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8.48 KB
- 文档页数:3
国外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简介作为国外名人的代表,他们在公众场合的举止和言行举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国外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
一、贝克汉姆的温文尔雅贝克汉姆是英国足球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温文尔雅的举止和出色的球技受到了全球范围的喜爱。
在他的比赛中,他总是保持着冷静、自信的态度,并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现了对对手和裁判员的尊重。
此外,作为一个公众形象,贝克汉姆也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他始终保持着整洁的容貌和得体的着装,这为他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尊重。
二、安吉丽娜·朱莉的善心温暖安吉丽娜·朱莉是好莱坞的明星,她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积极参与各种慈善事业。
在公众场合,朱莉总是微笑着面对媒体和粉丝,她对待每个人都保持着礼貌和善意。
此外,朱莉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她在各种重要场合总是以得体的着装和妆容出现,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好印象。
她的绅士风度和善良的举止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喜爱。
三、奥巴马的高雅风度作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直以其高雅的举止和精湛的演讲能力而闻名于世。
在各种场合,他总是维持良好的身姿和自信的表情,他的言行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奥巴马非常懂得倾听别人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在与他人交流时总是耐心地聆听,然后给予恰当的回应。
他的高雅风度和谦和的举止让人们对他心生敬佩。
四、梅根·马克尔的亲和力梅根·马克尔是英国王室的一员,她以其亲和力和人民之间的良好互动而备受瞩目。
在接触民众时,马克尔总是微笑着与他们交谈,并真诚地倾听对方的心声。
她的亲和力不仅表现在对民众的待人接物上,还延伸到与媒体的互动中。
梅根·马克尔的亲和力和真诚的态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几位国外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的简介。
他们的温文尔雅、善心温暖、高雅风度和亲和力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独特魅力,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一个更加文明有礼的人。
文明礼仪名人事例篇一: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幼儿1.简短的礼仪小故事10则1.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故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文明礼仪成了我国人民最基本的品质。
以下是“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
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
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父亲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这个故事展示了孔融的谦让和注重兄弟之礼的品质。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3.柯莉萍的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这个故事展示了柯莉萍的礼貌和耐心,以及她对于职业的敬业精神。
4.陆晓慧的尊重:陆晓慧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人,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
他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他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陆晓慧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5.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文明礼仪的名人故事文明礼仪的名人故事15个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文明礼仪的名人故事个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投桃报李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康叔於卫,遂立卫国。
康叔之八世孙姬和,以殄灭西戎有功,获周平王赐爵为卫武公。
武公治国开明,广听众议,多纳雅言,以为施政参考,深得百姓称颂与爱戴。
故政通人和,卫国大治,遂为春秋初期之大国也。
武公在诗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
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
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
或言小羊生角,则欺人矣。
”2、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3、礼贤下士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
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
”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
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采访文明礼仪》1.小老鼠的故事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不过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所以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理解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名人文明礼仪的故事有哪些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以其出色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楷模。
这些名人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以其文明礼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名人文明礼仪的故事,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故事一:孔子的示范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文明礼仪是后世仰慕的典范。
据说,孔子曾经在一次宴会上,他让坐在他旁边的客人吃饭时优先使用筷子。
这种行为引起了其他客人的好奇,他们纷纷询问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子回答道:“我是作为主人,应该先为客人着想,让他们享受到最好的待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时刻以他人的利益为先,展示出文明礼仪的风范。
故事二:莎士比亚的绅士风度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更以其绅士风度和文明礼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传,莎士比亚在他的一次观剧活动中,他的一个朋友迟到了,莎士比亚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这位朋友,并一直站立观看整个演出。
这个小小的举动展示出了莎士比亚的风度和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出了他的文明礼仪。
故事三:尼尔·阿姆斯特朗的谦虚之举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虽然他的成就无人能及,但他却一直保持着极其谦虚的态度。
一次,他参加一个讲座活动,主持人介绍他登上月球的壮举。
尽管他是一个受人敬仰的宇航员,但他并没有炫耀自己的成就,反而向观众们致以深深的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出类拔萃,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与他人平等交往,展示出文明礼仪的风范。
故事四:李连杰的公益行动李连杰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明星,他不仅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以其公益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据报道,李连杰曾经在电影宣传期间遇到一位盲人粉丝,他主动和这位粉丝握手,并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这个小小的举动充分展示了李连杰对粉丝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出了他的文明礼仪。
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导读: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1温公爱兄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
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
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
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
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
