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距离的标注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电梯缓冲器是电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起到减速和缓冲作用,保护电梯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是指在电梯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电梯缓冲器距离的规定和要求,旨在确保电梯缓冲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梯类型、电梯速度、电梯载重、缓冲器类型、缓冲器材料、缓冲器结构等。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缓冲器与轿厢底部的距离缓冲器与轿厢底部的距离是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和电梯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缓冲器与轿厢底部的距离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如果距离过大,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会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保护电梯乘客和设备;如果距离过小,缓冲器会受到过大的冲击力,导致缓冲器损坏或失效。
二、缓冲器与导轨的距离缓冲器与导轨的距离也是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和电梯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缓冲器与导轨的距离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如果距离过大,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会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保护电梯乘客和设备;如果距离过小,缓冲器会与导轨摩擦,导致缓冲器损坏或失效。
三、缓冲器与支架的距离缓冲器与支架的距离也是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和电梯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缓冲器与支架的距离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如果距离过大,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会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保护电梯乘客和设备;如果距离过小,缓冲器会与支架摩擦,导致缓冲器损坏或失效。
四、缓冲器与墙体的距离缓冲器与墙体的距离也是电梯缓冲器距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和电梯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缓冲器与墙体的距离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电梯井道顶部间距对对重缓冲器距离要求为防止电梯冲顶,在电梯上都设置有:上端站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保护开关、上极限保护开关、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对重缓冲器等作为安全保护装置。
其中,上限位保护开关及上极限保护开关均是通过制动器制动来达到保护电梯安全的。
当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制动器失效、对重重量又大于轿厢重量时,电梯将向上溜车发生冲顶事故,这时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4.5.1条"当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时,对于蓄能型缓冲器,缓冲器顶面与对重装置撞板之间的距离应为200mm~350mm,对于耗能型缓冲器,此距离应为150mm~400mm"。
此规定中对重与缓冲器距离能否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5.7.1、5.7.1.1条规定的电梯井道顶部间距,能否保证轿厢和乘客安全呢?现就此进行分析论证。
一、GB7588-2003标准对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5.7.1.1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b)、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035V2m;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
缓冲距、顶部空间和底坑空间检测记录
下侧1995mm;4.轿顶护栏距顶部760mm;5.最底层平层时对重导靴距顶部710mm;6. 最底层平层时护脚板距地面600mm;7. 最底层平层时绳轮距地面900mm
缓缓冲距、顶部空间和底坑空间检测记录
项目名称:
其他具体参数如下:1.轿厢地坎至导靴距离d ;2.轿厢地坎至轿顶轮距离e ;3.顶层空间尺寸为f ;4.轿厢地坎至轿顶距离g ;5.轿厢地坎至轿底最低部件距离m ;6.轿厢地坎至护角板下面距离n; 底坑距离h
缓冲距、顶部空间和底坑空间检测记录
e=3200(mm);3.顶层空间尺寸为f=4800(mm);4.轿厢地坎至轿顶距离g=2420(mm);5.轿厢地坎至轿底最低部件距离m=640(mm);6.轿厢地坎至护角板下面距离n=760(mm);底坑距离h=2000(mm)。
浅谈电梯对重缓冲器的标识摘要:《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对部分检验项目描述简短,导致部分检验人员对其不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
