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
点总结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与排出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的重新吸收,进入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原尿,所以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
一部分排泄由汗腺排出体外。
中考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2.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3.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B.巩膜和角膜C.巩膜和虹膜D.角膜和瞳孔4.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是细胞体,③和④是神经纤维B.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5.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6.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表示树突的是A.①B.②C.③D.④7.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一个突起构成的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但不能传递信息D.一个神经元包含多个神经细胞8.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细胞体B.②树突C.③轴突D.④神经9.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瞳孔B.角膜C.晶状体D.玻璃体10.如图所示为宋代《存真图》中一幅人体解剖图的部分信息。
其中所标注的各器官,都没有涉及的部分是()A.神经系统B.生殖系统C.循环系统D.呼吸系统11.对下面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B.②具有感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C.③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种类细胞有明显的区别12.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某人被针扎之后,能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可能受损的结构是()A.①感受器B.②传入神经C.③神经中枢D.④传出神经1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M表示肺,a表示肺动脉,那么b中的氧气会增加B.如果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那么b血管中流静脉血C.如果M表示小肠,a、b代表与M相连的血管,那么b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会增加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的一部分,且a表示传入神经纤维,b表示传出神经纤维,那么M 是神经中枢14.图是与排尿相关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传出神经B.②④可相互控制C.①②③组成反射弧D.④参与的是复杂的反射15.下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没有橡皮小锤,也可用手掌内侧边缘叩击B.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C.膝跳反射大脑没有参与,大脑不能影响完成D.膝跳反射属于先天性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16.乐乐看小说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初一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膝跳反射屈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④B.完成膝跳反射的途径是感受器→②→④→③→①C.若③受损,则膝跳反射不能完成,也没有感觉产生D.若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则膝跳反射将不会发生,说明④的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2.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C.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4.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5.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6.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一个突起构成的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但不能传递信息D.一个神经元包含多个神经细胞7.如图是人脑和脊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和④构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B.②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C.③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D.④内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只具有传导功能8.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下图所示的细胞。
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C.这种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9.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B.鼓膜C.听觉中枢D.半规管10.如图是脑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某人喝醉酒后,走路左右摇晃,可能是酒精麻醉了图中的aB.图中的a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c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生命活动D.图中的b结构是小脑11.看手机的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下列有关视力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B.用眼1小时后休息远眺C.认真做眼保健操D.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12.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针刺激一个健康人的手指后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C.若某人②断裂,用针刺激其指尖,他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无痛感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13.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图中的3是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14.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③表示神经中枢B.图中的⑤表示感受器C.如某人的④受伤,受到相应刺激时,他既没有感觉也不能完成反射D.如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③所示结构位于大脑皮层15.图是人被针刺后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5是皮肤上感受器B.神经传导的途径是54321C.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D.缩手的意义在于让人避开危险16.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C.尿的形成和排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D.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17.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C.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肺循环: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1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C.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D.脑干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19.下列关于大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是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D.具有调节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20.人体有百亿甚至上千亿个神经元(如下图)。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1.尿液排除: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它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机制将废物和水分从血液中清除,并将其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肌酐、尿色素等代谢产物以及多余的水分。
尿液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2.大便排出:消化系统负责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并将未消化的废物转化为粪便。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形成粪便。
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死细胞以及色素等。
粪便最终通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3.呼吸排出:呼吸系统除了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外,还参与排除一些废物和水分。
当我们呼出时,水分、乳酸和一些挥发性废物(如乙醛、甲醛)也会从呼吸道排出体外。
4.皮肤排出:皮肤是我们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汗腺分泌的汗液,皮肤排出了体内多余的水分、帮助降温以及一些废物物质(如尿酸和尿素)。
汗液中的废物物质呈酸性,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5.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它们共同完成泌尿和排泄的功能。
泌尿系统通过肾脏过滤血液,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并将其输送到膀胱。
随着膀胱的膨胀,人会感到排尿的需要,尿液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6.肺排出二氧化碳:呼吸过程中,我们的身体通过呼吸的方式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
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碳送到肺部,然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7.肝脏的解毒功能:肝脏是身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它能够将体内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较少毒性的物质,并排泄出体外。
肝脏通过糖原合成、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将有毒物质转化为较少有毒的尿液成分。
此外,肝脏还参与胆汁的合成和分泌,帮助胆固醇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总结起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完成。
这些系统共同作用,确保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通过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帮助体内废物排出。
初中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2.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A.课间远眺几分钟B.强光下看书C.在公交车上看书D.躺着看手机3.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是细胞体,③和④是神经纤维B.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4.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A.收集声波B.传导振动C.感受刺激D.产生听觉5.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6.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序号④代表()A.细胞体B.神经末梢C.树突D.神经纤维7.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能熟练地完成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见如图),协调体操运动员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是()A.大脑B.脊髓C.小脑D.骨骼和骨骼肌8.植物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意识朦胧。
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图中的()A.①②B.②C.③D.②③9.一些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导致患上近视眼。
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晶状体曲度过大B.玻璃体曲度过小C.晶状体曲度过小D.眼球前后径过小10.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B.③叫做神经中枢C.①是效应器D.图示结构叫反射弧1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小学生为22.8%,初中生为55.2%,高中生为70.3%。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第一篇: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一、排泄是指、和等的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的排出(属或不属)排泄。
二、泌尿系统和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图1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图2 肾单位结构图①②③④⑤⑥1、由图1可以看出,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流回血液,别一部分通过收集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形成尿液。
