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信息技术flash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3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动画世界去探秘(逐帧、补间联合运用)课时:共3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徐善栋/静海区实验中学一、目标分析(一)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元件的类型,知道各类型的元件的应用范围。
(2)掌握创建元件的基本方法。
(3)会使用影片剪辑元件、场景实现逐帧动画与补间动画的联合运用。
2.教材分析之前的两课时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同时初步了解了图层的作用。
本课,我们通过课堂任务对前两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引入元件的概念,重点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方法。
3.学情分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一些成就感。
本节课我们学习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联合运用。
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同学们对前两课时的内容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们提出的元件的概念,也是对同学们知识理解能力的一次提高。
(二)目标确定1.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元件的类型,知道各类型的元件的应用范围。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逐帧动画与补间动画的联合运用。
3.通过学生测试影片,知道影片剪辑元件在主场景中只占一帧,会利用普通帧补帧。
(三)目标评价任务1.检测目标1的评价任务:观看微视频,了解元件的类型,知道元件的类型、应用范围。
2.检测目标2的评价任务:任务一“展翅飞翔的白鹭”动画。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通过该任务,让学生掌握元件上做逐帧动画、场景做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步骤。
3.检测目标3的评价任务:任务二“折返跑”、“点赞”动画。
教师播放动画效果,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本课除了学习元件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前两课时所学的知识。
同时,本课最大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元件与场景的关系,如何处理元件在场景上的时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