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工业经济发展一片蓝天——来自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和马塘工业园区的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220.26 KB
- 文档页数:3
2015年30期总第805期一、文山三七产业取得的成绩1.发展速度迅猛“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29.23万亩,占全省的37%,比2010年增长519.71%;三七总产量1847.30万千克,增长274.37%;三七总产值61.24亿元,增长87.51%,其中工业产值30.84亿元,增长135.42%。
2010年~2013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如图所示(2014年因自然灾害以及三七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三七农业产值下降)。
图2010年-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2.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规范种植”的思路,文山州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安呐公司三七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中药材GAP 认证的基地;云南白药、昆明制药、苗乡三七等公司的三七种植基地也相继通过GAP 认证。
在三七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州紧紧抓住三七产业协会、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苗乡三七、高田三七等种植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使用三七的制药企业与其共建三七原料基地。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载体,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标准化栽培、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产品技术改造等方面,广泛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三七研究院共开展国家、省、州三级科研项目99项,荣获各级政府奖励64项,开发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饮片10余个,申请专利23件,获发明专利授权10件、适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三七栽培技术,使三七亩产由原来的5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180千克。
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七丹药业、苗乡三七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七研究院建有三七品种选育、连作障碍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药理药化研究、质量检测及控制研究等五大研究平台,与苗乡、七丹、华信、金泰得合作建立了省级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是云南省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
三七是云南文山地区的特有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止血散结、祛风止痛等功效,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中药材。
同时,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和生长期较长,导致其价格较高,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就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1、生产规模较大:目前,云南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有8.5万亩种植产业可经济价值,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其中60%以上的产品出口。
2、品牌效应渐显:由于文山三七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市场营销的推广,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3、产品质量较高:文山三七栽培需要特殊的土壤、气候和人工管理等条件,同时土地资源也较为有限,这使得文山三七品质独特,尤其以有机文山三七更为珍贵。
目前,文山三七基地已经通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认证,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4、仍存在品种单一和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虽然文山三七已成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但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和加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稳定,加工产能低下,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二、对策1、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为了扩大文山三七市场份额和保障其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提高产能和供给水平。
2、加强品牌营销:进一步加强文山三七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地位,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消费者。
3、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文山三七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4、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合作开发、推广产品,形成文山三七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整体竞争力。
5、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文山三七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加速文山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云南文山三七是一种药材,其学名为三七,生长在云南文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文山三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
要用于止痛、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治疗。
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在云南省内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
的经济产业。
目前,云南省是全国文山三七的主要产区之一,文山三七种植
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
根据云南省农业和农村厅发布的
数据显示,云南省文山三七种植面积达到了22.56万亩,其中有机
认证种植面积为6.14万亩,产值达34亿元。
在文山地区,不少农
户把种植云南文山三七作为增收的一个途径;而且,很多家庭农场
和合作社也开始建设以文山三七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文山三七种
植和文化、景观等结合起来,达到“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增加收入”的多重目标。
因此,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以患者数量认为展望,仅仅是骨科和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患者,仅云南一地就有数千万人,患者数量居全国第一。
其次,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技术不断升级,品质不断提高,也正受到
市场认可。
最后,随着互联网+、农旅融合等发展趋势的推动,在产
品销售、品牌推广方面便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完好的政策保障,积极发展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云
南省的经济发展和大众健康水平。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文山是云南省的一个市级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文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近年来,文山市致力于发展三七产业,以改善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三七是文山市的特产之一,被广泛用于药用和保健品制造。
