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组合与产品策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八章产品战略掌握产品的整体概念,定义整体产品的层次。
了解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分类。
了解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知道如何对企业的产品组合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和营销策略。
明确新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意义,了解新产品开发的组织、程序和市场扩散。
把握品牌和包装策略并具体运用。
整体产品概念产品组合相关概念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品牌含义和品牌战略教学方法:面对面教学教学时数:6小时第一节产品组合策略一、产品的整体概念(A)总产品及其等级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产品的概念是指提供给市场的,能够满足消费者或使用者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和无形的产品。
有形产品包括产品实体及其质量、特性、风格、品牌和包装等。
无形服务包括服务、保证、形象和声誉,可以给购买者带来额外的利益。
图10-1整体产品层次结构1案例“体验”产品营销美国佛罗里达州罗德岛有一家“监狱酒吧”,戒备森严,一般人无法进入。
监狱里的囚犯是百万富翁。
他们厌倦了世间的奢华生活,来到监狱体验岁月。
来这里的犯人要登记“入狱”日期,设定假释时间,拿到黑白相间的囚服,才能“入狱”。
囚犯的房间收费比普通酒店要高。
普通床位每天125美元,高级客房高达300美元。
自成立以来,业务蒸蒸日上,收入可观。
要看“新奇”、“陌生”和独特的“感觉”。
2日本人的“场所产品”概念日本兵库县丹波村,交通很不方便,村子很穷,也没有什么特产。
为了让村子富裕起来,村里的人请了很有经验的Inosaka Kenichi先生做顾问。
当坂本先生考虑让这个村庄变得富有时,他必须想办法将其商业化。
坂本绞尽脑汁,突然灵机一动:生活在物质文明的现代人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对“原始”的生活感兴趣,于是劝说村民在那里建房居住。
很快消息就传开了,城里很多人都赶着去参观,体验原道的意境。
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村庄的收入增加了,漂亮的餐馆、旅馆和道路也修建起来了,但游客数量却减少了,因为它正在失去原有的特色。
产品策略之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在市场中的不同产品线上设置不同产品的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在制定产品组合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行为等因素,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销售收入的提高。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分析,确定适当的产品组合。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研究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偏好和购买行为。
同时,还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进行竞争分析,确定自身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化优势。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市场定位设置合适的产品组合。
不同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表现和销售潜力。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市场数据和销售趋势,确定产品组合中各个产品的定位和组合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实现盈利增长。
另外,企业还应该考虑产品组合中的产品互补性和互斥性。
产品组合中的产品应该相互补充,可以相互促进销售和提高顾客满意度。
例如,一个电子产品公司可以提供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设备的需求。
然而,企业也需要注意产品之间的互斥性,避免产品之间的竞争和销售冲突。
最后,企业还应该根据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特征设置不同的产品组合。
市场细分是指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并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和特征提供相应的产品组合。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用途需求提供经济型、中高端和SUV等不同类型的车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综上所述,产品组合策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设置不同产品的组合方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和增加市场份额的方法。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分析确定适当的产品组合,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定位设置合适的产品组合,考虑产品互补性和互斥性,以及根据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特征设置不同的产品组合。
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策略,企业可以提高销售收入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组合策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以及产品组合策略概述产品组合指的是企业市场上同时供应的一系列相关产品。
它是由企业经营的多个产品所组成的,并且这些产品是互相关联的,共同满足消费者在一些市场中不同需求。
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制定和管理其产品组合的方法和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不同产品及其特征来实现销售最大化、市场渗透、市场领导或产品多样化等战略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以及常用的产品组合策略。
一、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1.产品线:产品线是指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产品。
产品线通常由同一类别的产品组成,如家电产品线、个人护理产品线等。
2.产品深度:产品深度指的是产品线中一些产品类别的产品种类数量。
例如,手机品牌的产品深度可以包括不同型号、颜色、容量等多个种类。
3.产品宽度:产品宽度指的是产品线中的不同产品类别数量。
