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应用写作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章行政公文写作概述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概念公文——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团体行使职权、办理公务所使用的文书。
是党和国家在有关公文管理的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公务文书。
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13种公务文书(即行政机关公文);14种公务文书(即党的机关公文)。
行政机关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指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党的机关公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亦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由上表可见,两种公文相同的文种共有9种第二节行政公文写作概述一、行政公文的特点和种类(一)、行政公文的特点1、作者的法定性2、制发的程序性3、公文的法定效力性4、体式的规范性(二)、行政公文的种类◆1、按适用范围来划分:命令(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报、通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2、按缓急程度来划分:(办理时限)特急:一天内办理完毕急件:三天内办理完毕注:党的机关公文凡紧急文件分别标“特急”、“加急”一般文件:◆3、按保密级别划分:绝密、机密、秘密◆4、按文件载体和发布方式划分:文本发文——通过一定的文件传递渠道发送文本文件。
绝大多数公文属于此类。
电传发文——通过电报、传真、计算机等手段迅速传递给收文单位的文件。
报刊发文——通过报刊登载发表文件。
一般是面向全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布公务事项。
如命令、通告、公告公开张贴——将同一文件以特殊格式印制多份并以张贴形式公布。
一般为公告和通告。
◆5、按行文方向划分: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二、行政公文的构成要素(公文格式)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这份文件,以一条鲜红的横线(即红色反线)隔开了眉首部分和主体部分。
第一章: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一)应用文是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这个理由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应用文的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二是既可以用于处理公务活动中的事务,也包括用于人们生活、交际等;三是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
与应用文相关的概念比较多主要有应用文体,应用写作,文书,公文,文件等。
应用文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的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文书是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它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材料,包括机关发出和收到的公文,内部使用的文件以及其他书面或附注文字说明材料。
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应用价值的文字材料等。
公文必须由法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定的权威和行政约束力,有特定的体式和一定的形成和处理程序,必须有关公务,并具有现行的效用。
(二)应用写作有微观特点和宏观特点。
微观特点包括价值的直接实用性,材料的完全真实性,构建的直管规范性,表述的直白简约性。
应用文的材料要做到完全的真实,至少要做到三真:一是选用的材料本身必须是真实的,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生活现实的;二是写作时,运用材料的方式得当的,反映给阅读者受众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三是材料的选用与事实核心或实质是一致的。
应用文的模式化构成的原因有一是约定俗成,二是法定使成。
宏观特点包括社会性,科学性,中介性。
应用文与生俱来就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一是应用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应用写作的内容、载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变化的;三是应用写作从撰写、颁布、实施到反馈的过程,无不反映的应用写作的社会性。
应用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应用文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是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二是应用文对真实的要求也是其科学性的表现;三是应用文的结构,格式,语言的都有特殊要求,都讲求一定的规范性,要遵循有关的规范或规定,这也是应用文科学性的体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应用写作概述一、应用写作的内涵对于研究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写作的理论为学习对象并接受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工具课。
二、为什么学习应用写作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速度越快,各种信息量就越大,管理部门或单位为了提高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就必须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应用文撰写能力。
因此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应用文(一)应用文的含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使用的实用性文章。
(二)应用文的种类按照应用文的使用功用来划分,其种类有:1.通用类指人们在办公或办事中普遍使用的文书。
(1)行政公文类: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文种。
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等。
(2)通用事务类: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和会议材料等。
(3)个人事务类:如日记、读书笔记及各类信函等。
2.专用类指专业性较强的文书。
包括:科技、财经、司法、传播以及外交、军事等类文书。
(三)应用文的特点应用文具有直接功用性、内容真实性、思维逻辑性和格式稳定性等共同特点。
四、应用写作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要学好本门课程,应当注意以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中心。
(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全面提高修养,即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的修养。
第二节□应用文的写作基础一、应用文的主题和材料(一)主题主题又称主旨,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应用文的主题形成,往往是“意在笔先”,即根据应用文的撰写目的而确定,根据撰写目的搜集材料、占有材料和选择材料,根据撰写目的确定文体。
