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腐蚀实验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4)实验优点①针对溴乙烷与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这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静置分层,不利于反应物接触发生消去反应的毛病,利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速搅拌的特点,使反应混合溶液充分接触,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②针对溴乙烷和乙醇的沸点都比较低(溴乙烷为38.4ħ),若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式会导致液体暴沸、溴乙烷来不及发生消去反应就快速挥发及反应器内气流不稳定而引起反应液倒吸等毛病,采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温控温、防止暴沸及U形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的优点,有利于消去反应顺利进行。
③从化学课堂教学角度和实验整体设计角度出发,对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及检验产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进行组合设计,使实验整体感强,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演示效果好。
(收稿日期:2010-10-08)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朱石明1陈凯21.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225741;2.江苏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211171摘要用实验显示钢铁腐蚀的普遍性,证明钢铁腐蚀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加的原电池反应,并通过微型实验检验正负电极有关离子的生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钢铁吸氧腐蚀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钢铁腐蚀吸氧腐蚀差异充气腐蚀电化腐蚀实验改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要求“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教师开展“钢铁吸氧腐蚀”教学时大多依赖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配合理论教学,相关实验也仅限于“防止腐蚀”,而不关注“如何腐蚀”———钢铁腐蚀为何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腐蚀?腐蚀时发生了什么原电池反应?钢铁腐蚀为何最终会生成铁锈?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习惯于宏观表征思维的中学生来说总是难以理解,学生对钢铁腐蚀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模式中。
鉴于此,我们借鉴了钢铁腐蚀的专题研究文献[1],结合个人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总耗时仅需10min左右。
钢铁吸氧腐蚀的实验
江秋阳
(重庆市巴蜀中学)
大家知道,钢铁由于电化学腐蚀造成的损失非常可观,而钢铁的电化锈蚀以吸氧腐蚀最普遍。
关于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可以这样做:
取动物胶(如骨胶)0.4克,加水10毫升于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动物胶完全溶解,制成溶胶后,稍冷却,在溶胶中加入酚酞溶液4至5滴,再加入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5至6滴,搅拌使之混和,取2寸长的铁钉除锈、洗净,浸于上述溶胶中,溶胶的体积以刚浸没铁钉为宜。
大约3至4小时后,可看到铁钉的顶部和尖端部分有蓝色沉淀,在铁钉的躯干部分显粉红色。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铁钉的顶部和尖端部分有Fe2+产生,酚酞显红色是由于生成了OH-。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2Fe —4e- == 2Fe2+O2 + 2H2O + 4e- == 4OH-
铁钉的顶部和尖端部分所以产生Fe2+,是由于金属处于拉紧状态(如弯曲、尖端等)部分活泼性高,易失去电子。
如果取弯曲的铁钉做上述实验,则在弯曲部位,尖端和顶部都有Fe2+产生。
做此实验时应注意两点:(1)配制溶胶不能太浓,太浓的溶胶冷却凝聚成的胶冻较结实,空气不易被吸收,实验现象就不明显;(2)铁钉浸于溶胶中不能太深,以铁钉刚要露出液面最好,否则,呈现实验现象的时间就太长。
铁的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对比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组完全相同的铁制试样。
其次,将两组试样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试验室中。
其中一个试验室用于进行吸氧腐蚀实验,另一个试验室用于进行析氢腐蚀实验。
在吸氧腐蚀实验室中,将试样置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然后使用化学反应剂(如硝酸、氧化铁等)加速试样的吸氧反应。
应该控制试样暴露在反应剂中的时间,以使两组试样都暴露在反应剂中相同的时间。
接下来,测量试样的质量变化、腐蚀程度和析出物形成情况等数据。
在析氢腐蚀实验室中,使用酸类反应剂(如盐酸、硫酸等)制造试验气氛,使试样处于析氢腐蚀环境中。
同样应该控制试样处于腐蚀环境不同的时间。
接下来,同样测量试样的质量变化、腐蚀程度和析出物形成情况等数据。
最后,对两组试样的数据进行比较,汇总两组试样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数据。
通过比较两者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具体差别,并认识到两种腐蚀形式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铁制试样中的不同表现。
吸氧腐蚀在铁试样中会形成铁氧化物产物,致使试样表面析出大量氧化铁物质而腐蚀失效,造成显著错切破裂。
相对应的,析氢腐蚀则是由于试样表面与酸发生反应而导致的氢化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析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试样表面的物理性质,而不是试样表面的化学性质。
总的来说,本实验的设计和结果构成了对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种腐蚀形式的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同时,这一实验结论提醒我们要加强对铁高效、稳定、安全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在各方面失败。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背景介绍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但在一定情况下,铁会发生腐蚀现象,使铁的性质发生改变,甚至破坏了铁。
铁的腐蚀是指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并释放出电子,导致铁的损失。