例如,家电产品线的产品宽度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不同类别的产品。
4.产品长度:产品长度指的是产品线中的总产品数量。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产品来改变产品线的长度。
5.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指企业经营的多个产品的集合体。
这些产品通过共同的品牌、渠道、市场等因素相互关联。
1.削减产品线:通过削减产品线中的一些产品,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并为核心产品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度,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2.扩展产品线:通过增加新的产品或产品类别,企业可以满足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影响力。
这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品牌扩展或收购来实现。
3.调整产品深度: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品型号、颜色或配置等方式来调整产品深度。
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来进行调整,以提高产品销售和满意度。
4.搭配销售:将两个或多个相关产品组合销售,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体验,促进交叉销售。
例如,电脑品牌可以将电脑和配件、外设组合销售,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5.产品定位:通过不同的产品定位,企业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银行服务的产品组合优化与营销策略分析银行服务是指银行向顾客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银行通常会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如贷款、储蓄、信用卡等。
银行服务的产品组合优化和营销策略分析是银行业务重要的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一、银行服务的产品组合优化银行产品的组合是一种根据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和挖掘潜在业务的需要,在银行经营中灵活组合各种产品及服务的方式。
通过合理优化银行产品组合,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增加盈利能力。
1.了解顾客需求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顾客需求,包括顾客的收入、职业、婚姻、家庭状况等。
同时,银行也应该关注顾客的行为和偏好,包括顾客最常使用的银行产品,交易频率等。
了解顾客需求是实现银行产品组合优化的前提。
2.产品分类和组合银行应该将产品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组合。
例如,可以将产品分为存款类、贷款类、信用卡类等。
在产品组合上,应该根据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交叉销售、营销套餐等方式来组合产品,提高产品销售的成功率。
3.产品组合与服务升级银行应该不断升级服务和产品组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针对贷款业务,可以推出优惠的利率、延长还款周期等方式吸引顾客。
此外,可以针对某些特殊群体,推出专业化的服务和产品组合,例如为老年人开发一套老年专属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服务的营销策略分析银行服务的营销策略是指银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时采用的各种策略和手段。
通过精准的定位、创新的营销方式和多元化的业务拓展,银行可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并稳健增长业务。
1.网点营销银行网点是银行全面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网点的营销,银行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拓展顾客群,最终提高顾客黏性。
在网点营销中,银行应该注重场景营销,例如对于婚姻、生子等特殊事件的顾客,可以推销相关产品,例如结婚、生育定期存款等。
2.数字化营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银行的数字化营销也越来越成熟。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分析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确定产品定价时,综合考虑到不同产品之间的价值、竞争力及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实现市场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下面将从市场地位、竞争策略、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分析。
首先,市场地位是确定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企业是否处于垄断地位、寡头竞争还是完全竞争市场,都会对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在垄断地位下,企业可以采取高价策略,通过限量供应和高售价来获取最大利润。
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应采取低价策略,通过大规模销售获取市场份额。
其次,竞争策略是产品组合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选择通过价格竞争、差异化竞争或者定位竞争等方式来实现市场竞争力。
如果企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可以选择低价策略与竞争对手进行价格对抗,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如果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选择高价策略,并通过产品创新、品牌溢价等手段来营造产品的竞争优势。
另外,消费者需求也是确定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特点来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
例如,对于高端消费市场,企业可以采取高价策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中低端消费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低价策略,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此外,还可以考虑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来制定定价策略。
如果企业的产品之间存在互补性,即一个产品的需求与另一个产品的需求相关联,可以采取套餐定价策略,通过组合销售来提高产品的总体利润。
