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 格式:pdf
- 大小:12.42 MB
- 文档页数:94
立立立立立第一章绪论噪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的来源:生产生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噪声的分类:①<400HZ 低频噪声②400-1000HZ 中频噪声③>1000HZ 高频噪声听觉疲劳:人从高强噪声环境回到安静场所停留一段时间,听力尚能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不积累无残留再利用少噪声的影响:(1)人体的生理(2)人体的心理(3)对孕妇和胎儿(4)对生产活动(5)对动物(6)对物质结构噪声控制技术的优先次序声学系统一般是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三个环节组成。
因此,控制噪声污染必须从上述三个环节分别采取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
首先,应在声源处抑制噪声。
其次,在声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最后,在接收器上加载保护设施隔离噪声。
第二章声波的基本性质及传播规律1.纵波: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是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一致,(在空气中)。
2.横波:将质点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声音即是)。
在固体和液体中既可能存在纵波,也可能存在横波。
3.4.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凡能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统称为声源。
5.声场:有声波传播的空间(自由声场、半自由声场、扩散声场)自由声场:在各向同性的均匀媒质中,界面影响可以忽略的声场。
混响声场:在大的室内,由各壁面多次强反射所形成的声场。
扩散声场:声能密度分布均匀,由各方面(墙面等)反射而来的声音其传播方向为无规律分布的声场6.媒质:传播声音的介质7.声强: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I。
8.平面声波:当声波的波阵面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一系列平面时的声波。
波阵面:是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球面声波:也就是在以声源点为球心,以任何r 值为半径的球面上声波的相位相同柱面声波:波阵面是同轴圆柱面的声波称为柱面声波,9. 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一是声源的机械振动,而是声源周围存在弹性介质。
判定题1.一列平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横坐标不同的质点,位相一定不同。
〔×〕2.同一种吸声材料对任一频率的噪声吸声性能根基上一样的。
〔×〕3.一般的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
〔√〕4.关于双层隔声结构,当进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隔声效果就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并在一起。
〔×〕5.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波的传播就是媒质质点的传播。
〔×〕6.对任何两列波在空间某一点处的复合声波来讲,其声能密度等于这两列波声能密度的简单叠加。
〔×〕7.吸声量不仅与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而且与材料的总面积有关。
〔√〕8.吸声量不仅和房间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质有关,还和房间壁面面积有关。
〔√〕9.微孔吸声原理是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
〔√〕11.对室内声场来讲,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设施能够设置在室内任意一个地点,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12.噪声对人的干扰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而且和频率也有关。
〔√〕13.共振结构也是吸声材料的一种。
〔√〕14.当受声点足够远时,能够把声源视为点声源。
〔√〕15.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感受有较大的差异。
〔√〕16.室内吸声落噪时,不管把吸声体放在什么位置效果根基上一样的。
〔×〕17.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18.在设计声屏障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应在0.5以上。
〔√〕19.在隔声间内,门窗的设计是特不重要的,能够在特别大程度上碍事隔声效果。
〔√〕20.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一是超标,二是扰民。
〔√〕21.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噪声主瞧感受是不一样的。
〔√〕22.在实际工作中,低频噪声比高频噪声轻易治理。
〔×〕二、填空题。
1、描述声波全然的物理量有波长、周期和频率。
2、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声源发出的声波简化为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三种理想情况。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或振幅和频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音)。
2、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
3、耦合已连续a声级:全幅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能平衡噪声能量成正比的已连续平衡噪声的a计权声级。
4、透声系数:透射声功率和入射声功率的比值。
5、消声器的填入损失:声源与测点之间填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紧固测点税金的声压级的差值。
6、再生制动量:在消声器进口端的测出的平均值声压级与出口端的测出的平均值声压级的差值。
7、膨胀量:在消声器地下通道内沿轴向两点间的声压级的差值。
8、吸声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与其吸声面积的乘积,又称等效吸声面积。
10、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为响度,符号为n,单位为宋(sone)。
11、再造噪声:气流与消声器内壁摩擦产生的额外噪声。
12、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达到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13、噪声污染:声音超过允许的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14、声能密度:声场内单位体积媒质所含的声能量。
15、声强:单位时间内,旋转轴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
16、电磁波波:具备相同频率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作电磁波波。
17、不相干波:频率不同和相互之间不存在恒定相位差,或是两者兼有的声波。
18、频谱:频率分布曲线,繁杂震荡水解为振幅相同的谐振南宫,这些谐振南宫的幅值按频率排序的图形叫做频谱。
19、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绘制出的图形。
20、吸声系数:材料吸收声能(包括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
21、级:对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的比值谋对数,这个对数被称作被量度的级。
pp2?522、声压级:lp=10lg2=20lg(db)(基准声压p0取值2?10pa)p0p023、声强级:li=10lgi2?12(db)(基准声强i0取值10w/m)i0w?12(db)(基准声功率w0取值10w)w024、声功率级:lw=10lg25、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的纯音听到出来同样时,这时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未定纯音的响度级。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重点一、概念1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 噪声污染:当声音超过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所允许的程度时就成为噪音污染。
