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6
课题3元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三元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题3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课题3元素的定义和概念。
2. 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题3元素的相关知识资料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纸笔、小组合作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课题3元素有什么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步骤二: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题3元素的定义和概念,例如:主题、目标和内容。
2.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题3元素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步骤三:小组合作任务(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
2.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题或问题,利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讨论和分析。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记录下他们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2.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课题3元素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题3元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决方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题3元素。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2. 教师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运用课题3元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
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提出问题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1)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即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统一元素。
如:钠原子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Ca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1.(2023秋·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菠菜是含铁量很高的一种蔬菜,据分析,每100g菠菜中含铁左右。
这里的“铁”指的是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答案】C【详解】这里的“铁”不是以原子、物质、分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指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而不是微观概念的粒子,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1.(2023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氘原子的中子数为0B.氘原子是金属元素原子C.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D.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答案】C【详解】A、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序数=质子数,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则氘的质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氘原子的中子数为21=1。
不符合题意;B、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则氘原子是非金属元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C、根据A分析,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
符合题意;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所以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秋·湖南株洲·九年级统考期末)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
课题三元素
【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微粒与物质之间关系的回顾,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定义。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对比学习,辨析组成和构成的区别,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的认识统一、知道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
3、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学会分类思想
4、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的分类及意义
难点:元素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辨析,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题三元素教案教案标题:课题三元素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握课题三元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熟悉选择教学内容的准则和技巧;- 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能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 教学内容的选择准则和技巧;4. 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教案重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教学内容的选择准则和技巧;- 解释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学科的案例,让学生根据课题三元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一节课的教案,要求考虑课题三元素的要求。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设计的教案,并进行其他小组的评价和讨论。
6. 总结(5分钟):-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课题三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2. 合作学习法: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与评价环节;3. 提问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了解元素周期表。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相互讨论: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引出新课)课题三元素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下表分析回答问题:(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1)不同的氢原子数相同,数不同;(2)不同的碳原子数相同,数不同;(3)对所有的氢原子或碳原子而言,数一定相同。
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质子数。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讲述)元素的特征:① 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元素摘要:一、课题简介1.课题背景2.课题目标3.课题内容二、元素概念1.元素的定义2.元素的分类3.元素的重要性三、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构成2.周期表的规律3.周期表的应用四、第一课时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性质2.元素周期表的认识3.元素周期律的初步了解正文:【课题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在众多的物质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元素,本课题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将从元素的基本概念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元素的世界。
【元素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 种,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了解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元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元素周期表】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元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 年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规律,如元素周期律等。
此外,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寻找新元素。
【第一课时内容概述】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初步了解。
首先,我们将了解元素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来了解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