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EIS以及如何计算锂离子电池扩散系数
- 格式:docx
- 大小:214.79 KB
- 文档页数:10
EIS求扩散系数的超详细操作过程扩散系数是描述物质在流体(如气体或液体)中扩散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在很多科学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用于测量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及操作过程。
1.实验设备准备扩散系数的测量通常需要使用到以下实验设备:-扩散装置:一般由两个容器组成,容器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单向阀门或一个小孔连接。
-计时器或计数器:用于测量溶质从一个容器扩散到另一个容器所需的时间或计数。
-温度控制系统(可选):用于控制实验温度。
2.样品准备首先,准备所需的溶质溶液。
根据所需测量的扩散物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和浓度。
确保溶液充分溶解,并进行必要的稀释或浓缩,以获得所需的初始浓度。
3.实验操作以下是扩散系数的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过程。
(1)准备两个容器,A和B。
确保容器之间的连接是单向的,并确保连接处没有任何泄漏。
(2)实验开始前,确保两个容器内的溶剂相同,并记录环境温度。
(3)将溶液加入容器A,A中的溶液应当比B中的溶液浓度高。
(4)打开阀门或放开小孔,使A和B之间建立扩散通道。
开始计时或启动计数器。
(5)观察直到溶质扩散到B容器中。
这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光学方法(如浊度计或吸收光谱法)进行判断。
(6)当观察到扩散到B容器中的溶质浓度足够高时,停止计时或计数。
(7)记录实验结束时的时间或计数器数值。
(8)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至少三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计算可根据所使用的实验方法的不同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粘度法:根据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通过测量扩散物质的粘度和颗粒大小,计算扩散系数。
- Stefan-Maxwell方程:通过测量组分扩散通量和浓度梯度,利用Stefan-Maxwell方程计算扩散系数。
-理论模型:根据所研究的体系和领域的理论模型,推导出计算扩散系数的公式,并进行计算。
5.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扩散系数的实验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实验设备应当清洁,确保没有由于污染或泄漏导致的额外扩散。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锂离子扩散系数是衡量锂离子在材料中传导的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能力。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电化学恒流扩散法(DCDF)、热化学扩散法(HCD)和电化学动力学(EIS)等。
电化学恒流扩散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与电极接触,然后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控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随着电流的增大,锂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会增大,从而使得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大。
热化学扩散法是利用材料在加热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测量样品的温度和锂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
电化学动力学是利用材料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与电极接触,然后通过扫描电位的方式来进行电化学反应,并测量电流的变化。
由于锂离子扩散系数与电流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电流的变化来推算出锂离子扩散系数。
锂离子扩散系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材料的结构、温度、pH值、电解质浓度和电位等。
材料的结构对锂离子扩散系数有很大影响。
例如,当材料的结构越来越纳米化时,锂离子扩散系数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因为纳米材料的晶界面积比较大,锂离子可以更容易地在晶界间扩散。
温度对锂离子扩散系数也有很大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锂离子的运动能力会增强,因此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大。
pH值也会对锂离子扩散系数产生影响。
当pH值变化时,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发生电荷转移,这会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
电解质浓度也会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
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电解质分子会增多,这会使得锂离子的迁移能力变差,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变小。
电位也是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之一。
当电位变化时,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发生电荷转移,这会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
锂离子扩散系数原理1.引言1.1 介绍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锂离子扩散系数是指可描述锂离子在固体材料中扩散的速度的物理量。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扩散速度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研究和了解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对于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速度,从而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以及对外部电路的输出功率。
锂离子扩散系数还与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息息相关,因为较小的扩散系数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极化现象,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和热失控的风险增加。
深入了解和研究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寻求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会在后续正文部分探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定义和原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2 强调锂离子扩散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是决定锂离子在电池中传输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功率性能。
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从而改善电池的功率性能。