3 声: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通过媒质。
4 声压:通常用p 来表示压强的起伏变化量,即与静态压强的差p=(P –P 0),称为声压。
5 相位:是指在时刻t 某一质点的振动情况。
6 声能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质点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
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声扰动使媒质获得的声能量。
7 声密度:声场内单位体积媒质所含的声能量称为声密度,记为D,单位J/m 38 声强:是指瞬时声强在一定时间T 内的平均值。
符号为I ,单位为W/m 29 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10 不相干波:在一般的噪声问题中常遇到多个声波,或频率不同,或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相位差,或是两者兼有,也就是说这些声波是互不相干的。
11 频谱:就是频率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频谱。
频谱图:以频率f 为横轴,以声压p 为纵轴,则可绘出声音的频谱图。
12 吸声系数:将入射声能在界面上失去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吸声系数符号为α,α=1–|r p |213 级:对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这个对数被称为被量度的级14 声压级:声压级常用p L 表示,定义p L =lg 202p p (B)=20lg 0p p (dB) ( 基准声强0I 和基准声压0p 分别取1210-W/m 2和2510-⨯Pa ) 15声强级:常用I L 表示,I L =10lg 0I I (dB)【声强级和声压级的关系:I L =10lg 202p p +10lg c 0400ρ=p L +10lg c 0400ρ 两个声源共同影响下的声压级为p L =10lg(10L +10L ) 】16功率级:常用w L 表示,定义为w L =10lg 0W W (dB) 17 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纯音的响度级。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声学的基础理论,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从事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应着重立足于: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
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
噪声污染控制所针对的三个环节:声源、传播途径和受主都和声波的特性密切相关。
只有在掌握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对噪声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的教学。
2、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监测及控制的基本方法。
包括环境噪声测量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和相关方法,各种噪声的监测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3、掌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能运用各种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出发,进行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此外,还应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噪声法规和环境噪声标准。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际应用性联系甚密的特点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注重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环境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及方法的教学;2、除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外,适当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新技术;3、应多用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
2、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监测及控制的基本方法。
包括环境噪声测量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和相关方法,各种噪声的监测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教案教案: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一、引言环境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噪声对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应运而生。
本教案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一:城市交通噪声控制背景:某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噪声严重,给沿街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标:降低交通噪声,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方法:1. 安装隔音墙:在沿街居民和干道之间建立隔音墙,减少噪声的传播。
2. 减速措施:采用减速带等措施,降低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3. 优化路面材料:选择低噪声的路面材料,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
4. 路面维护:及时修复破损路面,减少噪音的产生。
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成功降低了交通噪声水平,改善了沿街居民的居住环境。
三、案例二:工业噪声控制背景:某工业园区内的噪声超标,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
目标:降低工业噪声,改善周边环境。
方法:1. 声屏障建设:在工业园区周边建设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2. 设备更新:替换老旧噪声较大的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
3. 声学隔离:对噪声源进行声学隔离,减少噪声的辐射。
4. 噪声监测与控制:建立噪声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噪声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效果:工业园区内的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案例三:建筑施工噪声控制背景:某城市CBD区域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严重,对周边居民和商业活动造成影响。
目标:降低建筑施工噪声水平,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方法:1. 施工时间控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在夜间或休息日进行噪声较大的作业。
2. 声屏障设置: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3. 声音防护:施工现场内部采取声音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在施工过程中的产生。
4. 定期巡检: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噪声水平,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
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降低了建筑施工噪声水平,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