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河蚌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7
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内容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
3.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河蚌幼体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活河蚌(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炭末水溶液。
三、操作与观察(一)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面形。
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
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2)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
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
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入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入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
★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二)河蚌的解剖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三)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2.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9℃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4.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度,记录一次心率。
对河蚌内部的观察作文朋友们!今天我可算是来了一场特别的“探险”——观察河蚌的内部。
我从市场上把这个河蚌带回来的时候,它还紧紧闭着壳,一副“别惹我”的样子。
我心想,哼,等下就把你打开,瞧瞧你的秘密。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终于把它的壳撬开。
一打开,哇,里面的景象还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软软的、滑滑的肉,看着还有点像果冻,不过这“果冻”可没那么诱人。
再仔细瞅瞅,能看到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估计是河蚌的“血管”或者“经脉”啥的。
然后就是一些黏糊糊的液体,感觉有点恶心又有点神奇。
我还发现了河蚌的“宝贝”——珍珠。
不过这颗珍珠小小的,也不怎么圆润,和我想象中闪闪发光的珍珠差别还挺大。
看着这河蚌内部的构造,我就在想,这家伙在水里生活,就靠这么个小小的空间,还真是不容易。
它的身体结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也能让它在水里好好生存,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
这次对河蚌内部的观察,让我对这个小小的生物有了新的认识,也算是一次有趣的小冒险啦!。
实验6 河蚌的活体观察和内部解剖解剖河蚌的足神经节时,必须认准位置,剥除肌肉时需细心,以防损坏神经节。
(一)活体观察1. 运动、呼吸及心率的观察(1)在安静无振动的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运动(肉足伸缩)情形,并在河蚌的后端以吸管轻轻注入数滴稀释的墨水,观察墨水被近腹侧的入水孔吸入并由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的情形。
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肉足收缩,紧闭双壳的情形。
(2)将活河蚌近壳顶围心腔处的贝壳磨掉,用镊子轻轻撕开此处的外套膜,使围心腔及心脏暴露出来,但要防止挑破心脏。
观察心脏规律性的跳动,计算其跳动频率。
2. 外形观察壳左右两瓣,等大,近椭圆形,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普通动物学214页)壳顶:壳背方隆起的部分,略偏向前端。
生长线: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与壳的腹面边缘相平行的弧线。
韧带:角质,褐色,具韧性,为左右两壳背方关连的部分。
(二)内部解剖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
然后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以其柄将一壳内表面紧贴贝壳的皮肤皱摺轻轻分离,再以刀锋紧贴贝壳切断在前后近背缘处的闭壳肌,便可揭开贝壳,进行下列观察。
(普通动物学214页)闭壳肌:休前、后端各一大型横向肌肉柱,在贝壳内面留有横断面痕迹。
伸足肌:为紧贴前闭壳肌内侧腹方的一小束肌肉,可在贝壳内面见其断面痕迹。
缩足肌:为前、后闭壳肌内侧背方的小束肌肉,可在贝壳内可见其断面痕迹。
外套膜和外套腔:外套膜簿、左右各1片,两片包含的空腔为外套腔。
外套线:贝壳内面跨于前后闭壳肌痕之间,靠近贝壳腹缘的弧形痕迹,是外套膜边缘附着留下的痕迹。
入水管与出水管:外套膜的后缘部分合抱形成的两个短管状构造,腹方的为入水管,背方的为出水管。
入水管壁具感觉乳突。
足:位于两外套膜之间,斧状,富有肌肉。
(三)器官系统解剖(1)呼吸系统瓣鳃:将外套膜向背方揭起,可见足与外套膜之间有两个瓣状的鳃,即鳃瓣:靠近外套膜的一片为外鳃瓣;靠近足部的一片为内鳃瓣。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实验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目的要求>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名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研究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4、认识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活河蚌,蚶、牡蛎、扇贝、蜗牛、田螺、章鱼、乌贼等的浸制标本,贝壳。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5※<实验步骤>1、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1.1 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
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
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1.2 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
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
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人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人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
攴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2、河蚌的解剖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3.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3.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实验6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河蚌的外形(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河蚌内配结构損式團1.前阳壳肌;2.后阳瓷竝;3.口;电袖唇;5.沓首:艮胃:7 F:虫肠:g生M :直肠:IL JHH;12. 13. :14阖右腔;is. 02 ;16.也房;17,祥足:1$出水孔;39入水乳;乩外肾孔;21 .生殖孔(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演示实验名称观察河蚌、缢蛏及其它软体动物(书上12页)
实验目的: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器具:河蚌、缢蛏的标本,显微镜,放大镜。
方法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河蚌、缢蛏的外部形态。
2、观察河蚌、缢蛏图片和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河蚌、缢蛏的纵切片。
小组讨论:1.描述河蚌的形态特点: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 河蚌是如何捕食的:靠入水管获取食物,靠出水管排出食物残渣。
3. 河蚌的贝壳的作用: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1 、实验:活河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 、实验药品: 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1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2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C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C,记录一次心率4 、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剪掉左侧腮•• ,即•• 5 、钩介幼虫的观察11 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12 、河蚌的解剖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内脏团中,以手术刀除去内脏团的外表组织,可见黄色的腺体(卵巢),即为生殖腺,左右两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神经系统:脑、足、脏神经节。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一、实验目得: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得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得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得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得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得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得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得浸制河蚌标本2、河蚌得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观察河蚌得外部形态河蚌得外形(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得部分;(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得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得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得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得左侧,右侧为河蚌得右侧。
3、河蚌得内部解剖:(1)把河蚌得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2)把解剖刀得刀柄伸进河蚌左侧得壳与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与左侧得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得刀面伸进去,把河蚌得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得贝壳掀起,露出河蚌得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得闭壳肌、缩足肌与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得后闭壳肌与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得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得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得外套膜,露出左侧得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得,反之为雄性得。
瓣鳃得结构:由外鳃小瓣与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得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与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得毛细血管,鳃就是河蚌得呼吸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