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我说你搭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7.39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4.2《我说你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搭建数的意义,学会用两种不同方法搭建数;2.发现相同数量的不同搭建方法,有不同的模样;3.应用搭建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搭建数的意义;2.两种不同方法搭建数;3.应用搭建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搭棍(比、杆子)和图形相结合的方法搭建数;2.难点:尝试用图形搭建出复杂数。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讨论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尝试搭建数字“256”(可以使用搭棍或图形)。
2. 搭棍搭建数1.搭棍是指用比或杆子组合,搭建出对应的数的方法,比如组合三根搭棍组成数字“3”,四根搭棍组成数字“4”。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搭棍搭建数字“26”和“36”,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 图形搭建数1.图形搭建数是指用图形组合,搭建出对应的数的方法,比如用5个正方形组成数字“5”,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数字“6”。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图形搭建数字“54”和“62”,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4. 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为“建造师”,队员协助建造师用搭棍或图形搭建出数字“657”和“348”。
要求做到全员参与,互相协作,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5. 实际问题应用让学生通过搭建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医院挂号、商场购物等。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搭建数的方法计算挂号费用、购物金额等。
6.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用搭棍或图形自己造一个数字,并请其他学生猜测这个数字是多少。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通过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3.湖南学生个人学习报告。
七、教学资料1.教材和教辅资料;2.搭棍与图形卡片。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搭建数的两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字的魅力,并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创造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我说你搭》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我说你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自己动手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之间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辨认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空间想象能力准确把指令条件转化为成立体图形。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若干个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回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那么同学们现在回答一下,老师画的形状是在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呢?(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搭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教案:4.2我说你搭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我说你搭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我说你搭的概念,能够根据描述搭建出相应的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我说你搭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积木或其他搭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 提问学生:你们玩过我说你搭的游戏吗?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我说你搭的概念,并解释游戏规则。
2. 展示一些我说你搭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描述搭建出相应的图形?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
2. 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描述,合作搭建出相应的图形。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分享与讨论(10分钟)1. 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图形,并分享他们的搭建过程和经验。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描述,让学生尝试搭建出更复杂的图形。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图形,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他们的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我说你搭的游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利用我说你搭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我说你搭_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我说你搭”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
2. 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各种变换方法的特点和操作步骤。
(3)教师讲解并演示图形变换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3.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进行“我说你搭”的游戏活动,通过互相描述和搭建图形,巩固对图形变换方法的掌握。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强调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变换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尝试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我说你搭”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中的“我说你搭”游戏活动。
这个环节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还需要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并通过沟通和协作来完成游戏任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我说你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等。
3.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学生尝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展开,观察其展开图。
(2)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
4. 动手操作,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彩色卡纸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绘制好的展开图,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评选出最佳展开图,给予表扬和奖励。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
(2)布置课后作业:利用家中的废旧纸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绘制其展开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动手操作,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说你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角度,用小棒搭出相应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说你搭: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方向和角度,用小棒搭出相应的图形。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给对方出题,搭出相应的图形。
3. 拓展延伸: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如积木、纸张等)进行搭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谜语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角度,用小棒搭出相应的图形。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搭建方法。
3. 我说你搭:教师给出一个方向和角度,学生根据要求用小棒搭出相应的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给对方出题,搭出相应的图形。
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共同评价搭建的成果。
5. 拓展延伸: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如积木、纸张等)进行搭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6.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角度,用小棒搭出相应的图形。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能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在拓展延伸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 学生在总结评价中能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温故知新】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引导学生得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填一填。
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
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导学释疑】
活动一:请按照指令搭建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出示游戏要求:
(1)根据发出的指令,同桌合作搭立体图形。
(2)搭完后小组展示成果,并说说是怎么搭的。
1.请你用3个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
2.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得出:要想确定搞一个所搭立体图形,必须知道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3个面)的形状特征。
活动二: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淘气用3个正方体又搭出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第三个正方体能放在什么位置?通过搭立体图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只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
【巩固练习】
1.下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填一填。
2.用3个正方体搭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
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4.用5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请试着用一种方法搭出来,并分别画出你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拓展提升】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
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要几个小正方体?
