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36.50 KB
- 文档页数:10
印染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染料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橙、黄、绿D. 紫、青、红2. 以下哪种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A. 棉B. 麻C. 丝D. 聚酯3.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常需要添加哪种助剂来提高染色效果?A. 盐B. 碱C. 酸D. 氧化剂4. 纺织品的哪种整理方式可以提高其抗皱性?A. 热定型B. 漂白C. 染色D. 印花5. 以下哪种印花工艺是利用染料的升华性质进行的?A. 直接印花B. 转移印花C. 活性印花D. 酸性印花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纺织品的____染色是指将纺织品浸入染液中进行染色。
7. 纺织品的____整理可以提高其柔软度和手感。
8. 纺织品的____印花是利用染料在高温下直接渗透到纤维内部进行的。
9. 纺织品的____整理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洗性。
10. 纺织品的____印花是利用染料在特定条件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的。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12. 什么是热定型工艺?它在纺织品整理中的作用是什么?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纺织品的活性印花与直接印花的区别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 红、黄、蓝2. D. 聚酯3. B. 碱4. A. 热定型5. B. 转移印花二、填空题6. 浸染7. 柔软8. 热转移9. 耐久10. 活性三、简答题11. 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去除纤维上的杂质和油脂,提高染色均匀性。
- 染色:将纺织品浸入染液中,通过控制温度、时间等条件使染料渗透到纤维中。
- 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固色等,以去除未固定的染料,提高染色牢度。
12. 热定型工艺是一种通过高温加热使纤维分子重新排列,达到稳定纺织品尺寸和形态的工艺。
它在纺织品整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稳定纺织品的尺寸,防止因洗涤或熨烫而变形。
印染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印染过程中,哪种染料对棉纤维的亲和力最强?A. 活性染料B. 酸性染料C. 直接染料D. 分散染料答案:C2. 以下哪种设备不是印染生产中使用的?A. 染缸B. 印花机C. 织布机D. 定型机答案:C3. 印染过程中,哪种处理可以提高织物的抗皱性?A. 漂白B. 染色C. 软化D. 定型答案:D4. 哪种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最弱?A. 棉B. 麻C. 丝绸D. 聚酯纤维答案:D5. 印染过程中,哪种助剂用于提高染料的溶解度?A. 固色剂B. 渗透剂C. 软水剂D. 乳化剂答案:B6. 印染过程中,哪种设备用于去除织物上的杂质?A. 洗涤机B. 脱水机C. 烘干机D. 定型机答案:A7. 哪种染色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A. 直接染色B. 活性染色C. 还原染色D. 硫化染色答案:B8. 哪种染料对蛋白质纤维的亲和力最强?A. 酸性染料B. 直接染料C. 活性染料D. 分散染料答案:A9. 印染过程中,哪种处理可以提高织物的耐磨性?A. 漂白B. 染色C. 软化D. 硬化答案:D10. 哪种纤维的染色性能最好?A. 棉B. 麻C. 丝绸D. 聚酯纤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印染过程中,______是用于提高织物的抗皱性的关键步骤。
答案:定型2. 印染过程中,______是用于去除织物上的杂质的关键设备。
答案:洗涤机3. 印染过程中,______染料对棉纤维的亲和力最强。
答案:直接4. 印染过程中,______助剂用于提高染料的溶解度。
答案:渗透剂5. 印染过程中,______处理可以提高织物的耐磨性。
答案:硬化6. 印染过程中,______染料对蛋白质纤维的亲和力最强。
答案:酸性7. 印染过程中,______染色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
答案:活性8. 印染过程中,______纤维的染色性能最好。
染整⼯艺复习题染整⼯艺复习题1染⾊概念染⾊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答:染⾊:就是⽤染料按⼀定的⽅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的加⼯过程。
染⾊牢度:染⾊物在染⾊后的使⽤或加⼯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泽的能⼒。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所⽤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份的移动⽽移动的现象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布重)/⼲布重×100%2染⾊⽅法及特点答:染⾊⽅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于不能经受张⼒或压轧的染⾊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浸染⼀般是间歇式⽣产,⽣产效率较低。
