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优化常见算法
- 格式:docx
- 大小:33.92 KB
- 文档页数:10
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处理方法在最优化问题中,约束条件是限制优化目标的条件。
对于一个最优化问题而言,约束条件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问题的可行解集合以及最终的优化结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约束条件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最优化算法。
一、等式约束条件处理方法等式约束条件是指形如f(x) = 0的约束条件,其中f(x)是一个函数。
处理等式约束条件的常用方法是拉格朗日乘子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等式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x,λ) = f(x) + λ·g(x)其中,g(x)表示等式约束条件f(x) = 0。
通过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我们可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需要注意的是,拉格朗日乘子法只能处理等式约束条件,对于不等式约束条件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二、不等式约束条件处理方法不等式约束条件是指形如g(x) ≥ 0或g(x) ≤ 0的约束条件,其中g(x)是一个函数。
处理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常用方法是罚函数法和投影法。
1. 罚函数法罚函数法通过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构造罚函数:P(x) = f(x) + ρ·h(x)其中,h(x)表示不等式约束条件g(x) ≥ 0或g(x) ≤ 0。
通过调整罚函数中的惩罚系数ρ,可以使得罚函数逼近原问题的最优解。
罚函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惩罚系数,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2. 投影法投影法是一种迭代算法,通过不断投影到可行域上来求解约束最优化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将原问题的可行域进行投影,得到一个近似可行解,然后利用该近似可行解来更新目标函数的取值,再次进行投影,直到收敛为止。
投影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并且收敛性良好。
三、混合约束条件处理方法混合约束条件是指同时包含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的问题。
多变量约束优化方法多变量约束优化问题是指在给定一组目标函数和一组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多个自变量的取值,找到使目标函数最优化且满足约束条件的解。
这类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如工程设计、金融管理、运筹学、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传统的优化方法对于多变量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多变量约束优化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主流的方法。
一、线性规划方法(Linear Programming, LP)线性规划是最简单且常用的多变量约束优化方法之一、它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
线性规划问题可以通过单纯形法(Simplex Method)或内点法(Interior Point Method)求解。
虽然线性规划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比较低,但它只适用于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的情况。
二、非线性规划方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非线性规划方法可以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是非线性的情况。
常用的非线性规划方法有梯度法、牛顿法和拟牛顿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迭代的方式,在每一步计算目标函数在当前点的梯度,并根据梯度的信息调整自变量的取值,以逐步逼近最优解。
非线性规划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但是可以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方法。
它通过模拟自然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逐步解空间中的最优解。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和并行计算的特点,对于复杂的多变量约束优化问题有较好的适应性。
四、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进行优化的方法。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每个个体(粒子)的位置代表潜在解,速度代表解的方向。
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更新,直到找到最优解。
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是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寻找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的最优解。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来解决。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等式约束要求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特定的等式关系,而不等式约束则要求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特定的不等式关系。
数学上,约束条件可以表示为:
1. 等式约束:g(x) = 0,其中g(x)是一个关于变量x的函数。
2. 不等式约束:h(x) ≤0,其中h(x)是一个关于变量x的函数。
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甚至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是非凸的。
根据问题的具体形式,可以选择适合的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
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
1. 梯度下降法:用于求解无约束或有约束的凸优化问题,在连续可导的情况下通过迭代调整参数来逐步接近最优解。
2. KKT条件法:用于求解有约束的凸优化问题,通过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和KKT条件来确定最优解。
3. 内点法:用于求解线性规划和凸优化问题,通过在可行域内寻找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4. 遗传算法:用于求解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来搜索最优解。
5. 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模拟固体退火的过程来逐步降低温度并接近最优解。
在实际应用中,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运筹学、物流等领域。