而如果企业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即一个产品的需求与另一个产品的需求相互排斥,可以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来吸引不同消费者群体。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成本、利润目标、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等因素来制定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成本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产品的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并在此范围内灵活调整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总结起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分析可以从市场地位、竞争策略、消费者需求、产品互补性与替代性、成本、利润目标、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等方面进行考虑。
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以及产品组合策略概述产品组合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所推出的一系列相关的产品或服务的集合。
产品组合是企业在市场上建立产品线或产品族的基础,它包括多个产品,这些产品在功能、品质、定位以及价格上有共性,相互之间可以形成互补、相互加强的关系,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产品组合策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市场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产品组合的决策,它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组合策略的目标是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制定产品组合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线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指产品线所涉及的不同产品类别的数量,深度指每个产品类别内的产品种类数量。
企业可以通过扩展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覆盖率。
2.产品的定位与差异化:企业可以通过定位不同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不同位置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同时,产品的差异化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在产品设计、功能、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形成竞争优势。
3.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确定产品的组合策略。
对于市场增长期的产品,企业可以加大投资,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市场成熟期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服务的差异化等方式来维持市场份额。
4.市场分割与定位:企业可以将市场分割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对每个细分市场进行定位,并提供符合该市场需求的产品组合。
通过细分市场和定位,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产品组合的协调与整合:企业需要在产品组合中协调各个产品的关系,通过互补、相互支持的方式来提高整体效益。
同时,企业需要考虑产品组合的整体战略,以确保各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协调运作。
产品组合策略的成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来确定产品组合策略。
此外,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宝洁公司产品组合策略和品牌策略分析报告大部分企业都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拥有多种产品,如何将这些产品统筹安排好,就是产品组合所要解决的事情。
一、宝洁公司简介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宝洁在日用化学品市场上知名度相当高,其产品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个人清洁用品及电池等。
公司口号:“宝洁公司,优质出品。
”旗下主要洗发护发用品:飘柔、伊卡璐、潘婷、海飞丝、沙宣等洗发护发系列。
二、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在中国的洗发水领域中,宝洁公司推行多品牌的差异化市场细分策略,旗下拥有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等多个强势的品牌,建立了相当高的品牌忠诚度,在洗发水行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下面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示意图表中表明宝洁公司产品组合的宽度是四条,产品项目的总数是22个,由于宝洁公司都是通过相同的分销渠道出售。
因此,我们可以说该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就以上的产品对消费者的用途不同而言,该公司的产品线缺乏关联性。
三、宝洁洗发水的产品组合策略1、扩展策略宝洁洗发水有多种产品系列,如沙宣系列、潘婷系列、海飞丝系列等。
对于宝洁洗发水系列来说,其适应市场需求,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
中等规格一般在200ml—400ml,大瓶一般在750ml。
并且其生产有洗发水息息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如精华素、发膜等。
而且宝洁的洗发水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其中飘柔以使头发光滑柔顺著称,有去头屑、营养护发、洗护合一等几种产品。
潘婷以头发修复及深层护养著称,有丝质顺滑、弹性丰盈、特效修复、清爽洁净去屑四大系列护法美发产品。
海飞丝以去屑著称,推出了怡神属双星(天然薄荷)、滋养护理型(草本精华)、洁净呵护型等系列产品。
沙宣以美发定性著称,带来专业发廊互利的三大时尚元素:柔顺、亮泽、充满弹性。
华龙面产品组合策略分析华龙面是中国颇具知名度的食品品牌,凭借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高品质的产品,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华龙面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产品组合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华龙面的产品组合策略应该具有多样性。
