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做个”开心果“》优秀教案(共含2课时).pdf
- 格式:pdf
- 大小:31.80 KB
- 文档页数:8
3 做个“开心果”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第一板块【儿歌激趣导入新课】1.儿歌欣赏:播放儿歌,让学生在听儿歌时产生喜悦的情绪。
提问:歌曲中提到了什么最重要?你认为这是重要的吗?(开心最重要)教师:我们不仅要让自己成为“快乐鸟”,还要带给身边人快乐,成为大家的“开心果”。
2.理解概念:“开心果”是指怎样的人呢?你是个“开心果”吗?点拨:“开心果”是指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
3.谈话导入:开心就像一种魔法,可以传染给身边的人。
我们要做个魔法师,将快乐传递给别人。
引出课题:做个“开心果”第二板块【分享快乐体会特点】1.开心时刻:阅读课本第10页的故事,你被谁逗笑了?为什么她是家里的“开心果”?交流分享:_______是我家的“开心果”,有一次……2.示例分享:教师给出例子,请学生代表分享。
3.小组交流:观察课本第11页插图,说说杨松浩和刘思宇为什么是小组的“开心果”?明确:杨松浩——热心帮助他人;刘思宇——真诚地赞美他人出示教材第11页中间的插图,提问:这位同学是小组的“开心果”,他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性格活泼、机灵古怪、语言幽默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开心果”具体怎样的特点,为引导学生探寻成为“开心果”的方法作铺垫。
4.课堂互动:说说谁是我们小组的开心果,总是带给大家快乐?(1)我们组的“开心果”是:______________(2)当选理由或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3)说一说:小组的“开心果”平时是怎样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5.儿歌导思:出示教材第11页的儿歌,提问“儿歌告诉了我们“开心果”具有什么特点?”点拨:“快乐机灵还幽默”“真诚赞美多助人”——主要特点;“快乐别人我快乐”——核心特点填一填:“开心果”还有哪些特点?示例:善良活泼还搞怪宽容乐观多体谅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开心果”的特点和表现。
第三板块【探寻办法增添快乐】1.阅读体悟:阅读课本第10-13页《小狐狸找“开心果”》的故事,思考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做个“开心果”》教学设计活动目标:本节课通过寻找“开心果”、学做“开心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人与事的敏感性和习惯,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的、适当的言行,并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的生活增加一份快乐色彩,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
活动形式:小组学习活动准备:学生:收集笑话或简短的幽默故事;了解让身边人开心的方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活动时间: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开心果图片)师:这是什么?吃过吗?它的味道怎么样?2.师:开心果是一种吃着开心叫着也开心的宝贝,你们想不想做一枚“开心果”,给大家带去快乐?3.质疑:什么样的人是“开心果”呢?怎样做一个“开心果”?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课堂核心词“开心果”,再顺势质疑,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寻找“开心果”1.听故事《我是家中的“开心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让我们先听听她的故事吧。
随机采访:听了这个故事,你为什么笑了呢?这个小朋友啊真是家里的“开心果”!(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听故事进入本节课第一个话题“寻找开心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初步领会到“开心果”是指带给大家快乐的人。
)2.寻找“开心果”之一——寻找家里的“开心果”(1)师:你们家有这样的“开心果”吗?请举出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2)交流分享,教师随机引导提炼。
过渡:除了家里有“开心果”以外,还有哪里有“开心果”呢?3.寻找“开心果”之二——寻找班级、小组的“开心果”(1)分小组交流班级、小组里的“开心果”及具体事例。
(预设:如学生找不到班级或小组的“开心果”,教师可出示11页插图,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说起。
)(2)反馈交流,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提炼“开心果”具有的品质。
4.寻找“开心果”之三——你说我说(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身边很多的“开心果”,那什么样的人是“开心果”呢?谁能来说一说?(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个“开心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个“开心果”》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他们开始懂得与同伴分享、合作,但仍然需要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化对与人相处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难点: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社交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会与人相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进行课堂展示。
3.安排教室座位,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表情,并让大家猜猜他们的心情。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是关于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尊重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案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改进?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以及今后如何做得更好。
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做个“开心果”》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做个“开心果”》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节优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开心的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开心的含义,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开心的含义,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互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开心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开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做个“开心果”-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开心果”;2.学习如何做一个“开心果”。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关心别人的良好情感品质;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如何做一个“开心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黑板、粉笔、画纸、彩笔等。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装满开心的果子的盒子,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里面含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们陈述自己经历的开心事情。
2. 讲授接着,教师重点讲解什么是“开心果”,“开心果”就是指作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种下爱的种子,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快乐地生活。
为了更好地做好“开心果”,教师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个同学需要在寒假里面种下一个快乐的“开心果”。
3. 活动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一些方法: - 主动帮助家里做事; - 与家人游戏; - 发布积极向上的文字; - 做出积极、向上的成果。
4. 总结最后,教师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寒假里种下“开心果”的经历,以及获得的快乐和收获。
鼓励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做一个快乐和有爱心的人,“种下”更多的“开心果”。
五、教学评价此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授课条理清晰,操作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教师提出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们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也能够培养学生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 《做个”开心果“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个“开心果”》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本课时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开心果”,如何在生活中成为一个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开心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能性。
但同时,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开心果”的含义,认识到做一个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共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开心果”的含义,认识到做一个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学习“开心果”的品质。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图片、故事等。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观点,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开心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开心果”?为什么我们要做个“开心果”?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开心果”的含义,即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一个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个“开心果”》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到做一个开心果可以给周边人和自己带来快乐2. 学会传递快乐,带来笑容教学重难点级关键:引导学生做一个阳光向上乐于为他人带来快乐的人教法:同学推举出班级开心果,小组开心果。
由开心果发言为大家分享经验。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写出是我家的开心果,是组内开心果,是班级开心果。
老师收集后统计。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文朗读由一名同学朗读教材上短文,文中妹妹是家中的开心果,总是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带给大家快乐,今天让我一起学习做一个开心果!二、同学发言老师看了同学们写的谁是家中开心果,好多同学认为自己是家中的开心果,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分享自己做开心果的经历经验?下面老师将随机抽选五名同学讲一讲为什么你推选xxx 为班级开心果,是因为他热心助人,还是真诚,善良,或是幽默风趣。
老师总结。
可见,善良、真诚、大方……都是成为开心果所需的因素。
五、板书设计这里有个“开心果”第二课时七、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公布评选结果,各组开心果和班级开心果八、小组讨论老师给出以下几个情景让学生组内讨论该如何应对,最后由各组开心果汇报讨论结果●看见同学一人坐在操场边表情很难过●老师下课后抱着作业走出教室●爷爷奶奶生气拌嘴时●弟弟妹妹被父母批评后在屋子里哭泣九、小组发言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老师点评十、欣赏《小狐狸找开心果的故事》鼓励大家做一个开心果,为周边带来快乐!五、板书设计:这时我要怎么办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 《做个”开心果“ 》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个“开心果”》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做“开心果”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到关爱他人,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
但他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表达关心,关心方式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做“开心果”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提升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乐于助人。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关爱他人。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关爱他人。
4.小组合作:分组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等资料。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如衣物、道具等。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开心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开心果’吗?”让学生分享对“开心果”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做“开心果”的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
每组选择一个情景,用道具进行模拟,其他组观摩并提出建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在情景模拟中的感悟,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