通过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并得到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的结果。
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几种智能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是现代优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约束优化问题存在多个约束条件的约束,如不等式约束和等式约束。
在实际应用中,约束优化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经济、生物、物理等领域,如最优化生产问题、投资组合优化问题和机器学习中的优化问题等。
对于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传统的数学优化方法往往面临着维数高、非线性强等困难。
因此,智能算法成为了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智能算法是通过模仿生物进化、神经系统或社会行为等自然现象来解决问题的一类方法。
常见的智能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自适应搜索的方式,能够在解空间中寻找全局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的解。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智能算法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是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基于生物演化理论的一种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自然遗传的过程,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来搜索解空间中的最优解。
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遗传算法通过将问题的解表示为染色体编码,并利用适应度函数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然后根据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
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克服问题的维数高、非线性强等困难,适用于求解复杂的约束优化问题。
其次是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基于鸟群觅食行为的一种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多个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目标的过程,来寻找最优解。
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将问题的解表示为粒子的位置,并利用适应度函数评估每个粒子的适应度,然后根据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规则,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求解中等规模的约束优化问题。
再次是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是基于固体退火原理的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固体退火时渐冷过程中原子的运动来进行优化。
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模拟退火算法通过随机选择初始解,并利用目标函数评估解的质量,然后接受较差的解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并逐渐降低温度以使搜索逐渐趋向全局最优解。
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算法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是一类复杂的问题,需要使用特殊设计的算法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解决这类问题的算法:1. 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OGA):-原理:使用遗传算法的思想,通过进化的方式寻找最优解。
针对多目标问题,采用Pareto 前沿的概念来评价解的优劣。
-特点:能够同时优化多个目标函数,通过维护一组非支配解来表示可能的最优解。
2.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PSO):-原理:基于群体智能的思想,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
-特点:能够在解空间中较好地探索多个目标函数的Pareto 前沿。
3.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Mult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MODE):-原理:差分进化算法的变种,通过引入差分向量来生成新的解,并利用Pareto 前沿来指导搜索过程。
-特点:对于高维、非线性、非凸优化问题有较好的性能。
4. 多目标蚁群算法(Multi-Objectiv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MOACO):-原理:基于蚁群算法,模拟蚂蚁在搜索食物时的行为,通过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
-特点: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采用Pareto 前沿来评估解的质量。
5. 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Multi-Objec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MOSA):-原理:模拟退火算法的变种,通过模拟金属退火的过程,在解空间中逐渐减小温度来搜索最优解。
-特点:能够在搜索过程中以一定的概率接受比当前解更差的解,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这些算法在解决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选择合适的算法还取决于具体问题的性质和约束条件。
约束最优化方法
约束最优化方法是指通过给定约束条件,寻找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约束最优化方法:
1. 拉格朗日乘子法:将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最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2. 罚函数法: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罚函数项,通过不断增加罚函数的权重,使目标函数逐渐逼近最优解。
3. 梯度下降法:通过迭代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沿着梯度的负方向搜索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4. 牛顿法:通过迭代计算目标函数的Hessian矩阵,使用Hessian矩阵的逆矩阵乘以梯度向量来逼近最优解。
5. 遗传算法:模拟自然界的遗传机制,通过种群迭代的方式搜索最优解。
6.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物理退火过程,通过随机搜索的方式搜索最优解。
7. 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行为,通过模拟蚂蚁的信息素传递过程来搜索最优解。
8. 粒子群算法:模拟鸟群、鱼群等群集行为,通过模拟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搜索最优解。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约束优化算法拉格朗日乘子法拉格朗日乘子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原始问题转化为一个无约束问题,从而简化了求解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步骤。
