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优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4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一、教课知识点。
(一)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二)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一)概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二)经过详细实例,概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三、感情与价值观要求。
经过察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对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让学生自己概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教课要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观点及判断。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课难点】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教课方法】自觉发现——概括法。
教师经过详细实例让学生察看、概括、独立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并针对常有错误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此后的解题中能惹起注意,自觉更正错误。
【教课准备】投电影两张。
【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天性质,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内容。
而且知道依据不等式的基天性质,能够把一些不等式化成“x >a”或“ x< a”的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不等式才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天性质而被化成“x >a”或“ x<a”的形式呢?又需要哪些步骤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讲解新课。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师]大家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师]很好。
我们知道一元指的是一个未知数,一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由此大家能够类推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能够吗?[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师]好。
下边我们判断一下,以下的不等式能否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请大家议论。
投电影。
以下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吗?(1)6+3x >30;(2)x+17<5x ;(3)x >5; (4) 1>1。
x[生]( 1)、( 2)、( 3)中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不是。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四、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二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购物金额对选择哪家超市有何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自学课文一三1页至一三2页例1上边的内容,要求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问题(1)、(2),时间是10分钟。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例题解析。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
3. 应用题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难点:不等式解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知识点:方程的解、解集等。
1.2 提问:不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如何解不等式?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解法。
2.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3.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解法。
3.2 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确解不等式的步骤。
4. 课堂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4.2 教师点评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5. 应用题练习5.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
5.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2 教师补充讲解,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7.1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2 布置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课后反思8.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8.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掌握程度。
2. 应用题的解答: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不等式知识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不等式实例,并进行分享交流。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例子。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2. 难点:不等式解法的步骤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5.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课件,包括定义、解法步骤及实例。
2. 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题目。
3.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步骤。
2. 通过课件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过程,重点讲解解法步骤和关键点。
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在旁边辅导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老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解题思路和解法步骤。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教案标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醒他们解方程的目标是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值。
2.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强调不等式表示的是一个范围。
讲解(15分钟):1. 解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即形如ax + b > c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介绍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式,如x > 2表示解集为所有大于2的实数。
3. 讲解求解不等式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变换不等式的形式,将未知数x的范围确定下来。
示范(15分钟):1. 给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示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运用逆运算的思想解决不等式。
2. 指导学生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的形式,如将2x + 3 > 7转化为2x > 7 - 3。
3. 引导学生运用逆运算,得出x > 4的解集。
4. 给出更复杂的不等式示例,如3(x - 2) ≤ 2x + 5,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和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解决不等式。
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2.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3. 收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某商品折扣后的价格不得低于100元,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不等式,并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不等式。
总结(5分钟):1. 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思路和方法。
2. 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1. 提供更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解决。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已经经历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的学习,对不等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在本节的学习中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对不等式的性质的利用加深对解不等式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将本节内容与上节内容联系起来,强化数轴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解不等式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及其解集的表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让学生体会和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第二是让学生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通过类比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情感与态度: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例题解析;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复习提问:(1)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2) 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训学生运用类比方法处理相关内容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二)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避免变形中出现错误.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提问:①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②它的标准形式是什么?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④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解吗?有几个解?(2)解下列方程:①.②,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3)指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第(3)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三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教师活动:纠正,强调解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及“· ”与“。
