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所示的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用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代替水银做实验,那么玻璃管的长度必须是()A.等于760毫米B.小于760毫米C.大于10米D.等于10米3.一粗一细两端开口的容器组成的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A.液面一定不相平B.细的容器中液面肯定低些C.粗的容器中液面肯定低一些D.液面一定相平4.当盛有水的试管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始终不变D.无法判断5.对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B.液体重量、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D.同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容器中间被固定的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
容器中加入液体后,当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下列图形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A.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质量有关B.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C.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D.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形状有关二.填空题(共5小题)8.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2012年6月27日进行了7000m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Pa.(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9.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103Pa,g=10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N,相当于kg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生命危险。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试题1.关于液化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B.因为P=F/S,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C.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答案】D【解析】液体压强虽然由液体重力产生,但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重和容器形状无关,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选D.思路分析: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相等,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试题点评: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会应用分析2.一个密封的啤酒瓶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啤酒瓶口的作用情况是()A.压力增大B.压强增大C.压强不变D.压力不变【答案】B【解析】(1)倒置后,水的深度h增大,∵p=ρgh,∴水对瓶口的压强增大;(2)正放时,对瓶底的压力:F=ps=ρghs=G,倒置时,对瓶口的压力:F′=p′s′=ρgh′s′<G,∴F>F′,即:水对瓶口的压力将变小.故选B.思路分析:(1)因为啤酒瓶上口小、下口大,倒置后,水的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水对瓶口的压强变化;(2)正放时,对瓶底的压力等于水重;倒置时,对瓶口的压力小于水重;据此分析水对瓶口的压力变化.试题点评:上口大、下口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重力;上口小、下口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重力;圆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重力.3.相同高度的水柱、水银柱、酒精柱产生的压强和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强,压力都相同B.压强相同,压力不同C.压强不同,压力不同D.压强、压力都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根据P=ρgh可知,高度相同,但三种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产生的压强不同;由F=PS 知:压强不同,但各容器底的面积大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小关系.综上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已知深度相同(相等的液柱高),而密度不同,根据P=ρgh即可得到液柱产生的压强是否一致;进而可利用F=PS判断出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否相同.试题点评:题目考查的是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方法,在套用公式进行比较时,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一定要弄清楚.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⑴液体内部向_________都有压强。
《科学探究_液体的压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掌握压强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液体的压强变化规律。
3. 培养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相关章节,掌握液体的压强定义、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需观看教师录制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如水、容器、压强计等,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4. 实验探究: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自主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液体的压强变化。
5.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认真,掌握液体的压强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观看教学视频时,需留意教师强调的实验重点和难点。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4. 实验报告需条理清晰,数据记录真实准确,分析深入,体现出对液体的压强变化规律的理解。
5. 团队合作时,要积极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液体的压强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过程: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条理性、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和分析的深入程度。
4. 团队合作能力: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可互相交换作业,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和借鉴。
3. 课堂讲解: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知识点+测试试题一、液体的压强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1)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相同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3)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随之_________;(4)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_______,液体的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1.连通器:(1)定义:上端_________、底部连通的容器;(2)特点:当装有_________液体且不流动时,液面_________;(3)常见实例:排水管的“反水弯”、茶壶、水塔、_________、锅炉水位计等。
2.液压机:(1)原理:_______________ (压强的传递性)。
(2)特点:用较小的力获得_________的力。
微点拨1.实验时高度差变化不明显,说明装置漏气,需要重新组装;探头放入液体前,U形管两侧液面应相平,若此时有高度差,说明密封部分气压与大气压不相等,此时也需要拆下重新组装。
2.连通器和液压机属于不同原理的液体压强应用。
连通器是开口的,液体与大气相通;液压机内液体是密闭的。
1、竖直放置一矿泉水瓶子,并在侧壁钻A、B、C、D四个一样大小的小孔,打开瓶盖,往瓶中注满水,水将从瓶孔喷出,水喷出速度最大的是从哪一个小孔喷出的( )A.A孔B.B孔C.C孔D.D孔2、如图所示,粗玻璃管两端开口处,箍着相同的橡皮膜,且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四幅图能正确反映橡皮膜凹凸情况的是( )3、如图所示,甲、乙两鱼缸都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的是_______,甲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为80 N,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8 m2。
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4、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做出标记。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两个问题组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并由教材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由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来引入液体的压强,再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最后再用实验探究的办法得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样安排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节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知道液体压强的公式、应用及传递。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会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让学生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3、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教具准备演示用:装满水的保鲜袋(膜)、两端开口的矿泉水瓶、侧壁开口的大可乐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
