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题型—燃烧及燃料利用
- 格式:docx
- 大小:265.57 KB
- 文档页数:9
近五年(2005-2009)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燃料及其利用》2005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之《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05黄冈】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05佛山】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3.【05年泉州】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A.用石灰沙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4.【05青岛】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5.【05上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干冰灭火C、涂油漆防锈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6.【05眉山】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7.【05眉山】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生成H2O、HCl。
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 = A、B、C)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
已知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n(A):n(B)为()A、2:1B、1:1C、2:3D、2:58.【05徐州】“四城同创”初见成效。
今年5月19日,我市空气质量首次达优级。
为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 .继续动员全市人民植树增绿B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C .鼓励发电厂多烧原煤多发电D .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尾气污染9.【05徐州】据《彭城晚报》报道,我市明年开始供应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一氧化碳B .甲烷C .氢气D .煤气10.【05徐州】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一:燃烧和灭火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 COB. COC. COD. CO2下列物质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氢气、二氧化碳B. 氢气、二氧化碳、空气C. 天然气、氢气D. 氧气、二氧化碳3.红嘴鸥是昆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昆明市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中规定:在红嘴鸥的觅食、栖息地等地点和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如图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着火时用水冲灭B. 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浇灭C. 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 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5.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 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C. 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D. 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B.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C.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 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7.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用煤炉取暖,若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一但发现此类事故,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A. 首先在室内泼撒大量石灰水,然后转移、救护伤员B. 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转移、救护伤员C. 首先用水泼灭炉火,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D. 首先在室内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9.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A.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 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10.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清洁能源CH4+2O2点燃CO2+2H2O其它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燃烧与能量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
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一:燃烧和灭火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 COB. COC. COD. CO2下列物质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氢气、二氧化碳B. 氢气、二氧化碳、空气C. 天然气、氢气D. 氧气、二氧化碳3.红嘴鸥是昆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昆明市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中规定:在红嘴鸥的觅食、栖息地等地点和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如图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着火时用水冲灭B. 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浇灭C. 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 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5.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 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C. 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D. 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B.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C.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 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7.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用煤炉取暖,若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一但发现此类事故,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A. 首先在室内泼撒大量石灰水,然后转移、救护伤员B. 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转移、救护伤员C. 首先用水泼灭炉火,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D. 首先在室内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9.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A.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 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10.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经典例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⑴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____性。
⑶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下图: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
水中白磷没有明显现象。
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
燃烧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最重要的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请在图二实验中增加对比实验加以说明。
该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_________________。
5.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燃烧后都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⑴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材设计了如图①的探究实验。
实验时观察到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
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共8页)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为落实“绿色冬奥”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H 2,O 2
B .CO 2,O 2
C .CH 4,空气
D .CO ,空气
3.下列不是由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的是( )
A .溶剂油
B .柴油
C .煤焦油
D .汽油
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B .空气使蜡烛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C .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
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5.下列有关爆炸和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 .不加塑料盖不会发生爆炸
D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 .浓硫酸
B .矿泉水
C .烟花爆竹
D .管制刀具。
1.(2012.宿迁市)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A.煤B.氢气C.可燃冰D.石油2.(2012.南允市)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 氢气B. 天然气C. 酒精D. 汽油3.(2012.桂林市)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D.煤4.(2012.肇庆市)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A.SO2、NO2 B. CO2、CO C.SO2、CO2 D.NO2、CO 5.(2012.孝感市)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6.(2012.孝感市)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B. C. D.7.(2012.江西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8.(2012.福州市)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9.(2012.泰安市)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10.(2012.广州市)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乙醇D.天然气11.(2012.广州市)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12.(2012.株洲市)13.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
【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含答案)专题一、燃料与能源的利用一、单选题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将工厂废液直接排入江河 B.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煤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与粉尘排放【答案】A2.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的B.将燃烧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C.只有燃烧才能将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混合气体中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就会爆炸【答案】A3.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混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C4.下列有关能源、生活、环境、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B.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所引起的 D.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答案】A5. 2017年5月18日中国首次成功开采“可燃冰”。
“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CH4•8H2O),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新能源,以下关于可燃冰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B.“可燃冰”在空气中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点燃 CO2+10H2OC.“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资源D.“可燃冰”的发现能减缓三大化石燃料的使用压力【答案】C6.我国南海海底发现的巨大“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CH4·H2O)晶体,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降温后形成的冰状固体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C.CH4·H2O中CH4和水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答案】B7.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B.为了节约化石能源,要大力开发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新能源C.回收废旧金属既节约金属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得到煤焦油、煤油、煤气等产品【答案】C8.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
