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5.64 KB
- 文档页数:2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环糊精在我国制药行业中应用广泛,属于新型辅助材料的一种。
在中药药剂的制作中,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改善药物口感、减少药物的刺激,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是提高药物使用效果、减少药物流失的主要制备方式。
尤其中药制剂中,许多药物存在臭味、酸味等异位,通过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有效掩盖气味,减少药物挥发对药效的影响。
本文对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技术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技术;中药药剂;应用价值环糊精是淀粉酶分解环合后产生的化合物,能够包合在其他材料和物质外作为“膜”,保护物质成分。
环糊精与19世纪发现,但一直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直到20世纪中旬,科学家对环糊精包合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将环糊精应用在可食用工业、食品业、医药业当中,成为药物被膜应用在制药当中。
环糊精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药物储存、制备成本的降低,尤其对中药药剂的制备,传统中药制备方式的时间长、工艺复杂,但药物储存时间相对较短,药效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在挥发性成分保留、热敏成分的保留等领域中,传统药物制备方式无法满足制药需求。
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环糊精性质研究环糊精属于淀粉酶分解、环合产生的化合物,环糊精的同系物较多,主要包括α-环糊精、β-环糊精以及γ-环糊精,上述三种环糊精都能够通过X射线、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到其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呈现出环形特点,上窄下宽的结构与环形结构共同组成中空的圆筒形,这三种环糊精的差别在于中空直径的大小。
在临床制药中,以β-环糊精的中空直径大小最适宜药物的制备和存储,因此在制药工业中多使用此类环糊精,环糊精应用于制药的另一项优势在于,在常规条件下环糊精较为稳定,能够在常温环境中长时间保存药物不受氧化和挥发的影响。
但环糊精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明显下降,能够保证在人体胃液中得到迅速的分解,使药物迅速分散起效。
2011年第20卷第18期综述报告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失神经改变。
DPN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血管学说,认为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微血管病和神经病变相关;另一种是糖毒性学说,认为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神经纤维的萎缩、脱髓鞘、滋养神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等改变,其发生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血管病变易引起微血管硬化、变性、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使神经细胞失去营养,神经细胞纤维化,发生结构和功能损害。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丹参、红花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复方药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作用,能提高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防止微血栓形成,并能扩张微动脉,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红花黄色素、红花素同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纤维蛋白自溶酶活性的,还具有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损伤细胞的恢复、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抑制基质细胞活化、干预细胞内信号传导等作用。
弥可保注射液药物成分为一种内源性辅酶B12,能促进核酸、蛋白酶、脂肪的代谢;同时又是甲基丙二酰辅梅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的必要成分,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轴流和轴索的再生,促进脱髓鞘形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从而促进神经的修复,在改善DPN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方面有突出疗效。
本研究显示结果,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能明显减轻肢体麻木、刺痛以及感觉过敏等自觉症状,改善腱反射,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用药后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
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3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年3月第8卷第3期 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谢崇义 李旺生 凌 艳 李国忠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铜陵 244000) β-环糊精(以下简称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为环状中空园筒型空间结构,其空隙的开口处或外部呈亲水性,而内部呈疏水性,故常用于包合疏水性药物,形成β-CD包合物,即“分子微囊”。
随着中药制剂研究的现代化,许多有识人士将包合技术研究拓展到中药制剂中,并取得一定进展。
1 β-CD包合物的中药制剂应用进展 1.1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不少药物受热、光、空气和化学环境的影响,容易挥发和升华,失去部分或全部疗效,将这些药物用β-CD包合可起到保护药效稳定的作用。
在中药制剂中主要应用β-CD包合挥发油,防止中药挥发油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挥发、升华、氧化变质。
如武雪芬[1]等人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显示,当温度78℃时,薄荷脑开始气化;在164.4℃时薄荷脑迅速气化;但经β-CD包合后,气化点接近或超过300℃;说明主客体的包合使薄荷脑的挥发性显著降低。
何进[2]等人以大蒜油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及恒温加热实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大蒜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大蒜油含量均明显下降,说明大蒜油包合后增加了对光、热、湿的稳定性;挥发性试验结果,包合物的热失重比混合物小。
说明包合物降低了大蒜油的挥发性,认为大蒜油β-CD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大蒜油。
1.2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由于形成包合物,其溶解度、溶解速率增加,膜渗透性增大,从而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颜耀东[3]等人应用β-CD对强疏水性的齐墩果酸进行包合实验研究,比较了包合前后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齐墩果酸-β-CD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明显高于齐墩果酸,将齐墩果酸制成包合物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精定义:粉在受到加热、酸或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分解和水解时,将大分子的淀粉首先转化成为小分子物质,这时的中间小分子物质,人们就把它叫做糊精。
环糊精(简称β-CD)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包合材料,具环状中空筒型、环外亲水、环内疏水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由于其空间结构和性质,能与许多物质、特别是脂溶性物质形成包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业和食品业,环糊精的成分与作用:糊精是环糊精转葡萄糖基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的产物,是由六个以上葡萄糖以α—1,4键连结的环状寡聚糖,其中最常见、研究最多的是α-环糊精(α-cyclodextrin)、β-环β-cyclodextrin)、γ-环糊精(γ-cyclodextrin),分别由六个、七个和八个葡萄糖分子构相对大和相对柔性的分子。