面向不同年龄和消费人群的需求,华龙面可以推出多种口味和配料的面条产品。
比如,可以推出传统口味的经典鸡汤面、香辣口味的麻辣牛肉面、清淡口味的素食面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其次,华龙面的产品组合策略应该注重创新。
在产品研发方面,华龙面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原材料,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高纤维面条、低卡路里面条等符合现代人健康追求的产品。
此外,可以考虑结合国内外热门的食材或调味品推出特色口味的面条,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再次,华龙面的产品组合策略应该包括多个细分市场。
除了传统的干面产品外,华龙面可以进军包装方便食品市场,推出方便快捷的泡面产品。
同时,可以推出冷冻面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方便性的双重需求。
通过拓展产品线,华龙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另外,华龙面的产品组合策略应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需求。
现代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天然食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华龙面可以增加营养成分,如添加维生素、蛋白质等。
此外,还可以推出有机、无添加剂的面条产品,为健康意识强烈的消费者提供更合适的选择。
最后,华龙面的产品组合策略应注重品质和品牌形象。
华龙面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营销策略,塑造华龙面的品牌形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举办促销活动、与知名厨师合作等方式,展示华龙面的优质产品和创新形象。
总之,华龙面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优势,制定合理的产品组合策略。
多样性、创新性、细分市场、健康营养和品质品牌是华龙面产品组合策略的关键要素,将有助于华龙面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
产品策略之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不同产品的组合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一种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是企业营销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产品组合策略的重要性1.满足不同需求:通过产品组合策略,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2.提高竞争力:通过产品组合策略,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实现经济规模效益:通过产品组合策略,企业可以在生产和营销方面实现经济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利润水平。
4.降低风险:通过产品组合策略,企业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减少对单一产品的依赖,降低经营风险。
二、产品组合策略的类型1.宽度产品组合策略:宽度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拓宽市场份额,提高市场覆盖面。
2.深度产品组合策略:深度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不同规格、不同价格等多样化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率。
3.长度产品组合策略:长度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扩大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4.一体化产品组合策略:一体化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将相互关联的产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在特定领域的全方位需求。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在特定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三、产品组合策略的实施步骤1.定义目标市场:企业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市场的特征和需求,确定需要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2.分析竞争对手:企业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产品特点和市场占有率,为自己的产品组合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3.产品组合设计:企业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产品组合策略。
伊利的产品组合策略及品牌策略分析伊利的产品组合策略及品牌策略分析13营葛⽂婷⼀、伊利简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乳制品,是⽬前中国规模最⼤、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也是国内唯⼀⼀家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伊利集团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拥有⾦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QQ星⼉童成长奶、味可滋、巧乐兹、伊利牧场、冰⼯⼚、⾦领冠、托菲尔、每益添、安慕希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伊利产品组合如上图所⽰,伊利企业拥有多种乳制品产品,其产品组合的宽度是四条,分别是液体奶、冷饮、奶粉、酸奶。
产品组合的长度是33。
最深的产品线是:液态奶,液体奶的产品项⽬分别是;伊利⾦典系列、营养舒化奶、纯⽜奶、⾼钙奶、⾕粒多⾕物奶,麦⾹系列早餐奶、养⽣珍馐系列调味奶。
三、伊利产品组合策略分析伊利利⽤较强的研发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扩⼤产品线来拓展市场。
伊利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
对于伊利这样的⼤型企业来说,产品组合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竞争⼒,产品线的完整和丰富意味着企业的综合研发实⼒和技术都将占有⼀定优势。
伊利集团拥有中国乳企中最为科学均衡的产品结构,明星产品遍布液态奶、冷饮、奶粉和酸奶四⼤产品线。
⽴体化的产品布局形成了⼀张⽴体⼤⽹,牢牢锁定了各类消费者的乳品需求——横向上,既有⾼科技含量、⾼附加值的产品抢占⾼端消费市场带动起业务总额的40%,⼜有常态产品满⾜中低端消费⼈群的⽇常需求。
纵向上,既有针对⼉童的QQ星成长系列,⼜有针对中青年的营养舒化奶、针对年轻⼀族的冷饮系列,针对早餐缺失⼈群的⾕粒多代餐奶,以及针对⼥性、中⽼年的专属奶粉、酸奶等。
