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文山三七发展数据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29
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产区和面积极度扩张产能屡创新高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中药材天地网讯】编者按:三七,近8年国内中药材市场的标杆性品种,在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近期交易再次火爆。
三七近十几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近期交易火爆?三七后市如何,是否能再现辉煌?敬请关注我网重磅推出的《三七深度解析》系列:三七,历史上几度风雨几度秋,辉煌与低谷交替,眼泪与欢笑并飞,注定成为现代中药商品史上的标杆性品种。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情况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中药材天地网早在三七的价格还在高峰期时就已经提出过预警,如今当初的预测大都已经成为现实,部分情况出现得甚至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快。
2013年三七产新后至今,三七市场人气渐渐散去,价格也一跌再跌,从最高时超过800元的高价一路下滑到现在的140-160元。
进入11月中旬,云南文山,随着春七集中上市,沉寂多时的文山三七交易中心再次火爆,最繁荣时市场昼夜不停,每天交易量可达200吨以上。
吸引了众多企业、商家甚至散户的高度关注。
清晨人头攒动的文山三七市场文山三七市场内火爆的交易盛况那么,近期三七的反常行情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因素引爆了这波火爆的交易?我们不妨先看看15年间三七的在生产端的变迁。
1. 产区变迁:文山形成集散中心,但主产区转移到红河州及周边2015年三七产地产量分布图2000年后,随着需求的增长,受限于三七本身不能连作的特性,三七的传统种植区云南文山州有限土地资源开始限制三七种植业的发展。
因此,部分七农开始走出文山,前往红河等周边地区寻找可用土地。
如今三七种植业已经在云南遍地开花,产区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主产区的变化目前红河州已经取代了文山州过去三七主产区的地位,其下辖的建水、蒙自、泸西、弥勒、屏边等县市每年产出的三七总量已经达到全国三七产量的49%左右,几乎占据三七产能的半壁江山。
其次是次产区的扩大在三七主产区逐渐从文山向红河转移的过程中,一批次产区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2015年30期总第805期一、文山三七产业取得的成绩1.发展速度迅猛“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29.23万亩,占全省的37%,比2010年增长519.71%;三七总产量1847.30万千克,增长274.37%;三七总产值61.24亿元,增长87.51%,其中工业产值30.84亿元,增长135.42%。
2010年~2013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如图所示(2014年因自然灾害以及三七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三七农业产值下降)。
图2010年-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2.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规范种植”的思路,文山州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安呐公司三七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中药材GAP 认证的基地;云南白药、昆明制药、苗乡三七等公司的三七种植基地也相继通过GAP 认证。
在三七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州紧紧抓住三七产业协会、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苗乡三七、高田三七等种植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使用三七的制药企业与其共建三七原料基地。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载体,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标准化栽培、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产品技术改造等方面,广泛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三七研究院共开展国家、省、州三级科研项目99项,荣获各级政府奖励64项,开发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饮片10余个,申请专利23件,获发明专利授权10件、适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三七栽培技术,使三七亩产由原来的5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180千克。
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七丹药业、苗乡三七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七研究院建有三七品种选育、连作障碍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药理药化研究、质量检测及控制研究等五大研究平台,与苗乡、七丹、华信、金泰得合作建立了省级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七深度解析之预测:历史一波三折,未来低谷徘徊2015年12月3日星期四【中药材天地网讯】我们在前面《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和《三七深度解析之需求》两篇文章中已得出结论——三七需求的增长根本敌不过产能的快速扩张。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三七未来行情就将进入长期低谷呢?我们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但食疗保健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资本的关注将会成为其中的变数。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三七近10年出现的几波行情及其规律:一、历史行情回顾:三波行情尽显明星本色图1:2002-2015年三七价格变化图(文山县,120头,下同) 如图1所示,2002年以来三七的价格经历过三次明显波动:2004-2005年间第一波:试探上涨,功败垂成这一次的波动,说是成功,倒不如说是一次试验性上涨,高峰时价格也并未能突破110元大关。
最后动作并也不完美,其时三七供求矛盾尚不突出。
大盘走势并没有大的改变。
随后三七价格重回低位徘徊,直到2008年达到最低谷。
2009-2010年间第二波:跌宕起伏,高峰酝酿时间进入2009年,三七生产已进入十年最低谷,而资本也已“坐庄控盘”成功。
多年积累的产需矛盾终于集中暴发,导致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三七价格从60元起步,一路上涨。
到2010年初,一场涉及云南全境的干旱袭来,三七短时间骤然暴涨并突破至490元,涨幅较2009同期超过700%!时间到了2010年5月,由于政府打压和前期低位进仓资本获利出逃,三七价格再次迅速回落,但因实际需求缺口支撑,下跌最低也只跌到240元左右就稳住了。
种种迹象表明,三七下一波行情高峰已经在酝酿。
2012年-2013年间第三波:先登高峰,黯然落幕做为多年生植物,三七的供需矛盾在上一波行情期间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相对回落又为再次暴涨积蓄巨大能量:加上游资高度关注,2012年1月-2013年7月,第三个波峰形成。
并且这个波峰比前两波来势更猛,持续更久!价格从317元起步一路上涨至600元以上,并在高位多次震荡后,一度冲高到760元以上的历史最高位。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是云南省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
三七是云南文山地区的特有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止血散结、祛风止痛等功效,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中药材。
同时,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和生长期较长,导致其价格较高,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就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1、生产规模较大:目前,云南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有8.5万亩种植产业可经济价值,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其中60%以上的产品出口。
2、品牌效应渐显:由于文山三七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市场营销的推广,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3、产品质量较高:文山三七栽培需要特殊的土壤、气候和人工管理等条件,同时土地资源也较为有限,这使得文山三七品质独特,尤其以有机文山三七更为珍贵。
