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78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腹部CT可以显示以下器官和结构:1.胃:胃位于腹部的上部,位于膈肌之下,是一个呈弯曲状的器官。
腹部CT可以清晰显示胃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评估胃的功能和病变。
2.肝脏:肝脏是腹部最大的器官,位于右上腹部。
腹部CT可以显示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包括肝叶、肝窦、肝小叶等。
此外,腹部CT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液供应和肿瘤的存在。
3.胆囊和胆管: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袋状结构,储存胆汁。
胆管是将胆汁从肝脏输送到小肠的管道。
腹部CT可以显示胆囊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胆囊和胆管是否存在结石或炎症等问题。
4.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部中央的背面器官,主要负责产生胰岛素和消化酶。
腹部CT可以评估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检测胰腺炎、胰岛细胞瘤等疾病。
5.肾脏和肾上腺:肾脏是两个位于腹部上部的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腹部CT可以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肾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异常。
同时,腹部CT还可以显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6.肠道:腹部CT可以显示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结构,帮助评估肠壁的异常、梗阻和炎症等情况。
此外,腹部CT还可以检测肠道的病变和肿瘤。
7.脾脏:脾脏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侧的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和免疫功能。
腹部CT可以显示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脾血供和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
除了以上器官和结构,腹部CT还可以显示腹腔内的血管、淋巴结、神经和腹腔壁等。
腹部CT的图像可以以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重建和解剖观察,有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
总而言之,腹部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腹部各种器官和结构的解剖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
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遵守医生的指示,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轴位断层标本腹腔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性)轴位断层标本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肾脏下极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腹部肾脏下极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断层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后序1、本ppt为综合各家图片后由青岛大学2011级肝胆外科研究生整理而成,为提倡资源分享,特设一定的财富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