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公文及其格式..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9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国家行政机关,格式)正文第一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1、排版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2、公文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3、公文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字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6、发文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l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7、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8、抄送机关: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l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第二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一章总则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
第二章公文种类一、与党委公文种类相类同1、条例:2、规定:3、决定: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一、什么是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公文的发展阶段:①恩格斯把文字应用文献记录,即文书工作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西周: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出现于清末。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文的科学、合理、规范处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公务中产生的书面文件,包括文件、函件、通知、通告等。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法定程序,服务于人民群众,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和权威。
第五条公文处理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公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公文的形式和组成第一节公文的形式第六条公文的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
第七条公文的纸质文件应当使用A4纸,字体应当清晰可辨,印章须盖齐。
第八条公文的电子文件应当采用统一的电子文档格式,如PDF、DOC、PPT等。
第二节公文的组成第九条公文由公文主体、公文标题、正文、附件、署名、日期、签发等要素组成。
第十条公文主体是指公文的发文机关名称,应当出现在公文的头部。
第十一条公文标题是指概括表述公文主题的一段话,应当简明扼要,字体要与正文一致。
第十二条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应当层次分明、内容准确。
第十三条公文的附件是指与公文有关的文件、资料等附属材料。
第十四条公文的署名是指公文的签发机关、发文负责人和发文日期。
第三章公文的处理程序第一节编制公文第十五条公文的编制应当由公文编制人员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确保公文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规范。
悉公文处理的流程和要求。
第十七条公文的编制人员应当仔细核对公文的内容,确保准确无误。
第十八条公文的编制应当根据行文需要,确定合适的标题和结构,保证公文的条理清晰。
第二节审核公文第十九条公文的审核应当由公文审核人员进行,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二十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行政和法律知识,熟悉公文处理的流程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不得随意修改公文的原文内容。
第二十二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发现公文存在问题或不合规的地方,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协助撰写修改说明。
公文行文规则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文档是为了规范公文的行文规则,提高公文的规范性和效率,便于阅读和理解。
第二条公文的行文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简练、规范、准确、得体。
第二章公文格式第一节公文的标题第三条公文的标题应简洁、准确地概括主题内容,使用具体的名词短语,并采用三级标题的形式。
第二节公文的编号第四条公文的编号应按照统一的编号规则进行,包括年份、序号、类型等。
同时,公文的编号位置应统一放置在公文正文左上角。
第三节公文的日期第五条公文的日期应使用标准日期格式,即年月日的顺序,中间用横杠隔开,并统一放置在公文编号下方。
第四节公文的发文单位第六条公文的发文单位应在公文右上角统一放置,并采用小五号宋体字体。
第五节公文的抄送单位第七条公文的抄送单位应按照需要抄送的单位进行罗列,罗列位置在发文单位下方,并采用小五号宋体字体。
第三章公文内容第一节公文的正文第八条公文的正文应准确、简练地表达主题内容,避免使用流水长句和复杂词语。
同时,公文的格式应分段落,并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体。
第二节公文的段落落款第九条公文的段落落款应按照需要进行标注,标注的位置在每个段落的末尾,左对齐,并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体。
第三节公文的附件第十条公文的附件应按照需要进行附加,附件的内容应与公文主题相关,并在公文正文结束后进行罗列。
第四章公文的签发和印章第一节公文的签发第十一条公文的签发应由上级主管领导进行签署,并附上签署人的姓名和职务。
第二节公文的印章第十二条公文的印章应按照统一的公文印章制度执行,印章应清晰、完整地盖在公文正文右下角。
附件:1、公文格式示例2、公文行文范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政文书: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作出的有关行政管理和审批决定的书面文件。
2、公告:指或行政机关为公共利益的宣布事项而进行的一种公开形式的通知、报告。
3、通知:指有关部门向社会或相关单位传达特定的事项或决定。
公文的格式-行文制度第一节公文的格式在应用文书中,公文是最讲程式化的文种。
公文的程式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书面文字材料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格式以表现。
法规与规章文书在文面上表现为章条式,诉讼文书和部分经济文书(如合同)在文面上也有一定的格式性,其余的应用文书在文面上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
一份完整的公文,由文头、主文、文尾三部分组成,公文格式主要是这几部分内容的组成与写作规定。
(参见公文示例1、示例2)一、文头格式公文的文头,又称版头,包括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秘密等级和份号等项内容。
位于公文首页上端,一般约占A4型公文纸的1/3或2/5面积。
(一)文件名称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两字组成。
如“××省人民政府文件”、“ ××公司文件”。
(二)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又称发文号、文号、文件字号,是指某一公文在发文机关一个年度内发文总号中的实际顺序号。
位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间隔线上面居中位置,紧靠间隔线。
发文字号使用与正文相同的字体。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
发文字号中三个部分的书写顺序是:先写发文机关代字,接着是年份,最后是序号。