因此,研究铁的腐蚀现象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种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目的1.研究铁的吸氧腐蚀现象。
2.探究不同条件下铁的腐蚀差异。
3.设计实验演示,吸引学生关注并提高其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较厚的铁片•氧化铁粉末•烧杯•镊子•饮用水•火柴•红磷粉末•烧瓶•密封塑料袋(拉链)方法1.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粉末;2.加入足量的饮用水,达到呈浸水状态;3.放入密闭袋中(必须是拉链密封的后退轻压一下,确保里面不会有空气),慢慢加入新鲜的空气,尽量填充袋子内的空气;4.用镊子将火柴点燃,在尽量熄灭时将红磷粉末撒入瓶中;5.立即打开密闭袋,在合适的时间内观察铁片的变化。
注意:实验过程包含可燃物和易爆物品,请在安全环境下进行。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观察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氧气环境下,铁能吸氧发生腐蚀现象;•存在氧化铁粉末的情况下,铁片腐蚀更加明显;•塑料袋内空气越少,铁片腐蚀现象越容易观察;•红磷粉末起到了消耗氧气的作用,使观察变得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本实验设计成功地展示了铁的腐蚀现象,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学习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材料腐蚀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也可以了解到1个氧气环境下的化学反应,掌握实验过程中应对意外情况的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到实验结果,并且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资料[1] 张列平, 熊启. 材料腐蚀科学[M]. 科学出版社, 2004.[2] 蔡立新, 李志祥. 材料腐蚀与保护[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3] 范威, 郑海华.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实验[J]. 化学通报, 2010, 8(3): 328-329.。
铁的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对比实验设计引言铁的腐蚀是工程领域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问题。
在不同环境中,铁能够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对于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将对比探究铁在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条件下的腐蚀行为,从而深入了解这两种腐蚀类型的差异和机理。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1.比较铁在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条件下的腐蚀速率;2.探索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机理差异。
实验材料与设备•铁试样;•实验室用水;•氢气源;•氧气源;•电化学测量系统(如电化学工作站);•pH计;•实验容器(如玻璃容器);•电极(如铂电极)。
实验步骤1. 制备铁试样1.从纯铁块中切割出适当大小的铁试样;2.用酒精清洗试样表面以去除表面杂质和氧化物;3.用实验室纸巾擦干清洗后的试样。
2.准备吸氧腐蚀实验条件1.在一个实验容器中加入足够的实验室用水,使得铁试样能够完全浸入其中;2.将实验容器放置在电化学测量系统中,以便对腐蚀行为进行实时监测;3.使用pH计测量实验容器中水的酸碱性。
3. 实施吸氧腐蚀实验1.将铁试样完全浸入实验容器中的水中;2.打开氧气源,将氧气通过气体进口通入实验容器中,维持一定的流量(如1mL/s);3.开启电化学测量系统,开始实时监测铁试样在吸氧腐蚀条件下的腐蚀行为;4.同时记录实验容器中水的pH值的变化。
4. 准备析氢腐蚀实验条件1.在一个实验容器中加入足够的实验室用水,使得铁试样能够完全浸入其中;2.将实验容器放置在电化学测量系统中,以便对腐蚀行为进行实时监测;3.使用pH计测量实验容器中水的酸碱性。
5. 实施析氢腐蚀实验1.将铁试样完全浸入实验容器中的水中;2.打开氢气源,将氢气通过气体进口通入实验容器中,维持一定的流量(如1mL/s);3.开启电化学测量系统,开始实时监测铁试样在析氢腐蚀条件下的腐蚀行为;4.同时记录实验容器中水的pH值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吸氧腐蚀实验结果1.记录铁试样在吸氧腐蚀条件下的腐蚀速率;2.观察实验容器中水的pH值的变化,分析其与腐蚀速率的关系;3.将吸氧腐蚀实验结果与析氢腐蚀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吸氧腐蚀实验操作步骤的流程吸氧腐蚀实验是在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以模拟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腐蚀情况,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吸氧腐蚀实验的操作步骤的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实验的整体过程。
实验目的吸氧腐蚀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将特定材料置于含有氧气的溶液中,观察其在一定时间内的腐蚀情况,以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该实验可用于金属材料的选型和工程设计等方面。
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选择需要评估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如钢铁、铜、铝等。
2.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液,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氧气,保证溶液中的氧气浓度。
3.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容器、温度控制设备、氧气供应装置、电流计、电位计等。
实验步骤以下是吸氧腐蚀实验的操作步骤的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清洗。
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2.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制备所需的溶液。
将溶液倒入实验容器中,并确保溶液的氧气浓度达到要求。
3.试样制备:将待测试的金属材料切割或打磨成适当大小和形状的试样。
在试样表面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例如去除氧化层等。
4.实验部署:将制备好的试样安放在实验容器的指定位置,并确保试样完全浸入溶液中。
5.温度控制: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实验容器的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6.氧气供应:通过氧气供应装置向实验容器中注入足够的氧气,以保持溶液中的氧气浓度。
7.电流测量:连接电流计和电位计到试样上,测量试样表面的电流。
通过电流的变化来了解试样的腐蚀行为。
