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运用多种媒材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生活日用品展开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充分展开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用多种媒材充分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教具:生活日用品、课件、教具、手工纸、剪刀、胶棒、水彩笔、毛线学具:便携的日常生活用品、手工纸、剪刀、胶棒、水彩笔、毛线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疑引趣,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锅碗也疯狂》,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有趣的餐具世界。
吸引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学生交流观后感后,教师提出建议:怎样使动画片中的形象更加有趣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最后出示用饭勺改造的小花教具。
引出课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二)、探索发现1、探索教师的“饭勺小花”教具,如何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新形象。
与学生围绕:”原来这是什么日用品?”、“老师怎么改造的?“用到了哪些材料?,“老师根据什么把饭勺联想成了小花?”, 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创造出有趣的新形象。
2、课件引领发现。
通过播放课件中小木勺变身小吉它、小盘子变身钟表,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何把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日用品联想出生动有趣的新形象。
再次展开讨论。
3、教师演示演示木勺变身吉它的过程。
通过直观演示传授日用品联想后“变身”的步骤和方法。
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的建议,与学生共同完成。
4、课件展示图片。
课件播放变身后的生活日用的图片,拓宽学生思维。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这一课是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日用品,学会对其进行联想和创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品并不陌生。
但是,如何将这些日常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日用品,并对其进行联想和创作。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生活日用品,并对其进行联想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日用品,如牙刷、杯子、碗等。
2.准备一些与生活日用品相关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等。
3.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日用品,如牙刷、杯子、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外形、颜色、材质等特征。
b.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物品有什么联想?它们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可以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生活日用品相关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将生活日用品进行艺术创作的。
b.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作品中的创意和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观察和联想。
b.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选择的生活日用品转化为艺术作品。
可以采用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创作。
c.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小学美术《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它们的造型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将日常用品进行创意联想,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常用品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创意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创意联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日常用品进行有创意的联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日常用品图片或实物、联想创意示例。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用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造型特点和用途。
2. 讲解:教师讲解日常用品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物品。
3. 示范:教师展示创意联想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将日常用品进行有创意的联想。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联想,可以将日常用品进行组合、改造或装饰,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将创意联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家居装饰、礼品制作等。
2.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心得。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创意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日常用品创意联想的作品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2. 图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与创意联想相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进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深入探讨创意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2. 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美术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生活日用品,发现其特点和美感。
2.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日用品的美感。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活日用品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日用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日用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活日用品的设计原理和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点,如形状、颜色、用途等。
三、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联想,选择合适的生活日用品进行创作。
2. 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生活日用品联想。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和美感,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创作成果,强调生活日用品的美感和联想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总结经验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和创作其他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作品。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日用品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和表达机会。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5分钟)1. 教师展示更多的生活日用品联想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 培养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日用品的感受和想象。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想象。
- 美术语言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特点,联想和想象。
- 难点: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图片,实物。
-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些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生活日用品,说出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
4.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5.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6.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术语言的表达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 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2.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想象- 3. 美术语言的表达作业设计-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思考和实践。
-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师能否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系列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如杯子、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四年级美术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将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意组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习如何将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学习如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学会将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生活日用品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2. 如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活日用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
2. 教师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供学生创作使用。
3. 教师准备评价表格,用于学生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生活日用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生活日用品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3. 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意组合。
学生可以绘画或使用彩泥等材料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进行简要介绍。
5. 评价与讨论:学生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绘画或使用彩泥等材料,将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意组合。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八、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收集不同的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意组合和创作。