如“粤科院字〔2006〕14号”,表示是广东省科学院在2006年度内发的第14号文。
发文号中的年份,要用阿拉伯数字完整书写,用括号括起来。
不能把“2006”简化为“06,括号须用六角括号“〔〕”,不能用半圆括号“()”。
联合行文的发文字号,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便于登记;二是便于分类、归档;三是便于查找、引用。
(三)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在首页标识签发人姓名。
“签发人”是指批准发出公文的机关领导人,标明在发文字号右侧空两字位置处。
(四)秘密等级(密级)秘密等级是指公文内容涉及秘密程度的等级。
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秘密等级标注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
企业宣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宣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企业宣传工作必须遵循党的宣传方针,坚持正确导向、正确舆论引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条企业宣传工作要遵循真实性、时效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做到事实真实、表述准确、语言简明,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四条企业宣传工作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推崇科学精神,弘扬创新文化,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五条企业宣传工作由企业宣传部门具体负责,宣传部门领导直接向企业领导层汇报,接受企业领导的指挥、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企业领导应支持宣传部门的工作,并指导宣传工作的重点、要求和发展方向。
第七条宣传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宣传工作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宣传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企业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宣传内容第九条企业宣传内容应涵盖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产业优势、科技创新、社会责任、员工风采及社会荣誉等内容,真实反映企业的整体形象。
第十条企业宣传内容应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注重多样化宣传形式,结合视听、图文、视频等手段,灵活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形成多元化传播。
第十一条企业宣传内容应强调对传统文化、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等内容的宣传,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章宣传方式第十二条企业宣传方式包括传统媒体宣传和新媒体宣传两种形式。
第十三条传统媒体宣传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受众群体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
第十四条新媒体宣传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新兴媒体平台,应加强新媒体宣传的管理和运营,形成新媒体宣传网络。
第十五条企业宣传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注重覆盖面和深度传播效果。
第五章宣传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宣传部门应建立健全宣传管理制度,制定宣传工作流程、细化宣传工作任务、开展宣传工作考核评估。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第一章公文概述第一节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
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第二节分类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知、通报等。
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通知、公文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
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
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但要“快中求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公文按其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文件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
第三节公文的行文关系一、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
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同一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同一系统的平级机关之间以及同一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不同系统的机关、部门之间不相隶属关系。
行文关系是根据行文单位各处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
二、建立正确的行文关系,遵守必要的行文规则,有助于机关、部门、单位维护正常的领导和管理,避免行文混乱,防止“公文旅行”,克服文牍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一定的行文关系,规定和约束了公文按照一定的方向运行,通称为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
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在具体行文中,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需要,可以采取逐级、多级、越级、直达、直接等不同的行文方式。
第二章公文的体式和种类第一节公文的体式公文的体式即公文的内容项目(体)及其结构格式(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八条:“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芯,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一、眉首部分包括版头、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文件份号、签发人等。
眉首一般占文件首页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红色横线(党内公文在红线中间加红色五角星)与主体部分隔开。
(一)版头是制发公文的机关在印制公文的首页纸上方专门设置的表明公文所属机关的固定标识。
位于眉首上部正中央、发文字号之上。
版头的样式有二:一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其规范化的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这是最常见的版头样式。
如“中共中央文件”、“广东省教育厅文件”。
不过,这种样式的版头不可用于报告、请示、批复和一般性通知。
二是在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圆括号并在其中标注所发公文的文种名称。
这种样式的版头比较适合一般机关单位使用。
如“广东省总工会(批复)”。
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可用主办机关一家版头,也可并用几家版头,主办单位排在第一位。
印有版头的纸称为“版头纸”,简称“头纸”。
一个单位一般印有两种头纸,即上行文头纸和平行(下行)文头纸。
(二)发文字号简称“文号”,是一个机关制发公文的顺序号。
它可作为某一机关之某一公文的代称。
发文字号的作用有三:一是便于对收文和发文分类登记及分送交办;二是便于查找引用和检查处理;三是便于收文单位与发文单位之间的联系。
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