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8.25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节 传热过程计算化工原理中所涉及的传热过程计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设计计算,即根据生产要求的热负荷,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另一类是校核计算,即计算给定换热器的传热量、流体的流量或温度等。
两者都是以换热器的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为计算的基础。
应用前述的热传导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速率方程时,需要知道壁面的温度。
而实际上壁温常常是未知的,为了避开壁温,故引出间壁两侧流体间的总传热速率方程。
4—4—1 能量衡算对间壁式换热器做能量衡算,以小时为基准,因系统中无外功加入,且一般位能和动能项均可忽略,故实质上为焓衡算。
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时,则在单位时间内换热器中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 , .、)()(1221c c c h h h H H W H H W Q -=-= (4—30)式中 Q —换热器的热负荷,kj/h 或W ;W -流体的质量流量,kg /h ;H -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 /kg 。
下标c 、h 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式4-30即为换热器的热量衡算式,它是传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通常可由该式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又称热负荷)。
.若换热器中两流体无相变化,且流体的比热容不随温度而变或可取平均温度下的比热容时,式4-30可表示为Q )()(1221t t c W T T c W pc c ph h -=-= (4-31)式中 c p -流体的平均比热容,kJ /(kg ·℃);t —冷流体的温度,℃;T -热流体的温度,℃。
若换热器中的热流体有相变化,例如饱和蒸气冷凝时,式4-30可表示为Q )(12t t c W r W pc c h -== (4-32)式中 W h —饱和蒸气(即热流体)的冷凝速率,k 2/h ;r —饱和蒸气的冷凝潜热,kJ /kg 。
式4-32的应用条件是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离开换热器。
若冷凝液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时,则式4-32变为Q )()]([1221t t c W T T c r W pc c ph h -=-+= (4-33)式中 C ph -冷凝液的比热容,kJ /(kg ·℃);T s —冷凝液的饱和温度,℃。
12换热器热计算分两种情况: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1)设计计算: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⑵校核计算:对已有或已选定了换热面积的换热器,在非设 计工况条件下,核算他能否胜任规定的新任务。
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及热平衡式mt kA ∆=Φ)()(22221111t t c q t t c q m m '-''=''-'=Φ),,,(c c h hm t t t t f t ''''''=∆中的三个,,,以及c c h hc mc h mh t t t t c q c q A k ''''''Φ,,,,,8个未知数对于设计计算而言,给定的是 ,以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最终求对于校核计算而言,给定的一般是 ,以及2个进口温度,待求的是c mc h mh c q c q ,cmc h mh c q c q A ,,A k ,ch t t '''',31平均温差法:就是直接应用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热 计算,其具体步骤如下:对于设计计算(已知 ,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 )⑴初步布置换热面,并计算出相应的总传热系数k⑵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⑶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⑷由传热方程式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A,并核算换热面流体的流动阻力⑸如果流动阻力过大,则需要改变方案重新设计。
c mc h mh c q c q ,A k ,m t4对于校核计算(已知 ,及两个进口温度,求 )⑴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⑵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⑶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⑷已知kA和 ,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⑸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 ,这个值和上面的 ,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的换热量⑹比较两个 Φ 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至满足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