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实验动物】_10.20-豚鼠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
实验动物——豚鼠豚鼠在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上占第4位。
豚鼠在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上占第4位。
来源豚鼠(guinea pig)。
学名:avia porcellus,又名天竺鼠、海猪、荷兰猪,系哺乳纲,啮齿目,豚鼠属,豚鼠种。
豚鼠的祖先原产于南美洲,在安第斯地区作为肉用动物饲养。
由于豚鼠性情温顺,后被人工驯养。
1780年首次用于热原试验,现分布世界各地。
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豚鼠头大耳圆,颈短,体躯短而胖,四肢短而小,尾只有痕迹存在,全身被短毛。
豚鼠体长一般在22.5~33.5cm之间。
寿命为4~8年。
豚鼠怀孕时间较长,胎儿发育完好,仔鼠出生即已全身长毛,耳竖起,门齿齐备,眼睛睁开,数小时后能站立行走和柔软的饲料。
豚鼠出生体重50~150g,2~3天后就能边吸吮母乳,边吃青饲料等食物,离乳体重达150~200g豚鼠生长迅速,出生之后在两个月内平均每天增重4~5g。
两个月龄时,平均体重可达300~400g;五个月龄时,达到成熟期,雄鼠体重可达750g,雌鼠体重可达700g;大约要15个月龄雄鼠体重可达1000g,雌鼠体重可达850g。
活动规律:豚鼠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喜群居,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常发出吱吱声,嗅、听觉很发达,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繁殖特性:豚鼠一般5~6月龄达性成熟,性周期16.5天,妊娠期平均68天,哺乳期21天,平均产仔3只左右。
采食特性: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咀嚼肌发达,盲肠占腹腔容积的1/3,喜食纤维素较多的禾本科嫩草和配制的饮料,日夜自由采食,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饲料中添加,每日每100g体重需4~5 mg,妊娠期、哺乳期则添加更多。
环境要求:饲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 摄氏度,噪音低于60分贝,湿度保持在50%~60%。
品种品系豚鼠经过人工驯养,已培育出英国种(English)、阿比西尼亚种(Abyssinian)、秘鲁种(Peruvian)、和安哥拉种(Angora)等,用于试验的主要是英国种豚鼠。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豚鼠一、行为和习性1. 采食行为豚鼠是严格的草食动物,喜食纤维素较多的禾本科嫩草或干饲草.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日夜采食,两餐之间有较长的休息期.饥饿时听到饲养人员的声音特别是拿饲料的声音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常整群一齐尖叫。
豚鼠愉快时能发出“啾啾”类似鸟鸣的声音。
豚鼠属于饮食不洁的动物,如果使用的食具不得当,豚鼠常在食物上边吃边排便或把食物扒散、将饮水喷出.2. 群居行为一雄多雌的群体构成明显的群居稳定性.表现为成群活动、休息或集体采食、紧挨躺卧。
幼鼠跟随成鼠追逐发情的雌鼠.群体中占支配地位的豚鼠会咬其它豚鼠的毛。
在拥挤或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群内1只或更多动物被其它个体咬毛,毛被咬断,呈斑状秃,而造成皮肤创伤和皮炎。
如果放入新的雄鼠,雄鼠之间会发生激烈斗殴,导致严重咬伤。
3。
性情豚鼠性情温顺,不会攀登,较少斗殴,很少咬伤工作人员,但脚趾锋利,可有抓伤.豚鼠胆小,喜欢安静、干燥、清洁的环境。
突然的声响、震动或环境变化,可引起四散奔逃、转圈跑或呆滞不动,甚至引起孕鼠流产。
对经常性搬运和扰动很不习惯,搬运、重新安置或触摸可使豚鼠体重在24~48小时内明显下降,情况稳定后又很快恢复。
这种现象很易影响试验结果,应引起注意。
4. 听觉豚鼠听觉非常发达,能识别多种不同的声音,它听到的音域远大于人。
当有尖锐的声音刺激时,常表现为耳廓微动以应答,即听觉耳动反射。
听觉耳动反射减弱或缺失是听觉机能不良的表现。
二、解剖学特点1。
外观身形短粗、头圆大、耳朵和四肢短小、尾巴只有残迹,眼睛明亮,耳壳薄而血管鲜红明显,上唇分裂。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每趾都有突起的大趾甲,脚形似豚,体长225~355mm。
被毛紧贴体表,毛色有白色、黑色、棕色、灰色、淡黄色和杏黄色等,其毛色组成有单毛色、两毛色和三毛色.2. 齿齿式为2(1013/1013)=20。
门齿呈弓形深入颌部,咀嚼面锐利,能终身生长。
当咬合不正时,门齿臼齿会过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