【课堂总结】
请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我说你搭》
正面、上面和侧面→
正面→。
我说你搭-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拆数的方法,较熟练地完成数学计算。
2.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类数据,了解数据的组成方式和基本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拆数与计算、图表的使用及数据的组成。
2.教学难点:大数位数的拆数及计算方法、数据的组成方式。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拆数与计算1.教师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拆分,如:586拆分为500、80、6等。
2.明确用不同的进位方法实现数学计算,如:进位加减、进位乘法等。
2. 图表的使用及数据的组成1.教师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2.重点教学学生如何根据数据制作图表,图表的基本要素等。
3. 实践操作及课堂交流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做制作数据表和图形,并与同学分享。
2.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难题。
四、教学方式1.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内容。
2.实验操作,让学生对理论内容加以实践,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3.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需要的教材、教具和实验材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2. 知识讲解1.通过教材的引导,讲解数的拆分、计算方法和技巧。
2.通过教材的引导,讲解常见图表的基本知识,如制表、绘图等。
3. 实验操作1.让学生自主制表、绘图,从数据到图形与同学分享。
2.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绘制图形,然后下课前,教师选取若干份图形进行展示和讨论。
4. 总结和展望1.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就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
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强课下的练习。
六、教学评价1.采用大型实验或作业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操作技能。
2.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数学知识,方可顺手应对实验操作。
教案:《我说你搭》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第四单元: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4.2《我说你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几何图形,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吗?”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几何图形的共同特征,并汇报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 学生分组操作,将几何图形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并汇报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几何图形的分类。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命名和描述。
2. 学生分组操作,给出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描述,并汇报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几何图形的命名和描述。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和分割。
2. 学生分组操作,给出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分割方法,并汇报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分割。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我说你搭教案本节课的教材是以淘气和笑笑的互动游戏“我说你搭”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指令和从某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搭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3个小正方体),进一步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如何观察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进行尝试,在开展的想象、观察、交流的思维活动中,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训练发散性思维。
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1.知道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
2.知道仅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操作、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学生研究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以及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
在课前准备方面,需要准备ppt课件。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环节中,可以以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在新知探究环节中,可以通过按照指令搭建立体图形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的一些板书和出示的指令、图形等需要删除或者改写,以符合文章的语言风格。
《我说你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依托淘气和笑笑“我说你搭”的互动游戏,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指令及从某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搭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3个小正方体),进一步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进行尝试,在开展的想象、观察、交流的思维活动中,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训练发散性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
的立体图形。
2.知道仅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
热情。
2.在操作、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这节课我们也来玩“我说你搭”的游戏。
(板书课题:我说你搭)
[设计意图] 以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新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知探究
(一)(活动一)按照指令搭建立体图形。
(板书)
1.师生游戏: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有10个正方体,老师要求大家用三个正方体,搭建从正面看是三个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生1:三个正方体一字排开搭建。
(教师出示)
生2:三个正方体立起来搭建。
(教师出示)
生3:左面一个、右面两个立方体,或者右面一个,左面两个。
(教师出示)
师:刚才大家搭建的图形都是正确的,可见,按照一种要求搭建的图形可能是多种的。
现在再增加一个条件,从右面看是两个正方形,刚才我们搭出的图形都符合要求吗?
生1:一字排开那种搭建方法,从右面看是一个正方形。
生2:三个正方体竖起来的搭建方法,从右面看是三个正方形。
生3:左面是两个正方体和右面是两个正方体的搭建方法都符合。
(教师出示)
(师提醒学生符合上述两个要求的图形有两个)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这时哪个图形符合要求?
生:只有右面是两个正方体的搭建方法符合。
2.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这个游戏?
同桌间游戏,然后互换,师参与活动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交流,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活动二)按照图形要求搭建。
(板书)
要求:
1.三个正方体。
2.从正面看。
3.看到的图形是: 。
学生小组为活动单位,探讨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展示。
第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搭法:
第二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搭法:
第三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搭法:
第四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搭法:
师:刚才大家的各种搭法都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搭法?
学生带着疑问尝试。
生1:我还有一种方法:
生2:我又发现了一种方法:
师:大家真聪明!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不要片面地想问题呀!
[设计意图] “我说你搭”的情境设立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通过“我说你搭”的操练以及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题。
根据淘气的指令搭一搭,再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相同指令下搭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从正面看是2个正方形,学生可能横着摆,也可能竖着摆放。
仔细观察后再分别画出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56页“练习四”第2题。
板书设计:
我说你搭
活动一:按照指令搭建立体图形。
活动二:按照图形要求搭建。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