”的使用区别.然后指出,解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式子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需改变方向,“等号”不改变.除此之外的对式子进行的任何其他变形都是完全相同的.【教法说明】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诸多方面都有联系,因此,教学时光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应内容,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大家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是,变形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基本性质1,相当于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实际上,解不等式就是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最终将不等式变形为或的形式,即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大家知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类似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为或注意问题: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应先将它化成最简形式,再用定义判断.形如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而是矛盾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类似的步骤,但一定要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例1 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例2 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师生活动:教师板书例1,学生板书例2.(同桌交换练习,指出对方错误井纠正)(1)解方程: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1 解不等式: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2)解方程: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2 解不等式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会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脑筋:水果批发市场的梨每千克3元,苹果每千克4元,小王购进50千克梨后还想购进些苹果,但他只有350元,他最多能买多少千克苹果?思考:1.买梨子用去的钱和买苹果用去的钱以及身上有的350元钱有什么关系?买梨子用去的钱_____买苹果用去的钱_____身上有的350元钱。
2.若设他买了x千克苹果可以列出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特点呢?(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这样的不等式叫什么不等式?你认为呢?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的不等式叫_______不等式。
4.请你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5.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你猜想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怎样求出小王最多能买多少千克苹果呢?只需要解上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为了求出小王最多能买多少千克苹果,需要求出x 的范围,你会求吗?为了对比不等式与方程,请你解方程:3×50+4x=350。
(1)什么是方程的解,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几个解?(2)猜想什么叫不等式的解?满足一个不等式的________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介绍:本教案将教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寻找符合特定条件的解。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化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找出解的范围。
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2. 学会将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成等价的形式。
3. 掌握图像法和代数法两种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4. 能够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表示在数轴上。
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形式。
2. 教学工具:数轴、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约5分钟)这一部分将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解释它与等式的区别。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说明不等式的存在性和使用场景。
Step 2: 转化一元一次不等式(约1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等价形式。
可以通过加减法、乘除法或合并同类项来实现转化,并确保不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Step 3: 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约15分钟)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学习使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我们可以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绘制在数轴上,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解的范围。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将熟悉图像法的操作步骤。
Step 4: 代数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约15分钟)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学习使用代数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通过代数计算,学生将学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出解的范围。
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中的加减法、乘除法对解的影响,并教授常见的问题解决技巧。
Step 5: 综合练习(约15分钟)在这一步中,学生将进行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练习题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以确保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都能够熟练解答。
Step 6: 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学生将完成一份反思作业,总结他们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3.如果把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怎样求解?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类型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识别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5x -2>0B .-3<2+1xC .6x -3y ≤-2D .y 2+1>2 解析:选项A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选项B 中含未知数的项不是整式,选项C 中含有两个未知数,选项D 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故选项B ,C ,D 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所以选A.方法总结:如果一个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③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类型二】 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求值已知-13x 2a -1+5>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由-13x 2a -1+5>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得2a -1=1,计算即可求出a 的值,故a =1.方法总结: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即可.注意:如果未知数的系数中有字母,要检验此系数可不可能为零.探究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类型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或解集下列说法:①x =0是2x -1<0的一个解;②x =-3不是3x -2>0的解;③-2x +1<0的解集是x >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①x =0时,2x -1<0成立,所以x =0是2x -1<0的一个解;②x =-3时,3x -2>0不成立,所以x =-3不是3x -2>0的解;③-2x +1<0的解集是x >12,所以不正确.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看是否成立.判断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否正确,可把这个不等式化为“x >a ”或“x <a ”的形式,再进行比较即可.