列的实体和虚拟空间。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环境中的人际
关系和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
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
同时,教育环境
也应提供一个和谐、尊重和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安全和
尊重,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环境可以提供
学生学习、实践和体验道德价值观的机会。
学校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教
育环境中应该提供德育教育的资源和活动。
通过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如班会、德育课程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常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
社会对创新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环境中应提供创新思维和能力
培养的条件和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提供开放的实验室和创客空间,让学
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创新的活动。
教育环境还应该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浅谈环境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和影响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巨大作用和影响,当下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笔者从教育学原理中“环境对个体作用和影响”理论出发,着重探讨如何改善青少年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标签:环境青少年教育作用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环境是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学原理中,广义的环境指的是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而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若按环境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划分,环境都对生活于其中的青少年成长产生教育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讲,环境也可称为教育环境。
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包括三个部分: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这些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因而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消极两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分析当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和影响、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我国青少年成长的三大环境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复杂的问题,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何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因势利导的维护好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青少年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社会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社会风气的败坏、传统道德的沦丧、公民素质的低下,使拜金、拜官、崇洋等观念充斥着孩子们的眼睑,而纯真、善良、正直等美好道德品质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成为笑谈。
与此同时,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效传播,带给人们便捷的生活,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生活的视野,但也带来了黄色、暴力等消极思想,这些消极思想严重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其次是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我国大批的教育工作者思想呆板,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效果低下。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作用问题,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包括早时期先天论和经验论的一些观点,例如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洛克的心理学思想、马赫的观点等。
另外,先天论者对经验论的反应,其中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基于此,在我们认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2)、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Abstract:About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cluding educ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a philosopher, education experts and psychologists argue problem. Including early period nativism and empiricism of some points, such as spencer's theory of evolution psychological view, cartesian psychological thought, Locke's psychology thought, Mach's point of view, etc. In addition, the nativist to empiricism response, the single factor theory: genetic determinism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two factors theory, interaction theory, etc. Based on this, we think, in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role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individual in the antenataldevelopment mainly by genetic factors,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s an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cessary material premise and basis. 2), individual was born late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two factors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ize: 3),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the.1、引言:人的发展主要是先天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有着十分激烈的争论。
浅谈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山东农业大学文秘教育2006级1班程龙摘要:人的个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环境因素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教育因素是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个体发展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基础无从发展,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环境因素,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具体分析一下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首先是一个物质的自然人,每个人都是继承了父母的遗传物质而成其为人。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不同,因而他发展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必然影响发展的过程及结果。
例如,有的儿童表现的比较聪慧,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的儿童则表现得有些迟缓,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甚至有些有先天缺陷的儿童,我们无法让其接受新事物,如先天的无脑儿。
然而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遗传素质是在生理上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二)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
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三)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
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遗传决定论。
浅谈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022xx
众所周知,人的个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环境因素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教育因素是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教育旅程,从最初的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我们的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我们始终处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之中。
由此看来,教育环境对我们成长中的自我认识、性质模式、个性品质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环境对个体自我认识的影响有以下的方面。
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青少年犯罪率高。
在教育方式上,经过相关专家分析,归纳出父母所采取的 6 种教养方式类型,即:
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
我觉得我自己的家庭教育还是比较民主的。
每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都会同我商量,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不会逼我,有的时候成绩考差了他们也不会打骂我,而是鼓励我下次努力。
从小的时候开始,我的父母都对我比较自信和信任,他们相信我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会让他们担心。
教育环境对个体心智模式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是指在遗传、环境、教育的互相作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认识、辨别、评估、接受、内化等一系列的心里过程,由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
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
它是对周围世界简单的概括性的看法,是一种被简化了的假设,它深植于文我们的内心深处,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和检测。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不能孤立进行,而要与学校文化、班级生活、及社会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要浸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之中,才能使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善与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相结合。
改善学生心智模式的活动应当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生命成长中问题的过程来改善心智模式,获得生命的成长感和幸福感。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比如,有的老师只喜欢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不闻不问,缺乏关注。
长期下去的话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心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恶性循环下去。
教育环境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也会产生影响。
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他只读了3 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可他后来则成为世界上搞发明创造最多的人,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与童年时代妈妈为他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
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她科学的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并启发思考。
其母为他布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指导孩子读书,培养兴趣,克服困难做好各种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开阔其视野。
重平时,严小事。
应该说爱迪生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就是家庭环境对他智力很好的开发和引导,为他铺平了成才之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各种爱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国有句古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样,学校教育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
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
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其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
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意见和看法展开争论,谁对听谁的。
其次,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认真负责的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评价校内的一切事情,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
再次是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
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要坚持而不是以“权”压人。
最后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我们还要坚持民主管理。
班集体中,民主氛围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班级管理,做班集体的主人。
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改变过去那种班级工作仅仅依靠少数班干部、积极分子的状况。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家庭是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因此,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样,学校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的感召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通过建设校园,调动学校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从校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背景,促进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育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无论我们在以前是怎样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以后我们都要关注教育环境带给我们的巨大的影响,对于带给我们积极影响的方面我们要大力发扬,而那些带给我们阻碍的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尽量的避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给自己和周围的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