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建筑对中国现代建筑所具有的借鉴意义的调查报告以凤凰古城吊脚楼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统建筑对中国现代建筑所具有的借

鉴意义的调查报告

—以凤凰古镇吊脚楼为例

摘要: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因其具有生态的功能性、形式的艺术性及文化的多样性的特征,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实地考察、资料调研入手,探究凤凰古镇吊脚楼的特性及其形成,期望对中国现代建筑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凤凰吊脚楼建筑特色影响调查报告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ouses on stilts on the two river banks of the ancient city Fenghuang in western Hunan is well worth academic study because of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art for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Based on field trips and data researches, we explore the reason why houses on stilts have such unique features in order that the result may have a good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

Key words: Fenghuang County; houses on stilt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influence; survey

前言:

受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明的建筑和建设中,大量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大量的建筑布局中,充分考虑当地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不一定是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从唐长安到元大都至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都市形制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新中国建筑发展新篇章开始,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建筑创作经历了从现代建筑的短暂自发延续到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建筑技术的革新与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探索、改革开放与繁荣建筑创作、空前高速发展与奥运建筑等几个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建造过程中和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但是,中国的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

(一)今天的建筑活动成了破坏自然环境、消耗能源的大户:50%左右的能源和资源用于建筑业,50%的垃圾来源于建筑业。在今天的城市规划进程中,城市建设过快、过大,有些规划设计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甚至还有占用耕地、森林的现象。

(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义三说,现在我国的建筑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盲目复古,表现为仿明、仿宋的风潮;二是一味崇洋,表现为欧陆风格的流行。比如,重修圆明园,撇开其作为国耻纪念地的历史见证价值和文物价值不说,没有丝毫创新的“再现”也只不过是一件复制的假古董;当今中国新建的城市大型建筑和标志性建筑,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他们把在自己国家不能实现的建筑在中国大地建造出来,但他们并未考虑到中国人民的承受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只是一味地追求建筑高度、体量和造型的新奇,最初的亮丽花俏带来的新鲜感过后便是空洞无力,最后沦为一座座建筑垃圾。

凤凰及吊脚楼简介: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湖南省西南边,西邻贵州的松桃和铜仁,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明使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命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凤凰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建筑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在凤凰如诗如画的风景是一颗无可取代的璀璨明珠。

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的形成,是由当地人民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特有的民族习俗、历史地位等诸多自然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当地的民族人口构成,自古以苗族、土家族为主,但因为文化冲突及统治阶级管理的需要,凤凰古城一直作为军事重地存在。民国以前,凤凰城内的居住者多为汉人,当地苗族、土家族人则只允许居住在城外,其中,土家族人数少且多居于深山,因而当地的吊脚楼形态主要受干栏式建筑及苗族民俗文化影响而形成。此外,由于凤凰古镇自古以来的统治阶层多以江西籍的汉族人为主,为迎合气喜好,故其建筑形态又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徽派建筑的某些特征—如山墙、屋脊的处理手法,白墙黑瓦的色彩倾向等。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出于最质朴的互帮互助的人性思考及生存、生活需要,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以简洁的形态呈现,并沿江联排而建。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不同民族及地域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凤凰古城吊脚楼建筑的独特面貌和艺术气质。

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造型特色: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历史中,受较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朴素的生活方式、当地民族风水巫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普遍包容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凤凰古城的建筑形态,同样蕴含着这一哲学思想。从美学角度分析它的造型、材质及色彩,具有“朴素、自然”和“反秩序”两方面的特征。

(一)“朴素和自然”的美学特征

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环境及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少数民族早已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也从而使其建造的吊脚楼民居具有“朴素、自然”的美学特征。

一方面,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与中国其他类型的传统建筑一样,在审美倾向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调体现“结构美”。其造型、色彩、质感等外在视觉表象往往与建筑的功能、材料、结构浑然一体。如山墙造型高过屋顶,是因其具有防火功能,只在屋脊处做装饰性造型处理是为了增加建筑体量的轻盈感与识别性;穿斗吊柱头的简易形态完全是出于对建筑结构的实用性考虑,建筑的色彩多为黄、白、黑、灰,都是表现的材质本色等等。此外,由于其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满足居住功能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往往呈现出朴素大方、简洁的建筑装饰风格。

另一方面,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在建造时往往就地取材,这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能有机融为一体。同时,由于它往往是依河岸地势及形态建造,故其因地制宜的随机建造方式与周边环境“自然生长”的特性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联系性,从而具有很强的“乡土氛围”与亲和力。此外,尽管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在结构、空间。材料、色彩、形象等方面都体现着强烈的“趋同感”,但在建筑造型的细节处理上却各有特色,这使得它既具有统一、低调的视觉特征,又具有很高的识别性和欣赏价值,还体现了当地居民互帮互助的朴素民风及民俗情感,如乡土情、邻里情、家族情等。

(二)“反秩序”的美学特征

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美学特征是“反秩序”。普利高津曾提出了“混乱也是一种秩序”的观点。这里所指的“|混乱”意指“反秩序”。而凤凰古城河岸的吊脚楼,从平面布局到空间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使其具有了强烈的“反秩序”美学特征。

首先,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建造过程,从头至尾都属于一种具有非连续性特征的个体行为。比如,当地人在岸边建造吊脚楼时不会有意识地考虑房屋的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是否统一,以及是否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而是完全以一种自发或随意的状态开展建造活动。在此过程中,经济性、功能性、实用性始终是建造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比如,人们往往先营建主体房间,在逐步修建附属房间,如厕所、牲畜棚等;选用材料的标准也不以美观为主,而是尽可能方便廉价的就地取材,如采用石块、木板、小青瓦、茅草、竹竿、废弃油毡、塑料薄膜等建造房屋。这说明,一方面,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的建造过程具有“无秩序”的特征;另一方面,其建筑形态不受某种建筑型制的束缚而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

其次,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整体形态具有“反秩序”的美学特征。其建筑单体的外部空间形态具有从上至下无序组合的视觉效果,且建筑的平面布置方式是依地形呈不规则状展开,这使得当地的吊脚楼建筑具有既变化又统一的整体形象,从而增加了人们感受的复杂程度,也强化了建筑的“反秩序”美感。比如,吊脚楼建筑因适应地形的需要而形成的错位、退层等多样化形态使得它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