【类型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1)2(x +12)-1≤-x +9;(2)x -32-1>x -53.解析: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求解: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解:(1)去括号,得2x +1-1≤-x +9,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9, 两边都除以3,得x ≤3;(2)去分母,得3(x -3)-6>2(x -5), 去括号,得3x -9-6>2x -10, 移项,得3x -2x >-10+9+6, 合并同类项,得x > 5.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些基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样的,但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类型三】 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待定系数已知不等式x +8>4x +m (m 是常数)的解集是x <3,求m 的值.解析:先解不等式x +8>4x +m ,再列方程求解.解:因为x +8>4x +m ,所以x -4x >m -8,-3x >m -8,x <-13(m -8). 因为其解集为x <3,所以-13(m -8)=3.解得m =-1.方法总结:已知解集求字母系数的值,通常是先解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再利用解集唯一性列方程求字母的值.解题过程体现了方程思想.三、板书设计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4)合并同类项;(5)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本节课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时有所不同.如果这个系数是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系数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也是这节课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时要大胆放手,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学生犯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错.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1.复习并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2.学习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能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出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能够综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的父亲的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类型一】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判定平行四边形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 ∥DB ,AO =BO ,E 、F 分别是OC 、OD 中点.求证:(1)△AOC ≌△BOD ; (2)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AOC ≌△BOD ;(2)此题已知AO =BO ,要证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只需证OE =OF 就可以了.证明:(1)∵AC ∥BD ,∴∠C =∠D .在△AOC 和△BOD 中,∵⎩⎪⎨⎪⎧AO =OB ,∠AOC =∠BOD ,∠C =∠D ,∴△AOC ≌△BOD (AAS);(2)∵△AOC ≌△BOD ,∴CO =DO .∵E 、F 分别是OC 、OD 的中点,∴OF =12OD ,OE =12OC ,∴EO =FO ,又∵AO =BO ,∴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总结: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交BD 于点O ,点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请判断线段BE ,DF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A =OC ,OB =OD ,利用中点的意义得出OE =OF ,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BFDE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BE =DF ,BE ∥DF .解:BE =DF ,BE ∥DF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 =OC ,OB =OD .因为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所以OE =OF ,所以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 =DF ,BE ∥DF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证明线段相等或平行的重要方法.探究点二: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已知l 1∥l 2,点E ,F 在l 1上,点G ,H 在l 2上,试说明△EGO 与△FHO 的面积相等.解析:结合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证明.证明:∵l 1∥l 2,∴点E ,F 到l 2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设为h .∴S △EGH =12GH ·h ,S △FGH =12GH ·h ,∴S △EGH =S △FGH ,∴S △EGH -S △GOH =S △FGH -S △GOH ,∴S △EGO =S △FHO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三: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B =90°,AG ∥CD 交BC 于点G ,点E 、F 分别为AG 、CD 的中点,连接DE 、FG .(1)求证: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点G 是BC 的中点,且BC =12,DC =10,求四边形AGCD 的面积.解析:(1)求出平行四边形AGCD ,推出CD =AG ,推出EG =DF ,EG ∥DF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由点G 是BC 的中点,BC =12,得到BG =CG =12BC=6,根据四边形AGCD 是平行四边形可知AG =DC =10,根据勾股定理得AB =8,求出四边形AGCD 的面积为6×8=48.解:(1)∵AG ∥DC ,AD ∥BC ,∴四边形AGCD 是平行四边形,∴AG =DC .∵E 、F 分别为AG 、DC 的中点,∴GE =12AG ,DF =12DC ,即GE =DF ,GE ∥DF ,∴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2)∵点G 是BC 的中点,BC =12,∴BG =CG =12BC =6.∵四边形AGCD 是平行四边形,DC =10,AG =DC =10,在Rt △AB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 =8,∴四边形AGCD 的面积为6×8=48.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线的距离;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要根据其判定和性质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 能够写出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内容: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比较大小、等式等。
2.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形式。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写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互相交流。
练习题:1. 填空题:选择合适的符号填空,使句子成立。
2. 判断题:判断给定的不等式是否正确。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
2. 举例说明解法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题:1. 填空题:根据给定的不等式,填入适当的数使其成立。
2. 应用题: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如:同向相加、反向相减等。
2. 举例说明性质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练习题:1. 填空题:根据给定的不等式,填入适当的数使其成立。
2. 应用题: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解不等式等。
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解法和性质解决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解法和性质的运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练习题:1. 填空题:根据给定的不等式,填入适当的数使其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9篇)我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某学校计划购实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多媒体展示商场购物情景)通过买电脑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探究新知1、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3、我们先来考虑方案: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板书如下:解:设购买x 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则6000+6000(1-25%)(x-1)<6000(1-20%)x去括号,得去括号,得:6000+4500x-45004<4800x移项且合并,得:-300x<1500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答:购买5台以上电脑时,甲商场更优惠.4、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最后作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内容是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教案是教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研究新知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问题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7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
本题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