三七富含多种有益物质,被誉为“天然药店”。
文山市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三七的生长。
因此,三七产业在文山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文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三七产业的发展。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三七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了农民种植三七的技术水平。
其次,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以提高三七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文山市还建立了统一的三七收购和加工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增值服务。
通过各项努力,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七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同时,三七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文山市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三七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
其次,三七的种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问题。
此外,三七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合作和创新,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文山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三七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文山州坝子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庄立会;游春梅;周建松;武锐【摘要】文山州共有261个坝子,大坝子主要集中于西部,小坝子主要集中在东部,具有西少东多的特征;海拔集中在1,000~ 1,600 m间,适宜居住和农业生产活动;成因以溶蚀作用为主,其次是河流侵蚀,断裂拗陷坝子少但规模大.坝子是城镇的主要分布地,是主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影响着工农业的分布,但多数坝子不存在水土不匹配的现象,解决水资源的限制因素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坝区资源是坝子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文山州;坝子;自然特征;影响分析【作者】庄立会;游春梅;周建松;武锐【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坝子或坝区是西南地区对山间的盆地、平台或江边开阔谷地的俗称[1],指内部相对低平、周边相对较高,内部地面坡度在8°~12°以下的山间中小型盆地、小型河谷冲积平原、河谷阶地、河漫滩和冲积洪积扇,起伏较和缓的高原面、剥蚀面及高原面上的宽谷低丘、较大的山谷等地貌类型[2]。
云南省是以高原和山地地貌类型为主的地区,全省山区面积占了省域国土总面积的93.60%,坝区(盆地、河谷等平地)仅占6.40%,可利用的平地资源非常有限[3],坝子面积虽小但数量众多,其在地理上的优势,逐渐演进成为山区若干自然地理单元中聚居的中心。
人口聚集区,是城市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交通建设、工业化集中的地区,成为地区经济中心和区域的增长极[4]。
为了保障坝区优质土地,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用地上山”、“城镇上山”等政策。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位于滇东南,地处103°35ˊE~106°12ˊE,22°40ˊ N~24°48ˊN之间。
大约始于2016年,云南省文山州在国内各大铝业论坛、铝业展览会上大力宣传推荐文山的招商引资政策,文山州各级政府负责人亲自担任“宣讲员”“推销员”,屡次推介文山州的涉铝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特别是“双碳”目标出台以来,各省的电解铝企业基于“双碳”、减排的需要,亟须寻找绿色水电能源替代传统火电能源,于是把目光瞄向了文山丰富的水电绿色能源,政府和企业一拍即合,中铝集团、魏桥集团、河南神火等国内头部电解铝企业纷纷入驻文山,拉开了文山铝工业从小到大的厚重帷幕。
近年来,文山州积极承接国内电解铝产能转移,先后引进中铝集团旗下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山铝业”)(50万吨电解铝)、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神火”)(90万吨电解铝)、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宏泰”)(203万吨电解铝)落地文山州,电解铝建成产能343万吨,占据云南全省电解铝产能半壁江山,占据全国电解铝总产能的8%。
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文山州实现绿色铝工业产值448.55亿元,同比增长28.19%。
涉铝企业入库税款从2020年的4780万元增加至2023年1-10月的12.6亿元,带动新增就业15000余人。
文山州的绿色铝产业由弱到强,初步搭建了全产业链,“中国绿色铝谷”建设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文山州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大核心铝业基地2023年12月,本刊记者走访了文山州多家涉铝企业,重点观摩了文山铝文山:铝工业已成支柱,限电问题期待解决驱车行驶在云南省文山州,在该州所辖文山市、砚山县、富宁县以及各处高速路口,入眼可见“中国绿色铝谷”之类的宣传标语,这座原本以中药三七而闻名的西南边陲州市,如今打出了“绿色铝”的崭新名片。
本刊记者 薛璇|文本刊社长兼总编何水金(中)带队调研文山铝业44中国有色金属业、云南宏泰、云南神火三大核心铝业基地,深入探究了文山铝工业的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困惑。
《文山三七》产业创造多个第一三七,这株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残余植物与文山州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七是老祖宗留给文山州各族人民宝贵的“遗产”,是文山州各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州委、州人民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药现代化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机遇,紧紧围绕“基地、加工、科研、市场”等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推进三七产业化发展进程。
弹指一挥间,自州三七特产局1997年11月8日成立以来,三七产业发展已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四年。
十一年间,经过努力,整个三七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创造了多个第一的奇迹。
一是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了“文山三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6年国家改为地理产品保护)和《文山三七》国家质量标准,并分别于2002年11月8日和2003年9月1日正式获准颁布实施。
其中,《文山三七》国家质量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国家标准。
二是向国家食药监局申报“文山三七GAP基地”认证,并于2004年3月16日获准正式公告。
这是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
三是在省、州人大的指导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200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了。
该《条例》是我国第一个为发展一味“中药材”品种而制定的《条例》。
四是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并于2005年3月21日正式获准注册。
这是我州也是云南省第一个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我州“三七之最——三七王”于2001年2月正式批准进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之最。
这一系列基础工作的成功开展,为加快三七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七产业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州委、州人民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三七系统全体职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