设备简单,操作也⽐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般是连续式染⾊加⼯,⽣产效率⾼,适合⼤批量织物的染⾊,但被染物所受张⼒较⼤,通常⽤于机织物的染⾊,丝束和纱线有时也⽤轧染染⾊。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上染百分率来表⽰。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温度下,将染⾊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
表⽰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增⾼,直到饱和为⽌。
[D]f/ [D]s =K,⾮离⼦型染料以范德华⼒、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
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
[D]f=K[D]S[S]f/(1+K[D]S),离⼦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上染纤维,以离⼦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阳离⼦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
AA.气体烧毛机B.铜板烧毛机C.圆铜烧毛机D.铁板烧毛机2.羊毛纤维最常用的洗毛方法是()。
BA.冷冻洗毛法B.乳化洗毛法C.溶剂洗毛法D.分散洗毛法3.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
AA.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B.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C.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D.退浆率低,环保无污染4.蚕丝精练加入保险粉的作用是()。
AA.提高白度B.软化硬水C.吸附杂质D.改善手感5.蚕丝精练后处理水洗应遵循的原则是()。
BA.快速降温B.逐步降温C.室温水洗D.都可以6.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
DA.提高光泽B.提高断裂强度C.提高白度D.提高染色性7.泡化碱作为双氧水的稳定剂,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下列不属于该产品缺点的是()。
BA.易擦伤织物B.织物白度较差C.易沾污设备D.影响牢度8.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
CB.氧漂C.亚漂D.双氧水漂9.合纤的易去污整理实质上是提高纤维的()。
DA.除杂B.亲油性C.防霉性D.亲水性10.淀粉酶退浆工艺中,最适宜的pH值是()。
AA.6.0-6、5B.6.0-8.0C.4.0-5.0D.3.0-4.011.下面哪一种漂白方式对纤维的损伤最小()。
CA.次氯酸钠B.双氧水C.亚氯酸钠D.氧漂12.次氯酸钠漂白工作液的pH值宜控制在()。
BA.弱酸性B.弱碱性C.中性D.碱性13.下列织物适宜采用紧式练漂加工的是()。
BA.棉针织物B.涤棉机织物C.中长织物D.涤针织物14.下列品种在练漂加工中可以不漂白的是()。
DA.浅色布B.染色布C.印花布D.深色布15.针织物前处理工序中,一般不需要()。
CA.煮练B.漂白D.丝光16.苎麻丝光的目的在于()。
CA.提高苎麻平滑性B.提高光泽C.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D.改善手感17.有的漂白剂对锦纶有降解、脆化发黄作用,因此锦纶前处理漂白一般选用()。
印染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印染工艺中,下列哪项不是前处理工序?A. 漂白B. 染色C. 退浆D. 烧毛2. 染料的上色率是指:A. 染料的用量B. 染料的浓度C. 染料与纤维结合的效率D. 染料的纯度3. 以下哪种染料属于活性染料?A. 酸性染料B. 直接染料C. 还原染料D. 硫化染料二、填空题1. 印染过程中,______ 是指染料与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
2. 印花工艺中,______ 是指印花图案的清晰度。
3. 印染整过程中,______ 是指对织物进行平整处理的过程。
三、简答题1. 简述印染整过程中的后整理工序包括哪些内容?2. 描述活性染料与纤维结合的原理。
四、计算题假设某批织物需要使用100g染料进行染色,已知该染料的上色率为80%,求实际需要的染料量。
五、论述题论述印染整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C3. 答案:B二、填空题1. 答案:色牢度2. 答案:花型清晰度3. 答案:整纬三、简答题1. 答案:后整理工序包括定型、柔软处理、抗皱整理、抗静电整理等。
2. 答案:活性染料与纤维结合的原理是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或氨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四、计算题答案:由于上色率为80%,即100g染料中有80g能够与纤维结合,因此实际需要的染料量为100g ÷ 80% = 125g。