2. 学生可以尝试将生活日用品的创意组合运用到生活中,如装饰家居、制作手工等。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意和绘画等环节,学会从生活日用品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绘画技能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眼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方法,并能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生活日用品进行有创意的联想和绘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示范法:教师通过绘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联想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日用品?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方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联想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将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意联想和绘画。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绘画技巧。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上《第15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5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上的课程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美,并能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家具、餐具、玩具等,以及如何通过联想和创意,将这些物品转化为有趣的艺术作品。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物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如何将这些理解和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帮助他们找到物品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美,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物品与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创作出有趣的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它们的美。
2.联想法:启发学生将物品与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进行创意联想。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创作过程和方法。
4.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生活物品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它们美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家是如何将生活中的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的?他们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和技巧?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日用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联想,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联想思维的方法,提高美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日用品的认识与观察2. 联想思维的训练与应用3. 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4.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日用品的能力,运用联想思维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日用品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生活日用品,引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思维方法,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运用联想思维进行美术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2. 重点内容:生活日用品的认识、联想思维的训练、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生活日用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联想思维,富有创意。
2. 写一篇关于生活日用品联想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生活日用品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品的用途吗?”、“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与生活日用品相关的趣味知识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学科:美术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些小小日用品,经过我们的联想,设计,表现能变出一些有趣可爱的东西,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题:人美版美术四年级第七册第14 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三、教材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在和它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造型各异,从而会引起学生对它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
老师在引导中要鼓励学生们大胆联想,充分发挥它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注重学生动手制造的能力。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联想法、引导法,比较法。
五、教学内容:内容与目标:(一)显性内容与目标:1、应知:了解生活日用品因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2、应会: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创意作品、工具材料;学生:观察家里的日用品,有关日用品材料及各种制作工具,卡纸、粘胶、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由图片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看童话,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来看几个童话里的人物,大家觉得它们有趣吗?能不能看出图片里的这些人物主角都是用什么扮演的?”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2 888179832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0%AE%C3%C0%B5%C4%E2%A8%BA%EF%CC%D2&s=0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品,平时老师要大家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今天我就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如何?三、新课讲授:1、认一认,猜一猜看图片,猜猜是些什么东西?板书课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
初步了解联想方法,大胆运用绘画和拼贴等方法进行表现.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感受联想的奇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给人带来的乐趣,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并能用学到的联想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ppt,绘画工具,生活日用品教学过程:一、智导激趣:1 .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画,同学们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盘子求太阳,月亮……)师:别着急,老师还没有画完,看现在可能是什么?学生回答。
“那他到底是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原来呀,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一个图形,想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像这样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这个思维过程,我们把它称为联想”(板书:联想)2观看视频师:老师这有段视频,请同学们看看这首交响曲的乐器是什么?孩子,你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日用品一一锅碗瓢盆,(板书:生活日用品)今天呀,我们就要对这些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揭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二、智学思疑:1 .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日用品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那么多种生活日用品,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琳琅满目,今天呀,这些生活日用品要举办一个化妆舞会,勺子哥哥和嫂子妹妹是这次化妆舞会的主办者,但是要想进入这个化妆舞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俩给我们设置了三关,同学们,敢不敢挑战?(敢)2•探究联想方法师:好,那我们来看第一关异想天开,谁来说说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锅, 棒棒糖球拍)哇,同学们,想象的真好,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揭晓谜底哦原来是一个正在煎蛋的锅,那同学们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还什么呢?(学生回答棒棒糖过羽毛球拍)“那你能不能把它变得更加形象”(请生上台操作)同学们像不像,那我想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你是从哪里觉得它像一颗棒棒糖的?(学生回答外形)所以我们在进行联想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日用品的外形进行联想(板书外形),谁愿意上来再试一试?学生上台操作,同学们,像不像?学生回答像,看来第一关没有难倒大家,那我们来挑战第二关左思右想,还是这口锅?我把它换个角度,谁来说说它像什么学生回答,那你能不能上来把它变得更加形象呢?学生操作下面的同学,请你们也想开联想看看你们会想到什么?下面的同学在纸上操作,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想到的是什么?下面的孩子们你们也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创意吧,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很有创意,那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可以把日用品变换角度进行联想(板书角度),第二关又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挑战成功了,让我们来挑战第三关奇思妙想,组合联想,(板书组合)我们可以把物品组合在一起进行联想,看老师把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看他变成了什么,现在哪位同学来挑战一下看看看可以变成什么?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日用品联想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日用品2. 日用品的联想方法3. 创作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日用品,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用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日用品联想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日用品,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联想、创新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2. 内容:- 生活中的日用品- 联想方法- 创作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家里的日用品,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日用品,并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本节课采用了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在实践环节,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空间,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上《第15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上的第15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想和创作,发现生活中的物品之美,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内在联系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观念。
