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总)就业率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毕业生人数2020届专科毕业生1597人。
其中商学院577人,外语学院188人,建筑工程学院99人,计算机学院335人,艺术学院111人,财经政法学院216人,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71人。
毕业生最多的为商学院,毕业生最少的为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
2、毕业生结构2020届1597名专科毕业生来自七个学院的39个专业,各专业毕业生具体人数统计如下:序号专业毕业人数1工商企业管理1352人力资源管理523物流管理634酒店管理255行政管理276法律事务387电子商务888市场营销489国际金融2810互联网金融411会展策划与管理3112国际贸易实务1313投资与理财2514物联网应用技术1815计算机应用技术13016动漫制作技术3317软件技术6818应用电子技术2419移动通信技术2220电子商务技术2021数字媒体应用技术2022会计14923财务管理6724工程造价4725建设工程管理3626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627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128商务英语8029应用英语1930应用西班牙语2131商务日语173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2833环境艺术设计2234歌舞表演735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2836产品艺术设计2637工业机器人技术2038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839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23毕业生人数最多的5个专业为会计(149人)、工商企业管理(135人)、计算机应用技术(130人)、电子商务(88人)、商务英语(80人),合计58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44%。
毕业生人数最少的5个专业为歌舞表演(7人)、互联网金融(4人)、国际贸易实务(13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6人)、商务日语(17人),合计5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56%。
3、初次就业率2020届毕业生来自7院39个专业,共1597人,参加就业1597人,初次就业人数为1441人,初次就业率为90.23%,初次全部就业的专业有6个。
四川大学药学院20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四川大学药学院20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药学院20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一、20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博12人,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10%。
表一:就业去向就业去向一次性就业总数出国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医疗单位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数134(包括读博人数12人)4636+1223476占毕业总人数比例(%)94.37(截止202*.11.20.)2.824.2333.8016.2033.104.23 202*届药学院毕业研究生142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120人。
硕士攻从表一总体上看,202*年华西药学院研究生就业状况和202*年相当。
毕业生人数和202*年人数也相当,到目前为止,142名毕业生中明确的有134名就业,目前情况判断,研究生就业率应该和去年相当。
分析就业去向,今年和去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新的特征。
和去年一样企业单位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到就业比例的33.10%。
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今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医疗单位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在总人数相当的情况下,由去年的14名增加到今年的23名。
可见,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临床药师及药剂师需求人数在增加,也为药学专业创造了新的就业途径。
但同时看到202*年研究生就业面临了一些问题,在今年11月中旬有7名学生虽已就业但还没有确定其就业去向,确定有一名学生还没有就业。
同时,前往学校、医药等事业性单位的人数比前几年有所增多。
表二:地域流向分析地域四川(主要为成都)上海天津重庆人数64586比例(%)45.073.525.634.北京其他国外合计34531342.1131.702.1194.37分析表二地域流向看出:四川地区主要是成都地区,是成都地区生源和非成都地区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也是毕业生流向较为集中的地区。
二手资料如下:资料一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3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0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80万一直跃升到2010年的631万,因此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资料二资料三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但报名人数的增加远大于录取人数的增加,录取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大学生考研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
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就业压力太大迫使毕业生考研随着连续8年的扩招,高校的考研率和扩招幅度也在迅速增长,惨淡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稳操胜券”,很多人从一入学就树立了考研的目标,他们毕业后不找工作,而走上考研之路。
据某网站的一项“您为什么要考研”的随机调查显示,考生迫于就业压力是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此次的调查共有3万多人(包括应届生和非应届生)进行投票,其中,选择“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更高的文凭”的就占37%,有11586人,很多网友都留言表示由于就业压力太大而决定考研。
近日,记者在广州市各大高校采访时也了解到,不少同学选择考研大多是因为躲避就业压力。
“不管复习有多累,我一定会坚持祝”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雪话语坚定地告诉记者,“我要避开巨大的就业压力,以我现在的学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提高学历,才能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像小雪这样因为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学生占考研应届毕业生的90%以上。
二、考研还是就业应届生难以取舍据了解,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在去年413万人的基础上达到500万人左右,考研已经成为就业之外的一个重要选择。
2020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引言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人,较之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54万人。
伴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应届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今年,由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外就业环境都变得非常恶劣,企业生存艰难,应届生求职难度加剧。
综合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诸多的外部因素,如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应届毕业生基数庞大、疫情原因导致面试机会减少等等,但是也不排除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譬如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对公司和岗位期待值过高、工作经验不足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意向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反馈到企业方,为应届毕业生与吸收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将是一件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之后高校大学生求职就业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由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联合鲸媒体、京东教育、香聘网及简历义工共同发起,以2020年应届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系统解读2020年应届毕业生为什么就业难和就业难体现在哪些方面,期待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为应届生求职就业提供专业的策略指导。
Part 1数据说明报告主要对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样本数据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样本数据涉及来自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共 1934 人,基本信息如图1 - 4。
图 1数据样本地区分布图 2数据样本性别分布图 3数据样本学历分布图 4数据样本专业分布Part 2目录目 录01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02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03 当前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就业策略探讨04 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毕业生人数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严峻,2020年应届毕业生正式入职比例不足13%45%的同学认为继续学业深造可以暂时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但是绝大同学认为即使考研可以缓解社会上一部分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尽管超50%的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但是多数同学心态相对轻松,对求职仍抱有积极态度综合分析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影响因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探讨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多数毕业生更倾向留在家长发展,普遍追求稳定且高薪的企事业单位,教育行业成应届毕业生“新宠就业区域单一,多数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发展。
学院年度就业工作总结模板本年度,在学校学院党委正确领导和就业处的指导帮助下,我分院学生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职业能力突出”的信息网络应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认可。
截至到10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在80%以上。
一、学院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本年度,我分院院共有毕业学生152名,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43名,计算机信息管理13名,软件技术27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2名,广告设计与制作47名。
2015届学生毕业后,我分院一直通过班级QQ群和微信群保持和毕业生的联系和沟通,对最新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截至到2015年10月底,我分院2015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如下表:学院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二、就业工作主要措施和做法(一)分院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了以分院院长为组长,总支书记和分院副院长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学工干事、毕业班辅导员、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分工,顺利完成了小型招聘会的安排组织,就业信息的搜集传达和具体的就业指导等工作;定期在分院例会上通报各专业就业情况,引导教职工都来关注支持学生就业工作,教研室主任和专业教师还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情况,推荐学生就业。
(二)根据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根据国家互联网+形势需求,适时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本年度组织各教研室主任、专家修订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
即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高职三年教育的始终,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对大二学生,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三学生,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邯郸学院2014年12月前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邯郸学院始终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工作目标,工作中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进一步完善就业“四到位”,完善就业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校院两级工作模式,建立“目标责任制”,创建富有特色的服务平台和指导体系,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保持和发展了邯郸学院的就业特色,实现了基本稳定的就业率。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的要求,我校编制发布了《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4117名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描述分析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特点,总结就业工作举措并提出整改建议。
目录第一章毕业生生源结构分析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性别分布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各专业分布三、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四、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专业、性别分布第二章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分析第三章毕业生就业流向特点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情况第四章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一、毕业生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基本稳定三、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四、毕业生职业前景符合个人发展预期五、毕业生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第五章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划实施一、科学谋划学校顶层设计二、精心构建就业工作体系三、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四、对我校教育教学和教学实践方面建议五、对我校就业工作和职业指导方面的建议第一章本科毕业生生源结构分析一、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性别分布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25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