五、论述题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印染整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论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如使用环保染料、减少废水排放、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
欢迎共阅模拟试题一答案(染色部分)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上染百分率:染色结束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到染液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3.半染时间: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时间4.成衣染色:将织物制成服装后,再进行染色的加工过程5.隐色体电位: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使其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的电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三段命名法将染料的名称分为、、。
2.织物染色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浸染和轧染两种。
3.直接染料固色处理常用的有金属盐和固色剂处理法。
4.活性染料染色是通过与纤维生成结合,从而固着在纤维上。
5.活性染料染棉纤维,浸染工艺一般有、和三种。
6.还原染料最常用的还原剂。
7.可溶性还原染料显色一般采用法。
8.硫化染料还原比较容易,一般采用作为还原剂。
9.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有、、三种。
10.分散染料染涤纶,染浴pH值一般控制在。
1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越大,则染料的上染速率越,匀染性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直接染料除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下列哪种纤维的染色( B )A.涤纶纤维B.粘胶纤维C.腈纶纤维2.轧染时易产生头深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C )A.轧液浓度太大B. 染色温度太低C.亲和力太大3.国产KN型活性染料其活性基的学名为( C )A.一氯均三嗪B. 二氯均三嗪C.β-乙烯砜4. 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染色时,固色温度一般要控制在( C )A.30℃左右B.60℃左右C.90℃左右5.活性染料染色时,在染液中加入少量防染盐S,可防止染料( C )A.聚集B.水解C.还原6.色基重氮盐与打底剂偶合时,必须把显色液的酸度( A )A.提高B.降低C.保持不变7.已知某还原染料的亲和力小,聚集性低,扩散速率大,则浸染时适宜采用( C )A.甲法B.乙法C.丙法D.特别法8.为了提高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水解稳定性,通常可在染料中掺入一部分( B )以便保存A酸性盐 B碱性盐 C中性盐9.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在染色过程补加酸剂的目的是( A )A.促染B.缓染C.匀染10.腈纶纤维阳离子染料染色时,染液中的醋酸是( B )A.促染剂B.缓染剂C.助溶剂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说明原因。
染整⼯艺原理⼆复习题第⼀章染⾊的基本知识<⼀> 名词解释1、上染2、上染百分率3、上染速率曲线4、平衡上染百分率5、半染时间6、盐析7、双电层8、zate电位9、吸附活化能10、直接性11、浴⽐<⼆>问题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3、简述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有哪些形式,举例说明?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6、简述影响zate电位的各种学说?7、分析纤维表⾯各种离⼦浓度的分布情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结构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的影响?第⼆章染⾊热⼒学<⼀> 名词解释:1、化学位2、染料对纤维的染⾊标准亲和⼒3、吸附等温线4、有效容积5、染⾊分数6、吸附层容积<⼆> 问题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种形式?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的染⾊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3、从亲和⼒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4、根据染⾊热,分析温度对染⾊⼯艺的影响。