本文对电梯对重缓冲器的标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这一检验项目的理解。
关键词:电梯;对重;缓冲器;顶部空间1.引言《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以来,部分检验人员对其部分检验项目规定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检验项目3.16缓冲器的第五项如此描述: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应该是一个范围,用两道横线进行标识。
2.具体分析图1 电梯结构图最大允许垂直距离与上极限开关的位置和轿厢的顶部空间有关。
这两个检验项目的相应要求如下:(一) 极限开关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在电梯中,极限开关分为上极限开关和下极限开关。
电梯在顶层端站平层时,上极限开关不起作用,只有电梯继续上升,上极限开关才能动作,上极限开关动作后,电梯停止运行,此时的轿厢地坎高于层门地坎,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距离我们称为上极限距离h1。
根据检验规则的要求,对重撞板与对重缓冲器端面线之间的距离(简称对重缓冲距)h2必须大于上极限距离h1,才能满足上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因此,图1中的标识线1就是对重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标识的一道横线。
(二)轿厢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 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2v(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b.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2v(m);c.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2v(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2v(m);由上述要求可知,对重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电梯轿厢的顶部空间也必须满足要求,因此,轿厢从撞到上极限开关的位置还可以继续向上运动,对重继续向下运动,直到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
电梯缓冲两种缓冲器的缓冲距离也不一样,蓄能缓冲器(弹簧式)缓冲距离为:200-350mm耗能缓冲器(液压式)缓冲距离为:150-400mm为什么总是测量对重侧的呢?因为如果曳引钢丝绳伸长,那么缓冲距离就小了,对重侧的距离会有变化,轿厢下面的距离一般都是新安装完的电梯才会测量,测量合格后就OK了,那个距离不会变化,所以没有必要总是去测量,因为轿厢运行到最底层的时候根据电梯井道里的平层装置电梯会在最底层平层,他的最底层平层的位置不会变化,所以缓冲距离也不好变化了,变化的只有对重一侧,如果绳子伸长了,轿厢运行到最顶层的时候对重这边就砸到缓冲器上了,绳子再长也不会改变轿厢最底层的平层位置,他总是不变的,所以就不用测量轿厢底部的距离了,不知道你明白与否。
电梯用缓冲器有两种主要形式: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
蓄能型缓冲器指的是弹簧缓冲器,主要部件是由圆形或方形钢丝制成的螺旋弹簧。
锥形弹簧目前已很少使用。
蓄能型缓冲器只能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0m/s 的电梯。
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
耗能型缓冲器应满足:当载有额定载荷的轿厢自由下落,并以设计缓冲器时所取的冲击速度作用到缓冲器上时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减速度超过2.5g以上的作用时间不应大于0,04s。
二.弹簧缓冲器弹簧缓冲器在受到冲击后,它使轿厢或对重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变形能,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轿厢或对重减速。
当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后,弹簧要释放缓冲过程中的弹性变形能,轿厢仍要反弹上升产生撞击。
撞击速度越高反弹速度越大。
因此弹簧式缓冲器只能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0m/s的电梯。
弹簧缓冲器一般由缓冲橡皮、缓冲座、弹簧、弹簧座组成,在底坑中并排设置二个三个,对重底下常用一个。
为了适应大吨位轿厢,压缩弹簧由组合弹簧叠合而成。
行程高度较大的弹簧缓冲器,为了增强弹弹簧的稳定性,在弹簧下部设有导套或在弹簧中设导向杆,也可在满足行程的前提下加高弹簧座高度,缩短无效行程。
11月24日安装培训
针对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期对缓冲器,支架安装要求等做一期培训。
一、缓冲器
1、缓冲器分为:弹簧油压和油压缓冲器
2、缓冲距:弹簧油压:200mm----350mm
液压:150mm-----400mm
注意安装之前计算顶层检修高度。
3、A类项(出现一个厂检不合格,不允许验收)
液压缓冲器油量符合要求。
其中油量不足和油量过满都不符合要求(油量过满缓冲器无法压缩!!!)
油量太满不合格油量不足不合格正确的加油量:
每个缓冲器都有油标,加到此范围之内最低
最高
缓冲器开关安全保护功能有效
不仅是开关可以断开安全回路,必须是缓冲器往下压的时候可以让开关断开。
打杆无法让开关动作,不合格
液压缓冲器无锈蚀卡阻
弹簧缓冲器压缩后正常复位
请及时检查缓冲器是否有防尘罩,外部表面的锈蚀及时清理干净,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另外,特别注意对重缓冲器,位置比较隐蔽难以操作,请勿遗漏。
必查位置!