一、基本原理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原始问题的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以此来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
假设有一个原始优化问题如下:minimize f(x)subject to g(x) = 0,其中f(x)为目标函数,x为决策变量,g(x)为约束条件。
首先,定义拉格朗日函数L(x,λ)如下:L(x,λ)=f(x)+λg(x),然后,使用拉格朗日函数L(x,λ)来求解问题,即最小化拉格朗日函数:minimize L(x, λ) = f(x) + λg(x)将约束条件转化为拉格朗日函数的一部分后,原始约束问题就转化为了一个无约束问题。
原始问题的最优解必须满足原始目标函数和原始约束条件的两个必要条件:拉格朗日函数的一阶偏导数为零和约束条件等于零。
二、求解步骤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1.建立拉格朗日函数:根据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拉格朗日函数的形式为L(x,λ)=f(x)+λg(x)。
2.求取拉格朗日函数的偏导数:分别对决策变量x和拉格朗日乘子λ求取偏导数。
即计算∂L/∂x和∂L/∂λ。
3.令偏导数为零:将∂L/∂x和∂L/∂λ分别设置为零,得到关于x和λ的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最优解的估计。
4.求解约束条件:将x和λ带入原始约束条件g(x)=0中,求解约束条件得到λ的值。
5.检验最优解:将最优解带入原始目标函数f(x)中,检验是否满足最小化约束条件的目标。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理解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应用,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具体求解步骤。
假设有一个约束优化问题如下:minimize f(x) = x^2 + y^2subject to g(x, y) = x + y - 1 = 0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该问题的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x,y,λ)=x^2+y^2+λ(x+y-1)2.求取拉格朗日函数的偏导数:∂L/∂x=2x+λ∂L/∂y=2y+λ∂L/∂λ=x+y-13.令偏导数为零:将上述偏导数分别设置为零,得到方程组:2x+λ=02y+λ=0x+y-1=0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关于x、y和λ的值,即最优解的估计。
大规模有约束优化问题的解法涉及到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方法。
这类问题可能涉及大量的决策变量和多个约束条件,需要采用高效的算法和计算技术。
以下是解决大规模有约束优化问题的一些方法:1.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 LP):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时,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方法。
常用的算法包括单纯形法、内点法等。
线性规划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能够得到高效的解。
2.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 IP):如果决策变量需要取整数值,就需要使用整数规划方法。
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等是解决整数规划问题的经典算法。
3. 非线性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当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为非线性时,需要使用非线性规划方法。
梯度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等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算法。
4. 全局优化方法:针对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全局优化方法致力于找到全局最优解。
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元启发式算法被广泛用于全局优化。
5. 约束优化算法:专门针对带有约束的问题,如罚函数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等。
这些算法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同时寻找最优解。
6. 分解与协调算法:将大规模问题分解为小规模子问题,通过协调各子问题的解来得到整体最优解。
分解协调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能够降低计算复杂性。
7. 凸优化:针对凸优化问题,有一些高效的算法,如内点法、随机梯度法等。
8. 并行计算:利用并行计算的能力,通过分布式计算或GPU加速等手段提高求解效率。
对于大规模问题,通常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特性、求解算法的复杂性和计算资源等多个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算法设计。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等式约束优化问题是一类重要的数学问题。
它的求解方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机器学习、运筹学、经济学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方法。
一、拉格朗日乘数法拉格朗日乘数法是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经典方法之一。
设等式约束为f(x)=0,目标函数为g(x),则拉格朗日函数为:L(x,λ)=g(x)+λf(x)其中,λ称为拉格朗日乘子。
根据最优化问题的求解原理,若x*为最优解,则存在一个λ*使得L(x*,λ*)取最小值。
我们可以通过对L(x,λ)求偏导数,然后令它们等于0,得到x*和λ*的值。
具体来说,求解过程如下:1. 求g(x)的梯度,令其等于λf(x)的梯度,即:∇g(x*)=λ*∇f(x*)2. 求f(x)的值,令其等于0,即:f(x*)=03. 代入公式,解出λ*。
4. 代入公式,解出x*。
值得注意的是,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前提是强可行性条件成立,即在f(x)=0的前提下,g(x)的最小值存在。
二、牛顿法牛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路是利用二阶导数信息迭代地逼近最优解。
具体来说,求解过程如下:1. 初始化x0。
2. 计算g(x)和f(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3. 利用二阶导数信息,优化一个二次模型,即:min{g(x)+∇g(x0)(x-x0)+1/2(x-x0)^TH(x-x0)} s.t. f(x)=0其中H是目标函数g(x)的海塞矩阵。
4. 求解约束最小二乘问题的解x*,即为下一轮的迭代结果。
5. 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
若满足,则停止迭代,输出结果。
否则,返回第2步。
牛顿法比拉格朗日乘数法更加高效,但是它不保证每次迭代都能收敛到最优解。
三、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是一种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黑箱算法。
其主要思路是将目标函数g(x)的二次型模型转化为约束最小二乘问题。
这个约束最小二乘问题可以通过牛顿法来求解。