5、假设⼀个分⼦量为500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浴⽐为1:20,在60℃时,亲和⼒(-µ°)为3000kcal/mol,染⾊热(△H°)为10kcal/mol,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加⼊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纤维获得1%的吸收(注:每升染液按1kg计算,染⾊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6、⽤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在温度为T1下染⾊达到平衡时,染液的浓度为[D]S1,在温度为T2(T2≠T1)下染⾊达到平衡时,染液浓度为[D]S2,假设达到平衡时,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即[D]f1=[D]f2,试推导出染⾊热的表达式〈设染⾊热不随温度改变〉。
7、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1)(a)当[D]s=[D]r时,上染达到平衡态。
染整工艺学(一)复习题1、名词解释:暂时硬度:由钙、镁重碳酸盐的存在造成的硬度,经过沸煮能产生沉淀去除,这种硬度称为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由溶水中的钙、镁等氧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形成的硬度,不能在沸煮时发生沉淀除去。
PPM:通常用100万份水中钙、镁盐的含量换算成碳酸钙的份数。
毫克/升,mg/Lo 表面活性剂:以极低浓度存在于水中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CMC (临界胶束浓度):使水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或是能使溶质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亲疏平衡值HLB:衡量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和疏水性能的指标。
轧液率:织物经过浸轧后所带有的溶液的质量占干布(空气干燥)质量的百分率。
浴比:指纺织品与染液等的重量比例。
丝光:所谓丝光是指纺织品(织物)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一定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烧碱处理,使纤维获得丝一般的光泽的加工过程。
碱缩:是指纺织品在松弛状态经受碱处理,使纺织品变得结构紧密,并富有弹性的加工过程。
临界溶解时间:涤纶圈形试样(直径5mm)在60°C、从开始接触苯酚直至溶胀解体(全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缩水率:织物经规定的标准方法洗涤和烘干后,洗涤前后经向(或纬向)长度的变化与洗涤前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织缩:是指织物中纱线的长度与该长度纱线所织成的织物长度之差与织物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2、水的软化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原理。
(1)石灰一纯碱法(石灰-纯碱沉淀法)Ca(HCO3)2+ Ca(OH)2^2CaCO3xk + 2H2OCa(OH)2 +CO2^CaCO3x|/+H2O(2)离子交换法泡沸石法:Na2O-Z+ Ca(HCO3)2^CaO-Z + 2NaHCO3磺化煤法:2Na(K)+ CaSO4*a(K)2+ Na2SO4合成离子交换树脂法:R2 +2Na+ +Ca2++2HCO3- f CaR+2Na++ 2HCO3-C3)软水剂软水纯碱:Na2CO3+CaSO4-*CaCO3 I +Na2SO4磷酸盐:2Na3PO4 + CaSO4 —Ca3(PO4)2 I +Na2SO4络合剂EDTA:NaOOCHzC、/ CH2COONa、NCH2CH2N NaOOCHzC^ ' CH2COONa NaOOCHzCx .CHz——皿CH2COONa / ' N,氨三乙酸钠NTA:CHzCOONa / N —CHzCOONcNaOOCHzC、 NaOOCH —N NaOOCH// 3、 原布准备的内容包括哪些?原布准备包括检验,翻布,缝头,打印。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1、暂时硬度;2、永久硬度;3、临界胶束浓度;4、醇解度;5、带液率6、碱煮强力;7、有效氯;8、浴比;9、丝光;10、钡值 11、热定形;12、磨绒整理;13、舒适性整理;14、练减率;15、上蓝增白 16、荧光增白 17、砂洗整理 18、盐缩 19、洗呢 20、煮呢 21、缩呢 22、炭化 23、蒸呢 24、定幅整理 25、经向缩水率 26、减量率 27、轧光整理 28、松弛加工 29、碱减量 30、电光整理 31、轧纹整理32、拷花 33、硬挺整理 34、机械预缩法 35、织缩 36、拒水(拒油)整理 37、去污率 38、阻燃 39、限氧指数 40、卫生整理 44、表面张力 45、碱缩46、桃皮绒整理 47、仿麂皮整理 48、锡增重简答题:1. 水的软化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常用的软水剂。