锂离子的扩散速率还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当电池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如果锂离子扩散速率下降,将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减少。
锂离子扩散系数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电池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必须考虑和优化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以实现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研究和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也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和挑战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锂离子扩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寻找提高扩散系数的方法,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技术突破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3 提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文章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测试锂离子扩散系数的,(锂离子电池方面哦)主要的方法就是EIS+容量滴定,和PITT 方法。
GITT以为测试在理论上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循环伏安可以测试扩散系数,但主要是控制步骤的扩散。
电势阶跃也可以测试扩散系数,如果阶跃电势是极限扩散区,这个扩散系数只是溶液中的扩散。
EIS测试扩散系数,是通过测试扩散控制区对应的warburg阻抗,然后通过warburg阻抗系数西格玛,结合dE/dx值得到离子扩散系数
求D过程:由Z’’与1/(√w)的关系式:
Z’’= σ/(√w)+2σ*σCd,当w趋向于无穷时,Z’’与1/(√w)一定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此直线的截距为零。
然后由图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斜率,即为Warburg系数σ。
再根据Warburg系数的关系式:σ=RT/(√2*n*n*F*FC√D)其中C为锂离子在材料中体相浓度,n为转移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而D即为扩散系数。
以磷酸铁锂为例,求解它的浓度,一个磷酸铁锂晶胞中有4个锂原子,而它的晶胞尺寸是8.64×10-22cm3则C=4/(6.02*1023)/(8.64*10-22)=7.69*103mol/m3,ps:乘方打不出来将就下吧。
阻抗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
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通过阻抗计算得到。
阻抗是指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通常通过测量材料对交流电的电阻和电抗来计算。
要计算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使用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电化学阻抗和一个扩散阻抗。
电化学阻抗可以用来描述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化学反应和电荷传输过程,而扩散阻抗用来描述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过程。
通过测量材料的阻抗谱可以得到电化学阻抗和扩散阻抗的频谱特性。
根据Nyquist图和Bode 图的分析,可以提取出不同频率下的电化学阻抗和扩散阻抗的幅度和相位差,从而计算出锂离子的扩散系数。
具体的计算方法会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条件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锂离子扩散系数
锂离子扩散系数是运用跨电池技术中锂离子流动的概念,表征电池系统的重要参数。
它是锂离子从一侧的电极流向另一侧的电极的扩散速率的比值。
锂离子扩散系数是电池性能与安全性性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在许多电池行业应用中判断电池是否可以安全和可信地操作的关键性技术和指标。
由于锂离子扩散系数被用作衡量电池的可靠性的指标,主要用于计算电池的电化学活动,估计电池的储存和放电性能,还可以用于分析电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任何一个电池应用中,一个高扩散系数意味着电池能够正常运行。
由于它代表了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行为,因此在分析和研究电池性能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锂离子扩散系数也可以用来判断电池的加工过程和所采用的材料质量。
由于锂离子扩散系数对电池行为的深刻影响,因此在电池的新类型开发中它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为了使电池的性能更加稳定,应该采取措施,确保锂离子扩散系数稳定在合理的水平。
总之,锂离子扩散系数是电池应用中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参数,是衡量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因此,对于电池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言,重视锂离子扩散系数是非常必要的。
CV、EIS以及如何计算锂离子电池扩散系数
■ 仁循环伏安法
2.交流阻抗法
. 3.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期间,电极中活性物质被氧化,产生氧化电流;当负向扫描从转折电位变到原起始电位期间,电极中活性物质被氧化,产生还原电流。
循环伏安法
所以判断循环伏安图上的峰是氧化峰还是还原峰.并不是看峰电流是正还是负,而是看扫描电位的变化。
电位从低到高是氧化过程,亦称为正
向扫描(positive);从高到低是还原过程,亦称为负向扫描(negative) »
循坏伏安法
Cyclic Voltammetry Parameters
讽EM ........... |2 -------- ---------- 初始电位,设定的起始电压
HighEM .......... [0 -------- ---------- >高电位,电压窗口的最高电压
LowE (V) ........ [0 ---------- 低电位,电压窗口的最低电压
FinalEM ......... |o ---------- 截止电位,设定的终止电压ImtoalScanPoiarty........ jNegative --- >扫描方向,第一步是正向还是负向
Scan Rate (V/$) . [ol ---------- 扫描速度,一般0.0001 V/s
Sweep Segments .. 2 ■•扫描段数,两段是〜圈
Sam^JeInterval (V) -------------------- R而>响应间隔,隔多少V出一个点
Qu^Hrnehec) ..... [2 ---------- 静置时间,测量前体系静置多长时间
STy(AM .......... [2006耳 ------------ 灵敏度,可以理解为纵坐标的量程
厂Auto Sens i Scm Rate <- 0 01 VA----- 自动关敏度
厂Enable Final E
厂Aimkary Signal Recording
循坏伏安法
对于可逆性好的体系,设定的时候初始设定为开路电压,为了得到闭合环,所以截
止电压和初始电压一样。
扫描方向跟材料有关,第一步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是脱锂的,应该正向扫, 也就是positiver 反之negativeo 这种设定方式多见于正极材料.
Cydic Volummetry P*r*meters Cydic VaHamnetry P*rimcten
fr^alE M (21)
WSccPdinly Foxhw 刁scmRawn,00001
Sweep Se^mefiU10
0001
Ouct Tm(sec)2
$<w*vh|AA1 …2 l
Hight M .....