二、导轨基座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容易丢掉的配件,但是在无机房,主机固定在导轨上的型号电梯特别重要。
配件如图:
4片厚度5mm 长度200mm 宽度150mm
用于垫在导轨底部。
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各两片。
一、速度为1.0m/s的电梯(1)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平层时,轿厢的上导靴上端面至轿厢导轨顶部的距离为0.75m,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 1.55m;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位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为0.95m;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的垂距离为230mm。
(2)地坑井道壁上对缓冲器附近设置的红色标识线与对重缓冲器顶面的垂直距离为310mm(3)空载电梯检修点动慢慢向上运行,当上极限开关动作时,轿厢地坎与上端站层门地坎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50mm;短接上极限、限速器和安全钳电气安全装置,电梯继续检修向上运行,直至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槽中打滑,此时轿厢地坎与上端站层门地坎的距离为500mm。
试问根据轿厢导轨提供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轿厢顶上可站人空间以及轿厢顶设备空间应满足的要求,判定地坑井道壁上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红色标识线位置是否合适?(1)轿厢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应不小于0.1+0.035v2=0.1035(m),实际可能的进一步制导行程为750-500-(310-230)=170(mm),符合要求;(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1.0+0.035v2=1.035m,实际可能的距离为1550-500-(310-230)=970(mm),不符合要求;(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3+0.035v2=0.335m,实际可能的距离为950-500-(310-230)=370(mm)。
符合要求;综合以上判定,红线标识位置不合适。
二、一台额定载荷1000kg,13人,额定速度2.5m/s,为23层21站的曳引式乘客电梯,在验收检验时,实测的平衡系数为0.41,之后使用私自在轿厢地面增加180kg的大理石板,在三个轿壁分别安装单个重量为25kg的玻璃镜,又在轿顶安装重量为75kg的空调,,没有增加对重块,请问该电梯现在的平衡系数是多少?参考答案;0.41-0.18-0.75-0.75=0.08三、如图1是一种油压缓冲器的结构图。
缓冲距离画法
按照新版检规要求的正确画法是:
1 与缓冲器顶面齐平画第一道线
2 从第一道线向上画第二道线,距离是上极限动作距离
3 还是从第一道线向上画第三道线,这个距离是经过计算后的允许最大缓冲距离。
这个距离要求是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后,轿厢顶部空间能满足检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对重顶部空间的距离要求。
有点复杂。
第三根线距离计算举例:
假设1,电梯速度为1m/s,
假设2,轿厢在上端站平层时,轿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是1.85m
假设3,缓冲器压缩行程为10cm
由电梯速度计算出轿厢顶部空间符合检规要求的最小距离是 1.035m,那么第三根线的距离就是1.85-1.035-0.1=0.715m
检规要求上极限动作时,对重不能接触缓冲器,
所以第二根线是必要的,因此轿厢在上端站平层时,对重撞板不能低于第二根线。
同时不能高于第三跟线。
另外,计算出第三根线的距离后,还要核算对重顶部空间是否符合要求。
简单点的
1 与缓冲器顶面齐平画一条线
2 从第一条线向上200mm画第二条线
3 从第一条线向上400mm画第三条线。
缓冲器最大距离计算一般做法是:首先:在缓冲器没有压缩前的水平面对应的井道壁(可以明显观测处)划一标识A,即缓冲器压缩后应该复位的平面位置;第二:根据A标识,在顶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若是蓄能型缓冲器,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350mm处再划一标识(表示对重缓冲距应该在这两标识之间);若是耗能型缓冲器。
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400mm处再划一标识;若在顶部空间不足情况下,应该根据GB7588-2003标准满足5.7.1.1的要求时,计算对重缓冲距的允许值,根据该允许值在A标识上垂直距离处再划一标识即可。
附:GB7588-2003标准5.7.1.1项: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υ2(m);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υ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υ2 (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长方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则悬挂曳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当轿厢顶端平层时,对中最大的缓冲距离为:轿顶最高部件与进道顶部的距离减去缓冲器的压缩行程减去(0.3+0.035V 的平方)。
对重缓冲距计算及标注方法
1 .导靴至轿厢导轨顶部的距离H1-S1-S2>0.1+0.035V 2。
2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之间的间距H2-S1-S2>0.1+0.035V 2。
