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4课时)南亚和印度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4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地理环境、地域、地理空间等。
地理学主要采用测量、实地考察、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其中又可细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中固态地幔、外固态地幔和核心等。
地球同时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圆形效应,公转则造成了季节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现象统计数据的总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区、海洋流洋流、海陆分布、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陆地与海洋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则分为大洋和海、湾、海峡等。
陆地和海洋在全球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海洋占地球表层的约71%。
陆地和海洋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
五、地理分区和地理环境地理分区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以研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相互联系。
常见的地理分区有大洲分区、经济区划、气候带分划等。
地理环境是指地理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综合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城市化与乡村发展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城市化程度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化水平来衡量。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人口过剩、水、土地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
乡村发展则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干旱、冰雪灾害等,是自然环境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包括预警系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减少灾害风险等方面。
【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世界地理在高考地理的二轮复习中,世界地理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它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一关键领域。
首先,我们要明确世界地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考点。
世界地理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大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方面,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是重点;人文地理方面,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地形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比如,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对欧洲的气候和河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是世界地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赤道附近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通常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而地中海气候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
水文方面,世界上的主要河流如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它们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湖泊也是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像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也与气候和地形密切相关。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发育着砖红壤,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在温带草原气候区,土壤类型多为黑钙土,植被以草原为主。
在人文地理方面,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等都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也是重要考点,不同类型的城市如国际化大都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
农业方面,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各自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地球与地图这一部分的复习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地球的多样性和地球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2. 经纬度的作用和地理坐标的应用,学会使用经纬度进行定位和测量。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日、地球季节的形成原理,包括公转、自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与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
5. 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态和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球的宜居性环境1.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2. 地球表层环境,包括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地貌的特征和地球表面的水文系统。
3. 地球的气候环境,包括气候的成因和气候类型。
4. 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宜居性环境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基本现状和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等。
2. 人口与城市化,包括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成因。
3. 城市与城市系统,包括城市的类型和发展特点、城市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4. 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一个重要的专题,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包括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和生态破坏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发展模式。
3. 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治理的措施。
4. 地球环境变化和应对策略,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4课时)南亚和印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B.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C.印度河平原盛产小麦、棉花、黄麻等农作物D.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析:图示区域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
该区域地形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较少;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地区;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首都,是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答案:1.C 2.A读“沿78°E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②-印度河平原③-德干高原B.①-喜马拉雅山②-恒河平原③-德干高原C.①-喜马拉雅山②-印度河平原③-德干高原D.①-伊朗高原②-恒河平原③-德干高原4.有关③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起伏和缓,土壤肥沃B.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C.热带雨林广布D.畜牧业发达的地区解析:根据经度位置和地形剖面特征可确定该地区为南亚地区,①地区海拔最高可确定为喜马拉雅山,②地区地形较平坦,该区为恒河平原,③地位于印度南部为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久经外力侵蚀,地表起伏小,适于发展种植业。
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
答案:3.B 4.A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8题。
5.图中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有(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6.有关①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和亚热带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C.印度河是①国最主要的河流D.恒河三角洲是①国重要的产棉区7.①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C.茶D.黄麻8.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A.钢铁工业B.纺织工业C.电子工业D.电力工业解析:第5题,③表示的是尼泊尔,是和我国相邻的内陆国家,其他三个国家都是沿海国家,并且④国不和我国相邻。
第6课时中东和埃及(西亚、北非)[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西亚和北非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2.能够口头描述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3.根据中东的海陆分布,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4.结合埃及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西亚与北非图查阅地图,在图中填注:1.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波斯湾。
2.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3.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地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4.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5.在西亚与北非图上描绘并查找:(1)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
(2)30°E、50°E穿过的地区,30°E、40°N的交点,30°N、50°E的交点。
考点一中东地区1.特殊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五海”:A 阿拉伯海、B 红海、 C 地中海、D 黑海、E 里海 (2)战略地位重要的海峡:F 霍尔木兹海峡、G 土耳其海峡。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1)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高原有L 阿拉伯高原、J 伊朗高原,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和沿海地区。
死海为陆地海拔的最低点。
(2)干旱的气候与灌溉农业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3)匮乏的水资源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使有关河流、湖泊的水资源纷争不断。
中东地区主要河流有图中的H 底格里斯河、N 幼发拉底河、I 尼罗河和约旦河等。
(4)丰富的石油资源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
主要产油国家有图中的J 伊朗、K 伊拉克、L 沙特阿拉伯、M 科威特。
世界主要国家考点探究导学案考点整合考点一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的地理特征1.东亚——日本(1)范围:由A 北海道岛、B 本州岛、C 四国岛、D 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数千个小岛和周围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A 岛和B 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B 岛南部、C 岛和D 岛(4)工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②五大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e.濑户内海工业区【点睛】 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年较差小。
2.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1)四大地形区:A 东欧平原、B 西西伯利亚平原、C 中西伯利亚高原、D 东西伯利亚山地。
(2)四大河流:E 伏尔加河、F 鄂毕河、G 叶尼塞河、H 勒拿河。
(3)主要矿产(连线)(4)四大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5)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6)两大农业带: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
(7)主要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
【点睛】 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但却是人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的地方,故传统上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3.大洋洲——澳大利亚(1)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小岛。
(2)三大地形(3)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亚热带湿润气候,e 地中海气候,f 温带海洋性气候。
(4)称号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②“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丰富,出口额大。
③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动物具有独特性、古老性,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鸸鹋。
(5)人口、城市的分布: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 悉尼。
【点睛】 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较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故能生存至今。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形态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半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质构造是地球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主要有板块构造、造山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的气候和季节发生了变化。
地理格局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世界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出来的区域。
世界地理分区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三、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方面的内容。
气候区划是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或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带有极地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极地气候带位于北纬66°34'以北和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且极端。
寒带位于极地气候带和温带之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温带位于北纬23°30'和66°34'之间的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热带位于北纬23°30'以南的地区,气温高且年降水充沛。
四、地球的资源与资源分布地球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存在并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水、气候、森林、矿产和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出来并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资源,如文化、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源等。
地球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与地球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