2. 浆料对染整加工有什么影响,3. 引起蚕丝织物泛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 什么叫松弛加工,其目的是什么,5. 氧漂稳定剂的作用是什么,6. 为什么说氯化防毡缩工艺受到限制,防毡缩工艺有哪些新进展,7. “精练时,去杂程度越高越好”对吗,为什么,8. 双氧水漂白时需要加入哪些助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9. 树脂整理为什么能起到防缩的作用,10. 丝织物皂碱脱胶后如水洗不净会产生那些问题,11. 分析双氧水漂白过程中织物产生破洞的原因,如何预防, 12. 试述棉纤维经丝光处理后其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13. 为什么碱退浆水洗较酶退浆水洗困难,而且耗水量大, 14. 在双氧水漂白液中为何要加入稳定剂? 水玻璃作为双氧水稳定剂的主要缺点是什么,15. 氨基有机硅整理的织物为什么有泛黄现象,如何防止或降低泛黄, 16. 煮练中常见的钙斑疵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17. 次氯酸钠漂白后为什么要进行酸洗和脱氯,18. 丝光纤维与未丝光纤维在性能上有何区别,为什么,19. 棉织物精练的目的是什么,20. 说明丝光原理。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
AA.气体烧毛机B.铜板烧毛机C.圆铜烧毛机D.铁板烧毛机2.羊毛纤维最常用的洗毛方法是()。
BA.冷冻洗毛法B.乳化洗毛法C.溶剂洗毛法D.分散洗毛法3.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
AA.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B.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C.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D.退浆率低,环保无污染4.蚕丝精练加入保险粉的作用是()。
AA.提高白度B.软化硬水C.吸附杂质D.改善手感5.蚕丝精练后处理水洗应遵循的原则是()。
BA.快速降温B.逐步降温C.室温水洗D.都可以6.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
DA.提高光泽B.提高断裂强度C.提高白度D.提高染色性7.泡化碱作为双氧水的稳定剂,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下列不属于该产品缺点的是()。
BA.易擦伤织物B.织物白度较差C.易沾污设备D.影响牢度8.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
CB.氧漂C.亚漂D.双氧水漂9.合纤的易去污整理实质上是提高纤维的()。
DA.除杂B.亲油性C.防霉性D.亲水性10.淀粉酶退浆工艺中,最适宜的pH值是()。
AA.6.0-6、5B.6.0-8.0C.4.0-5.0D.3.0-4.011.下面哪一种漂白方式对纤维的损伤最小()。
CA.次氯酸钠B.双氧水C.亚氯酸钠D.氧漂12.次氯酸钠漂白工作液的pH值宜控制在()。
BA.弱酸性B.弱碱性C.中性D.碱性13.下列织物适宜采用紧式练漂加工的是()。
BA.棉针织物B.涤棉机织物C.中长织物D.涤针织物14.下列品种在练漂加工中可以不漂白的是()。
DA.浅色布B.染色布C.印花布D.深色布15.针织物前处理工序中,一般不需要()。
CA.煮练B.漂白D.丝光16.苎麻丝光的目的在于()。
CA.提高苎麻平滑性B.提高光泽C.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D.改善手感17.有的漂白剂对锦纶有降解、脆化发黄作用,因此锦纶前处理漂白一般选用()。
一、名词解释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由于染色介质一般为水,则习惯上将染液体积(L)与被染物质量(kg)之比称为浴比。
轧液率:浸轧后织物上的带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泳移:指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向受热面迁移的现象。
上染:指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色泽不变的能力。
固色率: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的染料量占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固色效率:染料与纤维的固着速率与染料的水解速率之比。
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染料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动力边界层:染液流速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
上染速率曲线: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染色,以纤维上染料浓度([ D ]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平衡时,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来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上染达到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曲线。
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亲和力:是染料从它在溶液中的标准状态转移到它在纤维上的标准状态的趋势和量度。
是染料对纤维上染的一个特性指标。
直接性:可以理解为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即染料对纤维直接上染的性能。
一般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大小表示,上染百分率高,直接性高。