但对于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创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日用品的美感和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的作品。
3.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日用品的美感,学会运用联想和创意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日用品,发现其美感。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日用品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联想法: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创意,将日用品进行巧妙结合。
4.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和方法。
5.互动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方法和创作技巧,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日常物品的美感。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物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探讨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联想和创意进行创作的。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激发你的想象力的?”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联想和创意进行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应会: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剥生活用品的联想。
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三、学习材料: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到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1、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2、出示课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三〕讲授新课(l)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理解(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
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3)翻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①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②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③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④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五、学生作业,老师指导作业要求:(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日用品。
(2)大胆地展开联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欣赏的小饰物。
(4)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结合来完成。
六、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比例美化生活。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及美术中的应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联想,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日用品的图片,以及一些联想和创作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日用品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将日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用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点,并通过举例和示范,帮助他们进行联想和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用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点,并进行联想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用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点,并进行联想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并将联想的结果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观察、讨论、举例、示范和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日用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联想:引导学生对日用品进行联想,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联想的结果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5.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辅导。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对各种生活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对它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使其形象变得更加可爱、有趣。
运用“联想”这一形式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思维,为学生以后进行想象教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但是本课教学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因此,教师根据一通百通的道理,设计典型的内容:定位勺子的联想进行创作。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单一的思维,敢于大胆想象和创造。
最后,教师通过眼力大比拼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组合法创作有趣的作品,让孩子们体会联想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日用品的不同造型,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
情感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培养他们敢于联想、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
出来。
教学构思:
教师通过自创微视频“小脚丫去旅行”的课前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理解什么是“联想”。
然后教师电子白板绘画演示“兔子的联想”魔术般的绘画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接着教师展示生活用品创作的“玩具”,让学生明白,根据生活用品的外形,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老师展示家里挂着的木勺,变换角度,运用电子白板插入功能,联想出各种奇思妙想。
最后学生进行木勺的联想创作。
(一)课前创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之前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一段有趣的小动画?请看!(播放:小脚丫去
旅行)
2、小脚丫实在太有想象力了!它都变成了什么?生答:桥、城堡、企鹅~~~
3、由脚丫想到城堡或企鹅,这种想象就叫做联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联想,好吗?好,上课!
【设计意图】(课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且通过脚丫的变化,让孩子自己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的意思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
(二)奇思妙想,开拓思路。
1、小脚丫会变魔术,毕老师也会变。
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对,
是一只兔子。
现在老师就要用兔子来变个魔术!看!变成了什么?女孩。
再变!又变成什么?鱼。
还变?这次是什么?魔术师。
2、毕老师是不是很厉害的魔术师呢?同学们,只要你们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你们也可以做小小的魔术师!
【设计意图】(导课教师运用电子版直接绘画进行兔子的联想,学生开始兴奋。
教师利用这种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了解联想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看吗?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小猪(脸盆)、鲨鱼(菜刀)鸬鹚(剪刀)、小女孩(漏勺)。
4、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些都是使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的好玩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生活用品的联想。
5、咱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些可爱的形象,就是老师根据日用品的外形进行的联想。
板书:外形。
提问:这些形状,你还能有怎样的联想?学生回答,教师电子白板直接绘画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锅碗瓢盆的拟人形象,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感受生活日用品的“形”的联想,学生在惊讶之余,充分激发了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三)体验活动,创意无限。
6、同学们,你们的联想真棒!下面咱们一起玩个“超级变变变”
的游戏吧!你们看,这是毕老师家厨房里一把普通的木勺。
看!老师把木勺换了不同的角度。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创意联想。
7、游戏有趣吗?这些联想都是木勺变换角度进行创意的。
因此,我们在联想时,可以变换日用品的角度。
板书:角度。
咱们一起看看同学们创作的有趣的木勺联想。
同学们对于木勺的联想还有什么样的想法?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运用木勺的不同角度观察方法,引发学生思考。
从基本型要素——“形”开始入手归纳外形特点想象,解决教学重点。
有趣的课件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体现智慧的美术课堂。
8、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对木勺进行丰富有趣的联想。
现在开始!(学生创作)
9、展示作品。
10拓展:咱们再来个“眼力大比拼”的活动吧!看看这幅图中,木勺都藏在哪里?除了木勺以外,还有那些日用品?生答。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物体进行组合进行创意,同样能有好玩的联想。
11、毕老师这里有一些生活用品的卡片。
看,有扣子、锅子和擀面杖等等。
我要把它们进行组合,看看变成什么?生答:坦克!对。
很好玩吧?你们想玩吗?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日用品的卡片,请同学们玩玩拼图,看看能不能组合摆出一幅有趣的画面,开始!
【设计意图】进行“眼力大比拼”环节。
除了进行基本形的添加、联想以外,还可以进行“物体组合法”来进行创作。
教师展示扣子、
杯子、擀面杖这些生活用品组合后的变化,形象、生动,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拼图法组合,更加直观,将学生想象带入高潮。
13、作业展示:
14、拓展:同学们拼摆的很有创意!咱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个奇妙的小短片。
15、最后,再来看另一个毕老师的作品:这是著名大师毕加索的作品——牛。
他用废弃的自行车座和把手组合成一头牛的造型。
简约而不简单其实,很多生活中废旧的日用品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组合制作成有趣的东西,但需要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好,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拓展,激发学生对生活废旧品的观察和想象,了解废旧物品再创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