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一轮复习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284.26 KB
- 文档页数:4
第41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知识点一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政治条件: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宗教改革的特点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民族自由的特点。
知识点二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2.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3.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4.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孟德斯鸠的法治观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启蒙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 使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
2.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
3. 启蒙运动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的阐述。
2. 启蒙运动对历史影响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以此为基础引入启蒙运动。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启蒙运动?它为什么会在欧洲兴起?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如欧洲社会的矛盾、科学革命的推动等。
2. 介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
3. 阐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影響。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的意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启蒙运动是否具有局限性?为什么?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 强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启蒙运动对我国现实社会的启示。
2. 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导学案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1.含义“启蒙”的法文本意是指“明亮、照耀”(引申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指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于黑暗之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专制王权、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主义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3理性”,运用人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5.主要内容提倡理性,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去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批判□4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6.概况(1)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起源于□5英国。
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
(2)18世纪中叶,在□6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7.代表人物及主张8.影响(1)思想层面:①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15社会制度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16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政治层面: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17自由和平等思想。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18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第7课启蒙运动一、选择题2022年题组1.(2022·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惊,但是仍旧对神表现出敬重的态度。
他们称赞六天制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旧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据理性方案设计的完善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提倡者【考点】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通过文学的形式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进行猛烈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材料“但是仍旧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据理性方案设计的完善结合的机器”强调理性不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提倡者主要是打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传播和进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与材料强调理性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惊……但是仍旧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据理性方案设计的完善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提倡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进化论的提倡者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但是仍旧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据理性方案设计的完善结合的机器”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2022·上海单科·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狄德罗C.卢梭D.孟德斯鸠【考点】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解析】材料观点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强调其重要性。
伏尔泰批判专制王权和教会,与这一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狄德罗宣扬科学理性,反对迷信专制,与这一观点无关,故B项错误;卢梭强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与这一观点无关,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专注对法律争辩,强调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2021年题组1.(2021·山东文综·20)“这是一场人类信任自己有力量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 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新兴阶级力量壮大科学的发展,教会的不少说教不攻自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兴起) →(高潮) →世界(进一步发展)(含义: )和天主教会主要思想①猛烈抨击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制; ③提倡“ ”,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法律应以 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制 ②提出 学说,权力彼此制衡; ③法律不能违背人的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①“天赋人权”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 和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④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平等只能在 之内。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纯粹理性批评》影响是法国启蒙运 动的领袖,其 思想对 18 世纪 的欧洲产生巨 大影响。
奠定了资产阶 级有关国家和 法的理论基础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近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其理性批评哲 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人物伏尔泰 法国孟德斯鸠 法国卢梭 法国康德 德国”和社会契约思想;;(不反私有) 《《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冲击着欧洲的;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思想;①极大了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 (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①核心: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②斗争矛头:集中批评封建专制制度;③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明末清初的思想批评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条件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条件缚。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某某永安月考)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X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政府B.人性解放C.批判神权统治D.平等自由答案 A解析相对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和已获得的财富,办法是构建一个能够以全部力量来防御和保护结合者的结合体,即建立契约国家,构建政府,保护人利,反对封建专制,A项正确。
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主旨,B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2.(2019·某某期末)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
上述材料表明两者()A.主X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X用契约规X社会行为以塑造理性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理性思想的转换,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个人自由,排除D项。
3.(2020·某某辛集中学开学考)《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
