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部编本2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液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了解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了解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装置和材料:水桶、塑料瓶、乒乓球、水;•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桌上,然后将乒乓球轻轻地放在塑料瓶口上。
问学生,乒乓球为什么会停留在塑料瓶口上?2.引导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发现乒乓球停留在塑料瓶口上是因为上方的水压力向下作用,与下方的空气压力向上作用相等,使得乒乓球得到平衡。
概念讲解(10分钟)3.使用PPT讲解液体的压强概念。
解释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压强。
4.通过举例说明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并且作用力与液体深度有关。
5.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作用力与液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即液体的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液体的深度。
实验(25分钟)6.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装置和材料。
7.让学生依照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水桶中装满水。
–步骤二:将塑料瓶放在水中,并将乒乓球轻轻地放在塑料瓶口上。
–步骤三:观察乒乓球停留在塑料瓶口上的现象。
–步骤四:改变塑料瓶的深度,再次观察乒乓球的现象。
–步骤五: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8.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和记录,并帮助他们发现液体的作用力与液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分析与讨论(15分钟)9.让学生将观察数据整理出来,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数据的规律。
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3)能用公式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Pρ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2)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4.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5.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方法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图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大量的探究实验获得亲身体验,从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到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产生压强逐步深入认识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猜想、设计实验、归纳应用等探究实践,体验获得物理规律的全过程及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将一端用橡皮薄膜扎紧.2.塑料瓶3.U形管液体压强计4.马夹袋5.水,盐水,硫酸铜溶液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录像] (1)水库堤坝的形状 (2)潜水员穿的潜水服 (3)潜水器[思考]以上情景中堤坝为什么下部比上部厚实?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的地方为什么要穿潜水服?[引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学生探究实验2人一组,实验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归纳总结.[探究]将塑料马夹袋中装入水.观察塑料袋形状如何变化?[学生归纳1]由于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探究]在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孔的塑料瓶,先用小木棒将三孔堵住.往瓶中注满水后将三根小棒拨掉能看到怎样的现象?并画出简图.[思考讨论]若瓶上的三个小孔在同一高度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探究]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薄膜的开口玻璃管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比较橡皮膜形状有何不同? [提出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讲解]U 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 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U 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a)U 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探究]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用U 形管液体压强计和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学生归纳2]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3.规律应用[讲解]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取出高为h 的液柱,其底面积为s ,重为G ,如图所示.设液体的密度为ρ,则shg vg mg G ρρ===在h 深处,液体的压强:gh SShg S G S F P ρρ====[例题]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B点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答案】1;9.8×103;0.7;6.86×103——让学生了解“深度”、“高度”的含义和区别.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处要穿潜水服和水库堤坝下部比上部厚实的录像来引入课题,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和意识,体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2.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容量较大.利用U形管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中,实验的设计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等都由学生自主研究得出结论要求较高,可视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提示.。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应用知识的迁移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底、侧面及液体内部有压强。
2.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通过实验探究,定性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3.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一、分析推理,完成填空:1.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答: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水倒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平板玻璃,水将向四面八方流淌,说明液体具有_________性,若是倒在杯中就能阻止流淌,并上升至一定高度。
请依据这一事实猜想:液体对盛它的容器侧壁有压强吗?答: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底部扎一小孔、侧壁扎一小孔、剪去瓶底并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观察课本P81(图10-9),尝试用上述器材实验验证,你能分别设计出哪几种验证上道题中的1、2、3的推理。
(方法多多,要想课上显伸手,课前就要真动手。
)课堂学习: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实例,提出相关问题)二、新课学习探究:1.体验液体对容器及液体内部的压强:(小组检查,探讨“课前准备”;展示汇报,交流验证方法。
)结论:(1)液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压强》教案《液体压强》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液体压强》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 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想: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液体压强》教案2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有压强4.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5.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二)液体压强的大小(三)连通5.举例: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向上有压强。
6.讨论:为什么液体向各个方向都能产生压强?(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7.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2)介绍液体压强计,演示:用手按压薄膜,U型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增大压力,液面高度差增大,说明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4页有关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①把探头放进容器中的水中,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同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 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③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酒精),保持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8.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3)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设问:通过实验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有关,如何知道某一位置压强的大小?9.指导学生活动:既然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那么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10.启发学生在教材提示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图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p=ρgh,问:公式中的字母各表示什么物理量?国际单位是什么?11.说明:(1)从公式P=p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无关。
(2)深度是指液体某处到液体的自由面的竖直高度。
(3) p=pgh只适用于求液体的压强。
1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相关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为什么要穿抗压潜水服?(2)潜水器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作?’(3)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4)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活带鱼?13.师生共同分析解答课本第31页例题。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探讨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泵、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学具:笔记本、笔、液体压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
(3)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 计算公式:p=ρgh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题目:一个容器中装有水,深度为1米,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p=ρgh=1.0×10^3 kg/m^3 ×9.8 N/kg ×1m=9800 Pa2. 实际问题解决:题目:潜水艇在水面下10米深处,海水密度为1.2×10^3 kg/m^3,求潜水艇所受的液体压强。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设计思想】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进而促进学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好奇心。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引导学生将课上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灵活运用。