3.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4. 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2. 难点: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探究解法:引导学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5. 总结提升: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案例与分析1. 案例引入:presented a real-life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using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y.2. 分析步骤:walked through the steps to solve the inequality and find the solution set.3. 案例讨论: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class discussion to explore different methods for solving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solution set.七、练习与巩固1. 练习题设计:designed exercises that allowed students to practice solving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 including word problem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translate English sentences into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2. 练习题解答:students worked independently on the exercises, and then discussed their solutions with a partner before sharing with the class.3. 巩固知识:reviewed the key concepts and solved any monmisconceptions that students may have had during the exercises.八、拓展与应用1. 拓展内容:introduced more plex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 such as those with absolute value or inequalities involving multiple variables.2. 应用实例:demonstrated how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 can be used to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such as determining the range of possible values for a variable in a given situation.3. 学生自主探究:students we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more plex inequalities on their own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ir interests.九、课堂小结1. 回顾课程内容:reviewed the mn topics covered in the lesson,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y, its solu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lution set.2. 强调重点: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solution set and being able to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using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3. 布置作业:assigned homework that allowed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reinfor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ies.十、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reflect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sson in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one-variable linear inequality andits solution method.2. 学生反馈:considere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to assess whether the lesson was able to meet their learning needs and if they were able to grasp the key concepts.3. 改进措施:planned improvements for future lessons, such as providing more examples,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r adjusting the pace of the lesson to better cater to the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十一、多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多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熟练掌握较为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正确地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二、过程性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过程,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从中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更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去分母及化系数为1,这两步当乘数是负数时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直接写出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x <2; (2)1-x <x -1;(3)2x -3>1; (4)5x ≤x 。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1x <-1; (2)6-(x -1)<1. 二、创设情境小华在3月初栽种了一棵小树,小树高75cm ,小树成活后每周长高2.5cm ,估计几周后这棵小树超过100cm 。
解:设x 周后这棵小树的高度超过100cm 。
根据题意,得_____________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问:这些不等式中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多少,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什么样的代数式?这些不等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with one unknown )。
说明: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三、解不等式: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 -8<3;(2)3x >7;(3)65-x -1≤2.(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变形的方法和其依据) 问: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答,我们来总结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作一下比较,看看他们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6(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2、 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 学习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判断正误,有 错误的进行改正① 3x >4 得 3x-1<3 ②﹣2x ≥2 得 x ≥﹣1③ 3x <﹣1 得 x ﹥31- ④ -2x ≥4 得 x ≤2 说明:通过该练习复习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32、已知a ≥b >0,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不等号① a ﹣b _0 ② a ﹣3_b ﹣3 ③ 3a _3b④ ﹣2a _﹣2b ⑤ 2﹣a _2﹣b ⑥ 2a _ ab说明:通过该练习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3,为新课的教授打好基础二、新课探索(一)不等式的解问题1:用不等式表示右图中的交通标志(提示:该标志表示通行车辆高度必须低于3米) 答:x <3问题2:在不等式x<3中,x 有哪些值满足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不等式x<3的解有无数个判断:2是x<3的一个解, x<3的解是2说明:通过这个简单的判断,引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二)不等式的解集问题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可以有几个?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思考:如何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不等式x <3?说明:通过这个问题,引入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三)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问题1: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不等式x <3说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个过程问题2:如何表示x>3 、x ≤4、x ≥-5 ?说明:教师利用ppt 展示结果问题3:利用数轴直观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 > ”方向向右;2、“ < ”方向向左;2、 空心圈表示不包含;3、实心圈表示包含练一练:在数轴上表下列不等式:(1)323≤x (2)432-<x(四)解不等式问题1:建一个长、宽分别是5米和4米的长方形的蓄水池,计划这个蓄水池能蓄水50立方米,这个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要多少米?说明: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该实际应用的问题,引出解不等式的概念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三、例题分析例题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2<0 (2) 3x ≥-15例题2:根据数轴上表示的不等式解集,分别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个不等式(1)(2)说明:通过追问“(1)可以是-x<3或2x>-6吗?(2)可以是2x ≤8或x-2≤2吗?“这两个问题,说明编写不等式时的不唯一性四、巩固练习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 +1<3; (2)4x ≥-28;(3)3y-11>-2; (4)537522≤-z2、在-3,-1 , 0 , 4 , 8 中,分别找出使下列不等式成立的x 的值(1) 5x +12<0; -4x ≤-16;3、不等式-3x-9≤0的负整数解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已知a<b<0,则不等式ax<b 的解集是 ;5、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 a<-1C. a>1D. a>-16、 当 x=-2 时,232-+mx x 的值是负数,m 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x-m>-3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 的值为 ;五、课堂小结1、不等式的解: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的全体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方向向右,“<”方向向左,空心圈表示不包含,实心圈表示包含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六、作业布置1、练习部分相关练习2、试一试(1)若x=3是不等式3a-x≤2x-4的一个解,试求正整数a的值,并求出此时不等式的解集(2)火车站铁路工地需要实施爆破,操作人员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爆炸前跑到40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