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U形管、烧杯、水、橡皮管、漏斗、细玻璃管。
沪科版8.2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本质。
3.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液体压强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知识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4. 液体压强计算实例5.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目:(1)一个容器内装有水,深度为1m,求水的压强。
(2)一个容器内装有盐水,密度为1.2×10³kg/m³,深度为0.5m,求盐水的压强。
答案:(1)p = ρgh = 1.0×10³kg/m³ × 9.8N/kg × 1m = 9800Pa(2)p = ρgh = 1.2×10³kg/m³ × 9.8N/kg × 0.5m = 5880Pa2. 液体压强应用题目:一个水井深度为10m,求水井底部的水压强。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知能提升作业(30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12·成都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2.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绘正确的是( )3.如图,关于液体中a、b、c、d四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压强最大B.b点的压强最大C.c点的压强最大D.d点的压强最大4.(2012·株洲中考)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鱼缸,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的大小关系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7.如图所示是国家队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训练跳水时的情景。
当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身体接触水面到身体下潜的过程中,人体所受到的压强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6分)8.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上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所示。
随着瓶内水面的不断下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的压强班级:姓名:组号: 第二课时(一) 情景体验活动1:观察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壶,如图甲。
活动2:观察容器乙、丙中水面。
(1)活动1中,茶壶放在桌面上,水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流动”或“静止”)的,壶嘴与壶身内的水面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2中,乙容器的水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流动”或“静止”),两管中水面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丙有多个支管,水不流动时,各个管中水面是_____________的。
(二) 教材助读 1.液体压强的应用(1)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连通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压强的传递 (1)什么是帕斯卡原理?(2)帕斯卡原理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
请结合右图,解释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完成情况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三)预习自测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2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探究1:连通器及其应用结合“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活动1中,茶壶的壶身与壶嘴,就构成一个两端、底部相的容器,这种容器叫连通器。
2.为什么静止在连通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3.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连通器的例子?探究2:帕斯卡定律1.帕斯卡定律是指加在______________液体任何一部分上的_______________,都能够________________地被液体向_____________方向传递。
2.举出两个帕斯卡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液压机的大活塞面积是10cm2,小活塞面积是2cm2,则大小活塞所受压力比是多少?为什么?(一)基础过关1.洗手池的下水管道常常做成如图所示的弯管(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它能堵住管道,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污染室内的空气。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内容
《液体的压强》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
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
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
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
然后利用设计最优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
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客观存在。
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
新课学习
一演示实验提出问题5分钟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亲身感受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起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存在压强。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忆后回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二、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思考,分组讨论,写学案,画实验装置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说明通过什么展示液体压强的存在2分钟
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呢?
方案一:利用P149图8-18所示装置,当水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
(橡皮薄膜的形变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2
让学生感悟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2分钟
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呢?
方案二:在瓶子上打洞,然后往里面装水(水射出来则说明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通过转换法让学生感悟液体存在的压强,及压强大小的不同表现。
3分钟
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呢?
方案三:利用液体压强计
(利用压强计U型管的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展示液体压强)
对方案进行评价归纳5分钟
1、对于方案一:如果薄膜装在底部的话那只说明液体只是有向下的压强,是否实验装置还不够全面?还可怎样改进?
2、方案一除了说明液体向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外,还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1、在侧面也开一个孔,同样蒙上一层薄膜,装水进去,那也可说明液体对侧壁也有压强。
2、通过薄膜的形变程度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问题。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深入浅出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对于上述方案还有哪个方案的展示效果和方案一较为类似?
2、请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劣。
方案二在展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问题上更直观,只要在不同深度打几个小孔,倒水进去,观察水的射程即可得知。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2、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三、利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18分钟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四、学以致用
对本节所学进行检测5分钟(课件展示)
1、、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
2、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应用和防止液体压强的例子。
五、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检测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小结3分钟(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