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提出的背景:1979年初,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内容: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重要性:它不仅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且还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已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2)中共“十二大”: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1987年,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南巡讲话:①讲话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②讲话的重要观点: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讲话的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阐明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还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5.事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清楚中共当代几次重大的党代会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利用领导人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1979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
(二)、新课讲授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图片展示: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顶为邓小平塑像揭幕2、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选择题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诞生在这一时期的法律文献有()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①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早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4、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四大上6、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7、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两个凡是”思想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D.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10、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
第10 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2.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C.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3.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如图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C.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4.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体制”分别是()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 它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只要我们按照这种理论指引的方向、道路和发展战略干下去,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就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八年级历史(下)38 第10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提出要实行 ,随后提出实现 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原则十二大:1982年,提出 的社会主义十三大:1987年,阐明 理论,提出党在 的基本 路线,作出 烅烄烆的战略部署对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南巡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四大:确立 的指导地位,形成以 为核心的 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五大:1997年,把 烅烄烆烅烄烆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1.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是( )A.“两个凡是”还在坚持B.分田到户在农村推行C.姓“资”姓“社”争论不休D.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邓小平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党的建设为中心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4.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我党的指导思想有(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
二、课程标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结合文字、图片资料等来分析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引导学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设计意图: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邓小平、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恰当自然,简洁流畅)教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
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
展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师:在深圳隆重集会庆祝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位于深圳市中心位置的莲花山公园,为竖立园中的高6米的邓小平同志青铜塑像揭幕,高3.68米的塑像基座正面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五个大字:“邓小平同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材料三:(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下列各问: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2分)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③材料二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哪个方面改革实行的政策?有何重要意义?此后在城市进行改革,其改革的重点和目标分别是什么?(5分)④材料三提到“(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你认为原因是什么?(1分)⑤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你有什么思想上的认识?(2分)2.阅读下列材料后,请回答:(21分)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扶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①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和材料二中“老人”分别是谁?他们有哪些主要功绩?(6分)②材料二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又指的是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决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议?(4分)③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这一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④材料三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