8.实验时间:正式开始实验后,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实验的持续时间。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记录试样的腐蚀情况和可能的变化。
9.腐蚀评估:实验结束后,取出试样进行腐蚀评估。
观察试样表面的腐蚀情况,可以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10.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腐蚀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计算腐蚀速率、腐蚀深度等指标,以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钢铁吸氧腐蚀实验钢铁在大气环境中很容易腐蚀,腐蚀的过程称为氧化。
在空气中,钢铁会吸收氧气,使铁原子水解形成铁离子与氧离子,氧离子结合钢表面成为氧化物,使钢铁表面愈发锈蚀。
所以,要想研究钢铁的腐蚀情况,就需要研究钢铁的吸氧性。
这里介绍的实验主要是研究钢铁吸氧性的实验。
首先,准备要实验的钢材,本实验采用的是铁素体钢,然后将钢材放入干燥的氧气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测量钢材的重量,从而判断钢材吸氧重量和腐蚀重量;容器中的氧气浓度设为100%空气,容器温度设定在一定温度,实验时间为24小时。
实验开始时,将钢材放入干燥的氧气容器中,然后缓慢加热到实验所要求的温度,并将氧气浓度设定为100%,实验持续24小时;实验完成后,取出钢材,将其重量测量妥当,然后记录下来。
记录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钢铁的吸氧重量和腐蚀重量。
通过分析发现,在室温下,钢铁的吸氧重量和温度成正比,而腐蚀重量和温度成反比,即随着温度的升高,钢铁的吸氧重量增加,而腐蚀重量减少。
另外,本实验还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钢铁的腐蚀重量也有差异。
在低温下,钢铁的腐蚀重量较低;而在高温下,钢铁的腐蚀重量较高。
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钢铁的腐蚀重量是恒定的,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实验还发现,钢铁的吸氧重量总是大于腐蚀重量,这表明钢铁在大气中易于氧化腐蚀。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钢铁氧化腐蚀的重要因素,不同温度对钢铁腐蚀重量的影响不同,而钢铁的吸氧重量大于腐蚀重量,说明钢铁在大气中容易受到氧化腐蚀。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钢铁的腐蚀情况提供依据,并可以在工业上提供实际应用价值,以保护钢铁不受腐蚀,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总之,本实验研究了钢铁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氧和腐蚀情况,在一定温度下,钢铁的腐蚀重量是恒定的,吸氧重量大于腐蚀重量,说明钢铁在大气中容易受到氧化腐蚀。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为钢铁的运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钢铁吸氧腐蚀实验钢铁吸氧腐蚀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变化,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氧化物,从而使金属表面更加稳定。
钢铁金属表面的吸氧腐蚀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钢铁吸氧腐蚀的过程,并研究钢铁在极端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
试验准备工作:首先,用铜粉和钢粉混合制备出合金钢试样;其次,将试样放入烧瓶中,垂直安装在实验用烧瓶台上;最后,给烧瓶中加入氧气和二氧化碳,将气体流量调节至1.2 L/min,同时设定温度为850℃。
试验过程:首先,将氧气的流量调节至1.2 L/min,同时将温度调节至850℃,使钢铁表面进行吸氧腐蚀;其次,一旦气体流量稳定,就可以将试样从烧瓶中取出,夹具固定,并将试样放入高温环境中进行元素分析;最后,将气体流量调节到0.6L/min,气体温度降低至600℃,进行后期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对试样的元素分析,发现经过吸氧腐蚀处理的钢铁表面,在石墨质层外面有一层细小的氧化物,其中的氧化物含量为21%,而石墨质层含量为79%。
氧化物的存在使钢铁表面更加稳定。
同时,经过后处理后,氧化物含量降低至18%,石墨质层含量提高到82%。
结论:从实验结果看,在850℃的高温条件下,流动的氧气能够促使钢铁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氧化物,从而使金属表面更加稳定。
在600℃的低温条件下,氧化物的含量变得更低。
因此,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能够反映出钢铁的抗腐蚀性能。
本文就是以《钢铁吸氧腐蚀实验》为标题的3000字文章。
通过对钢铁金属表面的吸氧腐蚀实验,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钢铁吸氧腐蚀的过程,并研究钢铁在极端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
同时,本文还展示了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试验准备工作、试验过程及研究结果,并得出了有关结论,为今后深入研究钢铁的抗腐蚀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铁粉吸氧腐蚀的机理;
2、探究铁粉吸氧腐蚀的影响因素;
3、探讨铁粉吸氧腐蚀的防护方法。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铁粉、氧气、硅胶、溶液等;
2、实验设备:金属腐蚀实验仪、恒温恒湿箱、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方法:模拟铁粉吸氧腐蚀实验,调节不同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记录腐蚀量,采用硅胶对试样进行封装,控制实验环境;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以计算腐蚀速率;
4、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铁粉吸氧腐蚀的机理,探讨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防护措施。
三、实验应用
1、铁粉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金属表面,
是一种有害的腐蚀过程;
2、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设计,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
3、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选择,以满足特定环境的要求;
4、实验结果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的预测,为金属腐蚀的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铁吸氧腐蚀是指在溶液中,铁原子与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使金属铁腐蚀的过程。
铁吸氧腐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研究金属材料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以及腐蚀过程的机理。
