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脊柱结核畸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畸形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护理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篇关于脊柱结核畸形术后护理措施的文章,字数约1500字。
一、术后心理护理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二、术后饮食护理1. 患者术后需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
2. 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大便通畅。
3. 术后初期,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米糊等。
4.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三、术后体位护理1. 术后初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脊柱稳定。
2. 卧床时,患者可采用半坐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3. 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4. 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调整体位,避免脊柱扭曲。
四、术后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五、术后功能锻炼1. 术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下肢屈伸等。
2. 术后3-4周,可进行坐位、站立等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
3. 术后6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锻炼。
4. 术后1-2个月,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
六、术后并发症预防1. 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早期进行下肢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 预防压疮: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
4. 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 预防坠积性肺炎: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七、术后康复指导1.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 术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防止复发。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4. 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发表时间:2016-05-18T14:42:51.1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2期作者:李小兵李晶[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观察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出现的并发症,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湖南益阳 410008【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出现的并发症,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0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15例)、乙组(30例)、丙组(15例),三组患者术式分别为前路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术、前后路内固定术,根据适应症选择得当与否,将乙组患者分为两组,适应症得当为A组(20例),不得当为B组(10例)。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采用逻辑学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6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9例、3例;30例乙组患者中,A组患者和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60.00%,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状况、病灶范围、规范化疗与否、严格制动与否、严格把握术式适应证与否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针对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营养支持,规范化疗操作,严格把握各种术式适应证,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在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为50%左右[1]。
临床治疗脊柱结核普遍采用手术疗法,内固定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术后仍然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患者瘫痪,更甚者死亡,所以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脊柱结核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均需卧床半年左右,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以后,极易发生褥疮、尿路感染、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为此,做好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现将我院2006年1~6月650例脊柱结核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650例术后病人,其中合并截瘫42例,术后卧床3~12个月,平均6个月;此650例入院前合并褥疮12例,术后3例,并发尿路感染52例;肺内感染28例;肺不张4例,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者98例,平均住院1个月左右。
护理做好术后一般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脱、移位等。
因手术多在硬膜外下施行,故术后应去枕平卧6~8小时,且禁食水,直到排气为止。
加强晨晚间护理,手术后由于脊柱暴露、椎体和部分椎弓受到破坏,椎体可出现不稳定现象,故术后翻身需平稳,避免脊柱扭曲,以防影响脊髓功能恢复。
注意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趾(指)屈伸活动的出现,是截瘫的一种征象,故应指导病人术后自主锻炼。