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约束优化问题(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在所有可行的解中找到最优解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包括物流配送、资源分配、工程设计等领域。
如何有效地求解约束优化问题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
数学模型是对问题的抽象和表达,它将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变量、约束、目标函数都用数学符号和方程式来描述。
优化算法则是根据数学模型对解进行求解的方法和技术。
具体来说,一个典型的约束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min f(\mathbf{x})$$$$s.t. \quad g_j(\mathbf{x}) \leq 0, j=1,2,...,m$$$$h_k(\mathbf{x})=0, k=1,2,...,p$$其中,$f(\mathbf{x})$是目标函数,$\mathbf{x} = [x_1, x_2, ..., x_n]$是决策变量向量,$g_j(\mathbf{x})$是不等式约束,$h_k(\mathbf{x})$是等式约束,$m$和$p$分别是不等式约束和等式约束的数量。
对于约束优化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求解方法。
1. 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均为线性约束的约束优化问题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
线性规划是指目标函数和所有约束均为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
线性规划具有较好的求解效率且有高度的理论成熟度。
目前已经有很多线性规划求解器可供使用。
例如OpenSolver、Gurobi等。
2. 不等式约束为凸函数的约束优化问题可以使用凸优化方法求解。
凸优化问题是指其目标函数和不等式约束均为凸函数的优化问题。
凸优化具有全局最优性和求解效率高的特点,其求解方法有许多,例如基于梯度的方法、基于内点的方法等。
凸优化库MATLAB Optimization Toolbox和Python库CVXPY都提供了凸优化的求解工具。
约束优化算法
约束优化算法是一种数学算法,用于解决带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通常是寻找最优解的问题,而约束条件则是限制优化问题解空间的限制条件。
这些限制条件可以是等式或不等式条件,如线性或非线性等式和不等式约束。
在约束优化算法中,我们需要找到最优解,同时满足所有的限制条件。
这通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有时最优解与限制条件之间存在冲突或矛盾。
因此,约束优化算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一个满足所有限制条件的最优解。
约束优化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点的算法和基于区域的算法。
基于点的算法将优化问题看作是一个点的问题,通过搜索点的集合来找到最优解。
而基于区域的算法则将优化问题看作是一个区域的问题,通过搜索整个区域来找到最优解。
一些常见的约束优化算法包括:线性规划、二次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在选择算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算法的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因素,以保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约束多目标优化计算
约束多目标优化是指在优化问题中存在多个目标函数,并且这些目标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找到一组解,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同时,满足约束条件。
常见的约束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加权方法:将多个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通过分别设定各个目标函数的权重,并根据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权重值,通过单一目标函数的优化来求解。
2. Pareto最优解方法:通过Pareto最优解的概念,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Pareto最优解的问题。
Pareto最优解是指找到一组解,使得无法通过调整其中任何一个目标函数而同时改善其他目标函数的解。
3. 约束法:将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一起考虑,将约束条件作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进行优化。
可以使用罚函数法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罚项,通过优化罚函数来求解。
4. 模糊多目标优化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模糊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模糊集合论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来求解。
通过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来描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之间的模糊程度,并通过模糊规则来进行决策。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问题的特点和约束条件的复杂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约束多目标优化计算。
第五章约束优化常见算法
定义5.1
设∈为一可行点, ∈,若存在 > 0, 使对∀∈[0, ]均有+ ∈, 则称是可行域在可行解处的可行方向, 可行域在可行解ˉ处的所有可行方向记为FD(, ), 简记为FD()
定理5.1
设是问题(5.1)的可行解,在点处有 =, > ,其中,
则非零向量为处的可行方向的充要条件是≥0, = 0。
Zoutendijk方法:
如果非零向量同时满足∇ < 0,≥0, = 0,则是在处的下降可行方向。
因此,Zoutendijk 法把确定搜索方向归结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min ∇
s.t ≥0
= 0
‖‖≤1.
(5.2)其中增加约束条件‖‖≤1是为了获得一个有限解。
在(5.2)中,显然 = 0是可行解, 因此最优目标值小于或等于零.如果∇ < 0,则得到下降可行方向;如果最优值为零, 则有如下结果.
定理5.2
考虑问题(5.1),设是可行解,在点处有 = , > ,其中,
则为Kuhn-Tucker点的充要条件是问题(5.2)的最优目标值为零。
Rosen投影梯度法
定义5.2
设为阶矩阵,若 =且= ,则称为投影矩阵。
定理5.3
设是问题(5.1)的可行解,在点处,有1 = 1,2 > 2,其中,
又设
为行满秩矩阵,则 = −是一个投影矩阵, 且若
∇()0,则 = − ∇()是下降可行方向.
定理5.4
设是问题(5.1)的一个可行解, ,,的定义同定理5.3, 且为行
满秩矩阵,令
= ∇() =
其中和分别对应于和. 若 ∇() = 0,则
1 如果≥0,那么是K-T点;
2 如果中含有负分量,不妨设< 0,这时从1中去掉对应的行,得到,令
,
= −∇()
那么为下降可行方向。
梯度投影法计算步骤
1.给定给定初始可行点, 置 = 1。
2.在点处,将和分别分解成,和,, 使得 = ,
> .
3.令
如果是空的,令 = (单位矩阵), 否则令 = −.
4.令= − ∇ (). 若()0, 则转步6; 若() = 0,则进行步
5.若是空的,则停止计算,得到;否则,令
= ∇ () =
如果≥0,则停止计算,为K-T点;如果中包含负分量,则选择一个负分量,比如,修正,去掉中对应的行,返回步3。
根据式(5.4)计算, 然后解下列问题,
min (+ )
.0 ≤≤
得步长,令
= + ,
置 := + 1,返回步2
Du&Zhang的修改
1.给定给定初始可行点和一个正常数 > 0, 置 = 1。
2.在点处,将和分别分解成,和, , 使得
= , > .
