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79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组织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或者听说各种各样组织类别,例如学校、公司、政府、政党、医院、军队以及宗教团体。
那么什么是组织呢?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一般组织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1、目标。
目标决定了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资源。
一个组织需要把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当作投入,通过转化变成其他组织或个人所需要的各类产出,才能生存与发展。
3、结构。
只有分工清晰,协作通畅,组织才能正常运作。
4、互动。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任何组织都有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它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按照组织目标,组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营利组织;(2)非营利组织;(3)公共组织。
二、行为提起行为,人们容易想到上班、娱乐、社交、旅游、学习、健身活动。
这些都是别人可以不借助仪器而直接观察得到的人的外显活动。
组织行为学所谈论的行为主体是人,或称为人类行为。
影响人类行为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分。
影响行为的内在因素又称主体因素或主观因素,包括人的身体因素、情绪因素、素质因素、性格因素、思想因素等。
影响行为的外在因素是人所处的环境因素。
环境就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的种族背景、民族背景、社会政治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等;微观社会环境指的是具体的家庭背景以及邻里、学校、企业、地方性的风俗习惯等。
综上所述,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
三、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应当是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的行为。
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成以下两种:1、微观组织行为(1)个体行为,如态度、能力、认知、学习等。
(2)人际行为,如沟通、领导、谈判等。
(3)群体行为,如群体动力、工作团队等。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把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差不多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要紧特点,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6.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要紧特点7.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8.组织行为学的要紧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技能及其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的阻碍。
从最差不多的家庭组织到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而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刻。
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正式的组织有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又是通过分工协作而和谐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止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2.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看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能够直截了当观看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样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本章的重点、难点及要求: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
2、掌握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理解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概念: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管理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说,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各种组织中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下面分别分析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基础概念,以便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组织行为的内涵。
一、组织(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定义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
(徐联仓)(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孙彤)对于组织的含义的表述同样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2)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Stephen P.Robbins )(3)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薛恩E·H·Schein))(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张德)由此可见,所有的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使盈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标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目标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大家协作一致,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
(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
组织行为学课程讲义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什么人需要学习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组织的需要组织成员的需要1.1 了解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你都知道哪些组织?我们与组织有什么关系?组织对于我们重要吗?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与各种组织打交道是某些组织的成员组织制约个人个人影响组织一个人一生需要处理的三种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孤独亲密关系:亲子、婚恋与社会的关系:朋友、事业究竟什么是组织?定义: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相互分工与合作的特殊群体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人的集合共同的目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什么样的群体是组织?什么样的群体不是组织?“学校、班级、机关、医院、家庭、民族、社区、朋友圈子、市场”哪些是组织?对组织的理解:从技术的观点:正式组织延伸了人类自身的能力从社会的观点:人们加入组织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只要组织的报酬大于成员的贡献,组织成员就会留在组织从理性的观点:只有共同目标实现了,每个人的具体需求才能够获得满足。
因此,组织成员必须有意识地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对于一个组织:个人目标:生理、心理、社交、金钱、权力组织目标:永续经营、百年企业☐共同目标是外在的、非个人的、客观的事物☐个人目标是内在的、个性化的、主观的事物☐对个人有意义的是付出与回报关系你愿不愿意进入一个快要倒闭的公司呢?企业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持续的盈利能力好公司的标准?案例:柳传志回复某员工关于“公司不是我的家”案例:对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的反思1、血汗工厂压榨的结果2、军事化管理,缺乏人文关怀3、管理粗暴4、机器和工厂环境对人性的异化5、为博取高额抚恤金6、新一代代工者普遍的焦虑7、订单压力大、新聘员工多、培训和适应期短组织目标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关于管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成为“百年企业”?为什么有大量明星变流星的现象?组织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理论管理解决的是组织的效果与效率问题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了解什么是管理?“管理”(management),从意大利语和法语演变而来,原意是“训练和驾驭马匹”的意思。