心理护理:因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身体虚弱,加之对疾病不甚了解,思想顾虑重,情绪低落,对治疗也缺乏信心。
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针对病人的特点,做细致耐心的护理,要尊重和关心病人,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向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使病人放下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褥疮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压的骨突出部分受压时间过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坏死、溃疡。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加之患者害怕脊柱手术翻身影响脊柱稳定性,尤其是截瘫病人,皮肤神经营养障碍。
如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褥疮。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向患者讲清术后皮肤护理及翻身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
皮肤护理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床铺。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发表时间:2016-03-08T11:56:49.4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何敏[导读]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外科脊柱结核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外科 610000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的因素,种类和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158例中的27例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记录。
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中毒症状有所减轻,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的FARANKEL指数明显下降,植骨骨性融合,无移位和吸收现象出现,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在所有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7.09%,其中胸腹膜受损12例,血管损伤1例,神经功能障碍9例,脑脊液外漏2例,呼吸困难3例。
结论:脊柱结核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如果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征兆,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其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脊柱;并发症;结核;预防和治疗脊柱结核为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当前有多位学者主张使用手术的方式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治疗。
但进行完手术以后,势必会出现并发症,为了探究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158例中的27例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项问题进行了深入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经CT,X线平片或MRI检查已经确诊。
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实验,并签署了同意书。
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为(36.8±4.8)岁。
脊柱外科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58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投掷法分成对照组及干预组,组例数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方案,干预组行预防性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指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呼吸循环受限及压疮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疼痛指数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明显干预组更低(P<0.05)。
结论:积极为采取俯卧位体位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缓解机体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其痛苦。
【关键词】脊柱外科;俯卧位;并发症;预防性干预;疼痛指数脊柱外科手术创伤性大,因此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恢复。
临床观察证实在此期间易发生并发症,降低手术疗效。
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会延长恢复进程,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其预后。
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发生风险,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在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体位管理等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手术每一环节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目的在于控制术后并发症出现。
脊柱外科手术一般采取全麻方式,取俯卧位,但因手术时间长,患者肢体、神经或皮肤受到明显压迫,反应强烈时影响手术实施,进而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
本次针对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体位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干预措施展开观察,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58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投掷法分成对照组(n=29,常规干预)及干预组(n=29,预防性干预)。
