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34
了解常见燃料的特点与利用常见燃料的特点与利用燃料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来源,它们可以被燃烧产生热能或者动能。
对于不同种类的燃料,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常见燃料的特点和它们的利用。
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由数百万年前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 煤炭煤炭是一种黑色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氢和氧。
它的特点是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能,且供应量丰富。
煤炭可以用来发电、供暖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石油石油是一种黄色至黑色液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和氢。
它的特点是燃烧效率高,能量密度大。
石油广泛用于交通、化工、农业等领域。
然而,石油的开采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石油资源有限,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储量将逐渐减少。
3.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
它的特点是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燃料。
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燃烧炉和燃气车辆等领域。
然而,天然气储量有限,开采和运输成本较高。
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不断获得并且不会因使用而减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
1. 太阳能太阳能是通过光照发电或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能源。
使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太阳能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的用电领域。
2. 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转动风轮产生机械能或电能。
风能不仅可以作为电力和动力源,还可以用于抽水、风能灌溉和风力发电等方面。
风能的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并且属于可再生能源。
3. 水能水能是利用水流或水压产生动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能源。
水能可以通过水电站发电,也可以用于供水和灌溉。
尽管水能是一种清洁而丰富的能源,但是建设水电站可能会造成生态破坏和水资源浪费。
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植物或动物有机物质的能量,主要包括木材、秸秆和沼气等。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概念及其在能源中的地位。
激发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化石燃料的定义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在能源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能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讲解化石燃料的定义,介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种类。
分析化石燃料在能源中的地位,强调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煤炭的利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煤炭的性质及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煤炭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煤炭的性质:成分、热值、燃烧产物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钢铁、电力煤炭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2.4 教学步骤讲解煤炭的性质,介绍其成分、热值、燃烧产物等。
分析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钢铁、电力等行业。
讨论煤炭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章:石油的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油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石油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石油的性质:成分、分类、提炼过程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燃料、化工产品石油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展示石油提炼过程和石油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讲解石油的性质,介绍其成分、分类、提炼过程等。
分析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化工产品等。
讨论石油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天然气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然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天然气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天然气的性质:成分、热值、燃烧产物天然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燃料、供暖、烹饪天然气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4.3 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实例法,介绍天然气在家庭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如图所示:.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是: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的稍小.如图所示:.3.天然气也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但是已经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如图所示:;它们的综合利用分别如下:1.煤的综合利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其中,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可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焦炭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制水煤气、做电极等;黑糊糊的煤焦油也是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制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染料、炸药、农药、药物、化肥、涂料和塑料等.如图所示:.2.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如图所示:;从而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人们常利用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和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又如,化学科技工作者设法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含二个、三个、四个碳原子等的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洗涤剂等.这就是20世纪兴起的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它已经并正在为满足和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作出贡献.如图所示:.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把池沼中的气体称为沼气.如图所示:.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如图所示:.天然气除主要用作燃料外,也用于制造化工原料、化肥和炭黑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空气污染及防治、酸雨的产生及其危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的组成、石油加工的产物、海洋中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其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别、甲烷的验纯及其燃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可以根据它们的元素组成,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理解.。
化石燃料知识点总结化石燃料是指地球上埋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球深层化石残体所形成的能源资源。
这些能源资源是地球上亿万年前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等地质变化作用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运用与利用、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化石燃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1. 化石燃料的产生要经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死亡和埋藏等多个阶段。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形成有机物质。
然后,植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有机物质逐渐转化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整个过程经历了几亿年的时间。
2. 煤炭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
3. 石油是由微生物、藻类等海洋生物的遗体经过埋藏和分解作用形成的,主要存在于地下的裂隙和孔隙中。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等方面。
4. 天然气是由植物和藻类等生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作用形成的,主要存在于地下的气体藏中。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5. 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其形成需要时间、温度、压力等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具有不可再生和资源有限的特点。
二、化石燃料的运用与利用1. 化石燃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方面。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燃料制造、化工生产等领域。