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
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田真叹荆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
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那末我们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后来,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牛弘不问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
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
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
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
他的弟弟名叫牛弼。
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
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这种话,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
”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
”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
”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在古代,礼仪文明一直被视为高尚道德的象征,是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名人作为社会的风向标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名人文明礼仪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闪光的一面。
故事一:孔子的仁德之风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不仅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以其高尚的礼仪文明风范而著称。
据传,孔子曾经有一次与一位学生共乘一辆马车。
当时,孔子在车里,而学生则在车外拉车。
突然下起了大雨,学生浑身湿透却没有抱怨,继续为孔子拉车。
孔子看到这一幕,深为学生的勤恳和忍耐所感动,立刻邀请他上车与自己并肩坐。
孔子的这个举动彰显了他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他身为伟大思想家的谦逊和仁爱之心。
故事二:尼尔斯·玻尔的贵族风度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贵族风度的他时常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有一次,尼尔斯·玻尔来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一个会议上,他发表了一段对同行学者研究的建设性评论。
不料,这段评论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并对他进行了反驳。
尼尔斯·玻尔丝毫没有动怒,反而千方百计地给予对方最大限度的尊重和理解,并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专门表达了对反驳对方的赞美。
尼尔斯·玻尔的这一举动展现出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风度和胸怀,彰显出他对学术界的尊重和包容。
故事三:奧黛麗·赫本的随和谦逊奧黛麗·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不仅以演技获得了众多奖项,同时也因其优雅的仪态和高尚的品味而备受赞誉。
据说,她曾经参加一次公开拍卖会,在一位竞拍者不慎失手摔碎了拍品时,赫本立即上前帮忙清理,并亲自道歉。
她以自己的谦逊和大度向众人展示出一个名人应有的文明礼仪,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融入到平凡的行动中。
故事四:乔治·华盛顿的宽容与和谐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国父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总统,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领导人。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作文一:我最喜欢的名人是李宇春。
从她的舞台表现和私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文明礼仪。
在刚出道的时候,李宇春曾因为手势举得不好被批评过。
但是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不好的习惯。
现在,她在演唱会上的手势非常有艺术感,而且都是和专业舞者一起排练出来的。
这些细节明确表明李宇春对文明礼仪的重视。
除了舞台上,李宇春在私生活中也是个非常有礼貌的人。
有一次,她出门在外,一个小朋友过来要和她合影。
李宇春很耐心地和小朋友聊了几句,主动和他合影,并且彬彬有礼地说:“小朋友,要好好读书哦。
”李宇春的文明礼仪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装样子”。
她真正从内心深处理解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她的每一个行为举止中都体现了这种重视。
写作重点: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喜欢的名人,并且具体点出他们的行为中有哪些体现了文明礼仪。
在文章中需要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副词,比如“非常有艺术感”、“很耐心地”等,来表现名人行为中的一些微妙之处。
用词分析:除了上述的形容词和副词之外,文章中还可以使用一些较高级的动词和名词,比如“排练”、“彬彬有礼”等。
这些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提高语言素养。
作文二:听说李小龙也是一个很注重文明礼仪的人。
有一次,他在超市购物时,路过一个老太太,看到她买不起商品,便买了一瓶牛奶递给她,让她带着回家。
这个小事情,让路过的路人很感动。
除此之外,李小龙的行为还有一些小细节体现了他的文明礼仪。
比如,他在外面拍戏的时候,不会随便乱扔垃圾,而是会麻烦工作人员开辆垃圾车直接运走。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不仅是名人需要遵守的规则,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美德。
李小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礼仪的力量。
写作重点:在这篇文章中,需要明确名人的一些小细节,并且附带一些具体的例子。
文章内容要尽量简单明了,增强读者的易懂性。
用词分析:文明礼仪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如果在表达的时候词汇过于贫乏,就会让文章变得枯燥无趣。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
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
贤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
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
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
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
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
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
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
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
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
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
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
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
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
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
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
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
张良就赶去,不过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
“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
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
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
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
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
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
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
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
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
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
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
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
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
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