经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研究,证明环糊精分子成锥柱状或圆锥,有许多可旋转的键和羟基,内有一个空腔,表观外型类似于接导管的橡胶塞。
空腔内部排糖氧桥原子,氧原子的非键电子对指向中心,使空腔内部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表现出部分碱的性质。
分子构型为葡萄糖的C-1椅式构型,在它的圆筒内部有-CH-葡萄糖苷结合的O原呈疏水性。
葡萄糖的2位和3位的-OH基在圆筒的一端开口处,6位的-OH基在圆筒的另一端,所以圆筒的二端开口处都呈亲水性,这样,环糊精的筒形体的内部上层、中层、下层由不团组成.环糊精的性质有点类似淀粉,可以贮存多年不变质。
在强碱性溶液中也可稳定存在,在酸性则部分水解成葡萄糖和非环麦芽糖。
由于环糊精没有还原性末端,总的来说,其反应活性是的,只有少数的酶能是它明显水解。
环糊精在室温下的的溶解度从-25.6克不等,水溶液具性。
环糊精的稳定性一般,200摄氏度左右时分解。
药行业中糊精可作为药用糖的增稠剂和稳定剂也可作为片剂或冲剂的赋形剂和填充剂。
—环状糊精及其应用、性能与特点:他环糊精(β—环状糊精)是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的产物,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是由7个葡萄糖单位经α糖成环形结构的糊精。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摘要:环糊精是由糖苷键连接的且具有锥形中空圆筒立体环状结构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的总称。
其具有热稳定性良好、结构易于修饰等优势,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强大的载药能力以及其结构的易于修饰等性质,使环糊精成为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总结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研究现状及其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
最后,对环糊精在药剂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糊精;药物制剂;包合作用;药物递送1.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进展1.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调节药物的释放,是现代药剂学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目前,科研工作者开发了旨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的多种方法,如共晶混合物,脂质纳米粒,喷雾干燥技术等。
其中,基于CDs的药物递送系统处于重要地位。
蛇足草是印度著名的药用植物,其树脂具有抗炎特性,活性成分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简称乳香酸(BAs)。
BAs因其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活性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
其中,乙酰基-酮-乳香酸(AKBA)是一种乳香树脂中的五环三萜酸,因其对5-脂氧合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然而,较差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AKBA的应用。
AKBA属于BCSIV类化合物,水溶性差和肠道通透性差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
Amruta团队研究了由环糊精和泊洛沙姆固体分散物(PXMSD)对AKBA溶解度的影响。
研究证明,AKBA在肠道pH值下的溶出速率和溶解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且CD复合物的释放率高达85%以上。
体外大鼠肠囊外翻实验显示,由捏合法合成的HP-β-CD配合物(1:1)对AKBA的肠吸收效果最好,比其他CD配合物的肠道吸收增强9.1倍。
大量实例表明,环糊精有助于提高抗真菌类似物的水溶性。
最近,Volkova团队开展了环糊精对改善三唑类抗真菌类似物L-173[15]溶解度的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可以改善L-173的溶解性。
浅谈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陶树青;陶倩玮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2(030)003
【摘要】目的:介绍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医药书刊为依据,对β-环糊精包合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介绍.结果:β-环糊精是一种低聚糖化合物,可将药物包含于其环状结构中形成超微囊包合物,是药物的超微型载体,呈分子状,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因其为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酶水解,释放出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β-环糊精技术显著改善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具有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等优点.结论: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陶树青;陶倩玮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18;哈药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羟丙基-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J], 王兰;张芳侠;薛显周
2.β-环糊精及衍生物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研究 [J], 沈汉镇;刘丹
3.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J], 李强
4.β-环糊精及衍生物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研究 [J], 沈汉镇; 刘丹
5.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述 [J], 胡伊力格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β-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概述摘要:β-环糊精包合技术是药物研究中的常用手段,近年来,其在中药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β-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应用中的问题和其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阐述了β-环糊精包合技术自身及中药应用的研究状况,旨在为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包合技术β-环糊精中药 1、β-环糊精包合技术1.1 β-环糊精包合技术介绍β-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
其原料是环糊精(CD),药物分子【1】被包合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
制备包合物是通常使环【2】糊精与药物分子的摩尔比保持在1:1。
环糊精中尤其以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释药缓慢,副反应低。
特别对中药中易挥发性成分经包合后,【3】可大大提高保存率,并能增加其稳定性及溶解度。
环糊精包合技术,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
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结,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
近年来,对环糊精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许多成就。
环糊精分子结构由6个以上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呈桶状。
桶内形成疏水性空腔,能吸收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或基团,形成稳【4】定的非共价复合物。
分别由六、七、八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糊精为α-CD,β-CD,γ-CD。
β-CD是已知效果最好的包合材料之一,在三种类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已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可。
1.2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又称结晶法或共沉淀法)、【5】研磨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波法、喷雾干燥法、中和法、密闭加热法等。
