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塑造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简单泥塑制作方法儿童泥塑制作是一种适合儿童参与的手工艺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艺术感知能力。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适合儿童制作。
所需材料:1. 儿童手工泥(可以购买或自制)2. 塑形工具(可以用小刀、牙签、竹签等)3. 彩色涂料(水彩、蜡笔等)4. 刷子5. 可能用到的辅助材料:线、饰品、贝壳等制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手工泥整理成小块,并按颜色分类,准备好塑形工具和辅助材料。
2. 确定制作的主题:可以制作动物、植物等,或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主题。
3. 基础造型:根据主题选择一种基础造型方法,比如球形、面条形、块状等。
然后将手工泥揉软,用手按照所选造型方法,将泥塑成基础形状。
可以用塑形工具修整形状。
4. 细节处理:根据具体形状需求,用塑形工具添加细节,比如眼睛、嘴巴、毛发等。
可以用牙签或竹签画出细节,比如纹路、花纹等。
5. 修整与干燥:在制作过程中,及时修整形状,使其更加完美。
待作品完成后,放置于通风处晾干,约1-2天左右。
6. 上色:在作品完全干燥后,可以使用彩色涂料对作品进行上色。
可以用刷子涂抹,也可以用指尖或海绵涂抹,根据需要添加颜色。
7. 装饰:可以根据创意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比如用线代表动物的肢体,用饰品或贝壳增添美感等。
8. 完成作品的保护:可以用透明的胶水或胶水溶液涂抹在作品表面,起到保护和固定作用。
制作技巧:1. 在开始之前,儿童需要洗手,确保手部清洁,避免脏手弄脏作品。
2. 手工泥需要密封保存,以防止干燥,可以用保鲜膜封口或放入密封袋中。
3. 选择合适的手工泥:儿童手工泥有不同的质地和颜色可选择,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工泥。
4. 注意力和耐心:泥塑制作需要注意力和耐心,让孩子专注于制作过程,并慢慢完善作品。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适合儿童进行创作。
通过泥塑制作,儿童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这项手工艺活动既有趣又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可以促进亲子互动和交流。
生动的小泥人案例分析教材分析:《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的可塑性,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泥”并不陌生,儿时经常玩泥巴,小学的美术课上接触橡皮泥和黄泥,泥塑和其他平面美术不同,它直观立体,便于成型,可以不断修改、整理、再塑,方法简便易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玩的愿望和对创作表现的渴望。
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小时候玩泥巴的经验,本课能唤醒他们儿时的记忆,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习泥塑创作方法,在玩中学,观察生活周围的人情百态,以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立体造型和表现的能力。
【案例一】一、导入:师:同学一定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谁来用简短的语言来讲述一下女娲石怎样造出人类的?生: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师:中国和泥土文化一直有很深的关系。
西方人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则是女娲创造的。
怎么造的呢?用泥土捏的。
所以,泥塑文化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
农闲的时候,农民们会动手捏制人物、动物等,来调剂生活,创造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泥塑作品。
摆放在寺庙里的那些泥塑作品,比如关公,观音,罗汉,这些都是民间的泥塑。
教学启示:在导入部分,用女娲补天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泥塑文化及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的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
【案例二】二、新课环节师: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臵了收集民间泥塑资料或图片的任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哪个小组来说说?生:天津泥人张、惠山阿福、东汉说唱俑、凤翔彩绘泥塑、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师:我很高兴学生能够积极地查找资料,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
泥塑造型的施工方法今天咱们来唠唠泥塑造型那点事儿。
一、准备材料。
咱得先把材料准备好呀。
泥土是最关键的,不是随便挖点土就行哦。
那种粘性比较好的土才合适,就像河边有些细腻又有粘性的土就很不错。
还有工具呢,小铲子得有一个,用来挖泥和初步处理泥土块。
雕塑刀也是必备的,有各种形状的,尖的、扁的,就像小魔法棒一样,在塑造细节的时候可少不了它们。
另外,要是想让泥塑更牢固,还可以准备点细铁丝,就像给泥塑搭个小骨架似的。
二、构思。
在动手之前呀,咱心里得有个谱。
你想捏个啥呢?是可爱的小动物,还是漂亮的小花朵?要是想捏小动物,就得观察它的形态,比如说小猫吧,它那柔软的身体曲线,还有那萌萌的小爪子。
如果是花朵,花瓣的形状、花蕊的位置都得在脑子里过一遍。
这就像厨师做菜之前得想好做啥菜,用啥配料一样。
三、制作基础形状。
材料有了,想法也有了,那就开始干吧。
先把泥土揉一揉,就像揉面团似的,让它变得软软的。
要是有铁丝骨架的话,就把泥土慢慢裹在骨架上。
比如说要做个人像,就先把身体的大概形状捏出来,胳膊腿的大概粗细和长度都要捏对。
这个时候不用太在意细节,就像盖房子先把框架搭起来一样。
四、细节塑造。
基础形状有了,就开始雕琢细节啦。
这时候雕塑刀就派上大用场了。
如果是捏人物的脸,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要一点点调整。
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都得仔细拿捏。
要是捏小动物的毛,就用小雕塑刀在泥土上轻轻划出痕迹,就像给小动物梳毛一样。
这个过程就像给一个素颜的人化妆,一点点把它变得精致起来。
五、晾干与修整。
捏好之后呢,可不能着急。
得让它慢慢晾干。
晾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裂缝啥的,这时候就像给受伤的小泥人儿疗伤一样,用小铲子或者雕塑刀把裂缝修补好。
如果有些地方形状变了,也得重新调整一下。
六、上色(可选)要是想让你的泥塑更出彩,还可以给它上色呢。