”由此可见,卢梭主X()A.三权分立B.开明专制C.君主立宪D.遵守公共意志答案 D解析从材料“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看出卢梭主X社会契约,也就是遵守公共意志,统治者不遵守,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故选D项。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三、启蒙运动(快班)【学习目标】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2010·天津)“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2.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英国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须要有社会契约,社会是一群服从于一个人的维权之下,而每个个人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和平、抵御外敌。
掌握这个权力的政府,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是人们必须服从的绝对威权。
据此判断,共6页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第3页共6页第4页霍布斯是() A.启蒙运动的先驱B.君权神授的辩护者C.天赋人权的首倡者D.君主立宪的支持者4、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5、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6.“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宣称“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烤”。
他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该近代启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 卢梭 D.康德7.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第7课启蒙运动【自主学习】一、理性时代(启蒙运动)的到来1.时间:17~18世纪。
2.兴起原因:(1)经济基础: 的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4)科学基础:取得重大进展。
(5)思想基础: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3.实质(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对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运动。
4. 进程: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进入高潮。
5.核心:。
6.主要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去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的美好时代。
(2)猛烈抨击天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提倡科学、和平等。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提倡“”(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应以从人性出发,在面前人人平等。
(3)代表作:《》《路易十四时代》。
2.孟德斯鸠:(1)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学说,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其核心是权力彼此制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的理论基础。
(3)代表作:《》《波斯人信札》。
3.卢梭:(1)思想主张:“天赋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和“”(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
(2)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 扩展:从法国传播到其它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
(1)地位: 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
(2)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的重要性,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范围之内。
(3)代表作:《》。
3.启蒙运动的影响:(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第30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考点定位 1.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理性主义:近代科学兴起与启蒙运动。
3.近代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
主题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成就(1)意大利领域人物特点文学三杰薄伽丘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2)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思维点拨人文主义者与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过程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3.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
【考情分析与复习目标】
考情分析:
2020·山东卷,启蒙运动的活动领域;
2019·全国Ⅱ卷,34: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018·全国Ⅲ卷,33:从法国沙龙聚会出发考查启蒙思想的流行;
2016·全国Ⅰ卷,41:从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概况出发考查对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思想的评析及思维创新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文本史料,概括14—18世纪沙龙的演变特点,深度解读沙龙对启蒙运动的关系。
2.通过编写沙龙内启蒙思想家的对话场景,解读伏尔泰与卢梭思想的异同。
3.通过文本史料,解读沙龙的衰落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知识梳理】
填写表格信息,并根据表格总结启蒙运动的特点,根据所学分析其原因。
【从一道选择题说起】
(2018·全国卷三)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探究一沙龙的溯源与鼎盛】
材料一沙龙产生于14、15 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
薄伽丘也在此为他那些精彩的故事积累了大量材料。
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时期,经过从柯西莫到罗伦佐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克莱琪宫殿里的研讨会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的聚集地。
在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乌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奢侈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
——摘编自肖琦《沙龙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二在前面坐着一位中年女士:她就是这座房子的主人、友善的乔弗林夫人。
在中央的两个门之间屹立着伏尔泰的胸像,演员勒凯因正在背诵伏尔泰的《中国孤儿》;胡德多特伯爵夫人正在和孟德斯鸠闲谈,这很快就让那些专爱挑他著作《论法的精神》的毛病的人们安静了下来。
经济学家魁奈与狄德罗站在一起;卢戈斯和达尔克特正在那里交流有关地球的理论;加利安尼则是来反抗沙龙里的无神论者的。
德·莱斯比纳斯小姐、内克夫人、德·唐辛夫人、杜·德芳夫人、夏特雷夫人等都是沙龙的发起者。
——摘编自【德】瓦·托尔尼乌斯《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思考: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5世纪相比,18世纪的沙龙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道: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
材料四事实上,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与沙龙的兴起的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们常常在沙龙闲谈中谈及自己著作,或是援引他人的观点,与意见不同者争论。
在相对自由的话语场域中,既有贵族、官员等掌权者,又有文人、剧作家等平民阶层,但当进入具体话题的讨论时,两个阶层的地位却变得平等了起来。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
当孟德斯鸠的《信札》受到批判时,朗贝尔夫人公开支持他,并在 1727年帮他获得法兰西科学院的职位。
在写《法意》时,起初阶段受到了唐辛夫人的极大鼓励,书印刷发行后,唐辛夫人还买了不少,四下散发。
此外沙龙中还催生出文学、哲学史上的名著包括爱尔维修的《论精神》、卢梭的《新爱洛绮斯》等。
在百科全书派文艺女神莱斯比纳斯小姐的沙龙里,达朗贝尔、孔多塞等百科全书的巨匠们常关于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争论取得了最优异的果实。
——摘编自肖琦《沙龙与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四18世纪沙龙的相关事实,论证材料三中康德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探究二沙龙里的思想碰撞】
材料四卢梭是在是在华伦夫人的培养下敲开了上层社会的大门,伏尔泰、狄德罗等一大批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汇聚在蓬皮杜夫人在举办的沙龙,他们常常在沙龙闲谈中谈及自己著作,或是援引他人的观点,与意见不同者争论。
沙龙的摆设、谈吐高雅,人们的衣饰华丽典雅,以显示自身优越的特权地位。
沙龙里的座上客喜欢引用怪僻的典故、委婉华丽的词藻,俗语粗话一律用典雅的词语来代替,例如,把“狗”称为“主人忠实的朋友”,把“镜子”叫做“风韵的顾问”,把“椅子”称为“谈话的舒适”,把“哑巴”称为“丢失了语言的人”,把“喝水”说成是“一次内部的洗澡”,等等。
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内伏尔泰与卢梭的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
【探究三沙龙的衰败】
材料五 14、15 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沙龙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的聚集地。
18世纪的法国,在乔弗林夫人的沙龙里,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让人们安静了下来。
经济学家魁奈与狄德罗站在一起讨论着百家全书派的主张。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都以打击贵族阶级为目标,贵族时代永远结束了。
在维也纳,拿破仑大军到来的急报传来时,梅特涅家里沙皇、奥皇、普鲁士国王参加的舞会被迫终止。
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世界的发展更新了以往的学识、才智、教育标准,出版业的发展导致报刊书籍成为社会精神生活中新的统治者,广阔的社会空间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很多新的舞台,贵妇们的客厅终于容纳不下他们,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他们也不再需要依附有权势的社交圈。
随着教育的普及,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公众娱乐活动日趋完善丰富,男性间的交流场所逐渐由沙龙向俱乐部转移。
——摘编自《文史天地》第271期《沙龙的“前世今生”》结合14~19世纪沙龙的发展,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