2. 火力发电是化石燃料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来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以转化为电能。
火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主要的电力生产方式之一。
3. 化石燃料还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石油为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4. 化石燃料在化工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石油为合成材料、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提供了原料,推动了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初三化学鲁科版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展示资料三:按发电量计算,现在发一度电大约耗煤0.34公
斤,按煤中碳含量70%计算,产生二氧化碳0.87公斤,按2006
年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30,087,958.32万千瓦小时计算,产生
二氧化碳20亿吨左右。
学校教室的电灯,每个教室有24根,每根灯管每小时消耗
的电量为0.045度,如果每天中午我们去吃饭或者白天忘记
关灯,每一个小时,浪费的电量是多少?发这些电需要消耗
多少煤炭?释放了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结:化石燃料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大量
使用化石燃料同样也有危害,节约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迁移
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
课后作业或达标检测:
必做:完成本节伴你学部分
选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一份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呼吁大家提高环保意识。
备课反思:
在本节课中集合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本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
在上课期间,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提高学。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掌握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燃烧产生的能量。
1.3学习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以及它们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化石燃料的性质和利用过程。
2.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保的意识。
3.2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提高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燃烧产生的能量。
1.3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
2.教学难点2.1实验操作及数据的准确记录。
2.2化石燃料加工和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燃料信息,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2.1教师讲解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引导学生了解其主要成分。
2.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3.学习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3.1教师以石油为例,讲解化石燃料的加工过程。
3.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化石燃料的转化方法。
4.实验与分析4.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石燃料的燃烧现象。
4.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产生的能量。
5.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节能意识。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燃烧产生的能量,掌握了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
同时,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节能意识。
2.教学改进2.1加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2.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拓展3.1结合我国能源政策,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成因及开采、用途。
2.通过甲烷燃烧实验,介绍可燃物中碳、氢元素的鉴定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类型及其主要成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甲烷燃烧产物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天,贵州省某山村一片废弃的农田莫名其妙着起火来,并持续不断燃烧着,人们议论纷纷,惶恐不安。
据村民介绍,每到晚上,田间的火苗就此起彼伏。
最初,村民们以为这块田“中邪”了,都不敢靠近,后来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就经常有人站在“鬼火”边取暖,还有人利用“鬼火”烧水、煮饭。
经专家反复考察检测,证明燃烧发出火焰的物质是一种煤层气,因为这片农田处在断裂地带,导致地下的天然气冒出。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推进新课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燃料的燃烧来获得能量。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演示实验]实验7-3,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CaO+H2O Ca(OH)2[归纳总结]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如物质的燃烧、缓慢氧化、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等;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讨论交流]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常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你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2.化石燃料的利用[投影展示]讲解煤的形成过程。
《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石燃料的利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
本单元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入手,介绍了燃料的燃烧与利用。
而化石燃料作为最常见和重要的能源,其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关键知识。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能源的必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关于能源的信息。
但是,他们对于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利用方式以及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九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掌握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如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等。
(3)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石燃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和利用方式。
化石燃料和温室气体介绍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如何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化石燃料和温室气体:燃烧过程与气候变暖引言:化石燃料广泛用于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然而,它们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温室气体的释放,进而探讨其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量,并释放出温室气体。
1. 煤炭的燃烧过程煤炭是一种黑色、固体的化石燃料,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当煤炭燃烧时,碳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气体(CO2)。
2. 石油的燃烧过程石油是一种液体化石燃料,主要由碳和氢组成。
当石油燃烧时,碳和氢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H2O)。
3. 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且高效的化石燃料,主要由甲烷(CH4)组成。
当天然气燃烧时,甲烷与氧气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样也会产生一小部分其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氮(NO2)。
二、温室气体的释放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不仅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会产生其他的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和氧化一氮等。
1. 甲烷的释放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常见的甲烷源包括油气田开采、畜牧业和废弃物处理。
化石燃料的开采、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泄露的天然气也会导致甲烷的释放。
2. 氧化亚氮和氧化一氮的释放氧化亚氮和氧化一氮是另外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们的主要源于车辆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温室气体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和反射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
然而,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也随之增强。
这就导致了气候变暖现象,即地球近地表温度的升高。
1. 二氧化碳的持久性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浓度长期累积在大气中。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再辐射地球辐射出去的热量,导致地球整体变暖。
2. 甲烷的温室效应尽管甲烷的浓度比二氧化碳低,但它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