从产品层⾯上说,四条主要产品线,上千个⾃主开发的产品品种,不断升级的明星产品⽆不体现出伊利品牌以消费者为中⼼,为消费者⽽改变,更贴近消费者的理念。
伊利在不同的⽬标市场上采取不同的价格,在低端市场上,伊利采⽤竞争性定价策略,确保与主要竞争对⼿相⽐保持价格优势,⽽在中⾼端市场上,采⽤⾼价策略,通过产品的⾼质量与差异化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与忠诚,反⽽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产品组合现代企业出于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利润等原因,往往需要给目标市场提供系列产品组合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涉及到产品组合决策问题。
不论企业处于何种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组合决策都是组织的核心决策之一。
所谓最佳产品组合决策,是解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选择企业产品系列种类的深化程度方案或产品线宽度的扩展程度方案的过程,寻求能使企业处于更有利的盈利和竞争状态的最佳产品组合。
即如何安排产品组合,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各具适用性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包括广为使用的矩阵分析模型系列和定量决策模型。
它们对产品组合决策有其不同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
对其适用性进行研究评价以及改进模型以增强其适用性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一、矩阵类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分析常见的产品组合决策的矩阵类模型包括波士顿矩阵模型(BCG Matrix)及其改进优化的衍生模型如通用电器矩阵(GE Matrix)、C·霍福尔矩阵(C·Hofer Matrix)和三维分析图法等,统称为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nalysis)。
这些产品组合决策模型分别有其适用性的优点和局限性,同时也有其适用共同性。
1、波士顿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波士顿矩阵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组合的状况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做出评价,并针对组织现有业务组合和资源状况对每类产品选择合适的经营策略,决策出企业产品组合战略图谱。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突出的局限性有两个,一是市场上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代表力薄弱,存在较为明显的失真现象,使得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和预判效力十分有限。
与其关联的第二方面局限性是对瘦狗产品给出的实施战略过于机械和单一,事实上瘦狗产品的战略也是可以有多项选择的可行性。
2、通用电器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鉴于波士顿矩阵模型的缺陷,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用竞争地位和产业吸引力这两个更综合的指标置换了原有的单薄指标,并将指标值的二分法改良为更加精确的三分法,形成了九象限的新模型——行业引力/企业实力模型,即通用电器矩阵模型(GE Matrix),也称作战略经营计划方格(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为管理者制定产品组合战略提供了更加细致合理的分析决策工具,并强调引入时间变量做出时间序列图谱用以比对,增强战略选择的可行性,由此大大增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但其局限性正是由指标综合化优势衍生出的计算烦琐这个负效应所致,使得它的两个指标值的确定会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性成分,因而在评价分析中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降低了模型的科学效力。
与此对比,波士顿矩阵模型的两个指标评价却有较明晰的确定性。
因此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扬长避短,把波士顿矩阵模型用于竞争分析,而把通用电器矩阵模型用于本企业资源配置分析。
3、霍福尔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为了增强矩阵的适用性,人们不断对上述模型进行改良优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是C·霍福尔矩阵(C·Hofer Matrix)和三维分析图法。
C·霍福尔的产品/市场发展矩阵(Product/market Evolution Matrix)扩展了上述两种产品战略的选择方法,用产品/市场发展五阶段指标替换了业务增长率和产业吸引力两个指标因子作为新的纵坐标,与原有的横坐标——竞争地位三个指标值形成了多达十五象限的新矩阵,并为每一象限的产品配置了不同的战略处方,从而构建出了大多数企业的矩阵必居其一的三种典型的产品组合矩阵:成长型、赢利型和平衡型。
而不同类型的产品组合矩阵面临的问题不同,公司层的总体战略也会有不同选择。
4、三维分析图法适用性比较分析三维分析图法是对波士顿矩阵的立体维度扩充。
新加入了利润率指标维度,在三维空间坐标上,以x 、y 、z 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市场占有率、销售成长率以及利润率,每一个坐标轴又为高、低两段,这样就可以得到八种可能的位置。
它同样是一种用来分析产品组合是否健全、平衡的重要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其利润率指标的引入增强了模型对现实赢利能力的描述能力,提高了产品战略选择的财务安全性。
不足之处是波士顿矩阵中存在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代表力薄弱的缺陷依然没有克服。
5、矩阵类模型的适用性总体分析上述几种产品战略选择模型统称为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nalysis )。
它们的共同适用范围首先是企业存在产品组合而非单一产品状态,作用是为每一个产品找出最合适的经营战略,而对公司整体而言就成为产品组合战略决策的工具。
所以它不适用于专业化经营的或业务比较简单的中小型企业。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形势的变化,产品组合中的每个项目,必然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发生分化。
因此,企业需要经常对产品组合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根据市场环境和资源的变动,适时地增加应开发的产品和淘汰应退出的产品,从而形成使企业能取得最大利润的最佳产品组合,实现产品组合的动态平衡。
这实际上是产品组合动态优化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剔除衰退的产品来实现。
