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专题三 收入分配与财政税收 课件(考点 热点 预测)-2021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8
2022新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备考篇【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内容1.个人收入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1)从命题内容上看,收入分配方式、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常设置意义类或措施类材料分析题和图表题。
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非选择题可能跨专题进行综合考查(3)题干材料既有收入分配状况、科技创新等长效热点,又有时政性强的热点素材(1)结合我国扶贫政策、共享发展理念等,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措施等(2)结合财政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等方面的支出,以及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解财政的作用(3)结合“营改增”、减税降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热点材料,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2.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3.征税与纳税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真题探秘】命题立意知识目标:财政的作用。
能力目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素养目标、价值目标:通过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关注社会发展、生产生活。
解题指导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前提是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支付了相应保险费用,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
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
购买农业保险后,当风险发生时,能有效规避风险,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④排第三位。
当农户的收入预期向好的时候,农户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即达到了“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
考点03 收入与分配一、单选题1.(2020·湖南长沙·期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具体指标如下表注:转移净收入是指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的收入。
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劳动报酬比重逐年提高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③转移净收入对居民收入贡献最大④我国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劳动报酬比重逐年提高看不出来,①不选。
③:可以看出对居民收入贡献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而不是转移净收入,③不选。
②:转移净收入是指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性支出,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②正确。
④:我国居民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说明我国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④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020·江苏泰州·期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A.有效避免了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B.体现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C.有利于改善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D.有利于坚持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B: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旨在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B应选。
A:说法错误,“有效避免”说法过于绝对,A不选。
CD:按生产要素分配,无法实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而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CD不选。
故本题选B。
3.(2020·安徽六安一中)2021年底,我国将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股后参与专业合作社经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下图是我国2016~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收入与支出变化走势。
附:据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6%,2021年拟按3.2%左右安排(赤字率的国际警戒线为3%)。
针对上图反映的问题,积极的应对办法是( )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②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弥补收入不足③压缩社会保障类开支,减少财政支出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图示信息表示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小于支出,说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现象,且结合注释,我国的赤字率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对此的应对策略:①:经济发展是税收的基础,因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故①正确。
②:增发国债是弥补收入不足的措施,但会增加财政赤字率,故不是积极应对的办法,②排除。
③:社保支出关系民生福祉,不应压缩;“压缩社保开支”也不是积极的应对办法。
③错误。
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适当降低财政支出,缩小收支差距。
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2021·湖南高考真题)假设存在封闭经济,其金融体系只有一个可贷资金市场。
所有储蓄者都到这个市场存款,所有借款者都到这个市场贷款。
在这个市场上存在一种利率,这个利率既是存款的利率,又是贷款的利率。
下图中,S、D分别代表可贷资金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其他条件不变时,关于政府预算赤字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推断正确的是( )A.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导致市场利率上升B.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2,导致市场利率上升C.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导致市场利率下降D.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2,导致市场利率下降【答案】A【详解】A:由于是在封闭的金融体系中,资金的总供给是一定的,政府预算赤字意味着政府优先借贷走一部分资金,使可贷资金减少,从而使资金供给曲线左移,由S移动到S1,在市场资金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A符合题意。
第8 课财政与税收[课标要求] 说明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途径,了解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阐明依法纳税的意义。
[试判断]1. 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表明财政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分析:错误。
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合理的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因素。
( )分析:错误。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3.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分析:错误。
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
但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4.财政赤字越少越好。
( )分析:错误。
财政赤字过多,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
但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 )分析:错误。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6.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 )分析:错误。
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
7.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 )分析:错误。
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8.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 )分析:错误。
征收消费税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行为;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
9.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骗税行为。
( )分析:错误。
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偷税行为。
考纲解读热点突破:收入与分配【2021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具体包括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两大问题;第二个方面“财政”,具体包括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第三个方面“税收”,具体包括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和依法纳税。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2021、2021年税制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营业税改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到2021年我国要基本完成财税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因此命题的情境设计将对准我国为解决经济和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所采取的税收体制的完善,如利用一种或几种税收政策的调整作为情境素材,考查其调整的原因、作用或者影响,应联系多角度来思考;或者考查税收与财政收入、GDP的关系,税收与再分配、税收与企业经营发展等角度也多有涉及。
【重点、难点剖析】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区分几种不同的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成果。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2.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3.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①理论依据: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