汉语把“管理”理解为“管辖”、“治理”、“管人”、“理事”。
对于准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尚未形成统一、一致的意见。
有代表性的有:(1)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认为: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美国的管理学教授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4)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管理是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5)小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6)美国管理协会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7)复旦大学芮明杰认为: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8)周三多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为什么管理活动是组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呢?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每一种资源,尽管在数量、种类上都不尽相同,但一定是有限的,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等有效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1)既定资源条件下,使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在既定的投入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2)在既定产出条件下,尽量少地占用有限资源: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使投入最小———效率效果:做正确的事,所从事的工作或活动有助于组织达成其目标效率:正确地做事,既不浪费资源效率(方式)效果(结果)资源利用目标达成低浪费高达成管理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能够学会吗?管理需要学吗?我赚钱的才能是上帝赋予我的,与他人无关——洛克菲勒培养人格训练意志开拓眼界丰富精神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但如果你没有称职的员工,你还是一无所有。
”因此,人的问题应该是组织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人的了解是必要的!了解人性与人心管理者对人性了解越深刻,控制越有效,管理也越高效关于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组织内的人的行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究竟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定义: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个人目标:生理、心理、社交、金钱、权力组织目标: 永续经营、百年企业再次强调组织行为学的目标:帮助组织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个人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总结:个体行群体行为 织行为个性、激励、行为、态度、满意度、群体决策、规范、冲突、权力、领导结构、 变革、文化1.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举例说明:显示器大小与生产率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积极性的关系? 自变量 权变变量 因变量组织水平的自变量:组织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的人力资源实践、内部文化等 群体水平的自变量:沟通方式、领导方式、群体间关系与冲突程度等 个体水平的自变量:人格、价值观、态度、能力、动机等 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研究人的行为并不像有一本菜谱就可以烹饪那样简单,对于组织行为学的问题是没有理想答案的。
几乎没有简单万能的原理来解释人,因为人是复杂的。
1.3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以霍桑实验开始的早期组织行为研究 以权变态度来看待人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特种雇佣人员(经理、厂长)作为资本家的代理人进行管理。
在管理方法上,由原来单凭经验管理,而上升到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方向个人目标 无法实现产生 组织伴随管理活动 配置各种资源人力资源存在特殊性需要了解 人心与人性产生组织行为学工人为什么会磨洋工?如何解决磨洋工现象?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科学管理”之父如果要确认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诞生的年代,那么有充足的理由将其定在1911年,因为就在这一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了。
这本书阐述了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理论—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它的内容后来很快地被世界范围的管理者们所接受。
泰勒的理论和研究活动,确立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185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杰曼顿。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生涯,是在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度过的。
从普通工人开始,步步高升,最后当上总工程师。
作为一位有着清教徒背景的机械工程师,他始终对工人的低效率感到震惊。
在管理过程中,他发现生产的低效率是因为工人普遍有“磨洋工”的倾向,泰勒确信工人的生产率只达到应有水平的1/3。
于是,他开始在车间里用科学方法来纠正这种状况。
他花了20年的时间以极大的热情寻求从事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
做了各种试验,包括工时、动作的研究;工具、材料等标准化研究,并根据这些成果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为完成这些定额的标准化工具。
泰勒所做的试验包括:秒表测时、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
并将一系列试验及所得到的结论写进了《科学管理原理》中。
概括起来,其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劳动方法标准化原理(2)培训工人科学化原理(3)差别计件工资制度(4)管理职能专业化原理举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
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其管理风格。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时间,甚至上厕所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发动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
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1档上,为送货车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他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跑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
送完货后,他们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举例来说,联邦捷运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
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对UPS的净利润产生发积极的影响,这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
中国本土:量化与标准化思维的欠缺餐饮:个体的经验,无法复制传承刑罚:杀人、廷杖文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现今的企业管理中这仍是一个大问题西贝莜面村—打造中餐的必胜客去炒菜化——实现中餐的标准化容易标准化:烤、煮、蒸、烩、炖、焖、拌、烙不易标准化:炒菜引申思考:麦当劳是卖什么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Henry Fayol):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ayol)是和泰罗并驾齐驱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
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860年从圣艾帝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
从采矿工程师晋升矿井经理直至公司总经理,由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专业管理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的六种活动①技术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制造和加工活动。
②商业活动---主要指企业的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