L OH EM _____
P AaoWH ScsRWyQOIV" r EnateFndE
r Au>A«y Reaxdng I OK I
V AuioSemiSc4rRale<-001 VA r
EnaNeFf^E
r Au^aiy Recoi^hg
循环伏安法
对于可逆性不好好的体系,如果按前法设定,循环伏安曲线不一定能 闭合,所以设定时初始直接根据第一步是还原还是氧化,设定成高电位或 者低电位,此
时扫描方向等于已经确定了,就不用选。
但是这样会在测量 初期有一段急速的充放电。
这种设定方式多见于负极材料。
交流阻抗法
控制通过电化学系统的电流(或系统的电势)在小幅度的条件下随 时间按正弦波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系统电势(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或者直接测疑系统的交流阻抗,进而分析电化学系统的反应机理、计算
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方法。
Cydic Volummetry P»rMncters Cydk VolUnwetry Par«mete^ P AOo Sent f Scai Rale
<«Q01V/t r Enable FnalE
r Audkry S^nd Recoidng
P AuloSerdR 如・0XnV/» r EnaUeFnyE r Auidbay Si^al Recot^ig
ffl io-3-e 厦合整制旳的复图
交流阻抗法
交流扰动的高频到低频对应的锂离子迁移变化依次是锂离子在电解 液中的迁移,锂离子在界面的转换,锂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
fOkHz S ffi 10-7-3 人住电池电彊的負取电化学矶抗帯 交流阻抗法
初始电位.设定的电势条件.一般设 定为开
路电压,则测定的是开路条件
下的阻抗。
若低于开路电压,则是放 电条
件下的阻抗,反之则是充电。
高频率,给予交流扰动的最高频率。
低频率,给予交流扰动的最低频率。
振幅,给予交流扰动的振幅大小,越 小则得到的结果越精确,同时噪音信 号也会越大。
静置时间,测量前体系静置多长时间.•锂的嵌入/脱嵌反应,其固相扩散过程为一缓慢过程,往往成为控制 步骤。
»»、
电
買
ttw 电
B1 衰dbfttt 朋 传荷辻用 50jiHz
IME(V) ............... |0
High Frequency (Hz) .. 1100000
Low Frequency (Hz) .. |1
Amplitude (V) ......... |0.005
Quiet Time ($ec) ..... |2
.
•扩散系数越大,电极的大电流放电能力越好,材料的功率密度越高,高倍率性能越好。
•锂在固相中的扩散过程(嵌入/脱嵌、合金化/去合金化)是很复杂的, 既有离子晶体中“换位机制”的扩散,也有浓度梯度影响的扩散,还包括化学势影响的扩散。
“化学扩散系数”是一个包含以上扩散过程的宏观的概念,目前被广为使用.
•比较简单的测量手段有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
(1)循环伏安法
对于扩散控制的体系,循环伏安的峰电流满足Randles-Sevcik^程
对于可逆体系^=(2.69 x105)n3/2x4D{,/st v1;2C?
对于不可逆体系ip= (2・99 x 10、)班曲》/Fes砒幻1八
这里.是电流;it是转移电子数;A是电极面积;C是锂离子浓度;D 是扩散系数:V是循环伏安的扫描速率;('是交换系数,对于完全不可逆反应a =0.5;%是控速步骤的反应电子数,近似处理时n戶1。
参考文献:
1.《电化学方法原理及应用》,Allen.J・Bard
2.《电化学测定方法》,胯岛•昭
首先测量材料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图,然后将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峰值电流对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作图.
c •
••1
扩散系数
•得到的只是表观的扩散系数。
•由于电极面积很难求得准确值,因此得到的扩散系数只适合定性比较, 不适合定量分析。
•锂离子浓度分为电解液中的浓度和固相中的浓度,得到的扩散系数也分别是液相扩散系数和固相扩散系数。
•锂在固相中的浓度C=nA B,其中n为锂离子的摩尔数,«为物质的摩尔体积.
(2)交流阻抗法
对于 3_>0 的低频区域,Z' = & + 心 + 2
而锂离子扩散系数满足公式吩0 5[备(-瓠
这里3为角频轧一七为Warbxg 系数,D L ,为Li 在电极中的扩散系数, V m 为活性物质的摩尔体积,F 为法拉第常量(96500C/mol) , A 为浸入 洛液中的电极面积,(dE)/(dx)库仑滴定曲线的斜率,即为开路电位对电 极中Li 浓度曲线上某浓度处的斜率。
但由于放电曲线上出现电压平台,因此dE/(k 值难以确定。
所以进行
扩散系数
其中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n 为转移电子数,C 为电极中锂的 浓度,L 为电极厚度。
处理后的公式避免使用dE/dx 值,能够迅速、方便 地计算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
参考文献:
1. 《电化学方法原理及应用》,Allen. J.Bard
2. 《电化学测定方法》,腾岛•昭
3. 测定Li+扩敵系数的几种电化学方法,《电源技术》,2007.9 变换处理得到公式 D=0.5(
RT n 2F 2ACA w
w )2
首先根据Z,对3-】/2作图,得到平台部分的斜率即为人,再将仁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扩散系数。
(b)
<e
扩散系数
•得到的依然只是表观的扩散系数.
•从阻抗图谱的低频部分可以直观的看出是否是扩散控制。
•锂离子浓度的计算和循环伏安法的方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