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庄子一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庄子的字?A. 仲尼B. 子舆C. 子休D. 子房2. 庄子的著作《庄子》分为哪两部分?A. 内篇、外篇B. 内篇、杂篇C. 外篇、杂篇D. 内篇、续篇A. 濠梁观鱼B. 庖丁解牛C. 鹏程万里D. 鲲鹏变化A. 齐B. 鲁C. 晋D. 梁A. 天人合一B. 仁爱C. 无为而治D. 兼爱二、填空题1. 庄子的名字是_______,字是_______。
2. 《庄子》一书共有_______篇。
3.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_______,故无败”。
4.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_______家的思想有较多相似之处。
5. 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
三、判断题1.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2. 庄子的思想主张积极入世,追求功名利禄。
()3. 《庄子·秋水》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4. 庄子认为,万物皆可平等对待,包括人与动物。
()5. 庄子提倡“心斋”和“坐忘”,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1. 简述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变化故事。
2. 庄子为何主张“无为而治”?3. 请举例说明庄子如何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4. 简述庄子与惠施的“濠梁观鱼”辩论。
5. 庄子的“道”与老子的“道”有何异同?五、论述题1. 论述庄子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2. 分析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由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3. 从庄子的角度谈谈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挫折。
4. 试述庄子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5. 结合庄子的人生观,谈谈你对“顺其自然”这一观念的理解。
六、名词解释1. 道家2. 齐物论3. 庖丁解牛4. 心斋5. 坐忘七、连线题A. 螳臂当车 1. 描述事物变化的必然性B. 鹏程万里 2. 讽刺自不量力的人C. 濠梁观鱼 3. 论述认识事物的相对性D. 庖丁解牛 4. 体现顺应自然的智慧E. 井底之蛙 5. 说明视野的局限性九、阅读理解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01累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鲲(kūn)徙(xǐ)庶几蜿蜓(tuán)....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志:记述.(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这里指风.(5)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回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①其名为鲲(叫作).②化而为鸟(成为).(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4)其①其名叫鹏(代词,它的).②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③其正色鬼神(用在挑选问句中,则表示挑选).(5)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②怒而飞(连词,表中润色).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基准: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雕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箭三千里,庶几蜿蜓而上者九万里,回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就是生物用气息吹来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出尽头呢?7.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
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滋养着中国艺术。
首先,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
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宁可过卑贱贫穷的生活而保有自由,也不愿富贵而为统治者所利用,这对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张扬的后世文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魏晋名士、李白、苏轼等无一不深受庄子影响。
庄子展示的个体精神自由和思维原创力的解放,在文论中则表现为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
庄子的“逍遥游”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
其次,庄子崇尚的“大美”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艺的美学境界与高度。
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的“大美”,这种“大美”体现为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
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对于后代文艺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都是;另一方面“大美”的自然、本真、天放的本性又引导后世文人反对人为斧凿雕琢艺术,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
如刘勰的“自然之道”、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妙造自然”等都有庄子“自然”风格论的影子。
“自然”的风格要求还影响到了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
第三,庄子“体道”时“虚静”论对后世文艺创作主体审美态度的影响。
庄子提出“体道”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
“虚静”思想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
这种认识论注重内心的体察领悟,揭示出了审美和文艺创作中主体心灵的超功利特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虚静”说的影响。
21《庄子》二则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C.遵循.(xún)汝.辈(rǔ)抟.扶摇(tuán)D.齐谐.(xiè)鹏.鸟(péng)正色邪.(yé)2.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B.志.怪者也(记载)/固.不知子矣(固然)C.请循.其本(追溯)/亦若是.则已矣(这样)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化而为.鸟B.其翼若.垂天之云/亦若.是则已矣C.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填空。
(1)庄子,名,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时期哲学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2)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庄子二则》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D.鲦鱼出游从容(tiáo)2.下列对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B.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C.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D.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4.下列对《庄子》二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选自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是: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丰富的想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和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句话是庄子愉悦心境体现。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二、综合性学习中国航天器的命名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如“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第一章从人籁到天籁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齐物论》是解庄的钥匙《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在道教的地位非常崇高,仅次于《道德经》,而且有很多东西,比如道教里的丹法,特别是内丹心性之学,就是由《庄子》引申而来。
如果没有《庄子》这本书,很多丹经连入门处都找不到。