就像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选择合适的颜料,用小刷子轻轻刷在泥塑上。
颜色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来,要是捏的是小太阳,那就刷上明亮的黄色;要是小花朵,就可以刷上各种鲜艳的颜色。
泥塑小狗小制作方法泥塑是一种常见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形态的造物,包括小狗。
下面我将从材料准备、制作步骤和技巧等方面介绍泥塑小狗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1. 黏土或泥巴:可以选择不干胶黏土、陶瓷粘土等材料,便于塑形和干固。
2. 刀具:可以使用模具刀、小刀、雕刻刀等,便于雕刻和修饰细节。
3. 模具:如果不擅长手工造型,可以准备一些小狗的模具,用来制作泥塑小狗的各个部分。
4. 颜料:可以使用水彩、油彩等,用来上色和装饰泥塑小狗。
5. 刷子:用来上色和修饰细节。
6. 其他辅助工具:如橡皮、尺子等,用来纠正和测量尺寸。
制作步骤:1. 确定造型:先确定你想要制作的小狗造型,可以参考照片、绘画等,或者直接使用模具。
如果是手工塑形,可以先在纸上画出小狗的样子,有助于把握整体结构。
2. 制作基底:将黏土或泥巴捏成一个球体,作为小狗的基底。
注意球体的大小要与小狗的比例相符。
3. 分离部位:根据小狗的形态特征,将头、身体、四肢等部位分离出来,可以用刀具在基底上划分界线。
4. 塑造部位:根据分离的部位,逐一塑造,可以用手揉捏、刻刀雕刻、模具压制等方法来逐渐塑造出小狗的各个部分。
在塑造时要注意保持比例和细节的准确性。
5. 组合部位:将各个部位适当地组合在一起,注意头与脖子、四肢与身体等连接部分的处理,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6. 干固和修饰:完成基本造型后,将泥塑小狗放置在通风处晾干,时间根据具体材料而定。
干固后,可以使用刀具修整部分细节,并做一些装饰性的修饰,如刻画毛发、眼睛等。
7. 上色和定型:可以使用颜料进行上色,根据小狗的颜色特点进行涂抹和调色。
上色完成后,用透明的漆进行定型,可以增强泥塑小狗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8. 精雕细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技巧,使用刀具和刷子进行一些精细的修饰和润色,使泥塑小狗更加逼真和立体。
技巧:1. 温水处理:在泥塑的过程中,可以用略带湿润的布或棉签蘸取一些温水,轻轻擦拭泥塑的表面和连接部位,以去除不必要的凹凸和瑕疵。
泥塑创意小花瓶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泥塑材料,了解泥塑的基本工具和技巧;2. 学习制作小花瓶的基本步骤,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泥塑材料,学习基本的泥塑技巧,制作小花瓶;2. 难点,掌握泥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性。
三、教学准备。
1. 泥塑材料,黏土、塑料刀、擀面杖、模具等;2. 教具,图片、小花瓶样品;3. 其他,桌子、椅子、报纸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样式的小花瓶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小花瓶的看法,引导他们对美的感知。
2. 讲解泥塑材料和工具。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泥塑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如黏土的质地、塑料刀的用途等,让幼儿们对泥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制作小花瓶。
(1)示范制作。
教师现场示范制作小花瓶的基本步骤,包括揉软黏土、擀平黏土、用模具或手工造型等。
(2)让幼儿动手制作。
让幼儿们动手制作小花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来设计花瓶的形状和图案。
4. 整理作品。
制作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们整理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学会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泥塑材料和基本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制作小花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在制作小花瓶的过程中,他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锻炼了耐心和细致性,同时也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幼儿们通过制作小花瓶来认识泥塑材料和基本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们观察、想象和表达,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确保幼儿们在制作小花瓶的过程中不受伤害。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幼儿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制作小花瓶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和快乐。
泥塑造型小常识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感型方法:1.手捏法。
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2.泥条法。
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而要昼保留各种形态的泥条。
3.泥板法。
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4.挖空法。
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5.借助它物法。
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其次,制作时应注意:1.按事先的设计,捏制多个泥板部件(具体分解塑造对象)。
2.连接各部件。
可用水粘,也可用牙签插接,还可用工具在衔衔接部位扎孔后再插接,细小部分要用工具修正。
3.彩塑伤口需要,整体抛光。
用工具或手指蘸水整体抹、擦作品,使其光洁。
4.放在阴凉、通风处半天或一天,使其变硬定型。
5.用水粉着色。
用色时要注意头色不过四,身色不过三。
红要鲜、绿要娇、白要净,新鲜明快、干净整齐、强烈跳跃,厚实、均匀。
6.上光。
给作品喷(涂)上清漆或蛋清或透明指甲油,使伤口牢固、色彩艳丽。
