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典园林-可园-清晖园-余荫山房-高清平面图
- 格式:pdf
- 大小:51.48 KB
- 文档页数:3
余荫山房-图文余荫山房,为广州番禺区的清代名宅,是岭南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并称“广东四大名园”。
岭南园林艺术——番禺宝墨园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五十年代。
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一百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
岭南园林欣赏梁园位于佛山松风路仙锋古道93号的梁园属岭南四大名园之一,面积2126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园主为官至内阁中书的梁蔼如与他的侄子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历时40余载,四人皆为有名书法家和画家,园林包括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十二石斋和寒香馆等多组群构成。
后来,梁园毁坏,1950年汾江草庐已成残迹,群星草堂仍存。
1982年,园林大修完成,1994年再修,现已完成首期修复规划。
修复后的梁园门口有一个牌坊,进门后是梁家的住宅和祠堂,住宅呈现南北三纵,每纵为多进厅堂和小院构成,南北朝向,两纵间距只容一人走路,为高墙冷巷型制。
祠堂在住宅之西,园林更在祠堂之西,祠堂题“刺史家庙”四字,住宅和家庙陈列有梁家的清式家具,如透雕木屏、字屏、石狮等。
群星草堂是梁园的园中园,面积2亩,为梁九华所建,是梁园的精华。
该园区内群星草堂、客堂、秋爽轩、船厅呈现曲折形布置于东北角;草堂内每天云集了当地的南音爱好者,他们在园中表演已成一道风景;船厅是一座两层楼,上楼可纵观全园。
建筑群的前院是著名的石庭,为岭南平庭和石庭的代表,方形平面内布置着一群奇石,有英德石、有太湖石;有危峰形,有怪兽形,高逾丈,阔逾仞,非数十人不能撼动,佳石名为“苏武牧羊”、“如意吉祥”、“雄狮昂首”等。
石庭侧有水池,设两个水口,北者青石拱桥,东南角者青石平桥,皆为镇水之用。
水池西南角有水澳,石假山筑成门洞;池中设一小岛,岛上种树石;池西有二层笠亭一座,亭依砖墙,下层有石浮雕花木图,侧有石刻对联“桥通曲径依林转,屋似渔舟得水灵”,屋内设石桌石凳。
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特点分析摘要:岭南园林由于其在气候、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造园手法、实用性方面都有别于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
本文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的布局特点描述和评价,来分析归纳岭南园林的布局特点。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四大名园;布局手法;造园理念前言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是任何文化形态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甚至消亡的重要因素,岭南园林作为一地域文化形态,其产生和特点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也脱离不了岭南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一、岭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岭南古称南粤,秦末汉初它是南越王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指五岭以南,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闽南和广西大部。
地理环境上处于低纬度,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至东北风为主。
全年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夏季有台风侵袭,具有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特点。
同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而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方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商业文化往往追求务实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正是这样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岭南“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文化特质。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无疑也对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形式在中国的私家园林布局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活区与园林区相对分隔,这种类型的园林精髓在于园林区,园林包围建筑,空间结构以自然空间为主,建筑在其中起辅助、点缀作用,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
此布局方式在江南园林中较为常见。
另外一种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这种类型一般是建筑包围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作为建筑的一个室外空间场所,因此可以称为“庭园”,以区别于自然空间为主的造园形式。
岭南古典园林多采用此布局方式。
三、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手法比较分析在众多岭南园林中,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有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以及佛山梁园。
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
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
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
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
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
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造园背景与得名】余荫山房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明、清时期修建的。
中国造园艺术之集大成,始于明,理论代表作是计成著的《园冶》;成于清,理论代表作是李渔著的《一家言》。
清代,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涌现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
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时5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
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
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
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
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
【造园手法】余荫山房布局精巧。
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余荫山房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距广州市区17km。
该园是晚清的作品,园主邬彬,字燕天,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
其长子和次子亦曾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美誉。
后园主看破红尘,告老隐居,建造此园。
园门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为岭南园林第一联,表明不求园广,但求福荫。
该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
1922年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南面更立一园,名瑜园,俗称小姐楼,与清晖园的小姐楼一样为两层的船厅,其布局更加巧妙,建筑更加紧凑。
现已归属余荫山房。
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1余荫山房布局与欣赏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即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庭院小巧玲珑的风格,而且直接遗传了岭南先民的装饰风格。
余荫山房不称“园”而叫“山房”,一来因其地处偏僻(这也恰恰使其得以成为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一个),二来因其是园主隐摘要:简要阐述了位于广州市的余荫山房的历史沿革和整体布局,分析其造园手法与艺术特色,并以此为例,归纳了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余荫山房;岭南园林;造园手法;艺术特色;广州市吴棣飞(浙江温州)岭南园林瑰宝——余荫山房评析居的地方,取个较为朴素的名字以示清高。
该园占地面积1598m2,坐北朝南,以“浣红跨绿”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景区(参见图1)。
园林的轴线非常明显,中轴线上布置了两池一桥一榭。
东池八方,西池四方,由荷池上单拱石风雨桥相连。
条石起拱,桥栏朱红,堤栏紫褐,桥廊高于堤廊,歇山顶,南北连走廊。
玲珑水榭矗立环池中,东向、卷棚歇山顶,平面呈八角形,宽、深均为8.5m。
前后分别题额“浣红”、“跨绿”,故称浣红跨绿桥(图2)。
这座拱桥是桥、廊、亭“三合一”的杰作,表现了设计者的独到构思和造园者的高超技艺,为岭南园林经典,这一美景称为“虹桥印月”。
[第47期](余荫山房)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记者手记名园的归宿身在广东,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广东“四大名园”,但他们却说得出北京有颐和园,苏州有拙政园,也知道《红楼梦》里有大观园。
但番禺余荫山房“缩龙成寸”,东莞可园催生岭南画派,顺德清晖园至今名列“佛山八景”,佛山梁园以奇石巧布著称,为什么四大名园“名堂”甚多,名气却不大呢?专家表示,四大名园规模偏小,交通不够便利,所属机构不统一(除余荫山房属旅游局管之外,其他3个都属当地文化局管辖),没有集中宣传效应等,导致了它们不能芳名远播。
目前“四大名园”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它们成为岭南园林的名片,成为岭南传统建筑与文化的名片?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说直白一点,就是如何兼顾保护和发展。
相对而言,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最幸运的,因为它是四大名园中保存最完整、现状与原貌最符合的一个园林。
在开发工程建设上,专门成立了余荫山房保护开发工程筹建领导组,早在去年就开始了首期改造工程。
但站在施工现场,我却忧心忡忡:因为我看到了一幢幢似曾相识的亭台楼阁,虽然也是雕梁画栋,但与近旁的余荫山房相比,距离却似乎很遥远。
余荫山房的精雕细琢,还有那种随处散发的书香之气,又岂是现代建筑所能模仿得来的?这些后来的建筑也许是因为时间的短暂、因为文化的缺失,只能变得形象苍白,成为一个失去了精神依附的“空壳”。
也有人说,余荫山房现在需要的是人气,这些扩建工程将把餐饮、购物、娱乐功能都考虑进去,不仅是对原有景点很好的补充,还能容纳更多的人流,毕竟本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园子的名气更大,来看的人更多嘛。
这样一想,就好受一点了。
大事记□1649年5月,清封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定南、靖南、平南王,分驻广西、广东,前此,吴三桂已被封为平西王。
7月,明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
11月,明鲁王派遣使者向日本乞师。
□1650年11月,清军破桂林,永历帝走南宁,明督师瞿似耜、张同敞被俘,不屈,死。
11月,清摄政王多尔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