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磁生电》)
- 格式:doc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节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动圈式话筒的构造;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4.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三节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认识发动机自主阅读教材P31~32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发电机模型,其主要部件有哪些?答:发电机的主要部件是磁体和线圈。
(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32~3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2.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呢?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答: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及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
(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自主阅读教材P33~34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4.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答:当使发电机的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时,发电机就能发电;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5.你所了解的还有哪些发电机?答:发电机还有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等。
6.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什么电流?答:无论是直流发电机还是交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都是交流电。
三、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35~36信息浏览,组内同学讨论法拉第为什么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科拉顿却“跑”失了良机。
四、交流展示方案一完成教材P32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一) 方案二结合P34发电机模型图,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磁生电发电机原理
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磁生电发电机原理,这可真的超级神奇,超级有趣哦!
你想想看啊,电在我们生活中那可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时刻陪伴着我们。
那电是咋来的呢?嘿,这就和磁生电有关系啦!就好像魔术师一样,磁能变出电来呢!
比如说家里的电灯,它能亮起来就是靠电呀,那电从哪里来呢?很多时
候就是靠发电机发出来的,这背后就是磁生电的原理在起作用。
想象一下,磁就像是一个大力士,它有很强大的力量。
而导体呢,就像
是一个灵活的运动员。
当这个大力士推动运动员跑起来的时候,哎呀妈呀,奇迹就发生了,电就产生了!这不就是很奇妙的事情吗?
再打个比方,磁生电就像是一场奇妙的舞蹈,磁是领舞的,导体是跟着
磁一起舞动的舞者,它们一起配合,就能跳出精彩的电之舞!你说牛不牛?
在发电机里,磁铁旋转起来,那磁力线也跟着转动。
导体在这磁力线中穿梭,就会产生电流啦!哇,这简直就像是一场魔法表演!咱们家里所有用电的东西,不都是因为有了它才能正常工作嘛!
咱说真的,磁生电发电机原理真的是太重要啦,没有它,咱们的生活得失去多少乐趣和便利呀!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发现和研究这个神奇原理的科学家们啊!
这就是磁生电发电机原理啦,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厉害!谁能不被它吸引呢?谁不会对它充满好奇和惊叹呢!
我的观点就是:磁生电发电机原理真是人类的一大瑰宝,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好好珍视和利用它呀!。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及问题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观念、严禁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由奥斯特“电生磁”引出“磁生电”,从电动机工作入手,逆向操作感受“发电机”发出的电,作为新课的引入。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分析电与磁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设计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电动机”与“发电机”都体现了“电”与“磁”的交流与碰撞,更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二是“电生磁”的逆向思维和“电能与机械能转化”的逆向思维。
利用“简化的思想”,分析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由学生总结概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的条件。
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考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自制教具、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切割磁感线运动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交流中不仅掌握规律和原理,更重要让学生体会探究的精神和精巧的设计在实验中闪闪发光便于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归纳中体会物理的简约之美。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磁与电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
也具备了对复杂机械简化的思维方式。
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连贯起来,这节课要把它们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把学生对电动机的认识过渡到对发电机的认识。
观察电动机的结构,模仿磁生电。
从无意摆弄到有意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通过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学会科学探究中简化法的使用(3)体会物理学中重要的逆向思维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归纳总结,体会物理的简约之美(2)通过阅读法拉第发现过程,培养物理人文的情怀(3)初步形成发明创造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风扇,铁架台,灵敏电流计,小灯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导线,模型2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视图教学。
17.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器材准备手摇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直导线,连接导线,开关,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小灯泡。
教学过程:引入:ppt展示生活中各种用电的场景,教师朗读,创设情境引入。
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生:是电!师:电从哪里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一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法拉第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1791年9月22日出生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
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
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
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
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教育。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一、认识发电机。
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教师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利用手摇发电机让小灯泡亮起来。
活动2:拆开发电机为了探究发电机发电的奥秘,可采用类似研究电动机的办法。
将发电机模型拆开,看一看它的内部结构。
想一想:发电机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结构相似,都是由线圈、磁体等组成。
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实验告诉我们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磁能不能生电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从1822年起,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也能生电。
教学目标(1)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2)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4)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5)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Ⅰ.导入新课采用图文结合方式,用大量事例来说明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与电能的关系,并直接告诉学生所有的电能都来自发电厂,引导学生看图16-14,并说明不论何种发电方式,它们都离不开发电机。
最后提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板书课题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Ⅱ.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图17-13,了解发电厂发的电都离不开发电机. 一.认识发电机活动1.利用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 教师可让学生来观看演示实验。
慢速和快速摇动发电机,观察小灯泡发光的亮度. 活动2.拆开发电机,探究发电机的内部结构. 提问发电机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板书主要部件:磁体和线圈. 引言:历史上奥斯特首先发现电生磁的现象之后,许多科学家开始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又例如,我们已经探究到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那么,我们逆向思考一下,受到力作用的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不会产生电呢? 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提出问题发电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介绍法拉第事迹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并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线圈怎样简化? 2.怎样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3.电流计偏转的情况跟线圈运动的方向、快慢及磁场方向、强弱有什么关系? 4.设计实验装置示意图、撰写实验步骤. 演示观察在以下条件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矩形线圈下面的边放入蹄形磁铁两极之间,线圈引线与电流计两接线柱相连. 1.线圈和磁铁都静止,观察指针是否偏转。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
器材可行、大方。
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具】
石英钟、电池、细铜丝、带叶轮的电动机、矩形线圈、平行磁体、蹄形磁铁模型(带磁感线)、自制发电机、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灯泡、发光二极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石英钟指针重新转动,也就是说它产生了电,这个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发电机,那它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电呢?
板书课题: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为此,我们要准备的器材有(图片出示):
问:如何知道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可以怎样去检测?
答:灵敏电流计(图片出示)
问:如何判断电流方向是否变化?
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做各种尝试,有哪些运动可以使电流
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是一部分导体.
师生进行交流总结: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
二极管交替闪烁
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板书: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请结合右图,说一说水力发电中,涉及哪些能量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电能.
(板书: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