提升力: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织物颜色的加深程度。
纤维的染色饱和值:所有染座都被染料占据时,吸附就达到了饱和,此时的饱和值称为纤维的染色饱和值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活度等于1)转移到染有染料也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活度等于1),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染整工艺复习题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2染色方法及特点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
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
[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
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
[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
[D]f=K[D] s n( 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电位(动电层电位):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
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
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答: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
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1.内部因素影响染料水溶性基团的数量多—聚集少染料水溶性基团的位置: 中间---不易聚; 两边---容易聚集2.外部因素影响pH值:(高)有利于形成离子状态的不易聚集、温度:提高—聚集状态变小;降低—聚集状态大电解质:多,聚集增加助剂: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尿素增溶染料浓度:大—聚集提高浓度、降低温度可使染料发生聚集。
9扩散模型孔道模型: 纤维中存在许多曲折而互相连通的小孔道,染色时,水使纤维溶胀,孔道直径增大,染料分子通过其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伴随吸附与解吸现象发生。
如:棉、粘、铜氨、毛,(亲水性纤维)自由体积模型:纤维总体积中存在未被大分子链段占据的一部分体积—自由体积,Tg以下时,以微小孔穴分布于纤维中;Tg以上时,由于分子链段的运动,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自由体积。
染料可以沿其扩散。
如:合成纤维的上染情况…10上染速率曲线、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答:上染速率曲线: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随染色时间变化的曲线。
[D]f (上染百分率或K/S)~时间在恒定温度下染色,纤维上染料浓度[D]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
11温度和中性电解质对直接染料染色的影响。
答:温度高,染料不易聚集,上染速率上升。
温度过高,匀染性就会变差,易形成“环染”。
温度越高,其平衡上染百分率下降。
中性电解质:a、纤维素纤维带负电,Na+受纤维电荷的吸引,氯离子则受到排斥。
在钠离子的遮蔽作用下,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所受斥力便大为减弱。
Zeta电位负值减小,由库仑力产生的能阻减小,促染作用。
-SO3越多效应越显著。
¥b:盐若加的过多,则染料易聚集,不利于上染。
c:随着盐量的增加,上染速率也增加,容易出现染花的现象,最好采用分批加盐。
12活性染料染色机答:(1)亲核取代反应\(2)亲核加成反应13影响活性染料固色的因素答:1. 温度:温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
但温度过高,则易水解。
-2. 中性电解质:加入中性电解质,直接性升高,固色率增加。
电解质促染效应。
3.浴比:浴比提高(水量大),固色效率降低;浴比过低,会造成染色不均匀4. pH值:碱的作用:促进染料和纤维生成共价键。
pH值↑ Cell-o- ↑上染百分率↑ pH值↑↑, [OH-] ↑↑,水解速率↑↑固色效率下降。
pH值在10-1114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工艺答:染色方法:一浴两步法:先染再加碱固色;残液不能再用。
一浴两步法:工艺流程: 织物练漂一水洗—染色(吸附) 一固色一水洗一皂煮一水洗一脱水一烘干。
,15活性染料和纤维素所成共价键的稳定性答:(一)碱水解乙烯砜型染料和纤维素反应生成醚键结合。
在碱性介质中很容易发生β-消除反应,生成乙烯砜,然后发生亲核加成,生成水解活性染料。
(二)酸水解在酸性介质中,H+对水解起催化作用,均三嗪环上氮原子优先结合质子,生成H+的加成产物,使均三嗪环具有正电核,环中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然后发生取代反应。
16常用还原方法、还原剂及其特性。
答:常用还原方法:(1)干缸还原:先将染料还原,再加入染浴中。
高浓度烧碱和保险粉下还原。
(2)全浴还原:染料直接在碱性染浴中还原。