因此在选择最佳产品组合时应考虑以下两组因素:一是产品组合中各个项目或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和利润率,分析各因素将会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
二是企业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且异常复杂,每个企业的资源条件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根据可能,适时调整产品组合。
而这两大类因素恰恰是常见的产品组合决策的矩阵类模型的重要指标变量。
但这两大类因素信息的获取量大难度大,解决办法一是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强化信息管理意识,二是熟悉和理解模型指标的含义与运算方法,在信息缺乏时能够选取其它的近义信息来代替,并进行误差调整。
再次,选择最佳产品组合关键是要对企业的各个产品项目或产品线做出正确的评价,确定其市场地位,但这对于一个产品项目或产品线众多的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法是一组有用的战略分析和管理产品组合动态平衡的有效工具。
它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有助于帮助管理者确定资源分配决策的优先顺序,从而做出不同的产品组合战略决策。
但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法作为一种投资的优先顺序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因为不够精确。
目前,随着系统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已经为企业解决产品组合最佳化问题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技术经济决策模型——定量模型。
二、定量决策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分析产品组合决策的定量模型发展至今有三种前后承接、逐步改进和优化的成熟方法。
已经有学者对它们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比较分析,总结如下。
1、传统定量方法的适用性比较分析传统的产品组合决策用于确定产品生产组合方案决策模型为:1ni i i MaxZ c x ==∑S.T.11n i j i i i j a x b ==≤∑ 0≤i x ≤i Q i=1,2,…n j=1,2,…n其中,Z 为企业利润,i c 为产品的边际贡献,i x 为产品生产数量,i b 为作业资源,i Q 为产品的市场销售量。
传统的产品组合决策,以变动成本为基础,以是否产生边际贡献作为判断产品取舍的依据,认为变动成本是决策的相关成本,而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保持不变,决策时很少考虑,亦即单位产品边际贡献为单位产品价格与其单位变动成本之差额。
但企业如果以是否产生边际贡献为依据决定产品取舍,并进行产品组合决策,则被放弃生产的产品将会很少。
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动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变动成本高于售价的产品越来越少。
传统成本计算把许多与产品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直接成本当作期间成本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或当作间接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武断分配,忽视了服务成本的计算,其结果影响产品组合决策的正确性。
[1] 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和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 )。
2、ABC 定量决策方法的适用性比较分析ABC 决策方法是由美国学者Robin Cooper 和Robert S. Kaplan 在前学者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于1984的提出的。
ABC 决策方法是以产品的变动成本和作业成本作为决策的关键因素,认为资源耗费应首先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再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
[2]其决策模型为:()1i ni i i i MaxZ p b c x ==--∑ 其中,i p 为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i b 为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i c 产品的作业成本。
ABC 决策方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上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因此,ABC 的费用分配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各项资源耗费集中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二是通过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最终得到产出成本。
[3] ABC 决策方法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企业内部剩余资源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将会导致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大于实际值,从而出现信息失真和对市场的误判。
3、TOC 定量决策方法的适用性比较分析TOC 决策方法则是以色列学者Goldratt 博士在1984年提出的。
TOC 决策方法最基本的假设为生产销售系统中存在瓶颈,而此瓶颈决定了生产系统的产出速度,它是以约定作业成本作为决策依据,它的焦点是使有效产出最大化。
TOC 约束理论认为,任何约束都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限制系统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约束因素,生产经营的产出决定于系统的约束资源。
其决策模型为:()11i n ni i j j i j MaxZ p b x c Q ===--∑∑式中,TOC 决策方法仅把直接材料费用列为变动资本,而人工费和制造费则被认为是企业获取的既定资源而无法变动,这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是完全对立的。
因此,这些既定资源成本,即约定作业能力成本被视为期间费用。
与ABC 产品组合决策模型相比,TOC 模型的比较优势是对剩余作业资源做出了解释,但它依然没有考虑市场的竞争力问题,也就不可能完全弥补ABC 决策的缺陷。
4、三种定量决策方法的适用性总体分析可见,在做出最佳产品组合决策时,决策模型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现代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致的企业产品生产中凝结在产品中的变动成本比例下降而固定成本比例则明显上升,致使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很少考虑固定成本的传统会计方式显现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