3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H3-S1-S2>0.3+0.035V 2。
4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H4-S1-S2>1.0+ 0.035V 2。
5 .对重与缓冲器的距离S1, 对重压实缓冲器时缓冲器的压缩行程S2 。
S1从H1-S2-(0.1+0.035V 2)、H2-S2-(0.1+0.035V 2)、H3-S2-(0.3+0.035V 2)、H4-S2-(1.0+0.035V 2)中选最小值。
说明: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还要保证对重制导距>0.1+0.035V 2。
一般情况第3条要求比较高,尤其要注意,标注S1时选择上述计算的最小值作为最大允许缓冲距,在缓冲器附近做个标识,格式不限。
缓冲距最小值不得小于上极限距(可以不标)。
S1。
缓冲器最大距离计算缓冲器最大距离计算一般做法是:首先:在缓冲器没有压缩前的水平面对应的井道壁(可以明显观测处)划一标识A,即缓冲器压缩后应该复位的平面位置;第二:根据A标识,在顶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若是蓄能型缓冲器,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350mm处再划一标识(表示对重缓冲距应该在这两标识之间);若是耗能型缓冲器。
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400mm处再划一标识;若在顶部空间不足情况下,应该根据GB7588-2003标准满足5.7.1.1的要求时,计算对重缓冲距的允许值,根据该允许值在A标识上垂直距离处再划一标识即可。
附:GB7588-2003标准5.7.1.1项: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υ2(m);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υ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υ2 (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长方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则悬挂曳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当轿厢顶端平层时,对中最大的缓冲距离为:轿顶最高部件与进道顶部的距离减去缓冲器的压缩行程减去(0.3+0.035V 的平方)。
对重缓冲器附近永久性标示线画法 井道顶面2号划线缓冲器地面轿厢对重顶层地坎极限开关限位开关轿厢h1H1>h1H11号划线活动范围▲说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最小允许垂直距离H 1(1号线位置)是防止因曳引钢丝绳过长(如自然伸长等),导致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之后起作用,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H 2.(2号线位置)是防止因曳引钢丝绳过短(如更换钢丝绳后),当轿厢冲顶对重压实在缓冲器上时,轿厢上方安全距离不足。
▲ 1号线的确定:(根据GB-7588 10.5.1 极限开关应在对重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 具体方法:轿厢位于顶层平层时,短接限位开关,轿厢运行撞杆碰极限开关,电梯停止,打开层门量两地坎垂直距离h1,从缓冲器顶面向上垂直延伸略大于h1处,即取H 1≥h1画1号线。
▲ 2号线的确定:(根据GB-7588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时,轿顶空间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井道顶面与轿顶水平面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 2(m),②井道顶面与轿顶上设备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3+0.035v 2(m),③轿厢导轨制导行程不小于0.1+0.035v 2(m))具体方法:方法1对重完全压缓冲器时,站在轿顶测量井道顶面与轿顶水平面垂直距离S1, 井道顶面与轿顶上设备的垂直距离S2,轿顶量出导靴至导轨端部的距离S3。
实际测量的S1、S2、S3减去对应轿顶安全距离的①、②、③等于A 、B 、C 即S1—①=A S2—②=B S3—③=C 。
取A 、B 、C 中最小的数值)//(min C B A S =,min S (可能是负值),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位置向上(min S 为正)或向下(min S 为负)延伸min S 长度,即为2号线的位置。
2号线到对重缓冲器顶端(对重缓冲器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垂直距离即为H 2。
浅谈电梯对重缓冲器的标识摘要:《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对部分检验项目描述简短,导致部分检验人员对其不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
本文对电梯对重缓冲器的标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这一检验项目的理解。
关键词:电梯;对重;缓冲器;顶部空间1.引言《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以来,部分检验人员对其部分检验项目规定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检验项目3.16缓冲器的第五项如此描述: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应该是一个范围,用两道横线进行标识。
2.具体分析图1 电梯结构图最大允许垂直距离与上极限开关的位置和轿厢的顶部空间有关。
这两个检验项目的相应要求如下:(一) 极限开关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在电梯中,极限开关分为上极限开关和下极限开关。