目前,文山三七基地已经通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认证,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4、仍存在品种单一和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虽然文山三七已成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但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和加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稳定,加工产能低下,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二、对策1、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为了扩大文山三七市场份额和保障其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提高产能和供给水平。
2、加强品牌营销:进一步加强文山三七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地位,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消费者。
3、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文山三七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4、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合作开发、推广产品,形成文山三七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整体竞争力。
5、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文山三七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加速文山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文山三七调查报告文山三七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三七的简介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文山三七三七的主要功效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长身高(指小孩);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历程三七之乡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市场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
目前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
三七生产的发展1949年以前,文山全州仅有文山县、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但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对三七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管理,致使三七从1915—1992年的40余年中,文山的三七生产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从1993年起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文山市三七生产现状与市场动态分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摘要:本文介绍了三七的药用价值及我国的主要分布,从文山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三七的生产规模和水平,重点对三七生产的市场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提出了应对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三七;生产现状;市场动态;1.开发利用价值三七的根、茎、叶、花、果皆具极高药用和保健价值,三七含有24种单体皂甙以及黄酮、三七素等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具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降低血脂、消除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咯血、心绞痛、眼出血、消化道出血、癌肝等功能,是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
1.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三七能扩张心、脑组织血管,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的血液微循环,明显提高对心、脑组织细胞的供氧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病症。
此外,三七还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1.2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三七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液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保持正常水平。
1.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三七的各个部分均有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三七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能增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能使低白细胞症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白细胞无影响,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5抗肿瘤作用三七内含三七皂甙、三七多糖、活性硒、β—榄香烯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能杀伤恶变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三七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重视,用三七治疗癌症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云南文山三七是一种药材,其学名为三七,生长在云南文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文山三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
要用于止痛、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治疗。
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在云南省内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
的经济产业。
目前,云南省是全国文山三七的主要产区之一,文山三七种植
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
根据云南省农业和农村厅发布的
数据显示,云南省文山三七种植面积达到了22.56万亩,其中有机
认证种植面积为6.14万亩,产值达34亿元。
在文山地区,不少农
户把种植云南文山三七作为增收的一个途径;而且,很多家庭农场
和合作社也开始建设以文山三七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文山三七种
植和文化、景观等结合起来,达到“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增加收入”的多重目标。
因此,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以患者数量认为展望,仅仅是骨科和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患者,仅云南一地就有数千万人,患者数量居全国第一。
其次,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技术不断升级,品质不断提高,也正受到
市场认可。
最后,随着互联网+、农旅融合等发展趋势的推动,在产
品销售、品牌推广方面便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完好的政策保障,积极发展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云
南省的经济发展和大众健康水平。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文山是云南省的一个市级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文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近年来,文山市致力于发展三七产业,以改善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三七是文山市的特产之一,被广泛用于药用和保健品制造。
三七富含多种有益物质,被誉为“天然药店”。
文山市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三七的生长。
因此,三七产业在文山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文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三七产业的发展。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三七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了农民种植三七的技术水平。