只要你掌握了制作方法,相信加上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一定能塑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来,再现出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传统泥塑造型的设计与表现姓名王颖异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专业艺术设计(公共)指导教师陈薇职称讲师2015年6月5日摘要传统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民间艺人用天然材料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其精致小巧,活泼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泥塑的创作越来越备受关注,人们对泥塑的审美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信息化发展的当今社会,返璞归真的艺术形式更令人有所追求,从感官上给人舒适的美感。
本课题通过对传统泥塑的设计与表现的研究,传达一种简单质朴的精神,突出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力和对公众观赏者的亲和力。
作品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概括与提炼,塑造一组人物的动态与表情,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品与公共环境相呼应,体现出传统造型语言与现代公共艺术之间互动关系以及独特的表现魅力。
关键词:传统泥塑;特点;设计与表现ABSTRACTCla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forms, is the folk artists made out of natural materials crafts, its compact, lively popular. With the changes of history, progress of the times, more and more concern clay creations, people's aesthetic requirements of the clay are also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oday's society, it is an art form there is a return to more the pursuit of beauty gives comfort from the senses. This topic through research traditional clay sculptur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d to convey a simple rustic spirit, highlighting its expression in the public space and the public affinity for the viewer. Works by life scenes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 shaping the character of a group of dynamic and expression, highlight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Public works and environment echoes, reflec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rn public art modeling language and a unique performance charm.Keywords: Traditional clay; characteristics; design and performance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背景与认知 (2)1.1传统泥塑的概述 (2)1.2传统泥塑的现状与影响 (3)1.3传统泥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3)第二章设计的构思与创作 (4)2.1设计的灵感来源 (4)2.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4)2.3作品的形式与材料 (5)第三章制作过程与表现结果 (6)3.1制作过程 (6)3.2表现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摆设(6)小泥塑造型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用胶泥对基本形体的把握及加法、减法的捏塑,初步了解泥塑的创作规律,尝试操、搓、捏、粘、压、划、刻、抹等具体技法,提高学生设计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用美好事物装点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人生观。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的造型要求选择不同的泥塑技法。
教学难点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较完整的小泥塑作品。
教具准备
胶泥泥塑小工具泥塑作品实物泥塑图片相关课件
学具准备
胶泥小薄木板泥塑小工具如小刀,牙签,细铁丝,小木棒图画纸铅笔等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发放泥块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知泥块的质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课题:板书小摆设——小泥塑造型
二、发展阶段
1.欣赏古代雕塑作品。
课件展示秦、汉、唐、宋各时期代表作品各一幅图片。
引入圆雕和浮雕概念。
从一开始的统治阶级的专用到表现普通百姓,雕塑的作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从历史著名的雕塑到身边的现代雕塑(过度到下一个环节)。
2.合作探究活动
身边(生活中)的雕塑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合汶上礼佛大道部分雕塑说明现代雕塑的作用
——形象生动、美化生活等等。
雕塑就在我们身边,古往今来,中外雕塑作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尝试做泥塑,感受雕塑的艺术魅力。
3. 和学生合作探究雕塑基本技法并示范
搓---- 用双手把泥搓成长条或圆的形状。
捏---- 用拇指和食指吧泥压制成一定的形状。
粘---- 把两块泥衔接在一起。
压---- 把泥团压制成较薄的片。
划---- 用工具在泥团上划出线痕。
刻---- 在泥团上刻出图形,去掉多余的材料
抹---- 使泥塑表面光滑平整。
4. 学生实践制作
(1).设计草稿图形
(2).同座探讨雕塑要领
(3)学生进行小泥塑造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拓展阶段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为学生小泥塑作品展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来上传到网络,收入到球球相册珍藏起来,作为中学时期的一段美好记忆。
鼓励学生课后的创作,定期在教室开辟专栏进行作品展示,培养艺术兴趣。
2.收拾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清洁桌面,以备下上节课。
3.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