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8~64岁(48.68±5.54)岁。
干预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5~60岁(48.12±5.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0.390,P=0.698)、性别χ2=0.633,P=0.426)等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
老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老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术前做好宣教工作,防止术后的合并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教会患者功能锻炼。
手术患者在院期间均无术后发症,正常出院。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60~78岁。
颈椎3例,胸椎17例,腰椎10例,胸腰段12例;其中合并截瘫6例,全瘫5例;病程3周~16个月,截瘫时间1周~0.5年。
2012年4月12日入住治疗。
术前护理:⑴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及管床医生和护士,多余患者沟通,了解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嘱其绝对卧床休息,习惯床上排便排尿,帮助患者能够接受并适应生活形态的改变。
向家属及患者代抗结核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
⑵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多为曾患过肺结核的老患者,思想负担重。
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治愈存在疑虑及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术前重点消除上述心里顾虑,用录像、宣传手册的形式进行宣教,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情况提高康复意识。
配合医生,将脊柱结核的演变过程及病变特点告知家属及本人,并让已手术或复诊的患者现身说法,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要用心听,耐心讲解。
得到患者的信赖,使其心情逐渐开朗,减少恐慌,主动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
⑶健康指导:①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预防压疮的发生。
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每1~2小时协助其轴式翻身,翻身时必须动作轻柔,使肩、胸、腰、骶均在同一水平线上保持脊椎固定不扭曲。
②做好生活护理,包括口腔、皮肤、会阴部清洁。
帮助擦澡,保持内衣和床单的清洁干燥与平整。
注意病室通风。
③鼓励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髙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饮食,少食多餐,并适当增加果汁、液体和富含纤维蛋白食物,以防治便秘和泌尿系结石。
术后护理:⑴术后返回护理:①在患者术后返回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并给予吸氧,以改善肺功能。
了解切口部位,及包扎情况,了解引流管的种类、数量、部位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详细记录。
381例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张文龙;苗瑞瑞;鲍玉成;韩臣富;孙晓晨;唐亮;邱南海
【期刊名称】《中国防痨杂志》
【年(卷),期】2017(039)008
【摘要】搜集天津市海河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381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09例,女172例.其中 5例颈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接骨板内固定术;143例胸椎结核一期或分期经肋横突关节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人工骨植骨;7例胸椎结核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226例腰椎结核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一期或分期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统计术中及术后发生的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共57例,发生率为14.96%.381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停药前均能做到每个月门诊就诊1次,有并发症患者就诊次数相对较多;切口延迟愈合虽然换药时间较长,但3~6个月内经过定期换药均愈合.通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及时对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对患者治疗的总体疗效较为满意,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总页数】4页(P905-908)
【作者】张文龙;苗瑞瑞;鲍玉成;韩臣富;孙晓晨;唐亮;邱南海
【作者单位】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300350 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结核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导读:我们都知道,脊柱结核是一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可是其究竟会带来哪些严重性的危害我们却不甚了解。
专家介……我们都知道,脊柱结核是一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可是其究竟会带来哪些严重性的危害我们却不甚了解。
专家介绍,脊柱结核若不及时控制,会带来很多并发症。
那么,这种疾病会带来哪些并发症呢,其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寒性脓肿脊椎结核如脓肿过大,宜先用穿刺法吸出脓汁,注入链霉素,以免脓肿破溃和发生继发性感染以及窦道形成。
在适当时机应尽早进行病灶清除术和脓肿切除或刮除。
*2.截瘫脊椎结椎合并截瘫的约有10,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措施为脊椎结核活动期坚持不负重,坚持卧床和抗痨药物治疗等。
如已发生截瘫,应早期积极治疗,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复。
如失去时机,后果是严重的。
如已有部分瘫痪,一般多先行非手术治疗,按截瘫护理,绝对卧床,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改善全身情况,争取最好的恢复;如1~2月后不见恢复,应尽早手术解除张力,如截瘫发展很快,甚至完全截瘫,应尽快手术,不宜等待。