首先,实验人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容器、铁块、温度计、实验液等。
然后,将铁块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温水,并调节水温至所需温度。
接着,铁吸氧实验液会在铁块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阻止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最后,实验人员将实验液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铁块表面的变化,以及实验液的变化,以观察铁吸氧腐蚀的过程。
实验中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的创新,如:1、在实验中加入酸性物质,提高腐蚀速率。
添加酸性物质可以抑制铁块表面油膜的形成,从而增加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腐蚀速率。
2、改变实验液的温度,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原子活动性增强,因此可以提高腐蚀速率。
3、改变实验液的pH值,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随着pH值的升高,氧原子活动性增加,从而提高腐蚀速率。
4、在实验中添加其他金属离子,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添加其他金属离子可以抑制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5、使用表面活性剂,对铁块表面进行化学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从而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6、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以细胞为实验对象,观察铁吸氧腐蚀对细胞的影响,以及铁吸氧腐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7、采用金属表面微观结构分析,观察铁吸氧腐蚀过程对金属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以上就是有关铁吸氧腐蚀实验创新的一些示例,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铁吸氧腐蚀过程的机理,以及金属材料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吸氧腐蚀实验设计
作者:李晓萍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为高中化学选修4设计的吸氧腐蚀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快速。
实验只需要2分钟就能完成,适合于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关键词:吸氧腐蚀;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24-00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4-3如下:
我们知道:金属腐蚀分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包含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叫析氢腐蚀。
这是在酸性环境中引起的腐蚀。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吸收氧气分子参加原电池反应叫吸氧腐蚀。
然而,学生在实验4-3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发现: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玻管内水面与管外水面基本齐平,将玻管位置提高(末端不脱离水面),则玻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这是因为由于提升玻管,液面上容器与导管构成的体系体积增大,气压减小,所以玻管内会形成一段液柱(大气压等于容器内气体压强与玻管内超出液面部分液柱压强之和)。
因此,教材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铁钉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小,短时间内难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二是液柱形成的原因说服力不强(是由于盛水试管中导管的位置变化引起的,还是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都有可能),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1.吸氧腐蚀实验原理
负极:2Fe-4e-=2Fe2+
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进一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生成Fe2O3·xH2O(铁锈的主要成分)。
2.实验改进
将还原铁粉和含有少量的炭粉的混合物撒入内壁用家庭泡咸菜的盐水润湿过的锥形瓶中,按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观察、比较导气管弯成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为了便于观察,液体用水中滴有红墨水等颜料的红色溶液,并将胶管做成的胶圈固定在u形管与大气相通的液面位置做下标记)。
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实验现象及分析
刚开始,由导气管弯成的u形管内两液面齐平,当胶塞塞入锥形瓶时,由于减小了空间,挤压了体系内的气体,u形管与锥形瓶相连的液面(左边)低,与大气相通的液面(右边)高,如图1所示。
随着反应的进行,消耗氧气,体系气压减小,液体被吸向胶管一方,如图2所示,2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高右边低,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达到1-2cm的现象。
这就能说明不是因为漏气引起的u形管内右边液面下降,因为漏气只能使u形管内液面左右齐平。
左边高说明是反应引起的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间接证明了反应消耗了氧气。
4.改进后实验的特点
用还原铁粉和含有少量的炭粉的混合物,撒入内壁用家庭泡咸菜的盐水润湿过的锥形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度,用家庭泡咸菜的盐水润湿锥形瓶造成弱酸性环境,适合于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生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例如切泡咸菜的刀未及时洗净(残液NaCl),很快便出现红褐色锈斑,菜刀不是纯铁,内含金属或非金属杂质,如果未及时清洗,表面有一层含有NaCl的水膜,氧气溶于水膜,在酸性很弱或中性环境中,铁器发生了吸氧腐蚀。
用导气管弯成的u形管测定体系气体压强变化,形象、直观、灵敏,能激发学生深刻、全面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改进后实验快速、简便、易操作,现象明显,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吸氧腐蚀原理,并区别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适合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