还原剂:(1)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Na2S2O4 (2) 二氧化硫脲:a 稳定性好b 还原能力强c 溶解性差些d 易过度还原(用量要少)17隐色体染色步骤及加入试剂作用(染色原理、染色方法确定依据)。
答:染色原理: 1 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 2 对纤维有亲和力3 氧化恢复成原来的不溶状态的染料,固着于纤维。
甲法:适合结构复杂,亲和力高,扩散性差,易聚集的染料,采用60℃染色,不加盐促染,要加缓染剂,降低初染速率。
碱和保险粉用量较高。
乙法:适合结构较简单,亲和力较低,初染速率较低的染料,采用45-50℃染色,碱和保险粉用量较低丙法:使用于结构简单的染料。
采用25-30℃染色,碱和保险粉用量再降低,可加盐促染。
确定依据:染色方法,主要是根据隐色体的直接性、溶解性及稳定性来确定。
?靛系:高温还原低温染色、若特别容易聚集的用甲法、不容易聚集的用丙法、含酰胺基则不能用较高温度,防止酰胺基水解一般用乙法、分子结构大的扩散阻碍大,60℃左右上染。
18悬浮体染色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1. 一般染色流程:浸轧染料悬浮液—烘干—透风(降温,以防还原液温度升高)—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2. 浸轧染料悬浮体的注意事项轧余率适量小一点;可适量加渗透剂;%浸轧温度通常在室温轧槽要小些,加快染液更新速度浸轧均匀19写出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的结构特点及染色性能。
20说明元明粉对酸性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
答:元明粉(Na2SO4):对匀染性酸性染料在其染色的PH条件下起缓染作用(通过竞染而缓染),在羊毛等电点之上起促染作用。
在等电点附近作用不明显。
%20试述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的染色原理。
答:1)酸性染料可溶于水,并在水溶液中带负电。
而羊毛具有双电性COO -NH 3+W COOH NH 3+WNH 2COO -W OH -OH -羊毛在等点一下带正电,在等电点之上带负电。
酸性染料在PH 值低于等电点时与纤维以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2)上染过程:即便使用的染料浓度很低,染料也能将羊毛上吸附的氯离子取代下来,这说明染料与羊毛的吸附不仅仅是库仑力,还有其他力存在。
3)染料与羊毛之间的作用力 :库仑力。
因酸性染料分子上带有磺酸基团,在酸性染浴中,酸性染料与羊毛纤维存在着库仑引力; 范德华力、氢键。
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的分子结构比强酸性染料大而复杂,染料与羊毛纤维之间除了库仑力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尤其是中性染料更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中性染料的湿牢度大于弱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的湿牢度大于强酸性染料的缘故。
21分散染料染色原理1.涤纶纤维分子结构紧密、疏水性吸湿溶胀性小。
"2.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偶极力、色散力,电荷转移力;疏水键。
3.假设染料分子溶解于纤维里,上染达到平衡,[D]f/[D]s 常数,正比关系,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溶液的增高而增加,直到饱和。
溶解机理:相似相溶。
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 (染色时纤维、染料、载体溶解度参数相近的)。
当染料的结构和性质与纤维的结构和性质相接近时两者容易相溶染色亲和力高。
偶氮型染料,染涤纶效果非常好,染锦纶皂洗牢度不好。
4.吸附等温线:亲和力(吸附等温线的斜率):温度升高,斜率减小,亲和力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终点染色饱和值(与染料种类、染色温度、纤维结构性能有关):温度提高染料溶解度增加、染料在纤维内扩散速率提高。
…染色温度不变,纤维上的染料量不会再增加。
5. 上染速率(扩散速率)自由体积模型。
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增加自由体积可以提高扩散速率。
温度的影响:扩散活化能(扩散能阻)D=D0e –E/RT D0 标准状态下的扩散系数E 扩散活化能22分散染料结构特点和溶液性质;结构特点:分散染料是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仅含少量极性基团,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 溶液性质:2. 溶解度: 有极性基团(OH— NH2— NO2—)微溶于水;温度升高,染料溶解度增加。
分散染料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染料的溶解度。
染料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
3. 分散染料的加和性染料结构性质差别大,纤维中混合染料量基本等于它们单独染色时上染量之和。
4. 分散染料溶液的稳定性@染色晶粒尺寸及分散稳定性对染色有一定的影响分散染料的颗粒越大,在染液中越易沉降,分散稳定性越差。
温度过高,晶型转变;温度低晶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