其中,饱和水溶液法:利用该种包合方法进行包合的客分子主要有茶芎、巴豆油、芦丁、陈皮、胆酸、川芎、细辛油、藿香油、紫苏油、岩白菜素、冬凌草甲素、毛叶香【6】茶菜醇。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侯芳洁宋军娜(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药剂教研室石家庄050091)摘要:环糊精作为一种新型辅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
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领域已有较普遍的应用和研究,其可以提升药物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刺激性,使液态药物粉末化,掩盖药物臭味,防止药物挥发,达到提高疗效等目的,在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物中药药剂学中图分类号:R2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1)02-0047-02The technology of Cyclodextr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Abstract:Cyclodextrins as a new type of complementary makings,has been used widely in pharmacy,etc.Cyclodextrins closure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field have relatively common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and can promote stability of drug,increas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ard dissolved drug,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drugs and excitability,make liquid drug into solid,conceal undesirable odor,prevent the volatile,and to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o on,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develop new dosage forms and new drug.Key words: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二十多年来随着环糊精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有关它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7-05T14:56:23.87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作者:赵青田[导读] 新型辅料β-环糊精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对于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有重要意义,就β-环糊精中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中药系赵青田 712000摘要: 新型辅料β-环糊精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对于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有重要意义,就β-环糊精中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药学应用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是由淀粉酶经酶解环合而得的6至8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常见的有α,β,γ3种。
β-CD包合技术在中药学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就β-CD包合物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β-CD的制备方法1.1饱和水溶液法根据药物的加入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液-液法和液-固法。
将药物或其他溶液加入饱和的β-CD水溶液中,在规定的温度下搅拌相当时间后冷却使结晶,滤过、干燥即可。
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一般在磁力搅拌器或电动搅拌器中进行。
1.2超声法将药物加入β-CD饱和水溶液中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的超声强度和时间,将析出的沉淀如上述方法处理即得。
此法简便、快捷。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香附挥发油包合物操作方便,包合率高,较同种工艺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产率高17.88%,包合率高11.51% [1]。
1.3研磨法将β-CD与定量的固体药物相混,在球磨机或乳钵中研磨一定时间即得成品。
实验中采用研磨法制备氯化血红素β-CD包合物,增加了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了氯化血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掩盖了氯化血红素的腥味,同时为其加工成各种剂型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2 β-CD包合条件的研究包合物在进行包合条件研究时多用以下控制指标: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实际重量/(β-CD+投油量)×100% 包合物油利用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投油量×空白回收率)×100% 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包合物实际重量×100% 实验证明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有:β-CD与油的比例、油与水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
伙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伕环糊精;中药制剂;综述近年来,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较为普及和深入。
已知环糊精有多种同系物,常见的是a-环糊精、伕环糊精和Y-环糊精,其中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学上应用最为广泛。
小分子药物与B -环糊精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能显著改善药物理化性质,为解决部分中药制剂中的难题提供有效方法。
笔者就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剂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水难溶性药物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药物的脂溶性基团插入环糊精筒内,筒状外围多个亲水性的醇羟基,使得水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上升,而亲水性衍生物的产生为水难溶性药物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丹皮酚具有易挥发性、水溶性差及见光易分解的特点,丹皮酚与2-羟丙基-伕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丹皮酚的溶解度可达到10 mg/mL,已达到注射剂的要求[1]。
以金银花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制剂有金银花注射液、金银花露和清咽糖浆等。
但挥发油成分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水溶性小、配制水溶液浓度低等缺点。
金银花挥发油与2-羟丙基-伕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溶解度增加约为21倍[2]。
陈氏等[3]实验制备得到的黄芪甲苷-羟丙基-伕环糊精包合物,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增溶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其胶囊剂的溶出度。
罗氏等[4]研究表明,包合物能显著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包合物包结作用的热力学键力是隐丹参酮分子的羰基与羟丙基-3■环糊精分子的羟基形成氢键。
2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目前,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多的是包封挥发性成分。
当挥发性成分被环糊精包封后,可防止其逸散,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环糊精将客分子包入其空腔内而起到保护性作用,外部的水分子很难与客分子的活性基团作用。
即使外部条件(温度、pH、溶剂改变)发生改变,仍能保持药物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