能源的利用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有些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如物质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
(3)有些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2)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烧制陶瓷、水泥工业、冶金、发射火箭等。
(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废旧建筑等。
(4)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能源的利用1.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煤和石油项目煤石油形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在地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形态特征黑色固体黑色或深棕色,有绿色或蓝色荧光,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稍小的粘稠状液体。
组成元素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元素。
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氮、硫、氧等元素。
物质类别混合物混合物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干馏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作为生活燃气,煤气泄漏易引起煤气中毒。
(2)石油的综合利用——分馏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组成石油的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可从石油中分离出不同的产品,该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
②石油炼制的产品: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液化石油气等。
4.天然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2)甲烷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再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5.新能源与绿色能源(1)新能源:乙醇、氢气、太阳能(2)绿色能源也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项目 燃烧时的乙醇CH 3CH 2OH+3O 氢气2H 2三、合理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22年中考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22•巴中)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A.a处B.b处C.c处D.以上各处都可以2.(2022•常州)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3.(2022•鞍山)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4.(2022•菏泽)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雨污分流,可以保护水资源B.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D.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5.(2022•黔西南州)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
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C.打开门窗通风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6.(2022•青岛)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A.移走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以上原理都有7.(2022•青岛)2022年3月28日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加油站接打电话B.楼房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C.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8.(2022•遵义)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
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2022•丹东)为增强安全意识,我们应学会识别某些场所的图标,下列为“禁止带火种”的是()A.B.C.D.10.(2022•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11.(2022•东营)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12.(2022•益阳)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专题07 燃料和燃烧燃烧和灭火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的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先关闭总闸,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的原因。
4.火灾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若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
1.(2022山西中考)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 纸杯着火点变低B. 温度低于着火点C.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 纸杯不是可燃物2.(2022湖南湘潭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B. 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 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 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3.(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4.(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5.(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燃烧及燃料利用时间:2021.03.09 创作:欧阳法1、(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2. (广州)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益阳)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4.(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5.(重庆A卷)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C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6.(2015•台州)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蓄电池放电B.水力发电C.内燃机做功冲程D.火箭点火升空7.(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C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娄底)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南昌)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10. (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11. (黄冈)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12. (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1、(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2. (广州)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益阳)20XX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4. (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5. (重庆A卷) 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6.(2015•台州)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 蓄电池放电B .水力发电C . 内燃机做功冲程D .火箭点火升空7. (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娄底)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 .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南昌)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隔绝空气B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 .清除可燃物D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10. (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B .清除可燃物C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 .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11. (黄冈)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12. (眉山)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13. (广东)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14. (广东)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5.(佛山) “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
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16. (佛山) 20XX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17.(成都)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18.(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19.(泉州)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20.(平凉)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 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21.(哈尔滨)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22.(鄂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23.(鄂州)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24.(荆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25.(郴州)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油锅着火,泼水灭火26.(郴州)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酒精 B.天然气 C.煤气 D.氢气27.(2015•株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B.②③C.④⑤D.②⑤1. (益阳)材料一: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其附近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稀有气体等。
材料二:钓鱼岛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渔场,蕴藏着丰富的海产品,这些可食用的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磷、钙、铁、锌、碘等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写出可燃冰成分中任意一种单质的化学式▲;(2)目前,可燃冰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如果开采过程中▲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3)我国渔民捕获的可食用的海产品中,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等微量元素(写一种元素名称或符号即可)。
2. (呼和浩特)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B.获得氢气的成本C.制备氢气的原料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3. (重庆A卷)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 (重庆B卷) 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
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 .作反应物B .隔绝空气C .升高温度5. (资阳) 最近新疆乌鲁木齐某在建小区附近出现了“火山”,是地下浅表煤层在岩石裂缝处发生的自燃现象。
要熄灭该煤层的燃烧,你提出的办法是____。
该煤层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实验室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对气体进行____。
用水浇灭或用土掩埋(答到一点即可);CO;验纯(或纯度检验);6. (荆门)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
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7. (襄阳)20XX年5月25日晚,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 (厦门)1)化学让天更蓝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如图3所示,从中获取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