4.培养学生的科学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明白液体对器壁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通过实验探讨活动,明白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在实验探讨活动中学会利用微小压强计.(4)、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5)、了解连通器的原理.(6)、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进程与方式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看,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操纵变量法研究问题,培育学生各方面的探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式的教育进程,让学生在体验探讨进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进程和方式,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4)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讨【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前预备】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烧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由前面的内容可知,当彼此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那么关于液体呢?想一想什么缘故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什么缘故水坝要建造成上窄下宽?什么缘故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这些事例都说明液体是有压强的。
那么,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教学新课(一)、科学探讨:液体的压强一、做一做有一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一样的方式别离将三个孔封住.(1)观看不同水深的水压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高过最上面的孔,请观看三张橡皮膜的转变。
(2)结论封住三个孔的橡皮膜都凸出来了,不同孔处的橡皮膜凸出程度也不一样,水的深度越深橡皮膜突出的程度越大。
这说明水在这几个孔处的压强不一样。
那么,液体的压强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实验探讨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而装有水的容器底面,一样受到水的压力作用,因此水对容器底面也存在压强,那么,水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①、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②、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2)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烧杯(3)实验原理:U形管压强计,是专门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记录数据并计算。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坝的承受能力、分析船舶浮力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的细节我选择液体压强计的实验作为实践情境引入,因为这个实验现象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芜湖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研究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是第八章压强的第二节。
学生在初步了解压力和固体压强之后进一步来探究液体的压强。
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二.学情分析通过几天的微课教学,学生已经自学了大部分本节的内容,所缺少的是对这些散开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基本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上。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3)会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问题;(5)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关于液体压强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理解连通器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六.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U形管压强计,塑料手套七.技术支持Camtasio studio录课软件,爱剪辑编辑软件,畅言云平台,畅言教学通,360wifi快传八.课前任务(一)课前准备1. 3月上旬翻转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查阅田艳的论著--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2. 3月上旬根据本节内容列出微课内容清单,共5个微课视频3. 3月中旬微课视频制作4. 3月21日选择畅言云作为课程平台并开放学校机房让学生完成注册5. 3月25日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并下发课前作业6. 4月初利用畅言教学通统计学生上交的作业情况并制作课件(二)学生课前任务清单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上页的内容二请同学们观看在 网站上的微视频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3.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4.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5.连通器原理及船闸原理6.如果有对本节课的疑问,可以在“班级圈”中提出你的疑问三.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前的内容四.请同学们完成课前作业上的内容环节3:问题探究实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特点活动1:让学生设计并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总结得出结论实验二: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有何关系活动2:让学生设计探究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总结得出结论探究1:连通器开口处液面为何在同一水平面上活动3: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利用理论推导探究连通器开口处的液面在液体静止时为何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环节4:应用拓展讲解习题9拓展出利用连通器原理测液体密度讲解习题10拓展出不规则容器的液体压强巧解十.板书设计十一.本课反思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活动一------知识回顾一.液体压强的特点观察下列两幅图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__________(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__________ (侧壁或底部)产生了压强,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外__________(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__________(侧壁或底部)产生了压强。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理解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公式;2.能够进行实验测量液体的压强;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公式;2.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正确处理实验数据;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介绍液体的物理性质;2.让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液体的压强。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将一个透明的U形槽装满水,并将一段吸管插入水中形成一条“弯曲”的管道;2.用一个水平尺和标尺测量吸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并记录数据;3.分别用三种不同液体分别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液体的压强值。
三、讨论解析(15分钟)1.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2.解释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变化原因;3.使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各液体的压强值。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公式;2.提醒学生实验中注意事项;3.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资源】1.透明U形槽、吸管、三种不同液体(如水、酒精、油)、水平尺和标尺等实验器材;2.课堂黑板、白板。
【板书设计】液体的压强定义及公式p = F / S【教学反思】本实验主要研究液体的压强,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测量,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的大小1、提问:液体在某一深度
的压强有多大?
2、画出模型,引导学生推
导。
3、公式说明并强调。
4、出示例题,指导演练。
1、学生推导公式。
2、计算例题,巩固公式。
1、以模型简化分析过程,
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2、从理论上更坚定了科学
探究的正确性。
连通器1、演示:介绍连通器并往
连通器中注入红色的水。
2、提问:各容器中液面是
相平的吗?
3、将连通器靠近黑板后并
引导学生观察水面找学生画
出各液面所在黑板上的位
置,连线。
4、倾斜连通器,也在黑板
上描出液面所在点,连线。
5、得出结论:各容器中液
面相平。
6、课件展示:船闸的原理
图和工作过程。
1、观察连通器中各液面,并
在黑板上对应划出各液面所在
点,然后连线。
2、改变连通器位置后,再在
黑板上描出各液所在点,并连
线。
3、共同讨论连线后能说明问
题。
4、观看船过葛洲坝坝及船闸
工作原理的视频。
1、从物理走向社会正是物
理课程标准的理念。
2、各液面是否相平很难观
察,特别是在连通器倾斜的
情况下,因此改进实验方法
可减少视差带来的误差,从
而使结论更科学,认识科学
的严密性。
3、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2.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有压强?(2)展示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理论讲解(1)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的压力称为液体压强。
(2)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其中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3)分析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3.实验演示(1)实验目的:验证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2)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液体、尺子、压力计等。
(3)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容器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液体,用尺子测量液体深度。
②将压力计放入液体中,记录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
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4.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分别测量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
(2)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规律。
(2)强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
(2)思考:如何利用液体压强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液体压力计?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掌握程度。
2.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设计思想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教学过程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基本特点演示实验2: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就越大.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思考: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学生进行实验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突出中学重要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本设计的原因和目的:(1)课堂时间有限(2)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大小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演示实验3观察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为什么连通器上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学生思考、讨论5、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监控课后作业:课本P81-2、3、4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
(可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一个一个思考他们的射程。
)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在矿泉水瓶另一边再扎一个小孔与其中任一个小孔等高,观察水的射程相等,说明同一液体的深度,压强相等。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也可引导学生猜想(4) 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以上了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液体的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以水的压强为例,同学们猜想一下,水的压强会和那些因素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三、巩固练习:
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提高题:
2、如图两一样的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
液面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比较大小
四、布置作业:课本P74---1、2。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