撰写应用文对主题有以下要求:应力图使文章的主题正确、集中、深刻与鲜明。
《应用写作》学习重点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述一、1.应用写作萌生的时期【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2.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度建立的时期【秦汉时期】3.应用文理论建立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4.应用写作的成熟期【唐宋时期】5.应用文由古体到新体的变革是于【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二、1.【骨刻辞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应用文】2.【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应用文总集】3.【公文”称谓最早出现于两汉时期(汉代)】4.【应用文”称谓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5.【今所致最早提出“应用文”这一称谓的是苏轼】三、1.出现于魏晋南北朝的应用文理论著作:【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刘勰《文心雕龙》】2. 【挚虞《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文体学专论3.【《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与应用写作理论集大成者四、1.应用文特点【①实用性②模式性③真实性④实效性】2.【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本质属性)是实用性】五、 1.应用文写作对主旨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2.应用文结构的特点【①规范性②条理性】3.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准确、简洁、朴实、得体】4.最常见的“书面辅助语言”是【图形、表格、符号、公式四种】。
六、1.应用文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2.叙述的主要方式【以顺叙为主、有时也可用倒叙和分叙、一般不用插叙、补叙等手法】3.代替第一人“我”——本、第二人称敬称“您”——贵、第三人称“他、他们”——该。
七、本教材对文书的分类——【法定公文、事务文书(用于公务,也有用于私务的)、专用文书(含经济文书)、规章文书】。
八、能改正本章简短的“改错题”中的错误。
第二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一、2012年4月1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行文,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简称“新条例”下同)。
该条例从2012年7月1日期施行。
二、新条例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共15个文种。
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第2章应用写作概述上一章,我们简单认识了一般写作过程,知道了所谓写作,就是一种人们用语言符号把感受、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有选择地记录、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
而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应用写作以应用文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
应用写作,是以实用性为明确目的的写作。
应用写作,是从事银领工作尤其是办公室工作等需要具备的一种写作才能。
应用文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很不相同,它是以实用为目的,不需要多加修饰,用最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所要陈述的问题。
准确,严谨,简练是应用文的几个重要特征。
应用文要求在逻辑上一定要严密,无懈可击,没有破绽,特别是合同等等,每个字词句都必须要准确,经得起推敲。
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议论和叙述,一般不用描写,对话,抒情等等表达方式。
也不需要用修辞手法,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本章教学及学习建议:可以适当补充介绍一点应用文沿革的知识;对应用文的分类历来分歧较大,重点介绍本教材的分类情况即可,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纠缠;介绍应用文的特点时,可与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照,以增强感性认识。
第一节应用文书应用文不是今天才产生的,而是“古已有之”。
晚清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商时期刻在甲骨上的“卜辞”,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应用文。
春秋时期从《尚书》起,把上古的应用文统称为“书”。
此后,秦代的制诏谕奏,汉代的表疏律令,唐宋以来的条法律例等,都是应用文。
另外,不少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应用文。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是书信,晁错的《论贵粟疏》、贾谊的《论积贮疏》就是建议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就是报告,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名称以及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现代社会对于应用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其分类也呈现出多样性,依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一、应用文书的涵义及写作原则应用文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实用为目的的文书,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或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在写作应用文时应注意以下原则:(一)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符合业务工作的实际。
(三)观点必须鲜明。
(四)材料必须准确真实。
(五)符合文种规范要求。
二、应用文书的特点(一)准确、严谨应用文属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应用文书写作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客观事实的真实,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第二章应用写作概述信,统计数据准确,有根有据,行文讲究条理,前后一致,严谨无误。
(二)实用、够用为专利写一份申请是为了对来之不易的发明创造进行法律保护;为某一事项写一篇请示,是为了向上级请求指示或批准办理某一事项;为某一纠纷写一篇民事诉状,是为了解决所发生的纠纷;……由此可见,“实用”这一点是应用文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它为解决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写,对象明确。
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标志。