3 令
=
如果是空的,令 = (单位矩阵), 否则令
= −.
4 计算
= ∇() =
和
() = − ∇().
5. 定义, min{| = 1, . . . ,}. 如
果‖‖= 0且≥0(或是空的),则停止计算,为K-T点;若‖‖≥−,不变, 转下步; 若‖‖< −,修正1,去掉中对应的行, 令←, 转下步.
6. 根据式(5.4)计算, 然后用Amijo线搜索近似求解下列问
题,
min (+ )
. 0 ≤≤
得步长,令
= + ,
置 := + 1,返回步2
罚函数法
对于等式约束问题
min ()
s.t. () = 0, = 1, ...,(5.6)
可定义辅助函数
(, ) = () + (5.7)
参数是很大的正数。
这样就能把(5.6)转化为无约束问题
min (, ) = () + (5.8)
显然,(5.8)的最优解必使得()接近零,因为如若不然,(5.7)的第2项将是很大的正数,现行点必不是极小点。
由此可见,求解问题(5.8)能够得到问题(5.6)的近似解。
罚函数的理论分析
考虑
min ()
s.t. () = 0, ∈
() ≥0, ∈
∈
其中是非空闭集, = {1, ...,}, = {+ 1, ...,}. 定义
= {∈| () = 0, ∈; () ≥0, ∈}
该问题对应的罚函数优化问题是:
min (, ) = () + ().
s.t. ∈
且:
∈⇔() = 0,
⇔() > 0
定义:
引理5.1
设, 均是的非空子集, (),和()均在上连续, 并存在, 当时, 存在,使
,则:
①
②和是的增函数(≥), () 是的减函数
证明:
①∀ , 可推出
②, 所以
定理5.6
假设同上述引理,则:
1 若存在∃≥使() = 0, 则是() 在∩上的全局
最优点。
2 设∩≠∅,若≥时,集合{| ≥}包含在的某个有界闭子
集中,且x是集合{| ≥}某个子序列的极限点,
则是()在∩上的全局最优点,且
罚函数的数值实现
一般策略是取一个趋向无穷大严格递增正数列{},从某个开始,对每个k,数值计算
min () +(),其中()是罚函数, 常取
,
从而得到一个极小点的序列{}
算法5.7 外点法计算步骤(SUMT)
步1. 给定初始点,初始罚因子> 0,内精度序列{> 0 | = 0, 1, },且(→+∞),外精度 > 0,置←0。
步2. 以为初始点,计算无约束优化问题min () + ()得,使‖∇()‖≤且(, ) > (, )。
步3. 若() < ,则停止计算,点为近似最优点;否则,
取+1 > (当→+∞时,应有→+∞)和新的+1使(+1, +1) ≤(, +1)(通常令+1 = ),置← + 1 ,返回步2。
定理5.8
在上述算法中,取() = +, 并设(), ( = 1, ,)均一阶连续可微,, ,*是算法产生的序列的一个聚点,∇(*)(∈(*) ∪)线性无关,则*是KKT点,
且;
其中(∈(*) ∪)是对应的Lagrange乘子。
内点法
也称为障碍函数法,在迭代中总是从内点出发,并保持在可行域内搜索,只适合于不等式约束问题:
min ()
s.t. () ≥0, = 1, ..., (5.14)
其可行域为:
= {| () ≥0, = 1, ,}
其内点集合为:
∘= {| () > 0, = 1, ,}
非空.
算法5.9 内点法计算步骤
步1. 给定初始内点(0) ∈∘,初始参数,缩小系数 > 1,允许误差 > 0,置 := 1。
步2. 以(−1)为初始点,求解问题
min (,) ≡() + ()
s.t. ∈
设其极小点为。
步3. 若() < ,则停止计算,得到点;否则,令+1 = ,置 := + 1 ,返回步2。
Lagrange-Newton法
考虑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5.19)
s.t.() = 0. (5.20)
其Lagrange函数是:
(, ) = () −(),
是一个K-T点当且仅当存在∈使得
∇() −∇ = 0, (5.21)
−() = 0. (5.22)
称一切基于求解(5.21)---(5.22)的方法为Lagrange方法
定理5.10
假定()和()连续可微,存在常数, > 0使得
≤≤
对一切和∈都成立,如果≤对一切均成立,则上述SQP 算法产
生的点列{}之任何聚点都是问题(5.26) 的K–T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