另外,《庄子》这本书对以后禅师们的诸多作略、机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过去限于门户之见,说的人很少。
所以,《庄子》这本书我们要好好琢磨才行,如果只看它的文字、翻译和注释,根本入不了局。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
当然内篇是核心,但外篇和杂篇也不能小看,里面的东西同样非常老到。
内七篇也好,外篇和杂篇也好,必须认识到《齐物论》是整个三十三篇中的核心,是解庄的钥匙!在中国所有的古典文献之中,最难读的有《尚书》和《易经》,那些真的是令人搞不懂!但诸子中真正难读的,则要属庄子的《齐物论》了。
从先秦直至隋唐佛教兴盛之前,思想最深最高,论理最严密,对人心、自然观察最细密的,也就是这一篇《齐物论》,给人们提出问题最多、最深的,还是《齐物论》。
《逍遥游》是谈境界的,谈道人的那种自在自由的境界。
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它里面没有多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汝安知鱼乐(rú)C.鲦鱼(tiáo)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逍遥游(xiāo)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翼若/垂天/之云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5.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二、语言表达6.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
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⑥,海运⑦则将徙于南冥⑧。
南冥者,天池也⑨。
①北冥(míng):北海,古人意识中北方最大的海。
冥亦作“溟”,浩瀚无边,为极海之地。
晋陆云《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②鲲(kūn):《尔雅·释鱼》:“鲲,鱼子。
”晋郭璞《注》:“凡鱼之子名鲲。
”此处解为大鱼。
③鹏: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鹏,神鸟也。
”杜甫《赠肖二十》诗:“鹏图仍矫翼,熊轼且移轮”。
④怒:奋力的样子。
⑤垂:垂挂。
又通“陲”,解为边界,边陲。
⑥是:代词,此,这。
《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两者之中的“是”亦作此讲。
⑦海运:海动风起。
林希逸曰:“海运者,海动也……海动必有大风,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声闻数里。
”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⑧南冥:亦作“南溟”,南方的大海。
唐杜甫《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1】吹浪渡沧洲。
”注【1】:黿鼉(yuán tuó):即猪婆龙(扬子鳄)。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鼍》:“鼉,与鱷鱼为近属,俗称鼉龙,又曰猪婆龙。
长二丈餘,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鱷鱼,惟后足仅具半蹼。
生於江湖,我国之特产也。
”《国语·晋语九》:“鼋鼉鱼鳖,莫不能化。
”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鼋鼉,幽姿可时睹。
”⑨天池:大海。
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20 《庄子》故事两则姓名:班级: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鯈鱼()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选自《》,《》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
庄子,名,相传为时期国人,是家,家代表人物。
二、检查导入:(1)、解释下列词语:相梁:或:搜于国中:止:醴泉:于是:而吓我:濠梁:是鱼之乐也:安知: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全:云者:(2)翻译下列句子: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④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翻译下列句子: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于是鸱得腐鼠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④鱼之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⑤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二、探究展示:1、庄子讲鵷鵮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4、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练习反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②于是..鸱得腐鼠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④安.知鱼之乐⑤请循.其本.(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呼尔而与.之C.吾谁与.归D.吾与.徐公孰美(四)、问答题1.庄子是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2.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3、文意理解:(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时至..:(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3)东面..而视:(4)而轻.伯夷之义者: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吾非至于子之门D.生于忧患3、翻译句子“我之谓也”译为:4、本选段主旨为:开放探究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恐.其以劳生疾(2)闻.其才而善之(3)及.为郢州(4)宜善师.之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3.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本文言简意丰,生动传神。
试举例分析。
示例: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明确: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气氛骤然紧张。
学生讨论交流。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训练点:深入理解庄子对待名利的态度。
训练片段: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①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②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③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tú)④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使:派。
②累:劳累。
③曳:拖。
④涂:泥。
思考: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事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五、课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鯈鱼()2、填空:①庄子名周,时期,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的品性。
③《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腐鼠,讽刺了惠子的目光短浅。
B、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借讲故事讽刺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的效果。
C、庄子向惠子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即无心于功名利禄,不屑于争夺惠子的相位。
D、从文章中可看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心胸狭窄、无端猜忌别人的人。
4、课内语段:阅读《惠子相梁》回答文后问题。
(1)庄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2)文章哪几个词语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3)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4)假如你是惠子,听完庄子的话,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5、课外语段: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③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④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垩:白色的土。
在这里做状语用。
②慢:通“墁”,涂抹。
③匠石:名叫石的木匠。
④质:箭靶。
引申为对象,此指那位郢人。
⑴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臣之质死久矣。
⑵从文中庄子的“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句话中,流露出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