其次,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以提高三七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文山市还建立了统一的三七收购和加工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增值服务。
通过各项努力,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七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同时,三七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文山市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三七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
其次,三七的种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问题。
此外,三七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合作和创新,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文山市的三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文山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三七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三七:正是产新后大量上市时间,价格续落。
目前市场走动较迟,价格回落至130-140元左右。
就目前价格,产地种植户有的已至赔本的地步。
三七的效益:三七生长期一般为三年,亩产量(按120头为例计算,)一般在150-190公斤,按150算,按现价140元算。
三年亩毛效益在21000元,成本一般在6000-30000万元,如果成本投入大20000-3000万的就已亏本。
在6000元,-20000万元的,投入少的还有利润。
近年价格走势:2009-2012年云南产地连续三年干旱,还有人为因素影响,三七价格由2009年开始价格快速上升,连续高价势必刺激了产地大幅扩种。
除了药农外,还有不少种植大户及以三七为原料的用药企业也包地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
致使三七种子和种苗的价格也迅速飙升,种植成本大幅增加,2008年在6000元每亩,到2012年达到30000元每亩左右,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三年以上的时间。
2020年,2011年,2012年,种植的,到2013年到了可采挖年限。
2013年9月,三七陆续采挖上市,价格也随之大幅由产新前的700多元回落至550元。
2014年8月,云年产地三七提前采挖上市,行情提前下滑,至245元左右。
近期随着三七产新深入,新货入市量继续增加,价已降至130-140元。
信息透露,今年可采挖三七面积突破130000亩。
产量30000吨。
产地商家则反映,今年产量将达20000吨。
产出量大已成事实,三七年需求量约在10000吨来说,供大于求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反映,到2015年,到采挖期的三七量还将增加。
以后行情怎样?三七用量近年有所增加,但就目前产量来说,明年产新量可能还要不少,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时难改变。
行情还会在较低位运行。
三七深度解析之需求:降价需求释放仍不敌产能疯涨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中药材天地网讯】我们在上篇《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产区和面积极度扩张产能屡创新高》中从生产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一下三七的供给情况;本篇再从需求角度来研究三七的消化情况。
期望通过这种产需的对比,最后得出其未来态势。
一、随着三七价格“高位跳水”,高价期被压抑的需求大幅反弹图1:2002-2015年三七价格走势图(文山县,120头)图2:2009年-2015年三七需求量增长图(2016-2017为趋势预测值)三七多年的价格低谷,到2008年时已经造成严重生产萎缩。
加上国内经济环境、中药材整体价格回归和资本强力炒作等因素,2009-2012年四年间,三七的价格一年一个台阶的向上疯涨,从2008年初的最低50元直逼800元大关,不到三年时间暴涨十倍有余!这种“卡脖子”式的价格疯涨,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抑制了社会对三七的消费。
在民众滋补保健需求每年呈20%以上增速大背景下,三七年需求量竟呈逐年下滑态势!从2009年的7000吨左右下降至2012年的5800吨左右,复合增长率约为-6.08%。
但随着2013年三七价格被“拦腰斩断”,连续四年被压抑的需求骤然释放。
三七的需求在一年内就恢复并超过了2009年的水平,达到7500吨的水平。
此后两年间更是连连暴涨,到今年更是突破至1.6万吨上下,年复合增长率达46.06%。
那么,都是哪些需求被抑制呢?谁才是支撑三七需求快速上涨的主力军?1.首先,大健康时代来临,民众日常保健成为三七需求增长的主要源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大健康产业在新世纪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行业,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药品需求量随之迅速攀升。
特别是我国在保健品支出方面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预示着未来中药在此领域的巨大增长潜力。
图3:2013-2015年养生保健、中西药品、医疗器械销售指数图如图3所示,2013年7月-2015年6月两年时间,养生保健类的销售指数在基准值的基础上翻了两番有余。
2015年文山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三七“2+X”田间试验方案按照云南省农财两厅印发的《2015年云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和规定的任务,参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和《云南省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田间试验方案》,拟定本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增加高效新型肥料试验处理,以考察在同等配方下,采用或增加高效新型肥料后,分别减少10%和20%氮、磷、钾施用量后的节肥效果。
进一步确定三七的施肥方法及数量,修正、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最终形成高产、经济、环保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示范推广和田间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组织单位和实施单位1、试验组织单位:文山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2、试验实施单位:文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三、试验起止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四、供试作物及肥料1、供试作物:三七2、供试肥料:注商复合肥、红曙光牌高活性硅钙钾镁肥(中微量元素肥)、金满园生物肥,其中:金满园生物肥、红曙光牌高活性硅钙钾镁肥为肥料厂家无偿提供,其余肥料由文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购买。
五、试验地点本试验安排在文山市德厚镇感古村委会感古村余淑光农户的地块实施。
六、试验设计1、试验处理:试验设置普通推荐施肥量,推荐施肥量+微生物肥料,推荐施肥量氮、磷、钾减10%+微生物肥料,推荐施肥量氮、磷、钾减20%+微生物肥料,推荐施肥量+中微量元素肥五个处理。
2、试验小区面积:各小区面积20平方米,长×宽=11.1米×1.8米。
3、各处理施肥量(1)试验亩施肥量(2)试验小区施肥量表2(肥料均为实物量)克/小区/20m2注:微生物肥、硅钙钾镁全部作基肥施用,肥料深施覆土,不能直接接触三七种;复合肥根据各处理的小区用量:在三七生长期内的不同时期分五次撒施,每次间隔时间为40-50天。
4、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
文山三七:探索提质扩销之路
王学勇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作为一款名贵中药材,三七活血化瘀、补血强身的功效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可这个古时被称作“金不换”的宝贝,近髓年价格下跌了不少,面对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三七如何提质增效,文山州开始了转型探索。
扩大影响力盘子越做越大2015年,云南全省三七种植面积约76万亩,其中文山州境内三七种植面积就达45万亩,全州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149.61亿元。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王学勇
【作者单位】《致富天地》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6
【相关文献】
1.把扩销增量的大文章做足——贵港网区县级供电企业增供扩销亮点扫描 [J], 桂供文
2.党旗飘扬在增供扩销第一线——广西来宾供电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力促增供扩销任务完成侧记 [J], 黄志钢;陆英年
3.三七强州是文山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关于发展文山三七产业的思考 [J], 冯光焰
4.增供扩销: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之路 [J], 高红英
5.“不仅是文山的三七,更是世界的三七”——第二届文山三七国际峰会顺利召开[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