2.4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3.如果把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怎样求解?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识别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A.5x-2>0 B.-3<2+1xC.6x-3y≤-2 D.y2+1>2解析:选项A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选项B中含未知数的项不是整式,选项C中含有两个未知数,选项D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故选项B,C,D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所以选A.方法总结:如果一个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③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类型二】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求值已知-13x2a-1+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的值是________.解析:由-13x2a-1+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得2a-1=1,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故a=1.方法总结: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即可.注意:如果未知数的系数中有字母,要检验此系数可不可能为零.探究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类型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或解集下列说法:①x=0是2x-1<0的一个解;②x=-3不是3x-2>0的解;③-2x+1<0的解集是x>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①x=0时,2x-1<0成立,所以x=0是2x-1<0的一个解;②x=-3时,3x-2>0不成立,所以x=-3不是3x-2>0的解;③-2x+1<0的解集是x>12,所以不正确.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看是否成立.判断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否正确,可把这个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再进行比较即可.【类型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1)2(x+12)-1≤-x+9;(2)x-32-1>x-53.解析: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求解: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解:(1)去括号,得2x +1-1≤-x +9,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9, 两边都除以3,得x ≤3;(2)去分母,得3(x -3)-6>2(x -5), 去括号,得3x -9-6>2x -10, 移项,得3x -2x >-10+9+6, 合并同类项,得x >5.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些基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样的,但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类型三】 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待定系数已知不等式x +8>4x +m (m 是常数)的解集是x <3,求m 的值.解析:先解不等式x +8>4x +m ,再列方程求解.解:因为x +8>4x +m ,所以x -4x >m -8,-3x >m -8,x <-13(m -8). 因为其解集为x <3,所以-13(m -8)=3.解得m =-1.方法总结:已知解集求字母系数的值,通常是先解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再利用解集唯一性列方程求字母的值.解题过程体现了方程思想.三、板书设计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4)合并同类项;(5)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本节课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时有所不同.如果这个系数是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系数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也是这节课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时要大胆放手,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学生犯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错.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1.复习并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2.学习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能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出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能够综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的父亲的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类型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判定平行四边形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DB,AO=BO,E、F分别是OC、OD中点.求证:(1)△AOC≌△BOD;(2)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AOC≌△BOD;(2)此题已知AO=BO,要证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只需证OE=OF就可以了.证明:(1)∵AC∥BD,∴∠C=∠D.在△AOC和△BOD中,∵⎩⎪⎨⎪⎧AO=OB,∠AOC=∠BOD,∠C=∠D,∴△AOC≌△BOD(AAS);(2)∵△AOC≌△BOD,∴CO=DO.∵E、F分别是OC、OD的中点,∴OF=12OD,OE=12OC,∴EO=FO,又∵AO=BO,∴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总结: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点O,点E,F分别是OA,OC的中点,请判断线段BE,DF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A=OC,OB=OD,利用中点的意义得出OE=OF,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BF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BE=DF,BE∥DF.解:BE=DF,BE∥DF.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OC,OB=OD.因为E,F分别是OA,OC的中点,所以OE=OF,所以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DF,BE∥DF.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证明线段相等或平行的重要方法.探究点二: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与△FHO的面积相等.解析:结合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证明.证明:∵l1∥l2,∴点E,F到l2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设为h.∴S△EGH=12GH·h,S△FGH =12GH·h,∴S△EGH=S△FGH,∴S△EGH-S△GOH=S△FGH-S△GOH,∴S△EGO=S△FHO.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三: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G∥CD交BC于点G,点E、F分别为AG、CD的中点,连接DE、FG.(1)求证: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点G是BC的中点,且BC=12,DC=10,求四边形AGCD的面积.解析:(1)求出平行四边形AGCD,推出CD=AG,推出EG=DF,EG∥D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由点G是BC的中点,BC=12,得到BG=CG=12BC=6,根据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可知AG=DC=10,根据勾股定理得AB=8,求出四边形AGCD的面积为6×8=48.解:(1)∵AG∥DC,AD∥BC,∴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AG=DC.∵E、F分别为AG、DC的中点,∴GE=12AG,DF=12DC,即GE=DF,GE∥DF,∴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2)∵点G是BC的中点,BC=12,∴BG=CG=12BC=6.∵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DC=10,AG=DC=10,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8,∴四边形AGCD的面积为6×8=48.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线的距离;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要根据其判定和性质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