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二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
1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一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2、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71%,陆地面积占 29%。
概 略 的说 , 地 球 表 层 是 “七分 ,三 分 ”。
3、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 均匀的。
海洋彼 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 等的陆块。
4、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 半球, 海洋集中分布在 (2)从东西半球看, 陆地集中分布在 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3)无论如何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 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大/小) 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1、目前,全球陆地总共划分为 个大洲,面积 由大到小依次是 洲、 洲、 洲、 洲、 洲、 洲和 洲。
(1)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 半球,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 称为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和 大洋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洲;跨经度 最多的大洲是 洲。
2、各大洲分界线二、四大洋地球上的水域共分为个大洋,按面积从大 到小分别是洋、洋大洲名称 地理分界线亚洲与欧洲 山、 河、 山脉、 海峡(乌乌大土)亚洲与非洲 运河亚洲与北美洲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 海峡欧洲与非洲海峡2第二节 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人:(。
2、大陆漂移学说 大约2 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 周围是一片大洋。
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 慢地漂移分离。
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这种海陆分布的 变化,至今还在极其缓慢地进行着。
3、提出依据:非洲大陆西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 轮廓线十分吻合。
二、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 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七大板块 分别是: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一章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2、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71%,陆地面积占 29%。
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三分”。
3、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
4、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3)无论如何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小)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1、目前,全球陆地总共划分为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洲、洲、洲、洲、洲、洲和洲。
(1)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洲。
2、各大洲分界线大洲名称地理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山、河、山脉、海峡(乌乌大土)亚洲与非洲运河亚洲与北美洲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海峡欧洲与非洲海峡二、四大洋地球上的水域共分为个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洋、第二节 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人: (德国)。
2、大陆漂移学说大约 2 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 周围是一片大洋。
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 慢地漂移分离。
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这种海陆分布的 变化,至今还在极其缓慢地进行着。
3、提出依据:非洲大陆西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 轮廓线十分吻合。
二、板块运动(一)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 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七大板块 分别是: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2、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 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的现象。
3、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 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
(二)板块运动 1、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 地方受到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 和 ,挤压的地方出现 、 和 或 等。
震带、地震带。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一、天气与生活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某个 地方的天气状况。
3、天气的特点:天气是 的。
二、看图识天气 1、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 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 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 。
蓝色表示 。
2、常见的天气符号3、方向与风级三、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好,污染指数大,空气质 量差。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一、气温和气温观测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 氏度”。
2、气温的测量方法:用放置在百叶箱里的温度 计测量。
3、测量时间:一天测量 次,一般在北京时2、世界两大著名山系: 山系、山系。
间 时、 时海陆变迁实例原因海洋变为 陆地 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 陆地变为 海洋 台湾海峡的古 沉城海洋变为 陆地 荷兰围海造田4、气温的计算时、时。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刻气温值的平均值。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所有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年变化曲线画法见课本64 页)(1)气温年变化规律: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月平均气温与最月平均气温的差。
三、气温的差异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2)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3)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平直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平直)。
2、世界1 月、7 月气温分布规律(1)1 月份(冬季)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7 月(夏季)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等温线平直(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且连续)。
(3)北半球 1 月(冬季)陆地气温(低/高海洋气温;7 月(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霜、露等,是主要形式。
3、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
4、降水的等级划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季节变化的表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画法见71 页)。
2、降水季节变化类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极地地区降水(多/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气候与生活1、气候: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
2、气候特点:相对。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1、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2、我们通过阅读、比较各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比较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三、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降水类型降水特点全年多雨型各月降水都很多全年少雨型各月降水都很少夏季多雨型夏季降水多夏季少雨型夏季降水少常年湿润型各月降水较均匀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一、纬度因素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
二、海陆因素1、距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温差较;而距海较远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较,温差较。
2、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情况也不同。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于海洋,冬季则陆地气温于海洋。
三、地形因素1、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
(4)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其中,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洲最低。
洲人口总量最多。
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用来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中纬度沿海平原是世界人口的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地区,人口十分。
洲则无人定居。
三、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就会产生、、等问题。
3 、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带来的问题:、、、一般情况,海拔每升高1000 米,气温下降等。
约℃。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迎风坡降四、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水,背风坡降水;阳坡气温,政策。
阴坡气温。
四、人类活动1、有些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绿化、兴修水利、建设生态防护林等。
2、有些人类活动,可能使当地的气候恶化,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尤其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问题。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人口的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增长速速不同,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2、人口自然增长率(1)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率—人口率。
(2 )人口自然增长率>0 ,表示人口总量在,=0,表示人口总量,<0,表示人口总量在。
(3)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实行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政策。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一、三大人种1、世界上有三大人种,即人种、人种和人种,他们是根据人类体质差异划分的,其中,是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之一。
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人种。
二、多样的语言1、、、、、和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范围最广。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经典《圣经》《古兰经》《佛经》信仰对象上帝安拉佛标志建筑教堂清真寺佛寺、庙宇、庵院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乡村与城市 1、聚落: 和 是聚落的两种基 本类型。
城市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乡村 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
2、乡村和城市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别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1、聚落,尤其是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那些 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地区。
2、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 状, 规模较大,密度也大;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 要位于山谷地带,呈 状;河湖附近的聚落, 往往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 状 或 状;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上,呈点状或带状。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布达拉宫、皖 南古村落、平遥古城、长城、北京故宫等。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建筑物 高度低高密度 稀疏 密集道路 稀疏 密集商店、学校、医院 少 多农田、果园、鱼塘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