2、肾单位由图2中的[ ]、[ ] 和[ ] 三部分组成。
三、尿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1、肾小球的作用:(肾单位中的和紧贴它的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和时,除和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和血液的区别:原尿不含。
2、肾小管的作用: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的和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中,剩下的、、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不含。
四、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和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一、排泄是指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的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的排出不属排泄。
二、泌尿系统和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图1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图2 肾单位结构图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毛细血管1、由图1可以看出,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肾静脉流回血液,别一部分通过输尿管收集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形成尿液。
2、肾单位由图2中的[③]肾小球、[④] 肾小囊和[⑤] 肾小管三部分组成。
三、尿的形成主要与肾脏有关。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中考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
叙述错误的是()A.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若④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D.若②受损,则无感觉但能发生膝跳反射2.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3.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4.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
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视网膜5.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半规管6.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表示树突的是A.①B.②C.③D.④7.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8.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元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C.图中③是轴突,能将信息传递出去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9.看书一个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主要原因是()A.使调节瞳孔中的神经得到休息B.使视神经得到休息C.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D.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得到放松10.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见下图)。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基础知识巩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除尿液)组成*肾脏的结构宏观看包括皮质和髓质、肾盂。
微观看肾脏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而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
4、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描述排泄途径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
注意与排遗区别: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排遗。
*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分泌等功能。
*汗液的形成血液流经分泌部时,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例题解析【例1】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 D.肾小囊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尿的形成的有关知识。
肾单位是尿形成的基本单位,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量增多,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作用受到影响。
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加导致。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将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便过程不属于排泄。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其中皮质位于外层,颜色深。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由 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分布在皮质中,因为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里面流动着血液,所以皮质颜色深。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原尿在肾小囊腔中形成,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含有红细胞的尿叫做血尿,含有蛋白质的尿叫做蛋白尿,这说明患者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通透性增大,化验该病人的血液会发现白细胞数量增多。
含有的尿叫做糖尿,治疗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健康人每昼夜大约产生原尿150升,而排尿却只有大约1.5升,其原因主要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的缘故。
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歇的,主要是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
每天喝适量的开水的生理意义是: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细菌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体现了皮肤的再生能力。
人体肤色的深浅不同主要是因为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多少不同,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人体内部细胞的伤害,经常照射阳光,可以促进的合成,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基础知识巩固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除尿液)组成
*肾脏的结构
宏观看包括皮质和髓质、肾盂。
微观看肾脏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而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
4、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描述排泄途径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
注意与排遗区别: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排遗。
*皮肤的结构
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
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分泌等功能。
*汗液的形成
血液流经分泌部时,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例题解析
【例1】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尿的形成的有关知识。
肾单位是尿形成的基本单位,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量增多,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作用受到影响。
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加导致。
答案:C A
【例2】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的物质质量分数比较
(1)样品A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B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C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B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出现的,样品A中葡萄糖是经过作用而没有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
根据A、B、C三个样品中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和尿素的含量,来分辨三种液体。
正常人的原尿中只含微量的小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同,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答案:(1)尿液尿液中有无机盐、尿素,没有
葡萄糖和蛋白质
(2)原尿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3)血浆血浆中既有蛋白质、葡萄糖,又含有无机盐和尿素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例3】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 )。
A.表皮
B.生发层
C.角质层
D.真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伤口流血了,至少已经伤至真皮。
答案:D
典型中考试题
1. 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了图中[2]肾小球的作用、[7]肾小
管的作用和分
泌三个过程。
(2)图中[1]入球小动脉内和[3]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血。
(3)图中[5]肾小囊腔内形成的滤液称为。
(4)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组成的。
2.右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写序号,“”内填写文字。
)(1)图中[4]、[5]、[6]合称为。
(2)形成尿的过程中,当血液流经[5] 时,
会发生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 ]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
原尿中的有用成分进行重吸收。
(3)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填“高”或“低”),
就会有一部分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所分
泌的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
激素制剂来治疗。
3. 下表是正常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物质浓度的比较表,请据表
分析作答:
(1)样品是原尿,它与样品B比较,几乎不含。
(2)样品是尿液,它与样品B比较,和无机盐的浓度明显要高。
(3)样品A与样品C中的物质含量明显不同,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作
用造成的。
4. 图4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
时某种物质(二氧化碳、氧气或尿素)含量的变
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则OC为________内的血管。
BC段血管中流的是
_________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_______内的血管。
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___。
(3)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________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____________。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____________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这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
请据图回答:
(1)血液流经小肠时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小
肠是的主要场所。
(2)血液流经肾脏时的含量减少,这是因为肾
脏是的场所。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的含量会减少,这
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4)包括上述各器官在内的各个结构层次构成的
所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互相的,从而使生物体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
(5)通过上述各器官系统,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和的交换与转变,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参考答案
1.(1)滤过(或过滤) 重吸收(或重新吸收)
(2)动脉 (3)原尿 (4)肾小管
2.(1)肾单位(2)肾小球(3)高胰岛
说明:本题是对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属理解水平。
难度:中等难度题。
3.(1)C 蛋白质 (2)A 尿素,(3)重吸收
4.(1)肺动脉血
(2)肾脏右心房
(3)氧气动脉
(4)毛细管壁薄(或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小。
(2分)5.(1)营养物质吸收 (2)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 (3)氧能量
(4)生命系统协调配合 (5)物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