而文学作品则不同,文学作品以审美为宗旨,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与灵魂,内容上重创新,形式上不拘一格,多数作品都是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的。
而在语言表述上,应用文注重“够用”,这一点应用文与小说,散文等很不相同,它是以实用为目的,不需要多加修饰,用最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所要陈述的问题,够用就好。
另一方面,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议论和叙述,一般不用描写,对话,抒情等等表达方式。
也不需要用修辞手法,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三)逻辑严密应用文要求在逻辑上一定要严密,无懈可击,没有破绽,特别是合同等等,每个字词句都必须要准确,经得起推敲。
应用写作不需要文学思维,不需要天马行空,讲究思维的逻辑性。
在文章的结构上,要条理清楚,段落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陈述的事项界限清晰,不交叉;内容前后讲究因果,材料能够证明观点。
虽然应用文书在撰写过程中也有运用形象思维的时候,但多数文体是以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中心的,在阐述观点,分析前因后果、现象和本质时,采用的多是逻辑思维的方式。
例如,写请示,要讲清请示事项和请求批准的原因;写总结,则应在陈述具体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说明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科技论文的结论,则来自于对材料的分析和对问题的推断。
(四)格式稳定办公用文书尤其是公文,其格式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其使用环境和流程对于格式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
而一般的应用文书,其格式如果逐渐为大家所接受,约定俗成,就成为惯用格式;如果格式被法定固化,就称为规范格式。
应用文书多数有惯用格式,其中公文具有规范格式。
应用文书的格式的稳定性,使不同的文种清晰醒目,便于写作、阅读、承办、归档、查询和利用,从而达到行文的目的。
(五)讲求实效应用写作的实用性决定了在进行应用写作时对实效的追求,应用文书的使用必须及时、有针对性。
在材料选择上,虽然不能像新闻要求那样即时,但也不能陈谷子烂芝麻、陈年老皇历给弄出来;在立意上,讲求新颖醒目;在语言表述上,讲求一语中的。
三、应用文书的分类任何事物包括应用文书都有分类,历来对应用文书的分类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分类标准不同,造成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
本书综合考虑应用文书的特点、作用、写作规律以及教学规律,把应用文书分成礼仪用文体、求职用文体、办公用文体、调研用文体、商务用文体、策划用文体、财经用文体、法律用文体、科技用文体等九大类,这九大类中包含文种的知识及写法,本书将在下面分别介绍。
四、应用文书的主旨(一)主旨的概念和作用主旨与材料是应用文书内容的基本要素。
主旨,又称主题、题旨、立意等。
具体地说,主旨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主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主旨决定着应用文书的价值、质量和影响。
应用文书的主旨一经确立,它就将成为文章的中心,全篇文章会因它而有灵魂和生命。
如果主旨不好,材料再典型、结构再完善、语言再符合应用文书的要求,也不可能是好文章。
2.主旨对行文产生制约作用应用文书的材料取舍、布局谋篇、技巧运用,乃至拟订标题、遣词造句等,都受到主旨的制约,并服从表现主旨的需要。
下笔前先确定主旨,材料取舍、结构安排、方法运用、语言调遣就有了依据,写起来当然就可“得举止闲暇”,从容成篇;而主旨还没有确定就动笔写作,材料取舍、结构安排、方法运用、语言调遣就难免“手忙脚乱”,甚至第二章应用写作概述无法成篇。
(二)对主旨的要求1.正确主旨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请看下面一篇公文:××工厂关于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通告近来,我厂连续发生盗窃、斗殴和小型失火事故。
有数位职工被歹徒打伤,财物损失数万元,为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特作如下通知:一、凡是本厂职工进入厂门,均要佩带厂徵标志,否则作违反厂纪处理,扣发奖金。
二、外来人员进入工厂时,必须持所属单位介绍信或证件登记,出厂时,应接受行李物品,甚至搜身检查。
三、来客投宿,有关人员应报厂保卫科批准。
在此期间,如厂内发生盗窃、失火事故,来客不准离开工厂,并要集中接受审查。
四、厂内职工离开车间或办公室,应关好门窗,以防小盗破门而入。
通告自××××年二月八日生效。
凡自觉执行本通告的给予表彰,拒不执行者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年二月一日显然,这一通告的有关条文有违法之处,如果公之于众,极可能引发或激化社会矛盾,产生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
主旨的正确还体现在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2.鲜明应用文书的主旨不能像文学作品的主题那样含蓄隐晦,而必须清楚、明白、突出,无论赞成或反对、提倡或禁止、肯定或否定,都使人一目了然。
3.集中应用文书要求内容单一,一文一事,它的主旨理应集中单一,不可多中心,“意多必乱文”。
只有主旨集中,文章才容易被对方理解,有关事项才便于处理,有关规定才便于执行,文章才能写得深刻。
为了做到集中,在构思和撰稿时就要控制思路,“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一丝不乱”,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有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如会议报告、工作总结、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等文种,在构思时,就要统观全局,在更高层次上确立主旨,做到中心明确、突出。
4.体现领导意图领导意图,是领导确立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
不能体现领导意图的文稿,自然无法达到拟稿要求,领导也不会同意签发。
(三)显示主旨的主要方法1.标题点旨即用标题概括点明主旨。
如《××集团公司关于实行“产品三包”责任制的通知》,便在标题中概括点明了主旨。
标题点旨的形式,要求概括事由或概括主旨的文字要严密、准确。
2.开宗托旨,开门见山(1)使用主旨句,开宗托旨在公文和其他应用文书中,明白、准确地表达主旨的句子,叫主旨句。
主旨句以介词结构“为了……”为特征。
在正文开头用主旨句托出写作主旨,是一种开宗托旨,开门见山的方法。
通知、通报、通告、报告、意见以及规章文书等常用此方法。
(2)不出现主旨句,开宗托旨有的应用文书开宗托旨,首句并不出现主旨句,而是直接阐述意义、主张或基本观点,如一份通知的开头:“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是产棉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
做好棉花购销工作,对于稳定农业大局,保证纺织行业正常生产,安排好人民生活,增加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3.小标题显旨小标题显旨的形式,是将文章主旨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小标题的排序,必须注意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如下文:请调报告××领导同志:经过反复考虑,我请求批准我调到×××任×××。
第一个原因是,××××。
…..第二章应用写作概述第二个原因是,××××。
…..第三个原因是,××××。
……最后一个原因是,××××。
……我希望××领导能批准我的请调报告,我热切地等待着××领导同意我调走的好消息早一天到来!此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部门×××××年×月×日上文的四个小标题,围绕“请调”这一主旨表述了请调的四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