在颈椎结核合并截瘫,或有寒性脓肿,应早行手术,可在颈部前侧作切口,在胸锁乳突肌前侧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之间(或在颈动脉鞘之前)进入,显露和清除病灶,必要时一次处理两侧。
在胸椎手术多采用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或行椎前外侧前灶清除减压术,待截瘫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后,再作脊椎融合术,使脊椎稳定。
不论是什么疾病,我们在其发生之时,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其治疗。
上文的介绍是关于脊柱结核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是什么的相关讲解,希望会对您带去帮助。
专家提示,身染疾病,我们不能被疾病打倒,而是应该积极的与疾病作斗争。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方法寻找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因素。
结果脊柱结核手术遵循相应的手术原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是关键,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处理。
【关键词】脊柱结核;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我院近20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万余例,仅就术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120例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58例,女62例,≤15岁2例,16~59岁114例,≥60岁4例,颈椎2例,胸椎66例,腰椎52例,食道损伤1例,声音嘶哑1例,上肢烧灼感与手内收肌不全瘫1例,气胸59例,截瘫9例,大血管损伤48例,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1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均行病灶清除术
1.3 结果脊柱结核手术遵循相应的手术原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是关键,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处理。
本组并发症经积极正确处理,均治愈。
2 讨论
2.1 食道损伤颈椎结核前入病灶清除术时可能误伤食道,手术时要轻柔将食道拉开,必须间断牵拉,不能长时间持续牵拉,防止组织的缺血坏死。
切开颈前肌时,要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观察食道是否被拉开,可避免损伤食道。
损伤食道后,禁食水可治愈。
2.2 声音嘶哑在C6~7水平的手术后,容易发生术后患者声音嘶哑,一侧声带麻痹,其原因大多为拉钩牵拉所致,挫伤喉返神经。
外暴露要逐层钝性分开,牵拉时必须间断牵拉,正中轴线上操作,骨膜下推剥,一般在3周~5周内可以恢复,严重者可能要达6个月后才能恢复。
2.3 上肢烧灼感与手内在肌不全瘫胸椎第一或第二肋间神经可参与臂丛。
颈胸段及胸椎1、2结核,伤及第一或第二肋间神经可致上肢烧灼感与手内在肌不全瘫,手术时应避免伤及第一、第二肋间神经。
2.4 气胸这在做肋横突切除及前外侧减压等胸膜外暴露的手术时容易发生。
胸椎结核切除肋骨,拔除肋小头损伤胸膜,腰椎1~3结核手术中损伤膈肌脚可出现气胸,切肋要遵循骨膜下操作原则,肋骨上缘要沿肋骨走行推剥,肋骨下缘要
逆肋骨走行推剥;腰椎1~3结核手术,剪开腰方肌筋膜时,
在腰椎3处自上而下重直剪切至横突尖顶部,再沿其尖顶部平行剪至腰椎2及腰椎1的横突尖顶部,可防止出现气胸。
出现气胸后,可立即缝合胸膜裂口,但由于胸膜薄,又因随呼吸不断的活动,缝合时裂口反而越撕越大,这时就应用附近的肌肉填塞。
防止浓液流入胸腔是主要的。
还可以将导尿管由切口放入胸腔缝合后抽气拔出,术毕胸穿抽气。
2.5 截瘫9例术中直接损伤脊髓6例,余3例属间接损伤。
大部分的脊髓损伤与手术操作失误有关。
如果患者椎体附件已破坏,尤其是椎弓根的腐蚀和破坏,当用骨膜剥离器推剥、顶撬肋骨小头时,极易失手陷入椎管内。
如若术前X线片未能察觉出隐匿性附件结核则误伤的机会更大。
切剥椎体后部骨块一次切取骨质过多,叩击力过重;切取后骨刀旋转的方向不正确,使骨块旋入椎管;硬膜剥离器放置不适当,推剥方向不正确;刮勺搔爬对着脊髓;病椎后部游离死骨,坏死间盘与硬膜粘连;骨块较大,潜入椎管,骨洞口又小时强行取拿,动作粗暴。
小儿椎体软骨成分多,椎体小,弹性大,不适当的凿切等都将造成脊髓损伤。
准确掌握脊髓与椎管的解剖关系,注意解剖变异[2,3]。
胸6以下椎体结核的手术入路在两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首选右侧入路为宜,以免损伤最大根动脉,造成脊髓血液供应不足。
病程较长、破坏重、畸形大的患者应注意解剖变异。
病灶有自然破坏骨洞存在时,需事先探查清楚后方可清除病灶。
凿切椎体后部时切不可盲目深切,尤其要注意隐匿性骨洞的存在。
对侧方完整的椎体后方骨洞的凿切,应首先凿开外壳,探查洞内的脊髓前界,明确其解剖关系后,方可清除病灶。
可能与脊髓微循环障碍,损伤最大根动脉,脊髓代偿功能衰竭等综合因素有关。
胸椎结核手术时凿切椎体应在肋小头凹前中1/3交界处前凿切,腰椎应在其横突前一横指处下凿,骨凿的旋转方向应以骨凿的前缘为定点。
术中应监视脊髓功能,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能与术者合作,术中随时做“双足运动试验”,监护脊髓功能,利于防止直接损伤脊髓。
2.6 大血管损伤腰椎结核手术损伤大血管机会较其他段为多,
在L4~5椎体前方,腹主动脉分叉处,下腔静脉即在其旁,在暴露该处病灶时,必然会遇到这些大血管。
尤其在有炎性粘连时,暴露与剥离甚感困难。
此时必须特别小心,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般动脉壁较厚,又有明显的搏动,容易辩认;而静脉壁薄,粗又无搏动,损伤的机会增多,手术时可沿脓肿进入较为安全,因大血管均在脓肿壁的外方。
L4~5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最好以左侧入路,L5~S1椎体结核最好以右侧入路,骨病灶临近动脉,动脉搏动明显,以引起术者注意,避免损伤大血管。
L5~S1椎体结核手术时易损伤髂总动静脉、髂内动静脉。
多因粘连、术中失误所致。
术中操作轻柔,助手充分保护大血管,于骶前凹处点点穿刺连线,可避免损伤大血管。
一旦损伤大血管,用手指压迫损伤处立即用连续纱布分层叠压,待稳定后缝合腹腔,可使损伤处止血。
2~3周后,腹腔内纱布周围有脓性分泌物形成后,血管损伤已愈合,可取出纱布。
2.7 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入院前曾服用大量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术前不补充激素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术前必须详细追问病史,用过激素者,术前及术中给予补用激素类药物,可避免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术中、术后注意观察,如出现难治性低血压,应考虑到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
应及时补充地塞米松等激素,并给予升压药等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鸿儒,等.手术失误及处理(骨科).云南科技出版社,209-211.
[2] 天津医院骨科.临床骨科学(2)结核.人民出版社,1974:249.
[3] 吴启秋.骨关节结核病诊疗的进展.中华骨科杂志,1986,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