电梯在顶层端站平层时,上极限开关不起作用,只有电梯继续上升,上极限开关才能动作,上极限开关动作后,电梯停止运行,此时的轿厢地坎高于层门地坎,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距离我们称为上极限距离h1。
根据检验规则的要求,对重撞板与对重缓冲器端面线之间的距离(简称对重缓冲距)h2必须大于上极限距离h1,才能满足上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因此,图1中的标识线1就是对重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标识的一道横线。
(二)轿厢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 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2v(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b.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2v(m);c.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2v(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2v(m);由上述要求可知,对重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电梯轿厢的顶部空间也必须满足要求,因此,轿厢从撞到上极限开关的位置还可以继续向上运动,对重继续向下运动,直到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
关于电梯对重缓冲器附近永久性标识的探讨缓冲器是电梯设备重要的安全部件,用于在电梯轿厢发生坠落或冲顶的危险时起保护作用。
本文针对《电梯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施行以来,电梯施工及维保单位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花样百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介绍了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目的和意义、要求以及如何来设置和验证该永久性标识的方法。
为了防止电梯轿厢冲顶,确保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电梯轿厢顶部检修人员的安全,我们就要对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进行限制。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以下统称为电梯新检规 )自2010年 4月1日起施行以来,部分检验人员对其部分检验项目规定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检验项目3.16缓冲器的第五项 [1]如此描述: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在实际检验中发现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大多数还在依据电梯老检规来画线,即蓄能型缓冲器:200mm一350mm,耗能型缓冲器:150mm一400mm。
这种画法明显与电梯新检规的要求不相符合。
那么该如何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以及如何设置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1.1.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简称对重缓冲距 )。
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应该是一个范围,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应至少用两条横线标识。
电梯新检规 3.16缓冲器 (5)中 [1]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与上极限开关的位置和轿厢的顶部空间有关。
这两个检验项目的相应要求如下:1.1.1.极限开关动作的要求 C1],[2]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 (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
的明显标识的要求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3.16缓冲器B中的(5)“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
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
许值”。
图中黄色部分使用
黄色油漆刷在对重对应
缓冲器所对应的缓冲距
离对应部分,上面的红
线是缓冲距离所允许的
最大值,可以是国标
GB10060中要求的最大
值:油压缓冲器:400mm;
其余缓冲器,不论弹簧
还是聚氨酯缓冲器为
350mm。
也可以由厂家自
行确定。
如果因为顶部
空间不足,需要限制缓
冲距离,则黄色区域及
上部红线在相应位置刷
漆。
黄色油漆涂刷宽度
不小于500mm,如果由于
对重护板遮挡不便于观察,更要将黄色油漆部分刷好,上、下用红色油漆标好位置,以便于年检时观察和平时维保观察。
在刷漆时,必须注意尺寸的要求,可做一个相对应缓冲器要求缓冲距离(液压缓冲器250mmX500mm,弹簧缓冲器150mmX500mm)的框,然后在里面划线后刷漆。
要保证250、200这两个距离。
这样尺寸偏差会小得多。
本规定应该自2010年4月1日执行,经过考虑,在保定范围内所有电梯自2010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对于9月份到期的电梯,可以酌情处理。
但是,10月份就要必须把应该检到的电梯做好,在明年10月份全部完成。
新装电梯必须提前做好。
张文生
20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